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涉及邊坡建筑的開發平臺,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順坡剪力墻建筑開發平臺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自然斜坡和人工邊坡統稱為邊坡。我國山地、高原、丘陵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70%。近幾年,隨著城市隨著建設的迅猛發展,許多工程建設不得不向山區發展,邊坡的開發利用也不斷增多。在合理的工程設計前提下,邊坡的開發利用不僅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用地緊張的問題,還能對邊坡災害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現有的邊坡開發利用方案主要有開挖和堆填兩種方式。開挖主要是為了滿足工程建設需要,對邊坡巖土體進行大面積移除,一般會形成較陡的開挖面,該方法對邊坡擾動大,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長,還需要對開挖面進行支護,工程費用較高。堆填是對邊坡地形較低處用巖石,土等建筑材料進行堆積,該方法對邊坡環境影響較大,工程量大,對堆填施工技術要求較高,工程費用較高,而且容易產生滑坡等次生災害。
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順坡剪力墻建筑開發平臺及其施工方法,該平臺不僅可以對邊坡進行有效的利用,而且能夠減小施工量、縮短施工時間、降低成本,并且能夠對邊坡起到一定的抗滑作用。本發明一種順坡剪力墻建筑開發平臺,包括順坡平行設置的嵌入式剪力墻1,剪力墻1下端置于邊坡4的穩定巖土體中,剪力墻1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剪力墻1上端設置有框架梁2,框架梁2與剪力墻1之間為鋼筋混凝土連接;框架梁2上端設有平臺3,平臺3與框架梁2之間為鋼筋混凝土連接。所述剪力墻1沿坡面走向成排分布,每一排剪力墻數量、間距根據場地條件和具體工程要求確定,剪力墻1的縱向軸線與坡向一致。所述框架梁2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框架梁2分為橫梁和縱梁,其橫梁方向垂直坡向分布,縱梁方向沿坡向分布。本發明一種順坡剪力墻建筑開發平臺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確定剪力墻的位置,然后在剪力墻槽段沿坡向開挖溝槽;2、溝槽開挖完畢后,按照連續墻的施工工藝,在溝槽內放入扎好的鋼筋籠,根據工程要求澆筑設計高度的混凝土,地面以下的墻體澆筑按照地下連續墻的施工工藝進行澆筑,地面以上的墻體按照剪力墻的施工工藝進行澆筑,形成整體嵌入式剪力墻,剪力墻上部在預澆筑框架梁部位預留一定長度的鋼筋接頭;3、剪力墻形成以后,按照框架梁的施工工藝,在剪力墻上端的預澆筑部位安置扎好的鋼筋籠,框架梁鋼筋籠與剪力墻上部預留的鋼筋接頭采用焊接方式或綁接方式連接,根據工程要求澆筑混凝土,形成框架梁,框架梁上部預留一定長度的鋼筋接頭;4、框架梁形成以后,按照平臺的施工工藝,在框架梁頂部安置扎好的鋼筋籠,平臺鋼筋籠與框架梁上部預留鋼筋接頭采用焊接方式或綁接方式連接,然后澆筑混凝土,形成整體式平臺。所述剪力墻施工工序采用跳序法,即沿順序施工奇數號剪力墻,再沿順序施工偶數號剪力墻。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沿坡面走向的截面比直接開挖、矩形狀開挖要小很多,因此施工對邊坡擾動小;同時采用跳序法施工剪力墻,能將對邊坡的擾動程度降到最低;2、剪力墻開挖體積小,因此工程量小,施工簡單,工程費用低;3、剪力墻沿坡向寬度較大,能提供很高的豎向承載力;4、剪力墻內的配筋能提供沿垂直墻面較大的水平抗力,保證上部結構在地震等不利條件下的穩定性;5、剪力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邊坡向下的滑動力,有利于邊坡的穩定;6、平臺上部可以建設建筑物,能夠對邊坡進行有效的利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主視圖;圖3為本發明的左視圖;圖4為本發明的俯視圖。圖中,1為剪力墻,2為框架梁,3為平臺,4為邊坡。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4所示,一種順坡剪力墻建筑開發平臺,包括順坡平行設置的嵌入式剪力墻1,剪力墻1下端置于邊坡4的穩定巖土體中,剪力墻1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剪力墻1上端設置有框架梁2,框架梁2與剪力墻1之間為鋼筋混凝土連接,鋼筋連接方式采用焊接或者綁接;框架梁2上端設有平臺3,平臺3與框架梁2之間為鋼筋混凝土連接,鋼筋連接方式采用焊接或者綁接。所述剪力墻1沿坡面走向成排分布,每一排剪力墻數量、間距根據場地條件和具體工程要求確定,剪力墻1的縱向軸線與坡向一致。所述框架梁2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框架梁2分為橫梁和縱梁,其橫梁方向垂直坡向分布,縱梁方向沿坡向分布。框架梁2截面為矩形截面,截面尺寸根據工程要求確定。本發明一種順坡剪力墻建筑開發平臺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首先根據邊坡地址條件及工程設計要求,確定剪力墻的位置,然后在剪力墻槽段開挖前,沿剪力墻縱向軸線位置構筑導墻,若剪力墻長度較大,沿邊坡方向前后高度差較大,可采用分段構筑導墻,分段澆筑工序,導墻采用現澆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澆筑。導墻的主要作用是:保證剪力墻設計的幾何尺寸和形狀;保護槽口土壁不破壞等。(2)利用泥漿護壁進行槽段開挖,應視地質條件的地質條件和筑墻深度選用合適的施工機械,例如采用旋轉切削多頭鉆、導板抓斗、沖擊鉆等。(3)溝槽開挖完畢后,在溝槽內吊裝設計要求的鋼筋籠,鋼筋籠插入溝槽后檢查標高是否滿足設計要求。(4)采用導管法按水下混凝土灌注法進行,但在用導管開始灌注混凝土前為防止泥漿混入混凝土,可在導管內吊放一管塞,依靠灌入的混凝土壓力將管內泥漿擠出。(5)地面以下的墻體按照連續墻施工工藝澆筑,澆筑完畢以后,地面以上的墻體按照剪力墻施工工藝繼續澆筑,直至達到設計標高,剪力墻上部在預澆筑框架梁接點處預留一定長度的鋼筋接頭。(6)剪力墻形成以后,按照框架梁的施工工藝,在剪力墻上端的預澆筑部位安置模具,框架梁長軸方向根據設計要求沿坡向分布和垂直坡向分布,框架梁呈整體。(7)在模具內放入扎好的鋼筋籠,框架梁鋼筋籠與剪力墻上部預留的鋼筋接頭采用焊接方式或綁接方式連接。(8)根據工程要求澆筑混凝土,形成框架梁,框架梁上部預留一定長度的鋼筋接頭。(9)框架梁形成以后,按照平臺的施工工藝,在框架梁頂部安置扎好的鋼筋籠,平臺鋼筋籠與框架梁上部預留鋼筋接頭采用焊接方式或綁接方式連接,然后澆筑混凝土,使平臺上表面水平,形成整體式平臺。所述剪力墻施工工序采用跳序法,即沿順序施工1,3,5,7……號剪力墻,再沿順序施工2,3,4,6……號剪力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