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站,該基站包括:機房、外接插座、電纜線;其中,所述機房內有配電箱,所述外接插座設置在機房外部,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
【專利說明】一種基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基站的發電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外接發電接口的基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通信網絡規模的快速增長,基站的通信機房擴容后,基站蓄電池放電時長迅速降低,并且隨著超限期使用、急需退網的蓄電池數量的增多,停電故障歷時占基站故障歷時的比例逐漸增大。
[0003]目前,傳統基站使用3根電源線分別接到基站內配電柜中的接線端子上進行應急發電,發電歷時平均需要30分鐘以上。并且,部分基站屬于一體化基站,運行環境在室外。雷雨季節發電時,無形中增加發電難度及諸多不安全因素,發電過程中頻繁裝卸接線端子,且接線端子距離較近,也會存在較多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基站,能夠解決發電歷時較長的問題,提高發電效率,并且能夠降低安全隱患。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基站,該基站包括:機房、外接插座、電纜線;其中,所述機房內有配電箱,所述外接插座設置在機房外部,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外接插座固定在機房外部的壁掛箱內。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壁掛箱上方具有散熱、防塵、防水的弧形箱頂蓋。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外接插座為三相四極外接插座。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4個耦合孔的接線柱分別與所述配電箱內的4個端子利用電纜線進行連接;其中,
[0011]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一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第一火線端子相連;
[0012]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二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第二火線端子相連;
[0013]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三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第三火線端子相連;
[0014]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四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零線端子相連。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包括:護蓋、外殼、密封圈、絕緣安裝體;其中,
[0016]所述護蓋卡接在所述外殼的一端;
[0017]所述密封圈設置在所述護蓋與所述外殼的連接位置處;
[0018]所述絕緣安裝體安裝在所述外殼內,內部設置有耦合孔;
[0019]所述外殼的內壁設置有定位槽。
[0020]上述方案中,該基站還包括三相四極移動插頭。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包括:殼體、絕緣接觸體;其中,
[0022]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絕緣接觸體,所述絕緣接觸體上設置有耦合器;
[0023]所述殼體的外壁設置有定位凸起。
[0024]上述方案中,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耦合器與外接插座的耦合孔配合連接。
[0025]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凸起與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定位槽配合連接。
[002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基站,該基站包括:機房、外接插座、電纜線;其中,所述機房內有配電箱,所述外接插座設置在機房外部,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如此,該基站可方便快捷地為通信機房發電,并提高了發電效率,避免因發電不及時造成基站、機房設備業務中斷,從而提聞客戶的感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基站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有外接插座的壁掛箱的正視圖;
[0029]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壁掛箱的正視圖;
[0030]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側向剖面圖;
[0031]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正視圖;
[0032]圖6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側向剖面圖;
[0033]圖7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正視圖;
[0034]圖8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基站的接線原理圖。
[0035]附圖標記說明:
[0036]11,機房;12,外接插座;13,電纜線;14,配電箱;21,螺栓;22,方形固定墊;23,固定方盤;24,弧形箱頂蓋;L,壁掛箱的長度;H,壁掛箱的高度;41,護蓋;42,外殼;43,密封圈;44,絕緣安裝體;45,定位槽;L1,外接插座長度;A,第一耦合孔;B,第二耦合孔;C,第三率禹合孔;N,第四f禹合孔;P,外接插座外殼的外徑;Q,外接插座外殼的內徑;禹合孔內徑;Φ d2,絕緣安裝體的直徑;A1,第一火線端子;B1,第二火線端子;C1,第三火線端子;0,零線端子;61,殼體;62,絕緣接觸體;63,定位凸起;L2,三相四極移動插頭長度;D1,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外徑;A2,第一耦合器;B2,第二耦合器;C2,第三耦合器;N2,第四耦合器;Φ d,四個耦合器所連成的圓的直徑;Φ d3,耦合器內徑;81,三相四極移動插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37]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基站包括:機房、外接插座、電纜線;其中,所述機房內有配電箱,所述外接插座設置在機房外部,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
[0038]下面通過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39]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站,如圖1所示,所述基站包括:機房11、外接插座12、電纜線13,所述機房11內有配電箱14,所述外接插座12設置在機房11的外部,所述電纜線13一端連接配電箱14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12。
[0040]具體的,所述機房11內配有配電箱14,所述配電箱14具體用于向機房內的用電設備供電;
[0041]所述外接插座12設置在機房11的外部,如圖2所不,所述外接插座12設置在機房11外部的壁掛箱內,所述壁掛箱的箱門為打開狀態,所述壁掛箱內設置有固定方盤23,在固定方盤23上通過螺栓21固定中間有空的方形固定墊22,所述外接插座12可以固定在方形固定墊22上;所述壁掛箱為不銹鋼材質,并且所述壁掛箱上方具有散熱、防塵、防水的弧形箱頂蓋24 ;如圖3所示,所述壁掛箱的箱門為合上狀態,所述壁掛箱具體規格為:長L 為 300cm、寬 150cm、高 H 為 500cm。
[0042]其中,所述外接插座12可以是三相四極外接插座,具有防水、防塵、耐高溫的特點;所述外接插座12也可以為其他類型的外接插座;
[0043]具體的,如圖4所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包括護蓋41、外殼42、密封圈43、絕緣安裝體44 ;
[0044]其中,所述護蓋41卡接在所述外殼42的一端;用于防水、防塵,具有保護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內部零件的功能;
[0045]所述密封圈43設置在所述護蓋41與所述外殼42的連接位置處,用于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內部溝槽起密封作用,具有防水、防塵、防油的功能;
[0046]所述絕緣安裝體44安裝在所述外殼42內,內部設置有耦合孔,所述耦合孔用于與外部插頭的耦合器連接;
[0047]所述外殼42的內壁設置有定位槽45,所述定位槽45用于準確定位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與外部插頭的連接;
[0048]所述外殼42用于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所述絕緣安裝體44提供機械保護;
[0049]這里,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長度LI為12cm。
[0050]具體的,如圖5所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絕緣安裝體44上設置有第一I禹合孔A、第二耦合孔B、第三耦合孔C、第四耦合孔N。
[0051]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外殼42的外徑P為8cm,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外殼42的內徑Q為4.5cm,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f禹合孔的內徑Φ(11為Icm,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絕緣安裝體44的直徑Φ(12為3cm。
[0052]這里,所述電纜線13 —端連接配電箱14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12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4個耦合孔的接線柱分別與所述配電箱14內用于發電的4個接線端子利用電纜線13進行連接;其中,
[0053]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12的第一耦合孔A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12內的第一火線端子Al相連;
[0054]所述外接插座12的第二耦合孔B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12內的第二火線端子BI相連;
[0055]所述外接插座12的第三耦合孔C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12內的第三火線端子Cl相連;
[0056]所述外接插座12的第四耦合孔N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12內的零線端子O相連;
[0057]所述電纜線為25平方毫米的電纜線,所述電纜線的長度至少為lm。
[0058]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外部插頭可以是三相四極移動插頭,如圖6所示,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包括:殼體61、絕緣接觸體62 ;其中,
[0059]所述殼體61內部設置有絕緣接觸體62,所述絕緣接觸體62上設置有耦合器;
[0060]所述殼體61的外壁設置有定位凸起63,用于與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定位槽45配合,從而準確定位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與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連接;
[0061]這里,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長度L2為23cm,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外徑Dl為 1cm0
[0062]具體的,如圖7所示,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絕緣接觸體62上設置有第一I禹合器A2、第二耦合器B2、第三耦合器C2、第四耦合器N2 ;
[0063]所述第一耦合器A2與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一耦合孔A配合連接,
[0064]所述第二耦合器B2與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二耦合孔B配合連接,
[0065]所述第三耦合器C2與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三耦合孔C配合連接,
[0066]所述第四耦合器N2與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四耦合孔N配合連接;
[0067]這里,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四個耦合器八2、82、02、吧連成的圓的直徑Φ(1為3?11,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四個耦合器42、82、02、吧各自的直徑Φ d3為1cm。
[0068]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基站的接線原理圖,如圖8所示,所述基站包括機房11、外接插座12、電纜線13、三相四極移動插頭81 ;
[0069]具體的,所述機房11為圖1中所述的機房;
[0070]所述外接插座12為圖1中所述的三相四極外接插座;
[0071]所述外接插座12的4個耦合孔的接線柱利用所述電纜線13分別與機房11內的配電箱14的4接線端子進行對應連接;
[0072]所述外接插座12的4個耦合孔與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81的4個耦合器進行配合連接;
[0073]具體的,如圖8中的虛線所示,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81的四個耦合器八232、〇2、N2分別與所述外接插座12的四個耦合孔A、B、C、N分別對應配合連接。
[007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使用方法,具體的,所述外接插座通過至少Im長的電纜線與機房內配電箱的接線端子連接,所述外接插座安裝在壁掛箱內,所述壁掛箱懸掛在機房外部的墻壁上,所述壁掛箱的懸掛高度為1.2m;當停電時,工作人員只需打開壁掛箱,把三相四極移動插頭插入所述外接插座中即可實現快速發電。
[007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站,該基站外部設置有外接插座,所述外接插座與基站中機房內部的配電箱的接線端子相連,當基站出現停電故障時,無需頻繁的拆卸接線端子,也無需打開機房門,通過對應所述外接插座的插頭即可方便快捷地為蓄電池進行發電。如此,既避免了安全隱患,又減少發電時長,以傳統基站使用3根電源線分別接到基站內配電柜中的接線端子上進行應急發電平均需要30分鐘為參考,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基站在停電時最多需要5分鐘就可以進行應急發電,至少能夠提升近6倍的發電速度,提高了發電效率,為基站、機房提供有力的電力保障,避免了因發電不及時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
[007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基站,其特征在于,該基站包括:機房、外接插座、電纜線;其中, 所述機房內有配電箱,所述外接插座設置在機房外部,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插座固定在機房外部的壁掛箱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掛箱上方具有散熱、防塵、防水的弧形箱頂蓋。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插座為三相四極外接插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纜線一端連接配電箱的接線端子,另一端連接外接插座為: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4個耦合孔的接線柱分別與所述配電箱內的4個端子利用電纜線進行連接;其中, 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一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第一火線端子相連; 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二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第二火線端子相連; 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三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第三火線端子相連; 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第四耦合孔的接線柱與所述配電箱內的零線端子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四極外接插座包括:護蓋、外殼、密封圈、絕緣安裝體;其中, 所述護蓋卡接在所述外殼的一端; 所述密封圈設置在所述護蓋與所述外殼的連接位置處; 所述絕緣安裝體安裝在所述外殼內,內部設置有耦合孔; 所述外殼的內壁設置有定位槽。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該基站還包括三相四極移動插頭。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包括:殼體、絕緣接觸體;其中, 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絕緣接觸體,所述絕緣接觸體上設置有耦合器; 所述殼體的外壁設置有定位凸起。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四極移動插頭的耦合器與外接插座的稱合孔配合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與三相四極外接插座的定位槽配合連接。
【文檔編號】E04H5/04GK203856243SQ201320841811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7日
【發明者】劉濤, 李軍, 蘇進博, 田龍杰, 張建營, 衛娜 申請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