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抗拔橡膠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隔震支座,尤其是涉及一種抗拔橡膠隔震支座。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使用的橡膠隔震支座沒有抗拔性能,安裝使用時,通常將橡膠隔震支座的底部采用螺栓與基礎面相連接,橡膠隔震支座的上部通過螺栓與上部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在風和地震作用下聞聳的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極易發(fā)生傾覆,使橡膠隔震支座受拉破壞,從而使上部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損毀影響正常使用。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抗拔橡膠隔震支座,其結(jié)構(gòu)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xiàn)有橡膠隔震支座在風和地震作用下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極易發(fā)生傾覆導致橡膠隔震支座受拉破壞從而使結(jié)構(gòu)件無法正常使用的問題,同時使用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抗拔橡膠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連接板、下連接板、左上抗拔板、右上抗拔板、左下抗拔板、右下抗拔板以及設置在上連接板中部與下連接板中部之間的中骨架,所述上連接板上開有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孔,所述左上抗拔板和右上抗拔板的形狀均為L字形,所述左上抗拔板和右上抗拔板分別設置在上連接板的左右兩側(cè)且上端與上連接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下連接板上開有基礎面連接孔,所述左下抗拔板和右下抗拔板的形狀均為倒置L字形,所述左下抗拔板和右下抗拔板分別設置在下連接板的左右兩側(cè)且下端與下連接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左上抗拔板與左下抗拔板配合使用,所述右上抗拔板與右下抗拔板配合使用,所述中骨架包括中心開有通孔的橡膠塊、薄鋼板、上封板和下封板,所述橡膠塊設置在上連接板與下連接板之間,所述薄鋼板的 數(shù)量為多塊且多塊薄鋼板均勻設置在橡膠塊的內(nèi)部,所述上封板卡裝在橡膠塊的上部凹槽內(nèi),所述上封板與上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下封板卡裝在橡膠塊的下部凹槽內(nèi),所述下封板與下連接板固定連接。上述的抗拔橡膠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抗拔板的彎折部頂部設置有左薄橡膠片,所述左下抗拔板的彎折部位于左上抗拔板的彎折部的上方,所述左薄橡膠片位于左上抗拔板的彎折部與左下抗拔板的彎折部之間;所述右上抗拔板的彎折部頂部設置有右薄橡膠片,所述右下抗拔板的彎折部位于右上抗拔板的彎折部的上方,所述右薄橡膠片位于右上抗拔板的彎折部與右下抗拔板的彎折部之間。上述的抗拔橡膠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板通過第一螺栓與上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下封板通過第二螺栓與下連接板固定連接。上述的抗拔橡膠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均為長方形鋼板,所述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孔和基礎面連接孔的數(shù)量均為四個,四個所述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孔對稱設置在上連接板的四個角上,四個所述基礎面連接孔對稱設置在下連接板的四個角上。上述的抗拔橡膠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抗拔板、右上抗拔板、左下抗拔板和右下抗拔板均為鋼板,所述左上抗拔板和右上抗拔板與上連接板的連接方式均為焊接,所述左下抗拔板和右下抗拔板與下連接板的連接方式均為焊接。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1、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效果好。2、本實用新型通過固定連接在上連接板左側(cè)的左上抗拔板和固定連接在下連接板左側(cè)的左下抗拔板配合使用,以及固定連接在上連接板右側(cè)的右上抗拔板和固定連接在下連接板右側(cè)的右下抗拔板配合使用來承受傾覆產(chǎn)生的向上拉力,使得橡膠隔震支座具有很好的抗拔性能,防止橡膠隔震支座在風和地震作用下在豎直方向上移動,進而保證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正常使用。3、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左上抗拔板的彎折部頂部設置有左薄橡膠片和右上抗拔板的彎折部頂部設置有右薄橡膠片,以防止左上抗拔板與右上抗拔板硬碰以及左上抗拔板與右上抗拔板硬碰。4、本實用新型能有效解決現(xiàn)有橡膠隔震支座在風和地震作用下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極易發(fā)生傾覆導致橡膠隔震支座受拉破壞從而使結(jié)構(gòu)件無法正常使用的問題,同時使用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1一上連接板;1-2—下連接板;2—薄鋼板;3一橡膠塊;4_1一左上抗拔板; 4_2—右上抗拔板;5-1—左下抗拔板; 5-2—右下抗拔板; 6-1—左薄橡膠片;6-2—右薄橡膠片; 7-1—上封板;7-2—下封板;8-1—第一螺栓;8-2—第二螺栓;9一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孔;10一基礎面連接孔; 11 一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上連接板1-1、下連接板1-2、左上抗拔板4-1、右上抗拔板4-2、左下抗拔板5-1、右下抗拔板5-2以及設置在上連接板1-1中部與下連接板1-2中部之間的中骨架,所述上連接板1-1上開有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孔9,所述左上抗拔板4-1和右上抗拔板4-2的形狀均為L字形,所述左上抗拔板4-1和右上抗拔板4-2分別設置在上連接板1-1的左右兩側(cè)且上端與上連接板1-1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下連接板1-2上開有基礎面連接孔10,所述左下抗拔板5-1和右下抗拔板5-2的形狀均為倒置L字形,所述左下抗拔板5-1和右下抗拔板5-2分別設置在下連接板1-2的左右兩側(cè)且下端與下連接板1-2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左上抗拔板4-1與左下抗拔板5-1配合使用,所述右上抗拔板4-2與右下抗拔板5-2配合使用,所述中骨架包括中心開有通孔11的橡膠塊3、薄鋼板2、上封板7-1和下封板7-2,所述橡膠塊3設置在上連接板1-1與下連接板1-2之間,所述薄鋼板2的數(shù)量為多塊且多塊薄鋼板2均勻設置在橡膠塊3的內(nèi)部,所述上封板7-1卡裝在橡膠塊3的上部凹槽內(nèi),所述上封板7-1與上連接板1-1固定連接,所述下封板7-2卡裝在橡膠塊3的下部凹槽內(nèi),所述下封板7-2與下連接板1-2固定連接。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左上抗拔板4-1的彎折部頂部設置有左薄橡膠片6-1,所述左下抗拔板5-1的彎折部位于左上抗拔板4-1的彎折部的上方,所述左薄橡膠片6-1位于左上抗拔板4-1的彎折部與左下抗拔板5-1的彎折部之間,所述右上抗拔板4-2的彎折部頂部設置有右薄橡膠片6-2,防止左上抗拔板4-1與右上抗拔板4-2硬碰,所述右下抗拔板5-2的彎折部位于右上抗拔板4-2的彎折部的上方,所述右薄橡膠片6-2位于右上抗拔板4-2的彎折部與右下抗拔板5-2的彎折部之間,所述右上抗拔板4-2的彎折部頂部設置有右薄橡膠片6-2,防止左上抗拔板4-1與右上抗拔板4-2硬碰。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上封板7-1通過第一螺栓8-1與上連接板1_1固定連接,所述下封板7-2通過第二螺栓8-2與下連接板1-2固定連接。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上連接板1-1和下連接板1-2均為長方形鋼板,所述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孔9和基礎面連接孔10的數(shù)量均為四個,四個所述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孔9對稱設置在上連接板1-1的四個角上,四個所述基礎面連接孔10對稱設置在下連接板1-2的四個角上。本實施例中,所述左上抗拔板4-1、右上抗拔板4-2、左下抗拔板5-1和右下抗拔板
5-2均為鋼板,所述左上抗拔板4-1和右上抗拔板4-2與上連接板1-1的連接方式均為焊接,所述左下抗拔板5-1和右下抗拔板5-2與下連接板1-2的連接方式均為焊接。使用時,通過基礎面連接孔10將本發(fā)明與基礎面連接,通過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孔9將本發(fā)明與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即可`使用。本發(fā)明通過固定連接在上連接板1-1左側(cè)的左上抗拔板4-1和固定連接在下連接板1-2左側(cè)的左下抗拔板5-1配合使用,以及固定連接在上連接板1-1右側(cè)的右上抗拔板4-2和固定連接在下連接板1-2右側(cè)的右下抗拔板5-2配合使用來承受傾覆產(chǎn)生的向上拉力,使得橡膠隔震支座具有很好的抗拔性能,防止橡膠隔震支座在風和地震作用下在豎直方向上移動,防止高聳的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不易發(fā)生傾覆,進而保證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正常使用。另外,通過在左上抗拔板4-1的彎折部頂部設置有左薄橡膠片6-1和右上抗拔板4-2的彎折部頂部設置有右薄橡膠片6-2,以防止左上抗拔板4-1與右上抗拔板4-2硬碰以及左上抗拔板4-1與右上抗拔板4-2硬碰。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jié)構(gòu)變化,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抗拔橡膠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連接板(1-1)、下連接板(1-2)、左上抗拔板(4-1)、右上抗拔板(4-2)、左下抗拔板(5-1)、右下抗拔板(5-2)以及設置在上連接板(1-1)中部與下連接板(1-2)中部之間的中骨架,所述上連接板(1-1)上開有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孔(9 ),所述左上抗拔板(4-1)和右上抗拔板(4-2 )的形狀均為L字形,所述左上抗拔板(4-1)和右上抗拔板(4-2)分別設置在上連接板(1-1)的左右兩側(cè)且上端與上連接板(1-1)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下連接板(1-2)上開有基礎面連接孔(10),所述左下抗拔板(5-1)和右下抗拔板(5-2)的形狀均為倒置L字形,所述左下抗拔板(5-1)和右下抗拔板(5-2)分別設置在下連接板(1-2)的左右兩側(cè)且下端與下連接板(1-2)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左上抗拔板(4-1)與左下抗拔板(5-1)配合使用,所述右上抗拔板(4-2)與右下抗拔板(5-2)配合使用,所述中骨架包括中心開有通孔(11)的橡膠塊(3)、薄鋼板(2)、上封板(7-1)和下封板(7-2),所述橡膠塊(3)設置在上連接板(1-1)與下連接板(1-2)之間,所述薄鋼板(2)的數(shù)量為多塊且多塊薄鋼板(2)均勻設置在橡膠塊(3)的內(nèi)部,所述上封板(7-1)卡裝在橡膠塊(3)的上部凹槽內(nèi),所述上封板(7-1)與上連接板(1-1)固定連接,所述下封板(7-2)卡裝在橡膠塊(3)的下部凹槽內(nèi),所述下封板(7-2)與下連接板(1-2)固定連接。
2.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抗拔橡膠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抗拔板(4-1)的彎折部頂部設置有左薄橡膠片(6-1 ),所述左下抗拔板(5-1)的彎折部位于左上抗拔板(4-1)的彎折部的上方,所述左薄橡膠片(6-1)位于左上抗拔板(4-1)的彎折部與左下抗拔板(5-1)的彎折部之間;所述右上抗拔板(4-2)的彎折部頂部設置有右薄橡膠片(6-2),所述右下抗拔板(5-2)的彎折部位于右上抗拔板(4-2)的彎折部的上方,所述右薄橡膠片(6-2)位于右上抗拔板(4-2)的彎折部與右下抗拔板(5-2)的彎折部之間。
3.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拔橡膠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板(7-1)通過第一螺栓(8-1)與上連接板(1-1)固定連接,所述下封板(7-2)通過第二螺栓(8-2)與下連接板(1-2)固定連接。
4.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拔橡膠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連接板(1-1)和下連接板(1-2)均為長 方形鋼板,所述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孔(9)和基礎面連接孔(10)的數(shù)量均為四個,四個所述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孔(9)對稱設置在上連接板(1-1)的四個角上,四個所述基礎面連接孔(10 )對稱設置在下連接板(1-2 )的四個角上。
5.按照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抗拔橡膠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抗拔板(4-1)、右上抗拔板(4-2 )、左下抗拔板(5-1)和右下抗拔板(5-2 )均為鋼板,所述左上抗拔板(4-1)和右上抗拔板(4-2)與上連接板(1-1)的連接方式均為焊接,所述左下抗拔板(5-1)和右下抗拔板(5-2)與下連接板(1-2)的連接方式均為焊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抗拔橡膠隔震支座,包括上連接板、下連接板、左上抗拔板、右上抗拔板、左下抗拔板、右下抗拔板以及設置在上連接板中部與下連接板中部之間的中骨架,上連接板上開有待減震結(jié)構(gòu)件連接孔,左上抗拔板和右上抗拔板分別設置在上連接板的左右兩側(cè)且上端與上連接板的底部固連,下連接板上開有基礎面連接孔,左下抗拔板和右下抗拔板分別設置在下連接板的左右兩側(cè)且下端與下連接板的頂部固連,左上抗拔板與左下抗拔板配合使用,右上抗拔板與右下抗拔板配合使用,中骨架包括橡膠塊以及中心均開有通孔的薄鋼板、上封板和下封板。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設計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效果好,具有很好的抗拔性能,使用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
文檔編號E04B1/36GK203129331SQ201320126490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3月19日
發(fā)明者盛明勇, 王莫蓮, 肖華寧 申請人:西安達盛隔震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