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漿廠綠泥的處理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漿廠綠泥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漿廠綠泥進行中和處理,得到改性綠泥;將所述改性綠泥進行脫水處理,得到半干化改性綠泥;將燃料與所述半干化改性綠泥進行焚燒,得到綠泥焚燒爐渣,所述綠泥焚燒爐渣中氯含量為0.01%~0.05%;鉀含量為0.1%~0.4%;鈉含量為0.5%~1.5%。本發明提供的處理方法,將漿廠綠泥進行改性和焚燒,將其從填埋處理的工業垃圾轉變為一種資源化利用的多用途爐渣,可以作為水泥原料配料。另外,該爐渣也可以用作港口填海渣土配料;用作道路路基渣土配料。實驗結果表明:綠泥焚燒爐渣作為水泥原料配料,其摻量小于等于10%時制得的水泥混合材能滿足建材水泥的要求。
【專利說明】-種漿廠綠泥的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工業垃圾資源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漿廠綠泥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硫酸鹽法制漿的堿回收是伴隨著近、現代制漿造紙事業發生、發展的一種生產技 術措施,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在堿法制漿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原料,要加入總堿量達 10 %?25 %的堿,這些堿在蒸煮過程中,同原料中的木素、半纖維素、纖維素的降解物發生 化學作用,并一起溶解在蒸煮液中,形成黑液。在沒有堿回收時,這些黑液都當作廢物排放 掉了。后來人們從N.呂布蘭制堿的方法中得到啟示(呂布蘭是法國人,他在1788年發明 了第一個工業制純堿的方法,即碳酸鈉法-并在1791年取得專利。此碳酸鈉法包括:用 海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再與石灰石和煤一起煅燒而成純堿),試著采用濃縮黑液、燃 燒、苛化的方法,逐步發展成從制漿的廢液中回收堿的技術。
[0003] 到目前為止,硫酸鹽法制漿消除黑液化學物質污染的比較成熟的措施只有"堿回 收",隨著現代化硫酸鹽法制漿堿回收工業的發展,百萬噸級漿廠的堿回收白泥近100%回 收循環利用,但其堿回收體系為保持正常連續生產,需持續排放系統中因原料木片、補堿、 補石灰石而引入的非過程元素(NPE),從而在堿回收綠液的凈化過程中產生了部分綠泥,所 述綠泥中包括鉀含量為L 8g/kg?2. Og/kg,氯離子含量為3. 35X 103?3. 55X 103mg/kg, 鈉含量為 17. lg/kg ?19. Og/kg。
[0004] 綠泥因其含有大量未洗盡的余堿,如碳酸鈉、氫氧化鈉、硫化鈉等,同時還含有少 量的硅、鎂、鐵元素化合物,微量的銅、鉻、鉛、鋅等重金屬,給其再利用帶來很大的技術難 題,成為了工業垃圾。所以,綠泥填埋法處置成了兩害相較取其輕的行業通用做法。
[0005]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國際上歐美發達國家的硫酸鹽法漿廠對于堿回收綠泥都采用 簡單的填埋處理。由于這些國家人口稀少、森林覆蓋面積相對我國豐富的多,其漿廠多建 在造紙用林的大規模合同人工林內或瀕臨可采伐的天然林附近,周邊數十英里范圍內幾無 規模化人口集中居住的城鎮、鄉村,所以,出于對綠泥處置技術門檻高且也無成熟技術可借 鑒、環境影響因素相對低等考慮,堿回收綠泥都采用簡單的填埋處理,這樣占用了寶貴的土 地資源,既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又存在潛在的環境風險。
【發明內容】
[0006]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漿廠綠泥的處理方法。本發明提供的制備 方法使得漿廠綠泥能夠用作水泥原料配料。
[0007]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漿廠綠泥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8] 將漿廠綠泥進行中和處理,得到改性綠泥;
[0009] 將所述改性綠泥進行脫水處理,得到半干化改性綠泥;
[0010] 將燃料與所述半干化改性綠泥進行焚燒,得到綠泥焚燒爐渣,所述綠泥焚燒爐渣 中氯含量為〇? 01%?〇? 05% ;鉀含量為0? 1%?0? 4% ;鈉含量為0? 5%?1. 5%。
[0011] 優選地,所述漿廠綠泥的干度為35%?50%。
[0012] 優選地,所述中和處理至pH值為6?9。
[0013] 優選地,所述脫水處理中改性綠泥的干度為3%?5%。
[0014] 優選地,所述脫水處理的裝置為板框壓榨深度脫水機或臥螺離心機。
[0015] 優選地,所述板框壓榨深度脫水機的進料壓力為0? 6MPa?1. 2MPa ;
[0016] 所述板框壓榨深度脫水機的隔膜壓榨壓力為IMPa?2MPa。
[0017] 優選地,所述臥螺離心機的進料泵壓力為0? IMPa?0? 225MPa ;
[0018] 所述臥螺離心機的進料速度為15L/s?20L/s。
[0019] 優選地,改性綠泥進行脫水處理至干度為40 %?60 %。
[0020] 優選地,所述燃料包括煤炭、漿渣和木屑;
[0021] 所述煤炭、漿渣、木屑與半干化改性綠泥的質量比為(220?300):(40? 50) : (500 ?600) : (50 ?60)。
[0022] 優選地,所述焚燒的溫度為850°C?900°C。
[0023]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漿廠綠泥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漿廠綠泥進行中和處 理,得到改性綠泥;將所述改性綠泥進行脫水處理,得到半干化改性綠泥;將燃料與所述 半干化改性綠泥進行焚燒,得到綠泥焚燒爐渣,所述綠泥焚燒爐渣中氯含量為0.01 %? 0. 05% ;鉀含量為0. 1%?0. 4% ;鈉含量為0. 5%?1. 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 的處理方法將漿廠綠泥進行改性和焚燒,將其從填埋處理的工業垃圾轉變為一種資源化利 用的多用途爐渣,可以作為水泥原料配料。另外,本發明提供的處理方法制備得到的綠泥焚 燒爐渣可以用作港口填海渣土配料,也可以用作道路路基渣土配料。實驗結果表明:綠泥焚 燒爐渣作為水泥原料配料,其摻量小于等于10%時制得的水泥混合材的力學性能滿足建材 水泥的要求。本發明提供的處理方法既節約了寶貴的填埋場國土資源,又消除了工業垃圾 潛在的長期環境風險。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漿廠綠泥的處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漿廠綠泥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6] 將漿廠綠泥進行中和處理,得到改性綠泥;
[0027] 將所述改性綠泥進行脫水處理,得到半干化改性綠泥;
[0028] 將燃料與所述半干化改性綠泥進行焚燒,得到改性綠泥焚燒爐渣,所述綠泥焚燒 爐渣中氯含量為〇? 01%?〇? 05% ;鉀含量為0? 1%?0? 4% ;鈉含量為0? 5%?1. 5%。
[0029]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處理方法將漿廠綠泥進行改性和焚燒,將其從填 埋處理的工業垃圾轉變為一種資源化利用的多用途爐渣,可以作為水泥原料配料。另外,該 綠泥焚燒爐渣可以用作港口填海渣土配料,也可以用作道路路基渣土配料。實驗結果表明: 綠泥焚燒爐渣作為水泥原料配料,其摻量小于等于10%時制得的水泥混合材的力學性能滿 足建材水泥的要求。本發明提供的處理方法既節約了寶貴的填埋場國土資源,又消除了工 業垃圾潛在的長期環境風險。
[0030] 本發明將漿廠綠泥進行中和處理,得到改性綠泥。在本發明中,所述漿廠綠泥的干 度優選為35 %?50 %,更優選為38 %?48 %,最優選為40 %?45 %;所述漿廠綠泥的組分 組成如表1所示,表1為漿廠綠泥的組分及含量表:
[0031] 表1漿廠綠泥的組分及含量表
【權利要求】
1. 一種漿廠綠泥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漿廠綠泥進行中和處理,得到改性綠泥; 將所述改性綠泥進行脫水處理,得到半干化改性綠泥; 將燃料與所述半干化改性綠泥進行焚燒,得到綠泥焚燒爐渣,所述綠泥焚燒爐渣中氯 含量為(λ 01 %?(λ 05% ;鉀含量為(λ 1 %?(λ 4% ;鈉含量為(λ 5%?L 5%。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漿廠綠泥的干度為35%?50%。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處理至pH值為6?9。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水處理中改性綠泥的干度為 3%?5%。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水處理的裝置為板框壓榨深 度脫水機或臥螺離心機。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框壓榨深度脫水機中板框壓 榨進料壓力為〇· 6MPa?1. 2MPa。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臥螺離心機的進料泵壓力為 0. IMPa ?0. 225MPa ; 所述臥螺離心機的進料速度為15L/s?20L/s。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改性綠泥進行脫水處理至干度為 40%?60%。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包括煤炭、漿渣和木屑; 所述煤炭、漿渣、木屑與半干化改性綠泥的質量比為(220?300) : (40?50) : (500? 600) : (50 ?60)。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燒的溫度為850°C?900°C。
【文檔編號】C04B7/24GK104291716SQ201410477918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8日
【發明者】劉若飛, 陳德海, 張守國, 王希華, 趙會山, 呂啟南, 馬克順, 劉雨漢 申請人:亞太森博(山東)漿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