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組合樓板的連接節點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結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外側鋼板內側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下部鋼板上部混凝土組合樓板的連接節點。
背景技術:
外側雙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下部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構成墻板結構是一種新型的結構形式。此種結構形式,通過鋼結構部分工廠預制,混凝土部分現場澆筑的方法,可以縮短結構施工的工期。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下部鋼板承受樓板現澆混凝土施工階段的施工荷載,避免了搭設樓板模板和腳手架,能夠實現土建工程和安裝工程同步進行,從而縮短工程總工期。作為一種新型的結構形式,鋼板-混凝土剪力墻與鋼板-混凝土樓板構成的墻板結構,需設計一種新型的節點形式,以保證鋼板-混凝土剪力墻與鋼板-混凝土樓板的有效連接。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外側雙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下部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構成墻板結構這一新型結構形式,提供一種能縮短工期、減少干擾、快速就位的連接節點。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組合樓板的連接節點,包括剪力墻鋼結構部分和組合樓板鋼結構部分;其中,剪力墻鋼結構部分包括鋼筋連接器、錨固鋼筋、墻體內側剪力釘和外側鋼板,組合樓板鋼結構部分包括下部鋼板、搭接鋼筋、上部鋼筋,剪力墻鋼結構部分和組合樓板鋼結構部分通過角鋼支座固定;外側鋼板和墻體內側剪力釘組成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的外部鋼結構,內側鋼桁架設置在外部鋼結構內,用于外側鋼板位置的固定,內側鋼桁架與外側鋼板一起形成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的鋼結構組件,外側鋼板的內壁上均勻設置若干均勻布置的墻體內側剪力釘;在外側鋼板的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和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連接區域內側的上部和下部分別均勻設置一排位于同一水平面的鋼筋連接器,其向著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的方向固定連接有錨固鋼筋;外側鋼板的連接區域外側下部水平固定連接角鋼支座,其水平位置低于下排的鋼筋連接器;下部鋼板下表面一側連接固定在角鋼支座上,下部鋼板上表面均勻焊接樓板剪力釘;上下兩排的鋼筋連接器另一側分別固定連接上部鋼筋和搭接鋼筋。所述鋼筋連接器選用可焊接鋼筋連接器。所述下部鋼板上均勻焊接有樓板剪力釘,其長度大于鋼筋連接器與下部鋼板固定連接后的垂直距離。所述外側鋼板連接區域外側均勻焊接墻體外側剪力釘。所述錨固鋼筋選擇與搭接鋼筋相同的型號。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在于:(I)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和組合樓板的鋼結構部分在工廠預制,混凝土部分現場澆筑,可以有效縮短施工工期。(2)樓板混凝土與剪力墻混凝土分開澆注,在已澆筑好的剪力墻上設置樓板支座,用于支撐樓板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施工荷載,可以避免在樓板下搭設支撐,從而實現土建和安裝的同步施工(3)通過焊接于剪力墻外側鋼板上的鋼筋連接器將墻體內錨固鋼筋和樓板內搭接鋼筋在不同施工階段連接,通過樓板底部鋼板上的剪力釘將鋼板上承受的拉力傳遞到樓板底部搭接鋼筋,從而實現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和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的剛性連接。
圖1為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組合樓板連接節點的剖面圖。圖2為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就位圖圖3為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下部鋼板就位圖圖4為現場焊接剪力釘完成圖圖中,1-角鋼支座,2-搭接鋼筋,3-鋼筋連接器,4-錨固鋼筋,5-墻體外側剪力釘;6-樓板剪力釘,7-墻體內側剪力釘,8-下部鋼板,9-外側鋼板,10-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1-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2-上部鋼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描述。在本實施例中,所用部件規格如下:角鋼支座I采用L180X16熱軋等邊角鋼,搭接鋼筋2采用直徑32mmHRB400鋼筋、間距150_,鋼筋連接器3選用可焊接鋼筋連接器,錨固鋼筋4均采用直徑32mmHRB400鋼筋、間距150_ ;墻體外側剪力釘5螺桿直徑為19.1_、頂端直徑為34.9_,在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高度范圍內布置兩排,豎向和水平向間距均為250mm ;樓板剪切釘6螺桿直徑為19.1mm、頂端直徑為34.9臟,焊接于下部鋼板8上,豎向和水平向間距均為250mm ;±嗇體內側剪力釘7螺桿直徑為19.1mm,頂端直徑為34.9mm,豎向和水平向間距均為250mm ;下部鋼板8和外側鋼板9,厚度為14_ ;將上述部件按照以下步驟操作,完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組合樓板的連接節點,并通過向內澆筑混凝土,形成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厚度為1500mm,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高度為900_:步驟I,在工廠預制并組裝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的墻厚方向鋼板、內側鋼桁架和外側鋼板9,將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的外部鋼板形狀固定,在外側鋼板9的內壁上均勻設置若干均勻布置的墻體內側剪力釘7,作為外側鋼板9與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內部混凝土粘結構件;步驟2,據設計圖紙,確定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和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的連接節點在外側鋼板9上的連接區域;步驟3,在外側鋼板9上連接區域內側的上部和下部分別均勻設置一排位于同一水平面的鋼筋連接器3,在每個鋼筋連接器3向著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的方向旋入錨固鋼筋4,所述錨固鋼筋4與搭接鋼筋2型號相同,錨固長度滿足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要求;在外側鋼板9上連接區域外側的下部水平固定連接角鋼支座1,作為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下部支座,用于支撐固定下部鋼板8,承受施工階段和使用階段墻板節點處向下的剪力;角鋼支座I水平位置低于下排的鋼筋連接器3 ;就此,完成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的鋼結構工廠預裝部分的組建;步驟4,將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的鋼結構工廠預裝部分現場吊裝就位,往鋼結構內澆筑混凝土,形成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如圖2所示;步驟5,在下部鋼板8上均勻焊接樓板剪力釘6,將其吊裝至角鋼支座I的上部并焊接固定,形成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的底部鋼結構,在下部搭接鋼筋2長度范圍內需將樓板下部鋼板8上承受的拉力傳遞到搭接鋼筋2上,如圖3所示;樓板剪力釘6的長度大于鋼筋連接器3與下部鋼板8固定連接后的垂直距離;步驟6,在外側鋼板9連接區域外側均勻焊接墻體外側剪力釘5作為豎向剪力承受構件,如圖4所示;墻體外側剪力釘5根據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的承載載荷計算確定用鋼量,與搭接鋼筋2、上部鋼筋12 —起承受墻板節點處向上的剪力;步驟7,在上排的鋼筋連接器3另一側旋入上部鋼筋12,在下排的鋼筋連接器3另一側旋入搭接鋼筋2,形成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的鋼筋框架,如圖1所示;搭接鋼筋2根據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的承載載荷計算用鋼量,配置與下部鋼板8等效的鋼筋;步驟8,向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的底部鋼結構澆筑混凝土,完成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組合樓板的連接。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階段:(A)采用設置在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下部的搭接鋼筋2與樓板下部鋼板8搭接,搭接鋼筋2通過焊接于墻體外側鋼板9上的鋼筋連接器3與墻體內錨固鋼筋4連接。墻板節點處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的下部鋼板8承受的拉力通過焊接于其上的樓板剪切釘6傳遞到搭接鋼筋2上,并最終傳遞到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內的錨固鋼筋4上。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的上部鋼筋12通過焊接于外側鋼板9的內壁的鋼筋連接器3與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內的錨固鋼筋4連接,并將其承受的拉力傳遞到錨固鋼筋4。(B)采用焊接于外側鋼板9外壁的角鋼支座I承受墻板節點處向下的剪力。(C)墻體外側剪力釘5、搭接鋼筋2、上部鋼筋12—起承受墻板節點處向上的剪力,此墻體外側剪力釘5位于樓板11高度范圍內,焊接于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的外側鋼板9上,在下部鋼板8吊裝就位后現場安裝。(D)采用焊接于外側鋼板9上位于樓板11高度范圍內的墻體外側剪力釘5,使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范圍內的墻體外側鋼板9與樓板混凝土有效粘結,從而使節點范圍內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與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的混凝土形成一個整體。上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實用新型的最優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1.一種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組合樓板的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包括剪力墻鋼結構部分和組合樓板鋼結構部分;其中,剪力墻鋼結構部分包括鋼筋連接器(3)、錨固鋼筋(4)、墻體內側剪力釘(7)和外側鋼板(9),組合樓板鋼結構部分包括下部鋼板(8)、搭接鋼筋(2)、上部鋼筋(12),剪力墻鋼結構部分和組合樓板鋼結構部分通過角鋼支座(I)固定;外側鋼板(9)和墻體內側剪力釘(7)組成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的外部鋼結構,內側鋼桁架設置在外部鋼結構內,用于外側鋼板(9)位置的固定,內側鋼桁架和外側鋼板(9)一起形成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的鋼結構組件,外側鋼板(9)的內壁上均勻設置若干均勻布置的墻體內側剪力釘(7);在外側鋼板(9)的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和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11)連接區域內側的上部和下部分別均勻設置一排位于同一水平面的鋼筋連接器(3),其向著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10)的方向固定連接有錨固鋼筋(4);外側鋼板(9)的連接區域外側下部水平固定連接角鋼支座(1),其水平位置低于下排的鋼筋連接器(3);下部鋼板(8)下表面一側連接固定在角鋼支座上,下部鋼板(8)上表面均勻焊接樓板剪力釘(6);上下兩排的鋼筋連接器(3)另一側分別固定連接上部鋼筋(12)和搭接鋼筋(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組合樓板的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鋼筋連接器(3)選用可焊接鋼筋連接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組合樓板的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下部鋼板上的樓板剪力釘(6),其長度大于鋼筋連接器(3)與下部鋼板(8)固定連接后的垂直距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組合樓板的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外側鋼板(9)連接區域外側均勻焊接墻體外側剪力釘(5)。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組合樓板的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錨固鋼筋(4)選擇與搭接鋼筋(2)相同的型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組合樓板的連接節點,包括剪力墻鋼結構部分和組合樓板鋼結構部分;剪力墻鋼結構部分包括鋼筋連接器(3)、錨固鋼筋(4)、墻體內側剪力釘(7)和外側鋼板(9),組合樓板鋼結構部分包括下部鋼板(8)、搭接鋼筋(2)、上部鋼筋(12),剪力墻鋼結構部分和組合樓板鋼結構部分通過角鋼支座(1)固定。本實用新型可以有效縮短施工工期,實現土建和安裝的同步施工,實現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和鋼板-混凝土組合樓板的剛性連接。
文檔編號E04B1/61GK203066260SQ20132001717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4日
發明者趙永光, 李韶平, 劉建衛, 儲艷春, 李磊, 張立力 申請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