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屬于抗震加固領域。包括舊廠房原結構,還包括外加內部橫向鋼梁、外加內部縱向鋼梁、外加內部鋼柱、外加外部鋼柱、外加外部鋼圈梁及新增加層混凝土樓板;外加內部縱向鋼梁、外加內部橫向鋼梁及外加內部鋼柱焊接連接成網格狀鋼架;外加內部橫向鋼梁端部穿過原結構外墻,與外加外部鋼柱及外加外部鋼圈梁通過錨固措施連接成閉合鋼架整體。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廠房內部加層的荷載整體由加固鋼架承擔,改變原結構的傳力模式,并通過外加鋼架梁柱與原結構柱的緊密錨固措施,使新舊結構形成牢固整體,從而將抗震性能較差的砌體結構轉化成主要依靠外加鋼架承力的鋼架混凝土混合結構。
【專利說明】 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層改造技術,特別是一種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屬于抗震加固【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房屋加層由于不占用新的土地,節省投資,能充分利用現有建筑結構,尤其在舊廠房改造中得到廣泛應用。鋼架混凝土梁能夠充分發揮兩種建筑材料的特點,具有更高的強度、和更大的跨度,在大空間舊廠房內部加層中應用十分合適。同時,采用鋼架混凝土結構可以減小樓蓋厚度,降低結構自重,也能降低造價節省投資,具有顯著的技術與經濟效益。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對城市廢棄工業廠房進行改造再利用,在原結構內部空間加層利用基礎上,通過整體加固的方式延續其使用功能,提高其抗震的能力,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通過將廠房內部加層的荷載整體由加固鋼架承擔,改變原結構的傳力模式,并通過鋼架梁柱與原結構柱的緊密錨固措施,使新舊結構形成牢固整體,從而將抗震性能較差的砌體結構轉化成主要依靠外加鋼架承力的鋼架混凝土混合結構,從根本上解決在舊廠房改造中原房屋抗震性能較差,地震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嚴重的問題。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包括舊廠房原結構,還包括外加內部橫向鋼梁、夕卜加內部縱向鋼梁、外加內部鋼柱、外加外部鋼柱、外加外部鋼圈梁及新增加層混凝土樓板;所述外加內部縱向鋼梁、外加內部橫向鋼梁及外加內部鋼柱焊接連接成網格狀鋼架;所述外加外部鋼柱及外加外部鋼圈梁沿原結構外部設置并閉合成圈,所述外加內部橫向鋼梁端部穿過原結構外墻,與外加外部鋼柱及外加外部鋼圈梁通過錨固措施連接成閉合鋼架整體,共同組成網格狀加固鋼架;所述外加內部鋼柱及外加外部鋼柱的柱腳通過錨板與原結構基礎連接;在外加內部橫向鋼梁及外加內部縱向鋼梁上鋪設有新增加層混凝土樓板。
[0006]進一步地,所述外加內部橫向鋼梁設置于原結構外墻的原結構柱兩側,原結構柱四周錨固有鋼墊板。
[0007]所述鋼墊板采用錨栓固定于原結構柱上,在鋼墊板上焊接有鋼牛腿,所述外加內部橫向鋼梁簡支在鋼牛腿上并用高強螺栓固定,同時與鋼墊板焊接。
[0008]所述外加外部鋼柱緊貼并焊接在原結構柱外表面的鋼墊板上。
[0009]所述鋼墊板的厚度為25mm。
[0010]所述錨栓的直徑為Φ20ιμιι。
[0011 ] 所述高強螺栓為Μ24高強螺栓。
[0012]上述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的施工方法,采用步驟如下實施:
[0013]步驟一,根據舊廠房開間、進深、層高尺寸和內部加層所在位置,確定外加內部橫向鋼梁、外加內部縱向鋼梁及外加內部鋼柱的長度;[0014]步驟二,根據舊廠房開間、進深、層高尺寸和內部加層所在位置,確定外加內部橫向鋼梁、外加內部縱向鋼梁及外加內部鋼柱的安裝位置,并根據外加內部鋼柱的安裝位置預先整平原結構基礎表面;
[0015]步驟三,根據劃定位置在原結構柱兩側原結構外墻內開洞至原結構基礎;
[0016]步驟四,采用鋼墊板及錨栓對原結構柱四面進行加固;
[0017]步驟五,在鋼墊板適當位置焊接鋼牛腿,并將外加內部橫向鋼梁簡支在鋼牛腿上;
[0018]步驟六,安裝外加內部縱向鋼梁和外加內部鋼柱,調整外加內部橫向鋼梁、外加內部縱向鋼梁及外加內部鋼柱的位置使三者相互連接,形成內部加層鋼架體系;
[0019]步驟七,根據外加內部橫向鋼梁端頭位置,安裝并調整外加外部鋼圈梁位置,使外加外部鋼圈梁搭在外加內部橫向鋼梁上,并將兩者連接;
[0020]步驟八,安裝外加外部鋼柱,并與外加外部鋼圈梁緊密連接,外加外部鋼柱焊接固定在原結構柱外表面的鋼墊板上;
[0021]步驟九,調整整個鋼架結構的位置和連接,并固定各鋼構件,柱腳錨固于原結構基礎上;
[0022]步驟十,用錘子敲擊外加內部橫向鋼梁使之與鋼墊板緊密接觸,將外加內部橫向鋼梁與鋼牛腿用高強螺栓固定后,同時與鋼墊板焊接;
[0023]步驟十一,以外加內部橫向鋼梁和外加內部縱向鋼梁上表面作為模板支撐,澆筑混凝土,形成新增加層混凝土樓板,并填補原結構外墻開洞部分;
[0024]步驟十二,對裸露在外的鋼構件進行防銹處理。
[0025]其中,所述步驟十一中的混凝土標號不小于C30。
[0026]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縱橫兩個方向鋼梁對接設置,在原結構內部鋼架上方鋪設混凝土樓板,所述鋼梁的底端與與原結構基礎固定連接,以及沿原結構柱外壁設置的鋼柱形成的鋼架,共同形成對原結構的加層加固結構。通過鋼牛腿錨固措施,將鋼梁與原結構柱緊密連接,共同形成新的混合結構,利用了原舊廠房結構柱強度富余,通過鋼架將新增加層荷載傳遞于基礎之上,并且通過外部鋼圈梁設置使得整體更加穩固,更好的的滿足了抗震和加層的要求。
[0027]本實用新型所述加固結構,結構簡單,傳力明確,不破壞原有結構的整體性,且施工期間不影響原結構的使用功能,以較小的成本實現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平面示意圖。
[0029]圖2為原結構外加外部鋼圈梁示意圖。
[0030]圖3為新增內外鋼架結構連接示意圖。
[0031]圖4為鋼牛腿示意圖。
[0032]圖5為外加內部橫向鋼梁示意圖。
[0033]附圖標記:1:原結構外墻;2:原結構柱;3:外加內部縱向鋼梁;4:外加內部橫向鋼梁;5:外加內部鋼柱;6:外加外部鋼圈梁;7:外加外部鋼柱;8:鋼牛腿;9:鋼墊板;10:錨栓:高強螺栓;12:新增加層混凝土樓板。【具體實施方式】
[0034]如圖1-5所示,一種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包括舊廠房原結構、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外加內部縱向鋼梁3、外加內部鋼柱5、外加外部鋼柱7、外加外部鋼圈梁6及新增加層混凝土樓板12,外加內部縱向鋼梁3、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及外加內部鋼柱5焊接連接成網格狀鋼架;外加外部鋼柱7及外加外部鋼圈梁6沿原結構外部設置并閉合成圈,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端部穿過原結構外墻I,與外加外部鋼柱7及外加外部鋼圈梁6通過錨固措施連接成閉合鋼架整體,共同組成網格狀加固鋼架;外加內部鋼柱5及外加外部鋼柱7的柱腳通過錨板與原結構基礎連接;在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及外加內部縱向鋼梁3上鋪設有新增加層混凝土樓板12。其中,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設置于原結構外墻I的原結構柱2兩側,原結構柱2四周錨固有鋼墊板9,特別是,鋼墊板9采用錨栓10固定于原結構柱2上,在鋼墊板9上焊接有鋼牛腿8,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簡支在鋼牛腿8上并用高強螺栓11固定,如圖4所示,同時與鋼墊板9焊接。外加外部鋼柱7緊貼并焊接在原結構柱2外表面的鋼墊板9上。
[0035]上述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的的具體施工方法為:
[0036]步驟一,根據舊廠房開間、進深、層高尺寸和內部加層所在位置,確定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外加內部縱向鋼梁3及外加內部鋼柱5的長度;
[0037]步驟二,根據舊廠房開間、進深、層高尺寸和內部加層所在位置,確定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外加內部縱向鋼梁3及外加內部鋼柱5的安裝位置,并根據外加內部鋼柱5的安裝位置預先整平原結構基礎表面;
[0038]步驟三,根據劃定位置在原結構柱2兩側原結構外墻I內開洞至原結構基礎;
[0039]步驟四,采用后25皿1鋼墊板9及Φ 20mm錨栓10對原結構柱2四面進行加固;
[0040]步驟五,在鋼墊板9適當位置焊接鋼牛腿8,并將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簡支在鋼牛腿8上:
[0041]步驟六,安裝外加內部縱向鋼梁3和外加內部鋼柱5,調整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外加內部縱向鋼梁3及外加內部鋼柱5的位置使三者相互連接,形成內部加層鋼架體系;
[0042]步驟七,根據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端頭位置,安裝并調整外加外部鋼圈梁6位置,使外加外部鋼圈梁6搭在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上,并將兩者連接;
[0043]步驟八,安裝外加外部鋼柱7,并與外加外部鋼圈梁6緊密連接,外加外部鋼柱7焊接固定在原結構柱2外表面的鋼墊板9上;
[0044]步驟九,調整整個鋼架結構的位置和連接,并固定各鋼構件,柱腳錨固于原結構基礎上;
[0045]步驟十,用錘子敲擊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使之與鋼墊板9緊密接觸,將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與鋼牛腿8用M24高強螺栓11固定后,同時與鋼墊板9焊接;
[0046]步驟十一,以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和外加內部縱向鋼梁3上表面作為模板支撐,澆筑標號不小于C30的混凝土,形成新增加層混凝土樓板12,并填補原結構外墻I開洞部分;
[0047]步驟十二,對裸露在外的鋼構件進行防銹處理。
[0048]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典型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不限于此。
【權利要求】
1.一種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包括舊廠房原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外加內部縱向鋼梁(3)、外加內部鋼柱(5)、外加外部鋼柱(7)、外加外部鋼圈梁(6)及新增加層混凝土樓板(12); 所述外加內部縱向鋼梁(3)、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及外加內部鋼柱(5)焊接連接成網格狀鋼架; 所述外加外部鋼柱(7)及外加外部鋼圈梁(6)沿原結構外部設置并閉合成圈,所述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端部穿過原結構外墻(I),與外加外部鋼柱(7)及外加外部鋼圈梁(6)通過錨固措施連接成閉合鋼架整體,共同組成網格狀加固鋼架; 所述外加內部鋼柱(5)及外加外部鋼柱(7)的柱腳通過錨板與原結構基礎連接; 在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及外加內部縱向鋼梁(3)上鋪設有新增加層混凝土樓板(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設置于原結構外墻(I)的原結構柱(2)兩側,原結構柱(2)四周錨固有鋼墊板(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墊板(9)采用錨栓(10)固定于原結構柱(2)上,在鋼墊板(9)上焊接有鋼牛腿(8),所述外加內部橫向鋼梁(4)簡支在鋼牛腿(8)上并用高強螺栓(11)固定,同時與鋼墊板(9)焊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外部鋼柱(7)緊貼并焊接在原結構柱(2)外表面的鋼墊板(9)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墊板(9)的厚度為25mm。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栓(10)的直徑為Φ 20_。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舊廠房內部加層改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強螺栓(11)為M24高強螺栓。
【文檔編號】E04G23/02GK203603523SQ201320630810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2日
【發明者】董有, 萬兆, 鞠樹森, 謝建明 申請人:北京筑福國際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