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纖光錐的技術設備,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
背景技術:
光纖光錐是一種由光纖按照一定規則密集排列而成的錐形傳像器件。光錐是制造微光探測器材的核心元件之一,具有圖像放大與縮小功能,與CCD耦合可制成高分辨率圖像傳感器,其具有體積小、光能透過高、結構簡單、牢固可靠的優點。現有技術中的光錐的拉伸設備通常通過電加熱絲對棒料的待加熱位置進行加熱,但是,由于該拉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棒料沿其中心軸是不斷移動的,因此沿著棒料的軸線方向的溫度難以控制。另一方面,由于電加熱絲通常圍繞著棒料設置,使得棒料的外表面的溫度容易過高,而棒料中心的溫度較低。公開號為CN1349110A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光錐的水平旋轉拉伸設備,如圖1所示,該設備安裝于支架12上,棒料9通過卡具8夾持并在電機的作用下圍繞著水平拉伸軸7旋轉,該棒料9的中間部位通過熔錐爐10進行加熱,該熔錐爐10放置于可沿著棒料的水平拉伸軸7移動的爐車11上。如圖2所示,該熔錐爐包括內段電加熱絲2,4,外段電加熱絲1,5和中斷電加熱絲3,并分 別通過控溫裝置6,8,7對熔錐爐10內的溫度進行控制。顯然,通過可移動的爐車11和分段設置的電加熱絲1-5,沿著棒料的水平拉伸軸的溫度得以控制。但是,當面對大直徑的棒料時,由于電加熱絲沿著棒料的徑向方向的加熱不均勻,導致棒料內外的溫差大,致使拉伸不均勻,從而使光錐的各種光學參數達到要求的難度加大,成品合格率很低。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沿著棒料的徑向方向的加熱不均勻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該拉伸設備包括:用于固定該拉伸設備的支架;用于夾持棒料的兩軸向末端的卡具;該拉伸設備還包括圍繞著所述棒料設置并徑向間隔開的紅外發生器,用于對所述棒料的中間部位進行加熱。所述紅外發生器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棒料的中心軸是豎直拉伸軸。所述紅外發生器沿著所述豎直拉伸軸移動。該拉伸設備還包括保溫層,所述保溫層圍繞著所述紅外發生器設置并與其徑向間隔開。 所述保溫層的軸向長度大于所述棒料的軸向長度。所述卡具通過拉壓裝置來控制所述棒料的拉伸位置和旋轉速度。所述紅外發生器和所述棒料之間的徑向間距為0.5-5cm。[0014]所述紅外發生器和所述棒料之間的徑向間距優選為2cm。本實用新型的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通過紅外發生器對棒料的待加熱區域進行加熱,由于紅外線的穿透性比較強,棒料的徑向方向上的加熱較均勻,導致棒料內外的溫差小,致使拉伸較均勻,從而使光錐的各種光學參數達到要求,大大提高光錐的成品合格率。而且,由于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的紅外發生器的加熱速度是電加熱速度的10倍以上,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拉伸設備可以有效縮短加熱時間進而提高生產效率。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光錐的水平旋轉拉伸設備的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中的光錐的水平旋轉拉伸設備中的熔錐爐的內部結構的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予以詳細描述。如圖3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安裝在支架120上,棒料90的兩軸向末端分別通過卡具80夾持并在電機的作用下圍繞著豎直拉伸軸70設置。該棒料90的中間部位通過紅外發生器100進行加熱,該紅外發生器100固定于支架120上。該紅外發生器100采用紅外線對棒料90的待加熱區域進行加熱,由于紅外線的穿透性比較強,棒料的徑向方向上的加熱較均勻,導致棒料內外的溫差小,致使拉伸較均勻,從而使光錐的 各種光學參數達到要求,大大提高光錐的成品合格率。另一方面,由于紅外發生器100的加熱速度是電加熱速度的10倍以上,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拉伸設備可以有效縮短加熱時間進而提高生產效率。應該理解,棒料也可以圍繞著水平拉伸軸設置。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優選實施例,該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中的紅外發生器并不是固定在支架120上,而是可以沿著棒料90的豎直拉伸軸70進行移動,從而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沿著棒料的豎直拉伸軸的溫度。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優選實施例,該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還包括一保溫層110,該保溫層110圍繞著紅外發生器100設置并與其徑向間隔開。優選地,該保溫層110的軸向末端分別延伸到棒料90的軸向末端之外,即保溫層110的軸向長度大于棒料90的軸向長度。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優選實施例,該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中的兩個卡具80分別通過拉壓裝置130進行控制,該拉壓裝置130可以調節卡具80的豎直拉伸位置和旋轉速度。由于該拉壓裝置130和卡具80均為本領域常見的結構,在此不再贅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優選實施例,該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中的紅外發生器100和棒料90之間的徑向距離為2cm。應該理解,該距離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在0.5-5cm之間都是可行的。以上所述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即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申請的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等效變化與修飾,皆落入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未詳盡描述的均為常規技術內容。
權利要求1.一種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該拉伸設備包括: 用于固定該拉伸設備的支架(120); 用于夾持棒料(90)的兩軸向末端的卡具(80); 其特征在于, 該拉伸設備還包括圍繞著所述棒料(90)設置并徑向間隔開的紅外發生器(100),用于對所述棒料(90)的中間部位進行加熱。
2.根據權利 要求1所述的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發生器(100)固定于所述支架(120)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料(90)的中心軸是豎直拉伸軸(7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發生器(100)沿著所述豎直拉伸軸(70)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其特征在于,該拉伸設備還包括保溫層(110),所述保溫層(110)圍繞著所述紅外發生器(100)設置并與其徑向間隔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110)的軸向長度大于所述棒料(90)的軸向長度。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具(80)通過拉壓裝置(130)來控制所述棒料(90 )的拉伸位置和旋轉速度。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發生器(100)和所述棒料(90)之間的徑向間距為0.5-5cm。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發生器(100)和所述棒料(90)之間的徑向間距為2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該拉伸設備包括用于固定該拉伸設備的支架;用于夾持棒料的兩軸向末端的卡具;該拉伸設備還包括圍繞著所述棒料設置并徑向間隔開的紅外發生器,用于對所述棒料的中間部位進行加熱。本實用新型的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通過紅外發生器對棒料的待加熱區域進行加熱,由于紅外線的穿透性比較強,棒料的徑向方向上的加熱較均勻,導致棒料內外的溫差小,致使拉伸較均勻,從而使光錐的各種光學參數達到要求,大大提高光錐的成品合格率。而且,由于大直徑光錐的拉伸設備的紅外發生器的加熱速度是電加熱速度的10倍以上,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拉伸設備可以有效縮短加熱時間進而提高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C03B37/025GK203159469SQ20132015833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日
發明者王根海, 趙惠民, 楊先貴, 賈世強, 王光華 申請人:上海晉通光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