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粘滯阻尼器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粘滯阻尼器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粘滯阻尼器是根據流體運動,特別是當流體通過節流孔時會產生粘滯阻力的原理而制成的,是一種與剛度、速度相關型阻尼器。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橋梁、建筑結構抗震改造、工業管道設備抗振、軍工等領域。粘滯阻尼器通過預埋的阻尼器支座進行安裝,但是阻尼器支座卻不便于安裝和固定。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粘滯阻尼器安裝結構,便于粘滯阻尼器支座的安裝和固定。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粘滯阻尼器安裝結構,粘滯阻尼器兩端與粘滯阻尼器支座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滯阻尼器支座包括一塊固定鋼板,所述固定鋼板底面垂直設置有若干個柱腳,所述固定鋼板頂面垂直連接一型鋼,所述型鋼包括兩塊平行并垂直于固定鋼板頂面的連接鋼板,所述兩塊連接鋼板之間設有連接筋,所述連接鋼板上設有與粘滯阻尼器連接固定的連接孔。作為優選,所述連接鋼板外側面與固定鋼板之間設置有加勁肋。作為優選,所述 加勁肋為直角三角形結構,每塊連接鋼板與固定鋼板之間設有三塊加勁肋,三塊加勁肋之間的間距為150mm,加勁肋的厚度為20mm。作為優選,所述連接孔呈4*3的矩形陣列分布,所述連接孔的豎向間距為150mm。作為優選,所述柱腳底部設有平板狀的支撐腳。本實用新型在粘滯阻尼器支座的固定鋼板底面設有柱腳,柱腳底部設有平板狀的支撐腳,先在支撐腳底面焊接6根Φ32πιπι的鋼筋,然后在鋼筋底部焊接一塊50mmX 50mmX 20mm的支撐鋼板,以便粘滯阻尼器支座在模板上的平穩放置,便于粘滯阻尼器支座的安裝和固定。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粘滯阻尼器支座主視圖;圖2為粘滯阻尼器支座側視圖;圖3為粘滯阻尼器與粘滯阻尼器支座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至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粘滯阻尼器安裝結構,粘滯阻尼器101兩端與粘滯阻尼器支座I固定,所述粘滯阻尼器支座I包括一塊固定鋼板10,所述固定鋼板底面垂直設置有若干個柱腳15,所述柱腳15底部設有平板狀的支撐腳16。所述固定鋼板頂面垂直連接一型鋼,所述型鋼包括兩塊平行并垂直于固定鋼板頂面的連接鋼板12,所述兩塊連接鋼板之間設有連接筋13,所述連接鋼板上設有與粘滯阻尼器連接固定的連接孔14。所述連接鋼板12外側面與固定鋼板10之間設置有加勁肋11。所述加勁肋11為直角三角形結構,每塊連接鋼板與固定鋼板之間設有三塊加勁肋,三塊加勁肋之間的間距為150mm,加勁肋的厚度為20mm。所述連接孔14·呈4*3的矩形陣列分布,所述連接孔的豎向間距為150mm。
權利要求1.粘滯阻尼器安裝結構,粘滯阻尼器(101)兩端與粘滯阻尼器支座(I)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滯阻尼器支座(I)包括一塊固定鋼板(10),所述固定鋼板底面垂直設置有若干個柱腳(15),所述固定鋼板(10)頂面垂直連接一型鋼,所述型鋼包括兩塊平行并垂直于固定鋼板頂面的連接鋼板(12),所述兩塊連接鋼板(12)之間設有連接筋(13),所述連接鋼板上設有與粘滯阻尼器連接固定的連接孔(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滯阻尼器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鋼板(12)外側面與固定鋼板(10)之間設置有加勁肋(1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粘滯阻尼器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勁肋(11)為直角三角形結構,每塊連接鋼板(12)與固定鋼板(10)之間設有三塊加勁肋,三塊加勁肋之間的間距為150mm,加勁肋的厚度為2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滯阻尼器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孔(14)呈4*3的矩形陣列分布,所述連接孔的豎向間距為15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滯阻尼器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腳(15)底部設有平板狀的支撐腳( 1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粘滯阻尼器安裝結構,粘滯阻尼器兩端與粘滯阻尼器支座固定,所述粘滯阻尼器支座包括一塊固定鋼板,所述固定鋼板底面垂直設置有若干個柱腳,所述固定鋼板頂面垂直連接一型鋼,所述型鋼包括兩塊平行并垂直于固定鋼板頂面的連接鋼板,所述兩塊連接鋼板之間設有連接筋,所述連接鋼板上設有與粘滯阻尼器連接固定的連接孔。本實用新型便于粘滯阻尼器支座的安裝和固定。
文檔編號E04B1/98GK203096995SQ20132011191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1日
發明者黃偉, 蔣相陽, 徐曉軍 申請人:浙江海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