專利名稱:鋼柱與鋼梁抗震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建筑結構,更具體地說是一種鋼柱與鋼梁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在鋼結構中,多層建筑或者廠房結構中需要大量鋼梁作為樓層支撐架,現有技術中是采用鋼柱與“H”型鋼梁翼緣板全熔透對接焊接,鋼梁腹板與柱采用角焊縫滿焊,或者腹板不與鋼柱連接。這些形式均未能考慮到在地震動荷載對鋼梁腹板的作用。事實上,腹板厚度很薄,但截面很大,固其承受動載荷的能力很弱;據有關資料表明,地震中鋼結構建筑中的鋼梁節點是主要的破壞點,地震產生的反復塑性變形作用在鋼梁的腹板處,如果不能將腹板受到的載荷作用傳遞出去,將使腹板產生超過極限變形承載能力,嚴重時將導致建筑物的倒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鋼柱與鋼梁連接結構,在保證現有連接方式既通過鋼柱與“H”型鋼梁翼緣板全熔透對接焊接,鋼梁腹板與柱采用角焊縫滿焊連接的基礎上,增強腹板的剛性,保證結構的整體性,使地震應力產生的重復荷載不能直接作用在鋼梁腹板上,減弱或者減小鋼梁腹板結構變形破壞,以提高安全系數。本實用新型為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鋼柱與鋼梁抗震連接結構的特點是在鋼梁腹板上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加強板,鋼柱與鋼梁翼緣板焊接連接,加強板的一側邊通過加強板角焊縫焊接在鋼柱上;所述加強板角焊縫的兩端與所述鋼梁翼緣板存在一段間隔距離。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體現在1、本實用新型中采用加強板將鋼梁腹板與鋼柱連接一起,增強了鋼梁腹板的抵抗破壞變形能力,提高了安全系數;2、本實用新型中加強板的角焊縫的兩端與鋼梁翼緣板存在一段間隔距離,保證加強板角焊縫的兩端不能延伸到鋼梁翼緣板,有效防止了產生拘束應力,抗震效果好。3、本實用新型構造簡單,成本較低,可廣泛用于抗震需求的建筑領域。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鋼柱;2加強板角焊縫;3螺栓;4加強板;5鋼梁翼緣板;6鋼梁腹板;7弧形月牙孔。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施例中鋼柱與鋼梁抗震連接結構是在鋼梁腹板6上通過螺栓3固定連接加強板4,鋼柱I與鋼梁翼緣板5焊接連接,加強板4的一側邊通過加強板角焊縫2焊接在鋼柱I上;加強板角焊縫2的兩端與鋼梁翼緣板5存在有一段間隔距離,以防止產生拘束應力。圖1中所示的加強板4與鋼梁腹板6是通過螺栓3緊固連接,在加強板角焊縫2兩端所在位置處的鋼梁腹板6上設置月牙形過焊孔,月牙形過焊孔為焊接專業中所需設置的孔位,用于保證鋼梁翼緣板的焊接質量。本實用新型在保證現有連接方式既通過鋼柱與“H”型鋼梁翼緣板全熔透對接焊接、鋼梁腹板與鋼柱采用角焊縫滿焊連接的基礎上,通過設置加強板,極為有效地增強了鋼梁腹板的剛性,保證了結構的整體性,使地震應力產生的重復荷載不能直接作用在鋼梁腹板上,減弱或者減小鋼梁腹板結構變形破壞,提高安全系數。
權利要求1.一種鋼柱與鋼梁抗震連接結構,其特征是在鋼梁腹板(6)上通過螺栓(3)固定連接加強板(4),鋼柱⑴與鋼梁翼緣板(5)焊接連接,加強板⑷的一側邊通過加強板角焊縫(2)焊接在鋼柱(I)上;所述加強板角焊縫(2)的兩端與所述鋼梁翼緣板(5)存在一段間隔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柱與鋼梁抗震連接結構,其特征是在所述加強板角焊縫(2)兩端所在位置處的鋼梁腹板(6)上設置月牙形過焊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柱與鋼梁抗震連接結構,其特征是在鋼梁腹板上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加強板,鋼柱與鋼梁翼緣板焊接連接,加強板的一側邊通過加強板角焊縫焊接在鋼柱上;加強板角焊縫的兩端與鋼梁翼緣板存在一段間隔距離。本實用新型可以增強連接結構在地震時抵抗腹板反復塑性變形造成結構破壞的能力,提高安全系數。
文檔編號E04B1/58GK202831247SQ20122055743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9日
發明者王俊 申請人:安徽富煌鋼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