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頂的連接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吊頂的連接系統,可將吊板連接在天花板上,吊頂的連接系統包括轉接件、第一伸縮臂及第二伸縮臂。轉接件開設有沿第一維方向延伸的狹長的導向孔;第一伸縮臂在第二維方向上可伸縮,第一伸縮臂的一端可與天花板固定連接,另一端穿設于導向孔,并沿導向孔可滑動;第二伸縮臂在第三維方向上可伸縮,第二伸縮臂的一端與轉接件固定連接,另一端可與吊板固定連接。上述吊頂的連接系統調節較為靈活。
【專利說明】吊頂的連接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裝飾裝修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吊頂的連接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大型標志性建筑,如會展中心、體育館、大劇院、機場的外幕墻及屋頂等的吊頂越來越多地采用曲面造型。由于空間結構越來越復雜,吊頂系統的施工存在面板空間調節定位困難的問題,施工難度大,而現有的吊頂的連接系統均普遍存在調節方式較為單一,調節十分不靈活的問題,更加增加了施工的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調節較為靈活的吊頂的連接系統。
[0004]一種吊頂的連接系統,可將吊板安裝在天花板上,所述吊頂的連接系統包括:
[0005]轉接件,開設有沿第一維方向延伸的狹長的導向孔;
[0006]第一伸縮臂,在第二維方向上可伸縮,所述第一伸縮臂的一端可與所述天花板固定連接,另一端穿設于所述導向孔,并沿所述導向孔可滑動;及
[0007]第二伸縮臂,在第三維方向上可伸縮,所述第二伸縮臂的一端與所述轉接件固定連接,另一端可與所述吊板固定連接。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轉接件包括連接主體及一端與所述連接主體固定連接的連接臂,所述導向孔位于所述連接主體上,所述連接臂遠離所述連接主體的一端與所述第二伸縮臂遠離所述吊板的一端固定連接。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維方向與所述連接臂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二維方向與所述連接臂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三維方向垂直于所述連接臂的延伸方向。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縮臂包括:
[0011]具有內螺紋的套筒;
[0012]第一螺桿,一端與所述套筒的一端螺接,另一端可與所述天花板固定連接;
[0013]第二螺桿,一端與所述套筒遠離所述第一螺桿的一端螺接,另一端穿設于所述導向孔,并沿所述導向孔可滑動;
[0014]其中,所述套筒相對所述第一螺桿和所述第二螺桿可轉動,以使所述第一螺桿和所述第二螺桿相互靠近或相互遠離。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主體為筒形,所述連接主體的底部呈外凸的弧形結構,所述連接臂與所述連接主體的外周緣固定連接,所述導向孔位于所述連接主體的底部上,所述連接主體相對所述第二螺桿可轉動。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縮臂還包括固定地套設于所述第二螺桿上的兩個弧形墊片,兩個所述弧形墊片均與所述連接主體的底部相貼合,且使所述連接主體的底部夾持于所述兩個弧形墊片之間。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伸縮臂包括:
[0018]連接件,與所述轉接件固定連接,所述連接件上開設有螺孔;
[0019]固定件,可與所述吊板固定連接,所述固定件上開設有沉孔;
[0020]螺紋件,包括螺紋桿部及固定于所述螺紋桿部的一端的球頭部,所述螺紋桿部的另一端穿設于所述螺孔,并與所述螺孔相螺合,所述螺紋桿部靠近所述球頭部的一端穿設于所述沉孔,且所述球頭部收容于所述沉孔內,并阻止所述螺紋件從所述沉孔中脫出 '及
[0021]螺合件,套設于所述螺紋桿部上,并與所述螺紋桿部相螺合,以將所述固定件與所述螺紋件固定連接。
[002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為板狀,所述固定件的一個表面為第一鋸齒面,所述第二伸縮臂還包括鋸齒墊片,所述鋸齒墊片的一個表面為第二鋸齒面,所述鋸齒墊片套設于所述螺紋桿部上,并夾持于所述固定件與所述螺合件之間,且所述第二鋸齒面與所述第一鋸齒面相貼合。
[002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連接梁及連接所述連接梁和所述吊板的連接組件,所述連接梁與所述第二伸縮臂遠離所述轉接件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連接組件包括:
[0024]導向件,為L型,所述導向件具有第一彎折臂及與所述第一彎折臂連接的第二彎折臂,所述第一彎折臂上開設有沿所述第一彎折臂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條形的第一連接孔,所述第二彎折臂上開設有沿所述第二彎折臂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條形的第二連接孔;
[0025]第一螺紋緊固件,穿設于所述第一連接孔,并沿所述第一連接孔可滑動,且所述第一螺紋緊固件與所述連接梁固定連接;及
[0026]第二螺紋緊固件,穿設于所述第二連接孔,并沿所述第二連接孔可滑動,且所述第二螺紋緊固件可與所述吊板固定連接。
[002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梁上開設有卡合孔,所述連接組件還包括卡持件,所述卡持件為Z字形,所述卡持件具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自由端上設有卡持凸起,其中,所述第一支臂穿設于所述卡合孔,且所述卡持凸起與所述卡合孔相卡合,所述第二螺紋緊固件穿設于所述第一連接孔和所述第二支臂,并使所述卡持件與所述導向件固定連接。
[0028]當使用上述吊頂的連接系統將吊板安裝到天花板上時,將第一伸縮臂的一端與天花板固定連接,由于上述吊頂的連接系統的轉接件上開設有沿第一維方向延伸的狹長的導向孔,通過將第一伸縮臂遠離天花板的一端沿導向孔滑動,以實現系統在第一維方向上的調節;而連接天花板和轉接件的第一伸縮臂在第二維方向可伸縮,即通過調節第一伸縮臂的長度,能夠實現第二維方向上的調節;連接轉接件和吊板的第二伸縮臂在第三維方向上可伸縮,即通過調整第二伸縮臂的長度,能夠實現第三維方向上的調節,即上述吊頂的連接系統在三維方向上均能夠進行調節,調節十分靈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圖1為一實施方式的吊頂的連接系統省略了連接組件,并安裝在天花板的球鉸上的結構不意圖;
[0030]圖2為圖1所示的吊頂的連接系統的連接梁和安裝有吊板的連接組件的局部剖面圖;
[0031]圖3為圖1所示的吊頂的連接系統省略了第二伸縮臂和連接梁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4為圖3所示的吊頂的連接系統的第一伸縮臂位于導向孔的另一個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5為圖3所示的吊頂的連接系統的第一伸縮臂位于導向孔的另一個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6為圖1所示的吊頂的連接系統省略了連接梁的分解圖;
[0035]圖7為圖2所示的吊頂的連接系統的分解圖;
[0036]圖8為圖1所示的吊頂的連接系統的連接梁和連接組件省略了第一螺紋緊固件、第二螺紋緊固件的分解圖;
[0037]圖9為圖7所示的吊頂的連接系統的第一螺紋緊固件和第二螺紋緊固件分別位于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的另一個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10為圖7所示的吊頂的連接系統的第一螺紋緊固件和第二螺紋緊固件分別位于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的另一個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9]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0040]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0041]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42]如圖1及圖2所示,一實施方式的吊頂的連接系統10,可將吊板20安裝在天花板上。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吊頂的連接系統10將吊板20連接固定于天花板的球鉸30上。其中,球鉸30可以為鋼制、鐵制等。吊頂的連接系統10包括轉接件100、第一伸縮臂200及第二伸縮臂300。
[0043]轉接件100上開設有沿第一維方向延伸的狹長的導向孔110。具體的,轉接件100可以為駁接爪。
[0044]具體的,轉接件100包括連接主體120及一端與連接主體120固定連接的連接臂130,導向孔110位于連接主體120上。更具體的,連接臂130—端開口的筒體,連接臂130的另一端與連接主體120固定連接。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連接主體120為筒形,連接臂130與連接主體130的外周緣固定連接。可以理解,連接主體120還可以為圓盤狀、方形以及其它規則或者是不規則的形狀。
[0045]具體的,連接臂130為多個,多個連接臂130沿連接主體120的外周緣間隔設置。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連接臂130為六個。可以理解,連接臂130的數量也可以多于六個或是少于六個。
[0046]第一伸縮臂200在第二維方向上可伸縮,第一伸縮臂200的一端可與天花板固定連接,另一端穿設于導向孔110,并沿導向孔110可滑動。具體的,第一伸縮臂200遠離轉接件100的一端與球鉸30固定連接。
[0047]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第一伸縮臂200包括套筒210、第一螺桿220及第二螺桿230。
[0048]套筒210具有內螺紋。具體的,套筒210為長條形的兩端開口的筒狀。
[0049]第一螺桿220的一端與套筒210的一端螺接,另一端可與天花板固定連接。具體的,第一螺桿220遠離套筒210的一端與球鉸30螺接。
[0050]第二螺桿230的一端與套筒210遠離第一螺桿220的一端螺接,另一端穿設于導向孔110,并沿導向孔110可滑動。其中,套筒210相對第一螺桿220和第二螺桿230可轉動,以使第一螺桿220和第二螺桿230相互靠近或相互遠離,以實現第一伸縮臂200的伸縮功能,從而實現轉接件100與天花板之間的距離的可調節性。
[0051]請一并參閱圖3,進一步的,連接主體120為筒形,連接主體120的底部呈外凸的弧形結構,連接臂130與連接主體120的外周緣固定連接,導向孔110位于連接主體120的底部上,連接主體120相對第二螺桿230可轉動,即由于導向孔110位于連接主體120的外凸的弧形結構的底部上,當第二螺桿230遠離套筒210的一端沿導向孔110滑動時,使得連接主體120相對第二螺桿230發生了轉動,從而能夠起到調整轉接件100的角度的作用,進一步使得上述吊頂的連接系統10的調節更加的靈活。
[0052]請一并參閱圖4及圖5,當第二螺桿230滑動在導向孔110的不同位置時,連接主體120相對第二螺桿230發生了轉動。
[0053]其中,第二螺桿230可以為螺柱,此時,使用兩個螺母240固定地套設于第二螺桿230上,且連接主體120的底部夾持于該兩個螺母240之間。即此時,套設在第二螺桿230上的兩個螺母240中的一個與連接主體120的底部的外表面相抵接,另一個與連接主體120的底部的內表面相抵接。
[0054]第二螺桿230還可以為螺栓,此時,第二螺桿230具有桿部及位于桿部一端的頭部,第二螺桿230的桿部遠離第二螺桿230的頭部的一端與套筒210螺接,另一端穿設于導向孔110,使用一個螺母240固定地套設于第二螺桿230上,并使連接主體120的底部夾持于該螺母240和第二螺桿230的頭部之間。
[0055]進一步的,第一伸縮臂200還包括兩個固定地套設于第二螺桿230上的兩個弧形墊片250,兩個弧形墊片250均與連接主體120的底部相貼合,且使連接主體120的底部夾持于兩個弧形墊片250之間。通過設置弧形墊片250,進一步增加了第二螺桿230與連接主體120連接的穩定性。具體的,弧形墊片250與第二螺桿230通過螺紋固定連接。
[0056]具體的,當第二螺桿230為螺柱時,每個弧形墊片250夾持于連接主體120的底部和一個螺母240之間。即一個弧形墊片250夾持于一個螺母240和連接主體120的底部的外表面之間,另一個弧形墊片250夾持于一個螺母240和連接主體120的底部的內表面之間。當第二螺桿230為螺栓時,一個弧形墊片250夾持于第二螺桿230的頭部和連接主體120的底部的內表面之間,另一個弧形墊片250夾持于螺母240和連接主體120的底部的外表面之間。
[0057]可以理解,實現第二螺桿230與連接主體120的固定連接不限于使用螺母240的固定方式,還可以使用插銷或者是使用彈性卡持件卡持在第二螺桿230穿出導向孔110的兩端上。
[0058]進一步的,為了加強第二螺桿230與連接主體120之間的連接的穩定性,導向孔110的相對的兩側壁上均形成有鋸齒112。設置鋸齒112增加了連接主體120與第二螺桿230之間的摩擦力,且有利于增強第二螺桿230與連接主體120之間的連接的穩定性。
[0059]第二伸縮臂300在第三維方向上可伸縮,第二伸縮臂300的一端與轉接件100固定連接,另一端可與吊板20固定連接。具體的,第二伸縮臂300遠離吊板20的一端與連接臂130遠離連接主體120的一端固定連接。
[0060]進一步的,第一維方向與連接臂130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二維方向與連接臂130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三維方向垂直于連接臂130的延伸方向。即導向孔110的延伸方向與連接臂130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二伸縮臂300的伸縮方向垂直于連接臂130的延伸方向,第一伸縮臂200的伸縮方向與連接臂130的延伸方向相交。即使得連接臂130的延伸方向不同于導向孔110的延伸方向、第一伸縮臂200的伸縮方向及第二伸縮臂300的伸縮方向,從而增加一個調節的方向,增加了吊頂的連接系統10的可調節方向,進一步增加了吊頂的連接系統10的靈活性。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每個連接臂130的延伸方向與導向孔110的延伸方向均相交。
[0061]具體的,當吊頂的連接系統10將吊板20安裝到球鉸30上時,第二維方向即為豎直方向,例如,如圖1中所示,第二維方向用AA線表示,第一維方向用線表示,第三維方向用CC線表示,連接臂130的延伸方向用DD線表示。
[0062]請一并參閱圖6,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第二伸縮臂300包括連接件310、固定件320、螺紋件330及螺合件340。
[0063]連接件310與轉接件100固定連接,連接件310上開設有螺孔311。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連接件310與連接臂130遠離連接主體120的一端固定連接。具體的,螺孔311的軸線與連接主體120的軸向垂直。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連接件310包括條形本體312及位于條形本體312的一端的筒形部314,螺孔311位于條形本體312上,筒形部314具有內螺紋,筒形部314與螺孔311對應連通,且筒形部314與螺孔311的邊緣固定連接。且條形本體312的延伸方向與筒形部314的軸向垂直。具體的,條形本體312遠離筒形部314的一端固定地收容于連接臂130遠離連接主體120的一端。
[0064]固定件320可與吊板20固定連接,固定件320上開設有沉孔322。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固定件320為板狀。沉孔322位于固定件320的中部,并貫通固定件320的相對的兩個表面。
[0065]螺紋件330包括螺紋桿部332及固定于螺紋桿部332的一端的球頭部334,螺紋桿部332的另一端穿設于螺孔311,并與螺孔311相螺合。即通過螺紋桿部332與螺孔311的螺合,而實現第二伸縮臂300的伸縮功能。螺紋桿部332靠近球頭部334的一端穿設于沉孔322,且球頭部334收容于沉孔322內,并阻止螺紋件330從沉孔322中脫出。具體的,螺紋桿部332依次穿設于筒形部314及螺孔311,并均與筒形部314和螺孔311相螺合。
[0066]進一步的,為了加強螺紋件330與連接件310的連接的穩定性,第二伸縮臂300還包括第一套管350及第二套管360,第一套管350具有內螺紋,第二套管360具有與螺紋桿部332相配合的內螺紋和與第一套管350的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第二套管360收容于第一套管350內,并位于第一套管350的一端,且第二套管360與第一套管350相螺合,筒形部314部分收容于第一套管350內,筒形部314遠離條形本體312的一端的端面與第二套管360相抵接,且筒形部314與第二套管360對應連通,螺紋桿部332遠離球頭部334的一端依次穿設于第二套管360、筒形部314和螺孔311,從而加強螺紋連接的穩定性。
[0067]螺合件340套設于螺紋桿部332上,并與螺紋桿部332相螺合,以將固定件320與螺紋件330固定連接。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螺合件340為具有內螺紋的環體。
[0068]進一步的,沉孔322具有條形孔部及與條形孔部連通的圓孔部,且條形孔部的寬度小于球頭部334的寬度,圓孔部的寬度大于球頭部334的寬度。即在安裝過程中,通過先將球頭部334穿過圓孔部,然后滑動至條形孔部處,由于條形孔部的寬度小于球頭部334的寬度,使得球頭部334不能從條形孔部中脫出。
[0069]具體在圖不的實施例中,固定件320為板狀,固定件320的一個表面為第一鋸齒面324,第二伸縮臂300還包括鋸齒墊片370,鋸齒墊片370的一個表面為第二鋸齒面,鋸齒墊片370套設于螺紋桿部332上,并夾持于固定件320與螺合件340之間,且鋸齒墊片370的第二鋸齒面與固定件320的第一鋸齒面324相貼合,從而能夠更加穩定地將螺紋件330和固定件320定位,防止固定后的螺紋件330的螺紋桿部332沿沉孔332繼續滑動。
[0070]請一并參閱圖7,進一步的,吊頂的連接系統10還包括連接梁400及連接連接梁400和吊板20的連接組件500。連接梁400與吊板20固定連接。
[0071]連接梁400與第二伸縮臂300遠離轉接件100的一端固定連接。具體的,連接梁400與固定件320固定連接。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連接梁400為中空的三棱柱形。
[0072]進一步的,第二伸縮臂300還包括襯板380,襯板380與固定件320固定連接,且襯板380的位置與沉孔322的位置相對應,且襯板380與螺合件340分別位于固定件320的相對兩側,連接梁400與襯板380固定連接,且襯板380與固定件320遠離螺合件340的表面相貼合,螺紋件330的球頭部334與襯板380相抵接。通過設置襯板380,并使球頭部334與襯板380抵接,便于螺紋件330的安裝。具體的,襯板380、固定件320及連接梁400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0073]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第二伸縮臂300還包括合頁390,合頁390與襯板380固定連接,連接梁400與合頁390固定連接。具體的,合頁390、襯板380、固定件320及連接梁400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0074]請一并參閱圖8,連接組件500包括導向件510、第一螺紋緊固件520及第二螺紋緊固件530。
[0075]導向件510為L型,導向件510具有第一彎折臂512及與第一彎折臂512連接的第二彎折臂514,第一彎折臂512上開設有沿第一彎折臂51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條形的第一連接孔512a,第二彎折臂514上開設有沿第二彎折臂514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條形的第二連接孔514b。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導向件510為一條形板狀從中部彎折形成。
[0076]第一螺紋緊固件520穿設于第一連接孔512a,并沿第一連接孔512a可滑動,且第一螺紋緊固件520與連接梁400固定連接。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第一螺紋緊固件520為螺栓。
[0077]第二螺紋緊固件530穿設于第二連接孔514a,并沿第二連接孔514a可滑動,且第二螺紋緊固件530可與吊板20固定連接。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第二螺紋緊固件530為螺栓。
[0078]如圖9及圖10所示,當需要調整連接梁400與吊板20的相對位置,可以沿第一連接孔512a滑動第一螺紋緊固件520或者是沿第二連接孔514a滑動第二螺紋緊固件530,從而使得吊頂的連接系統10的調節更加的靈活。
[0079]進一步的,連接梁400上開設有卡合孔410,連接組件500還包括卡持件540,卡持件540為Z字形,卡持件540具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的自由端上設有卡持凸起542,其中,第一支臂穿設于卡合孔410,且卡持凸起542與卡合孔410相卡合,第二螺紋緊固件530穿設于導向件510的第一連接孔512a和第二支臂,并使卡持件540和導向件510固定連接。具體的,在第二螺紋緊固件530穿出卡持件540的一端套上螺母,以固定卡持件540和導向件510。
[0080]進一步的,第一彎折臂512的相對的兩個表面為鋸齒面,卡持件540的第二支臂上形成有第三鋸齒面,且第三鋸齒面與第一彎折臂512的其中一個表面相貼合,第二螺紋緊固件530為螺栓,第二螺紋緊固件530的頭部與第二彎折臂514的另一個表面相抵持,從而增加卡持件540的第二支臂、第二螺紋緊固件530分別與第一彎折臂512之間的摩擦力,防止第二支臂和第二螺紋緊固件530相對第一彎折臂512滑動。
[0081]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吊板20具有兩個固定臂。連接組件500還包括第一夾持片550和第二夾持片560,第一夾持片550和第二夾持片560分別位于吊板20的固定臂的兩側,且第一夾持片550與第二夾持片560共同配合而夾持吊板20的兩個固定臂,使用螺釘穿設于第一夾持片550、吊板20的固定臂及第二夾持片560,而將第一夾持片550、吊板20及第二夾持片560固定連接在一起,其中,第二螺紋緊固件530穿設于第一夾持片550、第二夾持片560和第二連接孔514a,并在第二螺紋緊固件530伸出第二連接孔514a的一端固定套設螺母,而將吊板20與導向件510固定。
[0082]進一步的,第一夾持片550上開設有兩個間隔設置、與吊板20的兩個固定臂上的卡合凸起相卡合的卡槽。通過兩個卡槽分別與兩個固定臂上的卡合凸起相卡合,便于第一夾持片550在安裝時的定位。
[0083]具體的,第二彎折臂514的一個表面為鋸齒面,其中,套設于第二螺紋緊固件530上的螺母與第二彎折臂514的鋸齒面貼合。更具體的,第一夾持片550和第二夾持片560相互遠離的一個面均為鋸齒面,第二螺紋緊固件530上還固定套設有墊圈,且墊圈位于第二彎折臂514和第二夾持片560的鋸齒面之間,第二螺紋緊固件530的頭部與第一夾持片550的鋸齒面抵接。
[0084]上述吊頂的連接系統10至少有以下優點:
[0085](I)當使用上述吊頂的連接系統10將吊板安裝到天花板上時,將第一伸縮臂200的一端與天花固定連接,第二伸縮臂300的一端與吊板20固定連接,由于上述吊頂的連接系統10的轉接件100上開設有沿第一維方向延伸的狹長的導向孔110,第一伸縮臂200遠離天花板的一端沿導向孔110滑動,以即實現系統在第一維方向上的調節;而連接天花板和轉接件100的第一伸縮臂200在第二維方向可伸縮,即通過調節第一伸縮臂200的長度,能夠實現第二維方向上的調節;連接轉接件100和吊板20的第二伸縮臂300在第三維方向上可伸縮,即通過調整第二伸縮臂300的長度,能夠實現第三維方向上的調節,即上述吊頂的連接系統10在三維方向上均能夠進行調節,調節十分靈活。
[0086](2)由于導向孔110的延伸方向、第一伸縮臂200的伸縮方向、第二伸縮臂300的伸縮方向均不同于轉接件100的連接臂130的延伸方向,從而增加了一個調節方向,使得上述吊頂的連接系統10能夠在更多方向上進行調節,使得上述吊頂的連接系統10的調節更加靈活。
[0087](3)由于導向孔110位于連接主體120的底部,而連接主體120的底部為外凸的弧形結構,導向孔110又位于連接主體120的底部上,當第一伸縮臂200的第二螺桿230穿設于導向孔110時,將第二螺桿230沿導向孔110滑動,此時連接主體120相對第二螺桿230發生了轉動,從而實現轉接件100的角度的調節,進一步使得吊頂的連接系統10的調節更加靈活。
[0088]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吊頂的連接系統,可將吊板安裝在天花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頂的連接系統包括: 轉接件,開設有沿第一維方向延伸的狹長的導向孔; 第一伸縮臂,在第二維方向上可伸縮,所述第一伸縮臂的一端可與所述天花板固定連接,另一端穿設于所述導向孔,并沿所述導向孔可滑動;及 第二伸縮臂,在第三維方向上可伸縮,所述第二伸縮臂的一端與所述轉接件固定連接,另一端可與所述吊板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頂的連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件包括連接主體及一端與所述連接主體固定連接的連接臂,所述導向孔位于所述連接主體上,所述連接臂遠離所述連接主體的一端與所述第二伸縮臂遠離所述吊板的一端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吊頂的連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維方向與所述連接臂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二維方向與所述連接臂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三維方向垂直于所述連接臂的延伸方向。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吊頂的連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縮臂包括: 具有內螺紋的套筒; 第一螺桿,一端與所述套筒的一端螺接,另一端可與所述天花板固定連接; 第二螺桿,一端與所述套筒遠離所述第一螺桿的一端螺接,另一端穿設于所述導向孔,并沿所述導向孔可滑動; 其中,所述套筒相對所述第一螺桿和所述第二螺桿可轉動,以使所述第一螺桿和所述第二螺桿相互靠近或相互遠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吊頂的連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主體為筒形,所述連接主體的底部呈外凸的弧形結構,所述連接臂與所述連接主體的外周緣固定連接,所述導向孔位于所述連接主體的底部上,所述連接主體相對所述第二螺桿可轉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吊頂的連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縮臂還包括固定地套設于所述第二螺桿上的兩個弧形墊片,兩個所述弧形墊片均與所述連接主體的底部相貼合,且使所述連接主體的底部夾持于所述兩個弧形墊片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頂的連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縮臂包括: 連接件,與所述轉接件固定連接,所述連接件上開設有螺孔; 固定件,可與所述吊板固定連接,所述固定件上開設有沉孔; 螺紋件,包括螺紋桿部及固定于所述螺紋桿部的一端的球頭部,所述螺紋桿部的另一端穿設于所述螺孔,并與所述螺孔相螺合,所述螺紋桿部靠近所述球頭部的一端穿設于所述沉孔,且所述球頭部收容于所述沉孔內,并阻止所述螺紋件從所述沉孔中脫出 '及 螺合件,套設于所述螺紋桿部上,并與所述螺紋桿部相螺合,以將所述固定件與所述螺紋件固定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吊頂的連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為板狀,所述固定件的一個表面為第一鋸齒面,所述第二伸縮臂還包括鋸齒墊片,所述鋸齒墊片的一個表面為第二鋸齒面,所述鋸齒墊片套設于所述螺紋桿部上,并夾持于所述固定件與所述螺合件之間,且所述第二鋸齒面與所述第一鋸齒面相貼合。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頂的連接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梁及連接所述連接梁和所述吊板的連接組件,所述連接梁與所述第二伸縮臂遠離所述轉接件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連接組件包括: 導向件,為L型,所述導向件具有第一彎折臂及與所述第一彎折臂連接的第二彎折臂,所述第一彎折臂上開設有沿所述第一彎折臂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條形的第一連接孔,所述第二彎折臂上開設有沿所述第二彎折臂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條形的第二連接孔; 第一螺紋緊固件,穿設于所述第一連接孔,并沿所述第一連接孔可滑動,且所述第一螺紋緊固件與所述連接梁固定連接;及 第二螺紋緊固件,穿設于所述第二連接孔,并沿所述第二連接孔可滑動,且所述第二螺紋緊固件可與所述吊板固定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吊頂的連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梁上開設有卡合孔,所述連接組件還包括卡持件,所述卡持件為Z字形,所述卡持件具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自由端上設有卡持凸起,其中,所述第一支臂穿設于所述卡合孔,且所述卡持凸起與所述卡合孔相卡合,所述第二螺紋緊固件穿設于所述第一連接孔和所述第二支臂,并使所述卡持件與所述導向件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E04B9/00GK204098326SQ201420429521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1日
【發明者】章超, 岳獻武 申請人:深圳市華南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