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及組裝架和組裝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的是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及組裝架和組裝方法,提高混凝土空心板的預制效率。本預制內模包括鋼管、支撐架和外包布,將鋼管置于支撐架的外圍,支撐架的角隅與鋼管捆扎固定,外包布包裹在鋼管的外面并捆扎固定。使用組裝架,根據混凝土空心板的長度確定組裝架的個數和鋼管的長度,分節制作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本發明使用鋼管拼裝不僅操作方便,而且易于更換和維修,選材方便,制做成本低。本發明組裝簡單快捷,特別是內模的拆卸更為方便快捷,無需人員鉆入內模之中進行操作。節省了勞動力,加快了工程進度,保證了安全生產。顯著提高了空心板預制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及組裝架和組裝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橋梁施工混凝土空心板的預制工具和工藝,特別是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及組裝架和組裝方法,提高混凝土空心板的預制效率。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混凝土空心板預制技術的應用推廣和不斷提高,空心板預制進度也越來越快,空心板內模組裝工藝也趨于多樣化,但目前應用較為普遍的還是鋼板內模。鋼板內模是分節拼裝,每節設有左右兩部分螺栓,節與節之間用螺栓連接固定,組成一個與混凝土空心板內部尺寸一致、長度一致的整體內模,由龍門吊或者吊車吊裝。空心板澆筑完畢后進行內模拆除時,先由工人在鋼板內模的內部將固定螺栓拆除,才能將內模分節分片拆除。此種鋼板內模工藝盡管十分成熟,但還是存在許多弊端:1、鋼板內模本身自重較大,在組裝和拆除過程中,需要的人工和機械較多,操作中對工人存在安全隱患。2、因為鋼板內模自重大,所以在整體吊裝過程中,下放模板時容易擠壓腹板鋼筋骨架使其變形、破壞鋼筋保護層墊塊,造成所澆筑空心板成品保護層厚薄不均。3、當一片鋼模板變形較大時,無法修復平整,必須進行單獨更換,這樣就增加了生產成本。4、鋼板內模從組裝——整體吊裝——拆除,整個過程花費時間較長,影響工程進度,增加項目成本。5、空心板內腔一般在30cm — 90cm,工人在內部無法正常工作。所以,混凝土空心板的澆筑需要一種輕便快捷、容易操作的預制內模和工藝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及組裝架和組裝方法,旨在解決現行鋼板內模技術中的缺陷,使其預制內模輕便,組裝和拆卸方便,加快空心板內模成型和安裝的進度,從而提高混凝土空心板預制件的澆筑效率。
[0004]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包括鋼管、支撐架和外包布,將鋼管置于支撐架的外圍,支撐架的角隅與鋼管捆扎固定,外包布包裹在鋼管的外面并捆扎固定。
[0005]用于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的組裝架包括立桿、底板和定位筋,立桿焊接在底板的兩側,在立桿與底板之間焊接定位筋。定位筋與底板構成的底部結構與支撐架的底部結構相符,兩根立桿之間的寬度與混凝土空心板內腔的寬度相符。
[0006]使用組裝架的組裝方法是:
A、根據混凝土空心板的長度確定組裝架的個數和鋼管的長度,分節制作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將組裝架排列開后,首先將外包布鋪設在組裝架內;
B、將鋼管平鋪于組裝架的底部,做為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的一側,在鋼管上面擺放支撐架,鋼管兩端端部的支撐架與后續支撐架之間的間隔是1.2米一 1.5米,將每個支撐架的下部角隅與鋼管捆扎固定,使支撐架豎立在鋼管上;
C、繼續擺放支撐架兩側與組裝架之間的鋼管以及支撐架頂面的鋼管,將鋼管兩端端部的支撐架的上部角隅與鋼管捆扎固定;
D、最后將外包布包裹在鋼管外面并捆扎固定。
[0007]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顯著效果在于:使用鋼管和支撐架制做空心板內模具有制做簡單、操作方便,所制做的內模輕便、節省成本等優點。根據空心板的長度,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可分節拼裝,由于每一節都是一個獨立的整體且具有一定的厚度,節與節之間只需用外包布搭接即可。根據空心板的截面形狀,通過調整支撐架和組裝架的尺寸和形狀以及所用鋼管的數量,即可制做出各種尺寸和各種截面形狀的空心板內模,用于澆筑各種尺寸和形狀的空心板。本發明使用鋼管拼裝不僅操作方便,而且易于更換和維修,選材方便,制做成本低。本發明組裝簡單快捷,特別是內模的拆卸更為方便快捷,無需人員鉆入內模之中進行操作,只需拆除鋼管端部支撐架的捆扎扎絲,就可將鋼管抽出,將支撐架推倒帶出,操作非常方便。節省了勞動力,加快了工程進度,保證了安全生產。顯著提高了空心板預制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具有很好的使用價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明的組裝原理示意圖。
[0009]圖2是本發明組裝后的預制內模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以下結合附圖詳述本發明,并非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參見圖1和圖2,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包括鋼管3、支撐架2和外包布5,將鋼管3置于支撐架2的外圍,支撐架2的角隅與鋼管3捆扎固定,外包布5包裹在鋼管3的外面并捆扎固定。支撐架2是框狀結構,框內焊接加強筋4,支撐架2的外形與混凝土空心板的內腔形狀相符;支撐架2的一側角隅與鋼管3捆扎固定。根據支撐架2的形狀,加強筋4能夠是+型、X型、H型、Q型或者是井字型結構。鋼管3是方鋼管或多梭型鋼管,方便組裝;外包布5是厚度在0.2mm以上的塑料布或膠皮布,一方面可對鋼管3進行固定,還可以防止漏漿。
[0011]用于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的組裝架包括立桿1、底板6和定位筋7,立桿I焊接在底板6的兩側,在立桿I與底板6之間焊接定位筋7。定位筋7與底板6構成的底部結構與支撐架2的底部結構相符,兩根立桿I之間的寬度與混凝土空心板內腔的寬度相符。
[0012]使用組裝架的組裝方法是:
A:根據混凝土空心板的長度確定組裝架的個數和鋼管3的長度,分節制作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將組裝架排列開后,首先將外包布5鋪設在組裝架內;
B:將鋼管3平鋪于組裝架的底部,做為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的一側,在鋼管3上面擺放支撐架2,鋼管3兩端端部的支撐架2與后續支撐架2之間的間隔是1.2米一 1.5米,將鋼管3兩端端部的支撐架2的下部角隅與鋼管3捆扎固定,使支撐架2豎立在鋼管3上;
C:繼續擺放支撐架2兩側與組裝架之間的鋼管3以及支撐架2頂面的鋼管3,將鋼管3兩端端部的支撐架2的上部角隅與鋼管3捆扎固定;
D:最后將外包布5包裹在鋼管3外面并捆扎固定。
[0013]分節制做后的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節與節之間通過外包布5搭接。
[0014]預制內模組裝完成后,將每節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的接頭部位的外包布5作搭接包裹,然后安裝空心板堵頭模板,即可進行下一步工序。澆筑完成后拆內模時,只需將兩端支撐架2的捆扎用扎絲解開,即可抽出鋼管3,將支撐架2推倒帶出完成拆解。
【權利要求】
1.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其特征是,包括鋼管、支撐架和外包布,將鋼管置于支撐架的外圍,支撐架的角隅與鋼管捆扎固定,外包布包裹在鋼管的外面并捆扎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架是框狀結構,框內焊接加強筋,支撐架的外形與混凝土空心板的內腔形狀相符;支撐架的一側角隅與鋼管捆扎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其特征是,所述加強筋能夠是+型、X型、H型、Q型或者是井字型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其特征是,所述鋼管是方鋼管或多梭型鋼管;外包布是厚度在0.2mm以上的塑料布或膠皮布。
5.用于權利要求1一種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的組裝架,其特征是,包括立桿、底板和定位筋,立桿焊接在底板的兩側,在立桿與底板之間焊接定位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裝架,其特征是,所述定位筋與底板構成的底部結構與支撐架的底部結構相符,兩根立桿之間的寬度與混凝土空心板內腔的寬度相符。
7.使用權利要求5所述組裝架的組裝方法,在于: A、根據混凝土空心板的長度確定組裝架的個數和鋼管的長度,分節制作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將組裝架排列開后,首先將外包布鋪設在組裝架內; B、將鋼管平鋪于組裝架的底部,做為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的一側,在鋼管上面擺放支撐架,鋼管兩端端部的支撐架與后續支撐架之間的間隔是1.2米一 1.5米,將每個支撐架的下部角隅與鋼管捆扎固定,使支撐架豎立在鋼管上; C、繼續擺放支撐架兩側與組裝架之間的鋼管以及支撐架頂面的鋼管,將鋼管兩端端部的支撐架的上部角隅與鋼管捆扎固定; D、最后將外包布包裹在鋼管外面并捆扎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節制做后的混凝土空心板預制內模,節與節之間通過外包布搭接。
【文檔編號】B28B7/30GK104139451SQ201410400836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5日
【發明者】張建民, 袁帥, 楊月剛, 姜世波, 劉蘭平, 朱俊生, 陳偉, 楊偉, 王清, 王忠貴, 李靜, 徐龍躍, 周曉峰, 周鵬 申請人:中石化勝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