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式柱腳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是勁性結構鋼骨預埋的一種預埋結構。一種外包式柱腳,其鋼結構柱腳底板和螺栓固定連接,螺栓上鋼結構柱腳底板兩側分別安裝標高調節螺母和固定螺母,其特征在于:螺栓固定連接支撐架,支撐架固定在底板下皮鋼筋上。所述鋼結構柱腳底板上表面與樓板結構標高在同一水平面上。本實用新型中支撐架上設有固定連接螺栓的貫穿孔,定位更準確,將預埋螺栓與鋼結構柱腳安裝同時進行,降低了二次吊裝柱腳的施工難度,同時避免二次灌漿造成預埋螺栓偏位的質量隱患。采用整體一次灌漿代替底板灌漿和鋼結構柱腳灌漿二次灌漿,減小施工難度,同時縮短凝固的技術間歇等待時間,加快工期。
【專利說明】外包式柱腳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是勁性結構鋼骨預埋的一種預埋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當今社會現代化進程的迅猛發展,以大型購物商場、博物館等為代表的超高、超大型建筑結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人們的生活周邊。與此同時,勁性結構同時具備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優點,與鋼結構相比,可節約鋼材,增加構件、建筑物的剛度,與混凝土結構相比,可減少截面和重量,增大了構件的延性,具有更高的強度,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早已被廣泛應用于工程實體中,為建筑物超高、超跨及復雜造型的實現奠定了結構基礎。
[0003]勁性混凝土組合結構被廣泛用于各類建筑結構中,對于勁性鋼結構柱腳基本采用外包式柱腳和埋入式柱腳兩種方式。本實用新型技術主要著力研究基礎筏板生根的勁性結構鋼柱腳施工方法。
[0004]如圖1所示,本項目原設計為外包式柱腳,底板施工時預埋螺栓,螺栓需臨時固定并精確定位,允許偏差為2mm,底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將柱腳安裝于錨栓以上,柱腳標高通過柱下螺母調節,允許偏差±2mm,柱腳底板與結構底板頂標高預留50mm。再使用C60微膨脹細石混凝土將空隙填實,最終完成鋼柱腳安裝。
[0005]按照此方法施工存在缺陷:1、需要對預埋螺栓精確定位,并加固牢靠,以免澆筑底板混凝土時導致螺栓偏位;2、待底板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要求,方可進行柱腳安裝,工序等待周期較長;3、需要對柱腳底板二次灌漿,空間狹小,質量難以保證;4、灌漿用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勁性鋼柱下節鋼柱的吊裝工作,等待第二次較長周期。
【發明內容】
[0006]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外包式柱腳,預埋螺栓定位精準,底板混凝土符合設計要求,質量能夠得到保證,整個施工過程等待混凝土成型時間短。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外包式柱腳,其鋼結構柱腳底板和螺栓固定連接,螺栓上鋼結構柱腳底板兩側分別安裝標高調節螺母和固定螺母,其特征在于:螺栓固定連接支撐架,支撐架固定在底板下皮鋼筋上。
[0008]所述鋼結構柱腳底板上表面與樓板結構標高在同一水平面上。
[0009]所述底板下皮鋼筋與底板間固定設置混凝土墊塊,所述支撐架與底板間固定設置混凝土墊塊。
[0010]所述底板下皮鋼筋與支撐架之間固定連接加強筋。
[0011]所述加強筋與底板下皮鋼筋單面焊接10d,加強筋與支撐架單面焊接10d。
[0012]所述加強筋彎折角度為30° -60°。
[0013]使用本實用新型效果顯著:支撐架上設有固定連接螺栓的貫穿孔,定位更準確,將預埋螺栓與鋼結構柱腳安裝同時進行,降低了二次吊裝柱腳的施工難度,同時避免二次灌漿造成預埋螺栓偏位的質量隱患,本實用新型采用整體一次灌漿代替底板灌漿和鋼結構柱腳灌漿二次灌漿,減小施工難度,同時縮短凝固的技術間歇等待時間,加快工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外包式柱腳原設計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外包式柱腳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外包式柱腳混凝土墊塊位置示意圖。
[0017]圖4為外包式柱腳加強筋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1-鋼結構柱腳,2-螺栓,3-支撐架,4-混凝土墊塊,5-加強筋,6-底板下皮鋼筋,7-標高調節螺母,8-緊固螺母,9-預埋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實施例1
[0020]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外包式柱腳,其鋼結構柱腳I底板和螺栓2固定連接,螺栓2上鋼結構柱腳I底板兩側分別安裝標高調節螺母7和固定螺母8,螺栓2固定連接支撐架3,支撐架3固定在底板下皮鋼筋上6。
[0021]首先制作支撐架3,支撐架3根據需要的技術參數設計高度和抗變形能力,支撐架3上與螺栓2連接處焊接螺栓連接孔位,制作完成的支撐架3與底板下皮鋼筋6焊接固定連接,完成安裝支撐架3。然后焊接安裝螺栓2,完成后根據設計高度安裝標高調節螺母7,然后吊裝鋼結構柱腳1,鋼結構柱腳I通過緊固螺母8固定。可以根據設計要求使鋼結構柱腳I底板上表面與樓板結構標高在同一水平面上。澆筑底板混凝土,澆筑時,由鋼結構柱腳I一側向另一側澆筑,加強振搗,即保證鋼柱腳底部砼密實,同時保證結構計算模型中鉸節點的受力特點,形成包式柱腳埋入式結構。
[0022]在保證結構受力情況下,我們將原設計外包式勁性結構鋼柱腳施工方式進行改進,保持柱腳位置位于混凝土底板以上,采用埋入式柱腳一次施工成型的優勢,將鋼柱腳底部封板埋入混凝土底板,保證柱腳底部封板與混凝土之間無空隙,完成一次混凝土澆筑成型,避免二次灌漿的繁雜工序,同時也避免由于預埋錨栓9定位偏差導致鋼結構柱腳I定位不準確及二次灌漿不密實等問題,達到了外包式柱腳鉸節點的要求。
[0023]實施例2
[0024]本實用新型基本結構和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25]如圖3所示,在實施例1基本結構上,為保證底板防水質量,采用底板和底板下皮鋼筋6間、底板和支撐架3間設置混凝土墊塊4。底板和底板下皮鋼筋6間混凝土墊塊厚度40mm,底板和支撐架3間混凝土墊塊外形規格為100mmX100iimiX200iimi。
[0026]如圖4所示,為防止灌漿過程中支撐架3位移,本結構中采用底板下皮鋼筋6和支撐架3之間采用加強筋5固定的方法,加強筋5采用HRB400級25鋼筋,加強筋5兩端分別焊接支撐架3側壁和底板下皮鋼筋6,單面焊接10d,加強筋彎折處彎折角度45°。
【權利要求】
1.一種外包式柱腳,其鋼結構柱腳底板和螺栓固定連接,螺栓上鋼結構柱腳底板兩側分別安裝標高調節螺母和固定螺母,其特征在于:螺栓固定連接支撐架,支撐架固定在底板下皮鋼筋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外包式柱腳,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結構柱腳底板上表面與樓板結構標高在同一水平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外包式柱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皮鋼筋與底板間固定設置混凝土墊塊,所述支撐架與底板間固定設置混凝土墊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外包式柱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皮鋼筋與支撐架之間固定連接加強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外包式柱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與底板下皮鋼筋單面焊接10d,加強筋與支撐架單面焊接10d。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外包式柱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彎折角度為30。-60。。
【文檔編號】E04B1/41GK203603264SQ201320414455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2日
【發明者】毛立賢, 張林林, 齊驥, 臧永久, 劉浩 申請人:中建八局大連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