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金屬腳手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金屬腳手板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腳手板,特別是一種金屬腳手板。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腳手架體系中腳手板主要采用竹笆腳手板、木腳手板、竹串片腳手板,這些腳手板易燃、防火性能很差。因此如何提高腳手架防火能力、增加腳手架耐火時間;以及提高腳手板成品化、腳手架搭設工具化和規范化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提高腳手架防火能力、增加腳手架耐火時間、可重復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的金屬腳手板,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0005]一種金屬腳手板,包括框架和腳手板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腳手板面為金屬鋼板,所示腳手板面固定在框架上,所述框架的上下兩端設有掛鉤,所述腳手板面的下表面設有通長的支撐檁條,所述腳手板位于支撐檁條的一側設有上下兩個倒角。[0006]由以上公開的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金屬鋼板作為腳手板主體,框架的上下兩端設置橫向掛鉤,正好可置于與立桿連接的縱向水平桿之上,無需固定件固定,搭設快捷。本實用新型增加了腳手架整體的防火能力;腳手架搭設得以工具化、規范化;而且腳手板可以重復利用、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提高了防塵能力。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金屬腳手板一實施例正視圖;[0008]圖2為圖1中A-A視圖;[0009]圖3為本實用新型金屬腳手板另一實施例正視圖;[0010]圖4為圖2端部局部放大結構圖;[0011]附圖標記如下:[0012]1、框架2、腳手板面3、支撐檁條[0013]4、掛鉤5、倒角具體實施方式
[0014]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0015]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金屬腳手板,包括框架I和腳手板面2,所述腳手板面2為金屬鋼板,所示腳手板面2固定在框架I上,所述框架I的上下兩端設有掛鉤4,所述腳手板面的下表面設有通長的支撐檁條3,所述腳手板位于支撐檁條3的一側設有上下兩個倒角5。[0016]如圖3所示,所述支撐檁條有兩道,均布在腳手板面的下表面。[0017]所述腳手板面為花紋鋼板,為熱鍍鋅防銹防腐鋼板。[0018]如圖1、4所述,所述掛鉤有四個,上下各兩個;所述掛鉤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于框架上;所述掛鉤前端呈扇環狀,掛鉤末端固定在框架上。[0019]本實用新型腳手板可以根據常用腳手架體系立桿、橫桿距離設定尺寸,橫向掛鉤正好可置于與立桿連接的縱向水平桿之上,無需固定件固定,搭設快捷,縱向兩塊板正好可置于一跨之內(預留20mm縫隙防止施工誤差)。使用時根據現場腳手立桿間距選擇型號放置,可滿足縱距尺寸為1200mm、1500mm、1800mm,橫距為1050mm的標準尺寸。實際使用時腳手架可以三步為一單元,采用I步自用型鋼板網腳手板加2步傳統竹笆的腳手板形式,腳手架首排及型鋼懸挑腳手架底排采用本實用新型花紋鋼板腳手板作為硬隔離。
權利要求1.一種金屬腳手板,包括框架和腳手板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腳手板面為金屬鋼板,所述腳手板面固定在框架上,所述框架的上下兩端設有掛鉤,所述腳手板面的下表面設有通長的支撐檁條,所述腳手板位于支撐檁條的一側設有上下兩個倒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腳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檁條有兩道,均布在腳手板面的下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腳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腳手板面為花紋鋼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腳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掛鉤有四個,上下各兩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腳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掛鉤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于框架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腳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掛鉤前端呈扇形環狀,掛鉤末端固定在框架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腳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腳手板面為熱鍍鋅防銹防腐鋼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金屬腳手板,包括框架和腳手板面,所述腳手板面為金屬鋼板,所示腳手板面固定在框架上,所述框架的上下兩端設有掛鉤,所述腳手板面的下表面設有通長的支撐檁條,所述腳手板位于支撐檁條的一側設有上下兩個倒角。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金屬鋼板作為腳手板主體,框架的上下兩端設置橫向掛鉤,正好可置于與立桿連接的縱向水平桿之上,無需固定件固定,搭設快捷。本實用新型增加了腳手架整體的防火能力;腳手架搭設得以工具化、規范化;而且腳手板可以重復利用、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提高了防塵能力。
文檔編號E04G5/08GK203034784SQ201220743510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9日
發明者周濤, 韓毅樑, 計設 申請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