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配電箱防護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施工過程中使用的防護棚,尤其涉及一種配電箱防護棚。
背景技術: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通常會使用臨時配件箱,配電箱一般設置在建筑物附近。為了安全施工,目前,建筑工地必須搭設配電箱防護棚,現有配電箱防護棚多為施工現場自行搭設,無標識規定,五花八門,耗時且效果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裝卸簡便、安全可靠的配電箱防護棚,它能夠有效地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配電箱防護棚,包括安裝在混凝土承臺上的棚體,所述棚體的表面設置有安全標示結構,所述棚體包括至少三根立柱,相鄰的立柱之間可拆卸連接有護欄和至少一件棚門,所述棚體的頂部可拆卸連接有防護結構,所述防護結構的下方設置有頂棚,所述頂棚與棚體可拆卸連接。作為優選,所述立柱為四根,立柱的底部固定有安裝板。作為優選,所述護欄由上下兩根橫梁以及連接在兩根橫梁之間的欄桿構成,所述立柱上對應橫梁的兩端設置有連接件,所述棚門在一側與立柱形成鉸接。作為優選,所述棚門的上方和下方也分別設置有橫梁,所述立柱上對應橫梁的兩端設置有連接件。 作為優選,所述連接件為與橫梁匹配的套管。作為優選,所述護欄為相對設置的兩件,所述棚門也為相對設置的兩件。作為優選,所述棚門為兩扇單門組成的對開門,每扇單門的在靠近立柱的一側與立柱鉸接,兩扇單門在臨近的一側對應設置有門扣。作為優選,所述防護結構由矩形框架和固定在矩形框架內部的防護網組成,所述防護網具有5%的坡度,矩形框架內部緊貼防護網設置有加強條,所述矩形框架的四個邊角處設置有插桿,四根立柱的頂部分別設置有與插桿對應且匹配的插孔,所述防護結構通過插桿插入插孔與立柱形成連接。作為優選,所述頂棚固定在上層橫梁上,其中兩根相對的上層橫梁上設置有連接結構,使頂棚具有2%的坡度。作為優選,所述安全標志結構包括設置在護欄上的標識牌、設置在棚門上的提示牌、設置在頂棚與防護結構之間部分的標志層以及設置在立柱、護欄和棚門表面的安全警示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各部件采用可拆卸連接的方式進行連接,安裝和拆卸都十分容易,而且可以重復使用;護欄和門可以形成對配電箱的地面防護;防護結構具有很好的緩沖性能,在高空落物砸在其上時,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避免落物砸壞頂棚,損壞配電箱;頂棚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雨和遮陽的效果,避免配電箱經受風吹日曬,也可以阻擋一些細小的落物落到配電箱上,從而保證配電箱的正常運行。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的剖視圖;圖3為圖1中立柱的俯視圖;圖4為圖1中防護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1中頂棚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混凝土承臺;2、立柱;3、安裝板;4、護欄;5、棚門;6、橫梁;7、連接件;8、鉸接件;9、門扣;10、防護結構; 11、防護網;12、加強條;13、插桿;14、頂棚;15、角鋼;16、標識牌;17、提示牌;18、標志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其中一個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配電箱防護棚,包括通過膨脹螺栓安裝在混凝土承臺I上的棚體,所述棚體包括至少三根立柱2,本實施例中,立柱2為四根。所述立柱2由矩管制成。立柱2的底部焊接有安裝板3,所述安裝板3上開設有供膨脹螺栓穿過的通孔。相鄰的立柱2之間可拆卸連接有護欄4和至少一件棚門5,作為優選,本實施例中,所述護欄4為相對設置的兩件,所述棚門5也為相對設置的兩件。所述護欄4由上下兩根橫梁6以及連接在兩根橫梁6之間的欄桿構成,所述立柱2上對應該橫梁6的兩端焊接有連接件7,所述棚門5的上方和下方也分別設置有橫梁6,所述立柱2上對應該橫梁6的兩端焊接有連接件7。所述欄桿由由尺寸小于立柱2的矩管制成,上述橫梁6由尺寸與欄桿相同的矩管制成,上述連接件7為與橫梁6匹配的套管,連接件7為尺寸略大于橫梁6的矩管。安裝時,橫梁6的兩端穿設在對應的連接件7中,即可形成與立柱2之間的固定。所述棚門5為兩扇單門組成的對開門,所述單門由矩形框和矩形框內部的豎桿焊接而成,矩形框和豎桿均由尺寸與橫梁6相同的矩管制成。每扇單門的在靠近立柱2的一側通過兩個鉸接件8與立柱2鉸接,所述鉸接件8由分別焊接在單門和立柱2上的兩塊鐵片、分別焊接在兩塊鐵片上的同軸的兩根圓管以及穿設在兩根圓管中的轉軸構成,轉軸在穿設進入圓管之后兩端彎折,避免其從圓管中掉落。兩扇單門在臨近的一側對應設置有門扣9,所述門扣9為兩塊對稱焊接在兩扇單門上的鐵片,兩塊鐵片上對應開設有通孔,用于上鎖。所述棚體的頂部設置有防護結構10,所述防護結構10由矩形框架和固定在矩形框架內部的防護網11組成,所述防護網11具有5%的坡度,矩形框架內部緊貼防護網11設置有加強條12,所述矩形框架的四個邊角處設置有插桿13,四根立柱2的頂部分別設置有與插桿13對應且匹配的插孔(插孔圖中未示出),所述防護結構10通過插桿13插入插孔與立柱2形成連接。所述防護結構10的下方設置有頂棚14,所述頂棚14安裝在兩件護欄4上端的橫梁6上,兩根橫梁6上分別設置有連接結構,所述連接結構為焊接在橫梁6上的角鋼15,兩個橫梁6上的角鋼15具有高度差,頂棚14的兩端搭放在對應的角鋼15上,頂棚14安裝之后具有2%的坡度。所述棚體的表面設置有安全標示結構,所述安全標志結構包括設置在護欄4上的標識牌16、設置在棚門5上的提示牌17、設置在頂棚14與防護結構10之間部分的標志層18以及設置在立柱2、護欄4和棚門5表面的安全警示層。所述標識牌16和提示牌17均由經過除銹后的鐵皮制成,標識牌16焊接在護欄4的中部并且在表面噴涂有標識。提示牌17焊接在棚門5其中一個單門的中部,并在表面噴涂提示標志。所述標志層18由表面印制有安全標語的布塊制成,所述標志層18圍合在棚體四周,在起到警示的作用外,還可以起到對頂棚14的防風作用。所述安全警示層是噴涂在立柱2、護欄4和棚門5表面的紅白相間的磁漆層,立柱2、 護欄4和棚門5表面在噴涂磁漆層之前,先噴涂防銹漆。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配電箱防護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混凝土承臺上的棚體,所述棚體的表面設置有安全標示結構,所述棚體包括至少三根立柱,相鄰的立柱之間可拆卸連接有護欄和至少一件棚門,所述棚體的頂部可拆卸連接有防護結構,所述防護結構的下方設置有頂棚,所述頂棚與棚體可拆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配電箱防護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為四根,立柱的底部固定有安裝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配電箱防護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欄由上下兩根橫梁以及連接在兩根橫梁之間的欄桿構成,所述立柱上對應橫梁的兩端設置有連接件,所述棚門在一側與立柱形成鉸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配電箱防護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門的上方和下方也分別設置有橫梁,所述立柱上對應橫梁的兩端設置有連接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配電箱防護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為與橫梁匹配的套管。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配電箱防護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欄為相對設置的兩件,所述棚門也為相對設置的兩件。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配電箱防護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門為兩扇單門組成的對開門,每扇單門的在靠近立柱的一側與立柱鉸接,兩扇單門在臨近的一側對應設置有門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配電箱防護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結構由矩形框架和固定在矩形框架內部的防護網組成,所述防護網具有5%的坡度,矩形框架內部緊貼防護網設置有加強條,所述矩形框架的四個邊角處設置有插桿,四根立柱的頂部分別設置有與插桿對應且匹配的插孔,所述防護結構通過插桿插入插孔與立柱形成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配電箱防護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棚固定在上層橫梁上,其中兩根相對的上層橫梁上設置有連接結構,使頂棚具有2%的坡度。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配電箱防護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標志結構包括設置在護欄上的標識牌、設置在棚門上的提示牌、設置在頂棚與防護結構之間部分的標志層以及設置在立柱、護欄和棚門表面的安全警示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配電箱防護棚,包括安裝在混凝土承臺上的棚體,所述棚體的表面設置有安全標示結構,所述棚體包括至少三根立柱,相鄰的立柱之間可拆卸連接有護欄和至少一件棚門,所述棚體的頂部可拆卸連接有防護結構,所述防護結構的下方設置有頂棚,所述頂棚與棚體可拆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各部件采用可拆卸連接的方式進行連接,安裝和拆卸都十分容易,而且可以重復使用。
文檔編號E04H5/02GK203113845SQ201320067609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5日
發明者劉崇憲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