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柱腳支座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柱腳支座,屬于建筑安裝的【技術領域】,包括一個由上蓋板、下蓋板、左側板、右側板、后蓋板組成的方形箱體;上蓋板上由左向右依次開設有長眼孔一、長眼孔二、長眼孔三;長眼孔一和長眼孔三上均固定設置有帶墊片A的螺栓A,螺栓A的螺柱A由下向上穿透長眼孔一和長眼孔三并延伸至上蓋板的上方;上蓋板的下端面且配合位于長眼孔二的下方依次固定設置有墊片B、螺母B;下蓋板上由左向右依次開設有長眼孔四、長眼孔五、長眼孔六;長眼孔四和長眼孔六上均配合設置有錨栓,錨栓上端伸入至方形箱體內,并通過螺母C和墊片C進行固定,錨栓下端向方形箱體外延伸出。本實用新型強度高、安裝方便,可有效減小柱腳結構的占用空間。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柱腳支座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柱腳支座,屬于建筑安裝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中國的鋼結構住宅市場仍以傳統的鋼框架體系為主,傳統低層鋼框架結構柱腳多為外露式柱腳,這種柱腳柱腳板比柱截面要大許多,柱腳安裝占用了大量的空間,無法實現建筑的徹底裝配化。如果要實現建筑的裝配化,特別是圍護體系也實現工廠的預制,必須設計一種全新的柱腳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 申請人:結合自身工程經驗和實際工程的需要,設計了一種安裝在墻柱與基礎之間的新型柱腳支座。應用了該新型柱腳支座后,可有效減小柱腳結構的占用空間,且方便安裝。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新型柱腳支座,包括一個由上蓋板、下蓋板、左側板、右側板、后蓋板組成的方形箱體;上蓋板上由左向右依次開設有長眼孔一、長眼孔二、長眼孔三;長眼孔一和長眼孔三上均固定設置有帶墊片A的螺栓A,螺栓A的螺柱A由下向上穿透長眼孔一和長眼孔三并延伸至上蓋板的上方;上蓋板的下端面且配合位于長眼孔二的下方依次固定設置有墊片B、螺母B ;下蓋板上由左向右依次開設有長眼孔四、長眼孔五、長眼孔六;長眼孔四和長眼孔六上均配合設置有錨栓,錨栓上端伸入至方形箱體內,并通過螺母C和墊片C進行固定,錨栓下端向方形箱體外延伸出。
[0006]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設置,所述的長眼孔一、長眼孔二、長眼孔三均勻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軸線上;所述的長眼孔四、長眼孔五、長眼孔六均勻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軸線上。
[0007]所述長眼孔一、長眼孔二、長眼孔三的水平軸線距離后蓋板的距離,比長眼孔四、長眼孔五、長眼孔六的水平軸線距離后蓋板的距離近。
[0008]所述方形箱體內設置有兩塊加勁板,且該兩塊加勁板將方形箱體的內腔縱向分隔成三個腔室。如此設計,增強了本實用新型的強度,提高了穩定性。
[0009]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柱腳支座,結構簡單、強度高,且安裝在墻柱與基礎之間時,可有效減小柱腳結構的占用空間,同時由于上蓋板上的螺栓、螺母及墊片均已在工廠內焊接固定在支座內,因此現場施工方便。
[0010]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0013]圖3為圖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安裝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個安裝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個安裝步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柱腳支座,包括一個由上蓋板1、下蓋板2、左側板3、右側板4、后蓋板5組成的方形箱體。上蓋板I上由左向右依次開設有長眼孔一 6、長眼孔二 7、長眼孔三8。長眼孔一 6和長眼孔三8上均固定設置有帶墊片A9的螺栓A12,螺栓A12的螺柱AlO由下向上穿透長眼孔一 6和長眼孔三8并延伸至上蓋板I的上方。上蓋板I的下端面且配合位于長眼孔二 7的下方依次固定設置有墊片B13、螺母B14。下蓋板2上由左向右依次開設有長眼孔四15、長眼孔五16、長眼孔六17。長眼孔四15和長眼孔六17上均配合設置有錨栓18,錨栓18上端伸入至方形箱體內,并通過螺母C19和墊片C20進行固定,錨栓18下端向方形箱體外延伸出。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長眼孔一 6、長眼孔二 7、長眼孔三8均勻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軸線上;長眼孔四15、長眼孔五16、長眼孔六17均勻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軸線上。
[0019]長眼孔一 6、長眼孔二 7、長眼孔三8的水平軸線距離后蓋板5的距離,比長眼孔四
15、長眼孔五16、長眼孔六17的水平軸線距離后蓋板5的距離近。
[0020]方形箱體內設置有兩塊加勁板21,且該兩塊加勁板21將方形箱體的內腔縱向分
隔成三個腔室。
[0021]本實施例中,上蓋板I的下端面、墊片A9、螺栓A12的螺栓頭11之間依次通過焊接進行固定連接;上蓋板I的下端面、墊片B13、螺母B14之間依次通過焊接進行固定連接。
[0022]結合圖4、圖5、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施工過程如下:
[0023]施工時先將錨栓18的下端預埋在基礎22內,然后將方形箱體
[0024]與錨栓18的上端進行連接,再將墻柱23立于方形箱體之上,用螺栓24通過長眼孔二 7擰緊,最后將墻體板塊25通過螺栓A12也固定在方形箱體上。本實用新型的布置間距一般為I米,每個支座與兩塊墻體板塊25和一根墻柱23相連,且墻柱23與墻體板塊25之間還通過高強螺栓26有效固定,所以柱腳在墻體平面內具有較大的剛度,可以有效將“抗剪墻”的荷載傳遞給基礎22。
[0025]本實施例中所用的螺栓均為高強螺栓。
[0026]上述實施例僅用于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而非對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的限定,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柱腳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由上蓋板、下蓋板、左側板、右側板、后蓋板組成的方形箱體;上蓋板上由左向右依次開設有長眼孔一、長眼孔二、長眼孔三;長眼孔一和長眼孔三上均固定設置有帶墊片A的螺栓A,螺栓A的螺柱A由下向上穿透長眼孔一和長眼孔三并延伸至上蓋板的上方;上蓋板的下端面且配合位于長眼孔二的下方依次固定設置有墊片B、螺母B;下蓋板上由左向右依次開設有長眼孔四、長眼孔五、長眼孔六;長眼孔四和長眼孔六上均配合設置有錨栓,錨栓上端伸入至方形箱體內,并通過螺母C和墊片C進行固定,錨栓下端向方形箱體外延伸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柱腳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長眼孔一、長眼孔二、長眼孔三均勻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軸線上;所述的長眼孔四、長眼孔五、長眼孔六均勻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軸線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柱腳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長眼孔一、長眼孔二、長眼孔三的水平軸線距離后蓋板的距離,比長眼孔四、長眼孔五、長眼孔六的水平軸線距離后蓋板的距離近。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柱腳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箱體內設置有兩塊加勁板,且該兩塊加勁板將方形箱體的內腔縱向分隔成三個腔室。
【文檔編號】E04H12/22GK203412352SQ201320463713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陳力, 李林, 王強 申請人:浙江寶業住宅產業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