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用于錨固在混凝土中的錨軌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27711閱讀:317來源:國知局
用于錨固在混凝土中的錨軌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有大致C形的橫截面的用于錨固在混凝土中的錨軌(Ankerschiene),其中,錨軌包括在橫截面中大致U形的基體、兩個自由邊腿和至少一個錨栓,其中,這兩個自由邊腿與錨栓相對而置地布置在基體處,其中,在自由邊腿之間在錨軌的縱向上形成有縫隙。



背景技術:

這種類型的錨軌由文件DE 197 18 230 B4已知。這樣的錨軌被注入混凝土中,以便然后能夠借助于軌道螺母、底接件(Hintergreifteil)、帶帽螺栓或錘頭螺栓將物體固定在其處。錨軌與這樣的固定元件共同形成固定系統。所固定的物體的重力經由軌道幾何結構和錨軌的錨栓被傳遞到混凝土中。除了錨軌在混凝土中的固定可能失效之外,錨軌本身的材料的失效是對于基于錨軌的固定系統的最大不可靠源。在受固定在錨軌處的物體的重力或受其它力負載的情況下,錨軌的軌道和錨栓的連接部位遭受較大負荷。經由錨軌的側壁和邊腿將重力的一部分傳遞到錨軌的底部上。這可導致錨軌變形,其中,典型地錨栓和底部的連接區域遭受最大負荷且底部可在底部與錨栓之間的連接部位處在該負荷下斷裂。在錨栓和底部的這樣分離的情況下,整個錨軌的穩定性以及其固定的穩定性受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將這種類型的錨軌改進成使得在澆筑混凝土的狀態中傳遞到其上的力沒那么強地影響錨軌的穩定性。

該目的通過一種帶有大致C形的橫截面的用于錨固在混凝土中的錨軌來實現,其中,錨軌包括在橫截面中大致U形的基體、兩個自由邊腿和至少一個錨栓,其中,這兩個自由邊腿與錨栓相對而置地布置在基體處,其中,在自由邊腿之間在錨軌的縱向上形成有縫隙,其中,基體在其面向混凝土的外側處至少部分地具有成型部(Profilierung)。

對此設置成,基體在其面向混凝土的外側處至少部分地具有成型部。在此,自由邊腿在U形基體的內側處布置在U形基體的敞開的側面處。在混凝土澆筑錨軌時設置成,僅錨栓本身和U形基體的外側與混凝土相接觸。在此,U形基體的與U形基體的U形弧相對而置的端面與混凝土表面典型地形成齊平的平面。

通過基體的面向混凝土的外側的成型部,提高了U形基體的外側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由此,一方面增大了混凝土和基體的共同的接觸面;另一方面混凝土和基體在成型部的區域中接合到彼此中。通過增大共同的接觸面,得到錨軌在混凝土中的更好的附著。通過在U形基體的外側的表面處構造成型部,基體的表面在成型部的區域中具有凹部或突起,其共同形成表面結構。在混凝土中注入錨軌時,該結構被塑造為在混凝土中的負片(Negativ)。在混凝土干燥和凝固之后,基體的成型部的突起接合到混凝土的所屬的陰性凹部中。由此,錨軌鉤在混凝土中。經由通過成型部錨軌鉤在混凝土中,也可將力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中。通過錨軌的基體的成型部,不僅可將力經由錨軌的錨栓直接傳遞到混凝土中,而且可經由基體本身。由此使錨栓和基體的連接部位沒那么強地受載。作用到錨軌上的力被更均勻地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上。由此,錨軌的穩定性在吸收力時沒那么強地受影響。

有利地設置成,錨軌的成型部在錨軌的縱向伸延的30%至100%上延伸。尤其設置成,錨軌的成型部在錨軌的縱向伸延的70%至100%上延伸。尤其在利用整個縱向伸延用于在基體外側處布置成型部時,將作用到錨軌上的力特別均勻地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上。與此相聯系的在錨栓與基體之間的連接部位的負荷的降低提高了錨軌的穩定性。這導致錨軌的更大的耐久性和更大的最大承受的載荷(其可由混凝土澆筑的錨軌來承載)。

有利地設置成,成型部通過溝槽來實施。溝槽可以簡單的方式被安裝在基體的外側上。有利地,溝槽直線地延伸。適宜地,溝槽彼此平行地布置。但是也可設置成,溝槽彼此以一定的角度定向。尤其可設置成,溝槽彼此垂直地定向。通過直線延伸的溝槽,尤其將力橫向于溝槽的縱向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中。在將在該方向上作用的力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中時,錨軌的成型部的與溝槽相鄰的突起接合到在混凝土中的相關聯的陰性凹部中并且如此負責力傳遞。通過錨軌的成型部的突起鉤在混凝土的所屬凹部中的這樣的力傳遞對于直線延伸的溝槽當所傳遞的力在基體的外側上在正交于直線延伸的溝槽的方向上起作用時那么最有效地起作用。由于該原因,將多個彼此平行地定向的溝槽相應彼此正交地布置可以是有利的。在此,溝槽無須強制交叉。也可設置成將彼此正交定向的平行的溝槽安裝在基體的外側的不同區域中。有利地,溝槽在錨軌的基體中的深度大約為在非成型的區域中基體的壁厚的三分之一。但是也可設置成,溝槽在錨軌的基體中的深度大約為在非成型的區域中基體的壁厚的一半。

在本發明的有利的改進方案中設置成,溝槽彼此以相同間距布置。這樣的成型部可簡單地來制造,并且通過溝槽彼此間均勻的間距使從錨軌到混凝土上的力傳遞均勻地分布到成型部的區域上。由此避免在少量一些部位處成型部的較強的局部負荷。

在本發明的有利的改進方案中設置成,溝槽以相對于錨軌的縱向成70o至90o的角度在基體上延伸。有利地設置成,溝槽正交于錨軌的縱向在基體的外側上延伸。以該方式,尤其將作用在錨軌的縱向的方向上的力特別高效地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中。當錨軌的縱向在混凝土中在豎直方向上定向時,這尤其可以是有利的。固定在這樣的錨軌處的物體的重力那么作用在錨軌的縱向上且因此正交于布置在錨軌的基體處的溝槽的縱向。如此,待經由成型部傳遞的重力的整個份額可經由成型部的與溝槽相鄰的突起被傳遞到在混凝土中的所屬的陰性凹部上。

在本發明的另一有利的改進方案中設置成,成型部通過在基體中的凹口來實現。也可設置成,成型部不僅通過溝槽而且通過在基體中的凹口來實現。有利地,凹口是在錨軌的基體的外側上的類似凹坑的凹部。有利地,在基體的外側的表面處的凹口具有圓形的橫截面。在混凝土澆筑帶有由凹口實現的成型部的錨軌時產生凸輪式的從混凝土伸出的陰性突起,其接合到錨軌的凹口中。借助于凹口實現的成型部的一大優點在于,混凝土的從混凝土中凸輪式伸出的陰性突起可承受可在基體的表面平面內在任意方向上圍繞成型部的所屬的凹口定向的力。尤其經由在錨軌的基體中的凹口和混凝土的所屬的凸輪式的陰性突起通過凹口(其凹部方向不僅平行于錨軌的錨栓的縱向定向)也將作用在錨栓的縱向上的力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上。但是如此同時也可將作用在錨軌的縱向上的力從基體的凹口傳遞到混凝土中。由此極大地提高了錨軌在混凝土中的穩定性。這也與最大承受的載荷的提升相聯系。有利地,凹口彼此以有規律的間距布置在基體的外側上。這使錨軌在成型部的整個區域中通過力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中而均勻受載成為可能。有利地,凹口的深度大約為基體的壁厚的三分之一。但是也可設置成,凹口的深度大約相應于在非成型的區域中基體的壁厚的一半。

在本發明的有利的改進方案中設置成,基體在成型部的區域中被加厚。由此,由于與成型部相聯系的材料凹口基體在成型部的區域中的穩定性的降低較少或不存在。

有利地設置成,在基體的成型部的區域中基體的厚度和成型部的深度彼此協調成使得在基體在成型部的區域中的厚度與成型部的深度之間的差相應于基體在基體的未加厚的非成型的區域中的厚度。此處以基體在基體的成型部區域中的厚度來表示基體在基體的成型部的區域中的最大壁厚。即在確定基體在成型部的區域中的厚度時考慮成型部的突起。通過所說明的基體在基體的成型部的區域中的厚度與成型部的深度彼此的協調,基體在成型部的區域中至少如在非成型的區域中那么穩定。在不考慮成型部的突起的情況下,基體在成型部的區域中的厚度相應于基體在基體的非成型的未加厚的區域中的厚度。

在本發明的另一有利的改進方案中設置成,基體在基體的成型部的區域中的厚度和成型部的深度彼此協調成使得在基體在成型部的區域中的厚度與成型部的深度之間的差小于基體在基體的未加厚的區域中的厚度。在不考慮成型部的突起的情況下,基體在成型部的區域中的厚度即小于基體在基體的非成型的未加厚的區域中的厚度。盡管如此,基體在成型的和非成型的區域中的穩定性可以是相同的,因為突起的材料也有助于基體在成型部的區域中的穩定性。如此,在基體的穩定性保持相同的情況下可節省材料,因為加厚部以較小的壁厚來實施。

在本發明的有利的改進方案中設置成,基體包括至少兩個側壁,并且成型部在至少一個側壁處至少在側壁的部分成型部高度上在錨軌的縱向伸延的至少一部分上作為側壁成型部來布置。因為側壁不僅正交于錨軌的錨栓布置,在相應布置側壁成型部的情況下也可將大致平行于錨軌的錨栓的縱向作用的力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中。如此,側壁成型部在平行于錨軌的錨栓的縱向的方向上抵抗從混凝土中拔出錨軌。側壁成型部但是也可布置成使得將在錨軌的縱向上作用的力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中。

有利地,側壁輪廓在該至少一個側壁的整個高度的30%至100%上延伸。此外有利地,側壁成型部在該至少一個側壁的整個高度的70%至100%上延伸。側壁成型部尤其在該至少一個側壁的整個高度上延伸。由此將作用到錨軌上的力特別均勻地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中。與此相聯系的在錨栓與基體之間的連接部位的負荷的降低總體上造成錨軌的穩定性的提高。這造成錨軌的提高的耐久性且造成錨軌的更大的最大承受載荷。

在本發明的另外的有利的改進方案中設置成,基體包括底部,該至少一個錨栓布置在底部處,并且成型部在基體的底部處至少在底部的部分寬度上在錨軌的縱向伸延的至少一部分上作為底部成型部來布置。此處在底部與側壁之間的兩個過渡部位處這兩個相對而置的側壁的間距被稱為底部的寬度。底部成型部布置在其中的部分寬度有利地在底部的整個寬度的1%與30%之間。此外有利地,底部成型部布置在其中的底部的部分寬度在底部的整個寬度的5%與20%之間。典型地,錨軌與混凝土的接觸在錨軌的底部的區域中特別好。出于該原因,經由底部成型部可將力特別好地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中。底部成型部尤其適合于將作用在錨軌的縱向上的力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中。由此,可以更穩定的方式例如將錨軌(其縱向在混凝土中豎直地定向)固定在混凝土中。在此,尤其將固定在錨軌處的物體的重力更均勻地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中。該傳遞不再僅經由在基體與錨栓之間的連接部位和錨栓本身進行。而是為此可附加地利用基體的底部成型部。由此提高最大承受的載荷和錨軌的穩定性。

在本發明的有利的改進方案中設置成,底部成型部在底部的整個寬度的30%至100%上延伸。有利地,底部成型部在底部的整個寬度的70%至100%上延伸。尤其有利地,底部成型部在底部的整個寬度上延伸。由此將作用到錨軌上的力特別均勻地從錨軌傳遞到混凝土上。與此相聯系的在錨栓與基體之間的連接部位的負荷的降低總體上造成錨軌的穩定性的提高。這造成錨軌的提高的耐久性且造成錨軌的更大的最大承受載荷。

在本發明的有利的改進方案中設置成,基體包括兩個側壁和一底部,側壁關于底部垂直地布置,側壁與底部形成外棱,側壁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自由邊腿的背對錨栓的表面在相同高度上在側壁的背對底部的區域處垂直于側壁布置。通過自由邊腿的背對錨栓的表面相對于側壁的垂直定向,可將在橫向于錨軌的縱向和橫向于錨栓的縱向的方向上出現的力有效地經由垂直的側壁導出到混凝土中。在此將出現的力典型地首先經由帶帽螺栓和/或自由邊腿傳遞到側壁上。側壁相對于底部的垂直定向此外使典型的帶帽螺栓能夠容納到錨軌中。如此制成的錨軌的橫截面幾何形狀尤其最佳地協調于錘頭螺栓的相應的橫截面。

有利地,錨軌由冷軋鋼一件式地制成。這有助于錨軌的更大的穩定性。錨軌的提高的強度負責提高由錨軌最大可承受的載荷。通過錨軌的提高的強度,在例如受固定的物體的重力負載時錨軌對于錨軌的彎曲更穩定。此外,以冷軋工藝制造比以熱軋工藝制造明顯更成本有利且更節能。以該方式可在使用較少能量的情況下制造更穩定的錨軌。

有利地,用于錨固在混凝土中的錨軌具有大致C形的橫截面,其中,錨軌包括在橫截面中大致U形的基體、兩個自由邊腿和至少一個錨栓,其中,基體包括底部和兩個側壁,其中,這兩個自由邊腿與基體的底部相對而置地布置,其中,該至少一個錨栓布置在底部處,其中,在自由邊腿之間在錨軌的縱向上形成有縫隙。有利地,錨軌特征在于,該錨軌在基體處具有至少一個加厚部。

有利地,用于錨固在混凝土中的錨軌具有大致C形的橫截面,其中,錨軌包括至少一個錨栓、兩個側壁和兩個相對而置的自由邊腿,其中,在自由邊腿之間在錨軌的縱向上形成有縫隙。有利地,錨軌特征在于,自由邊腿在其背對錨栓的側面處且因此也在錨軌的前面的外側處關于縱向伸延具有至少部分的齒部。

有利地,錨軌可被用作用于將帶帽螺栓固定在待固定在混凝土中的錨軌內的固定系統的部分。有利地,該固定系統特征在于,設置有具有齒部的鎖止板,鎖止板布置在待固定的物體與錨軌的自由邊腿之間,并且鎖止板的齒部指向錨軌的自由邊腿的方向且在借助于固定螺母固定物體時接合到邊腿的齒部中。

成型部由多個成型元件形成。成型元件具有中央部位。相鄰的中央部位的間距小于整個高度的一半、尤其小于三分之一、優選地小于基體的十分之一。基體的高度平行于錨栓的縱向的延伸來測量。

附圖說明

接下來根據附圖來闡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其中:

圖1顯示了錨軌的透視性的圖示,

圖2顯示了圖1中的錨軌從錨軌的縱向端部出發在圖1中的箭頭II的方向上的視圖,

圖3顯示了圖1中的錨軌在圖1中的箭頭III的方向上的視圖的部分放大的示意性的部分圖示,

圖4顯示了錨軌的透視性的圖示,

圖5顯示了圖4中的錨軌從錨軌的縱向端部出發在圖4中的箭頭V的方向上的視圖,

圖6至19顯示了錨軌不示出錨栓從縱向端部出發在相應的錨軌的縱向上的視圖的示意性的部分圖示,

圖20顯示了錨軌的透視性的圖示,

圖21顯示了圖20中的錨軌從錨軌的縱向端部出發在圖20中的箭頭XXI的方向上的視圖,

圖22顯示了包括圖20中的錨軌的固定系統的透視性的圖示,

圖23顯示了圖22中的固定系統從錨軌的縱向端部出發在圖22中的箭頭XXIII的方向上的視圖,

圖24顯示了圖22和23中的固定系統的分解圖示。

具體實施方式

圖1顯示了錨軌1的透視性的圖示。這樣的錨軌例如被注入混凝土中。錨軌1具有大致C形的橫截面。為了將錨軌1錨固在混凝土中設置有錨栓2。錨栓2垂直于錨軌1的平的底部7布置。錨栓2關于橫向于錨軌1的縱向200的方向布置在底部7的中間。垂直于底部7布置有側壁3。這兩個側壁3彼此平行地延伸。側壁3與底部7共同形成錨軌1的基體20,其具有大致U形的橫截面。側壁3與底部7共同形成錨軌1的基體20的外棱。在側壁3的背對底部的區域處在相同的高度上布置有自由邊腿24。側壁3超過自由邊腿24。側壁3的背對錨栓2的區域在兩個側壁3的情況下在相同高度上通過側壁3的端側14來限制。

在這兩個相對而置的邊腿24之間,在錨軌1的縱向200上形成有縫隙5。在從錨軌1的縱向端部出發在與在圖1中繪出的縱向200相反的方向上錨軌1的視圖中,這兩個邊腿24如在圖2中所示示出鉤形的輪廓。邊腿24的壁厚從錨軌1的側壁3朝向錨軌1的縫隙5增加。自由邊腿24的背對錨栓2的表面與側壁形成大于270o的角度。

如在圖1和2中可辨識出的那樣,在錨軌1的基體20的兩個側壁3處布置有成型部作為側壁成型部17。側壁成型部17在錨軌1的縱向伸延A的100%上延伸。側壁成型部17從側壁3的背對底部7的端側14出發在側壁3的在注入狀態中面向混凝土的外側上在側壁3的部分成型部高度p上延伸。側壁3的部分成型部高度p大約為側壁3的外側的整個高度H的三分之二。兩個高度在錨軌1的錨栓2的縱向的方向上來測量。

圖3以示意圖顯示了在圖1中的箭頭III的方向上錨軌1的縱側的部分放大的視圖。構造為側壁成型部17的成型部由多個成型元件形成。側壁成型部17通過溝槽18來實施,其在根據圖3的實施例中是成型元件。成型元件具有中央部位89。中央部位89可以是溝槽18的最高的突起的部位或是溝槽18的最深的凹部的部位。溝槽18彼此以相同的間距r布置。溝槽18的間距r相應于相鄰的中央部位89的間距。相鄰的中央部位89的間距小于基體的整個高度的一半。在根據圖3的實施例中,相鄰的中央部位89的間距小于基體20的高度的三分之一、尤其小于十分之一。基體20的高度平行于錨栓2的縱向的延伸來測量。基體20的高度在根據圖3的實施例中相應于側壁3的外側的整個高度H。溝槽18相對于錨軌1的縱向200以90o的角度且因此平行于錨軌1的錨栓2的縱向伸延。

圖4顯示了錨軌1的透視性的圖示,在其中成型部實施為側壁成型部157。在根據圖4的實施例中,成型元件通過在錨軌1的基體20的側壁3中的凹口48來實現。側壁成型部157的凹口48布置在側壁3的外側(其在錨軌1的安裝狀態中面向混凝土)處。凹口48是半球形的凹口。各個凹口48彼此具有相同間距。由凹口48構成的側壁成型部157在錨軌1的縱向伸延A的100%上延伸。

圖5顯示了圖4中的錨軌1從錨軌1的縱向端部出發在圖4中的箭頭V的方向上、即逆著在圖4中繪出的錨軌1的的縱向200的視圖。側壁成型部157的半球形的凹口28的深度大約為側壁3的壁厚的三分之一。凹口48具有中央部位89。中央部位89在根據圖5的實施例中相應于半球形的凹口28的最深的部位。各個凹口48的中央部位89彼此間具有相同的間距aa。中央部位89的間距aa小于基體20的高度的一半、尤其小于三分之一。在根據圖4和5的實施例中,中央部位89的間距aa為小于基體20的高度的十分之一。

圖6至19顯示了錨軌1從縱向端部出發在相應的錨軌1的縱向上的視圖的示意性的部分圖示。在圖6至19中取消錨栓的圖示。如在所有附圖中那樣,在圖6至19中相應的部件也以相同的附圖標記來標明。

在根據圖6至12和14,17,18以及19的錨軌1中,相對而置的側壁3僅垂直于底部7布置。在此,側壁3與底部7形成外棱。在根據圖13的錨軌1中,這兩個側壁3平地來構造且與底部7包圍>90o的角度。在根據圖16的錨軌1中,這兩個側壁3不平地來構造,而是大約在一半高度上在未繪出的錨栓的縱向的方向上具有彎折(Knick)。在側壁3的進一步遠離底部7的區域中,側壁3垂直于底部7延伸。在側壁3的更靠近底部7的區域中,側壁3和底部7包圍>90o的角度。

根據圖6至10和12至19的錨軌1的自由邊腿4,24具有在從側壁3朝向縫隙5的走向中恒定不變的壁厚。對于根據圖6,7,9,10,12,13,14和16至19的錨軌1,自由邊腿4平行于平的底部7延伸。根據圖15的錨軌1的自由邊腿4在側壁3的最遠離錨栓的區域中與側壁3成直角地折彎。對于根據圖6至19的所有實施例,相對而置的自由邊腿4,24,34在相同的高度上布置在側壁3的背對底部7或背對未示出的錨栓的區域處。按照根據圖6,7,9,10,12,14和17至19的實施例的錨軌1的自由邊腿4垂直于側壁3布置。在圖16中,至少錨軌1的側壁3的鄰接到邊腿4處的部分垂直于自由邊腿4定向。按照根據圖6,7,9至19的實施例的錨軌1的邊腿4,24的背對未示出的錨栓的表面處于相同的平面中。

根據圖11的錨軌1的邊腿24的壁厚從錨軌的側壁3朝向錨軌的縫隙5增加。

根據圖8的錨軌1的自由邊腿34朝向內彎折。自由邊腿34與側壁3形成<90o的角度。在自由邊腿34的更靠近錨軌1的縫隙5的區域與底部7之間的間距小于在自由邊腿34的更靠近側壁3的區域與底部7之間的間距。

在圖6至19中,基體20的在其中布置有成型部的區域以矩形框標記。如此標記的成型部不僅可通過溝槽而且可通過凹口來實施。所繪出的成型部在相應的錨軌1的縱向上的縱向伸延不僅可在錨軌1的部分上而且可在錨軌1的整個縱向伸延上延伸。所有在圖6至19中所示的成型部布置在基體20的外側(其在相應的錨軌1的安裝狀態中面向混凝土)處。

圖6,9,14,16,17和19顯示了側壁-和底部成型部17,67,97,127,其被置入基體20中。基體20在側壁-和底部成型部17,67,97,127的區域中未加厚。這樣的側壁-和底部成型部17,67,97,127以下被稱為下沉。這些底部-和側壁成型部17,67,97,127的深度大約為相應的錨軌1的基體20的壁厚的一半。圖6,14,16和19顯示了下沉的側壁成型部17,67。圖14和19的側壁成型部67在側壁3的整個高度H上延伸。側壁3的整個高度H示例性地在圖19中繪出。整個高度H從底部7延伸直至錨軌1的自由邊腿4。圖6和16的側壁成型部17在側壁3的部分成型部高度p上延伸。側壁3的部分成型部高度p在圖6中示例性地繪出。對于圖6和16中的側壁成型部17,部分成型部高度p大約為側壁3的整個高度H的一半。

圖9和17顯示了下沉的底部成型部97,127。圖9的底部成型部127在底部7的整個寬度B上延伸。底部7的整個寬度B相應于在側壁3與底部7之間的連接部位處側壁3的兩個相對而置的內側的間距。底部7的整個寬度B的尺寸示例性地在圖8中繪出。圖17的下沉的底部成型部97在底部7的部分寬度b上延伸。部分寬度b大約為底部7的整個寬度B的一半且示例性地在圖8中繪出。

圖7至14和16至19顯示了側壁-和底部成型部47,57,77,87,107,117,137,147,在其中相應的錨軌1的基體20在成型部的區域中加厚。基體20在這些底部-和側壁成型部47,57,77,87,107,117,137,147的區域中的厚度s1示例性地在圖7中和在圖9中示出。基體20在加厚的成型部的區域中的厚度s1相應于基體20在該加厚的成型部的區域中的壁厚。在此,在加厚的成型部的區域中來測定基體20的最大壁厚。即連同考慮了相應的成型部的突起。在圖9中還繪出在基體20的未加厚的區域中基體20的厚度s2。基體20在基體20的未加厚的區域中的厚度s2相應于基體20在基體20的未加厚的區域中的壁厚。

對于圖9,10,11,13,16,18和19中的側壁-和底部成型部57,87,117,147,在基體20的成型部的區域中基體20的厚度s1和成型部的深度t彼此協調成使得在基體20在成型部的區域中的厚度s1與成型部的深度t之間的差相應于在基體20的未加厚的區域中基體20的厚度s2。側壁-和底部成型部17,47,57,67,77,87,107,117,127,137,147和167的深度t示例性地在圖9中繪出。不同成型部的深度t相應垂直于側壁3或垂直于基體20的底部7來測量。因為側壁-和底部成型部57,87,117,147在其整體上伸出超過基體20的未加厚的區域,這些成型部以下被稱為伸出。

圖9,10,11,13和19顯示了伸出的側壁成型部57,87。圖11和19的側壁成型部87在側壁3的整個高度H上延伸。圖9,10和13中的側壁成型部57在側壁3的部分成型部高度p上延伸。對于圖9,10和13中的側壁成型部57,部分成型部高度p大約為相應的錨軌1的側壁3的整個高度H的一半。

圖10,16,18和19顯示了伸出的底部成型部117,147。圖10,16和18中的伸出的底部成型部147在相應的錨軌1的底部7的整個寬度B上延伸。圖19中的伸出的底部成型部117在錨軌1的底部7的整個寬度B的部分寬度b上延伸。伸出的底部成型部117延伸經過的部分寬度b大約為錨軌1的底部7的整個寬度B的三分之二。

圖7,8,11,12,14,17和18顯示了側壁-和底部成型部47,77,107,137,在其中在基體20的加厚的成型部的區域中基體20的厚度s1和成型部的深度t彼此協調成使得在基體20在成型部的區域中的厚度s1與成型部的深度t之間的差小于基體20在基體20的未加厚的區域中的厚度s2。因此,側壁-和底部成型部47,77,107,137的僅僅一部分伸出超過在基體20的未加厚的區域中基體20的厚度s2。出于該原因,側壁-和底部加厚部47,77,107,137以下被稱為部分伸出。

圖7,12,17和18顯示了部分伸出的側壁成型部47,77。圖7和18的側壁成型部77在相應的錨軌1的側壁3的整個高度H上延伸。圖12和17中的側壁成型部47在相應的錨軌1的側壁3的整個高度H的部分高度p上延伸。對于圖12和17中的部分伸出的側壁成型部47而言,部分高度p大約為相應的錨軌1的側壁3的整個高度H的一半。

圖15顯示了帶有U形基體20的錨軌1,基體20既不包括底部也不包括側壁。自由邊腿4聯接到U形基體處。自由邊腿4布置在U形基體20的敞開側處。自由邊腿4彼此相對而置且彼此面對。自由邊腿4處于相同的高度上。相對于自由邊腿4,未示出的錨栓布置在基體20的相對而置的外側處、在U形基體20的閉合的外側處。

在U形基體20的該外側處同樣布置有伸出的基體成型部167。伸出的基體成型部167在U形基體20的外周緣上從一自由邊腿4至另一自由邊腿4的最短連接線的三分之一上延伸。

圖20顯示了錨軌1的透視性的圖示。為了將錨軌1錨固在混凝土中設置有錨栓2。錨栓2垂直于平的底部7布置。錨栓2關于橫向于錨軌1的縱向200的方向布置在底部7的中間。垂直于錨軌1的底部7布置有兩個側壁3。這兩個側壁3彼此平行地延伸。側壁3與底部7共同形成錨軌1的基體20的外棱。基體20包括底部7和兩個側壁3。在側壁3的背對底部7的區域處在相同高度上布置有自由邊腿24。側壁3超過自由邊腿24。側壁3的背對錨栓2的區域在兩個側壁3中在相同高度上通過側壁3的端側14來限制。

在兩個相對而置的邊腿24之間在錨軌1的縱向200上形成有縫隙5。在橫向于錨軌1的縱向200的橫截面中,這兩個邊腿24顯示鉤形的輪廓。邊腿24的壁厚從錨軌1的側壁3朝向錨軌1的縫隙5增加。自由邊腿24的背對錨栓2的表面與側壁形成>270o的角度。自由邊腿24的背對錨栓的表面設有齒部6。自由邊腿24的齒部6橫向于錨軌1的縱向200定向。邊腿24的背對錨栓2的側面也被稱為錨軌1的前面的外側。關于縱向伸延A,自由邊腿24在錨軌1的前面的外側處具有連續的齒部6。邊腿24的外側的齒部6從錨軌1的縫隙5延伸大約直至側壁3的內壁也處于其中的平面。

圖21顯示了圖20中的錨軌從錨軌1的縱向端部出發在圖20中的箭頭XXI的方向上、即逆著錨軌1的在圖20中標明的縱向200的視圖。如在圖20和21中可辨識出的那樣,錨軌1的基體20在底部7處具有底部加厚部29。在加厚的部位處,底部7大約比在基體20的未加厚的部位處厚一半。在圖21中所示的基體20的底部7在底部加厚部29的區域中的壁厚vb大約為錨軌1的基體20的正常的未加厚的壁厚s2的1.5倍。底部加厚部29布置在底部7的背對錨栓2的側面處、即在U形基體20的內腔中。底部7具有在圖21中標明的寬度B,其相應于在底部7與側壁3之間的過渡區域中側壁3的平行地相對而置的內側的間距。橫向于底部7和錨軌1的縱向200,底部加厚部29在底部7的整個寬度B的部分寬度b上延伸。部分寬度b大約如底部7的整個寬度B的一半那么大。底部加厚部29布置在平行地相對而置的側壁3之間的中間且關于橫向于錨軌1的縱向200的方向布置在底部7的中間。如圖20所示,底部加厚部29在底部7的整個縱向延展A上延伸。

圖20和2示出,錨軌1的基體20在側壁3處具有側壁加厚部49。側壁加厚部49的壁厚vs相應于底部加厚部29的壁厚vb且因此又大約為在基體20的未加厚的區域中基體20的壁厚s2的1.5倍。因為vs和vb在該情況中等大,代替名稱vs和vb對于基體20在底部加厚部29的區域中和在側壁加厚部49的區域中的壁厚而言也使用唯一的共同的名稱、即s1。如在圖21中所示,側壁3具有整個高度H。側壁3的整個高度H經由側壁3的背對錨栓2的端側14相對于底部7的面對錨栓2的側面的間距來定義。側壁加厚部49在側壁3的該整個高度H的一部分上延伸。側壁加厚部49從側壁3的端側14出發朝向錨軌1的底部3在側壁3的部分高度h上延伸。側壁的部分高度h大約相應于側壁3的整個高度H的一半。如圖20所示,側壁加厚部49在側壁3的整個縱向延展A上延伸。側壁加厚部49布置在側壁3的內側上。一側壁3的內側面向平行地相對而置的另一側壁3。

在側壁3的外側處布置有成型部作為側壁成型部17。側壁成型部17在側壁3的整個高度H的在圖21中所示的部分高度p上延伸。部分高度p略微小于側壁3的整個高度H的一半且因此略微小于側壁加厚部49延伸經過的部分高度h。

在錨軌1的縱向200的方向上,側壁成型部17在錨軌1的縱向伸延的整個長度A上延伸。側壁成型部17由彼此平行地布置的溝槽(其被引入錨軌1的側壁3的指向外的表面中)構成。如在圖21中可辨識出的那樣,側壁3在側壁成型部17的區域中以側壁加厚部49來加厚。側壁3的壁厚在側壁加厚部49的區域中大約為基體20在基體20的未加厚的區域中的壁厚s2的1.5倍并且在圖21中以vs標出。側壁成型部17的被引入側壁中的溝槽的成型部的深度t大約為基體20的側壁3在通過側壁加厚部49加厚的區域中的壁厚vs的四分之一。側壁成型部17不伸出超過側壁3的平的表面。

在圖21中可辨識出,邊腿24的齒部6在邊腿24的與縫隙5相鄰的區域中比在邊腿24的更加遠離縫隙5的區域中更深。錨栓2在其縱向上的長度大于側壁3的高度H的兩倍。側壁3的高度H在錨栓2的縱向上延伸。這兩個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側壁3的間距在底部7與側壁3之間的過渡的區域中大約為縫隙5的寬度的兩倍那么大且相應于底部7的寬度B。在此,縫隙5的寬度是這兩個相對而置的邊腿24的最小間距。

圖22顯示了用于將帶帽螺栓8緊固在待固定在混凝土中的錨軌1內的固定系統的透視性的圖示。圖23顯示了圖22中的固定系統從錨軌1的縱向端部出發在圖22中的箭頭XXIII的方向上、即在錨軌1的縱向上的視圖。圖24顯示了在圖22和23中所示的固定系統的分解圖示。錨軌1在圖22,23和24中相應于在圖20中示出的錨軌。借助于帶帽螺栓8,物體10被固定在錨軌1處。帶帽螺栓8包括頭部21,利用頭部21將帶帽螺栓保持在錨軌1中。在此,帶帽螺栓8的頭部21下接錨軌1的邊腿24。典型地,帶帽螺栓8是錘頭螺栓。為了引入錘頭螺栓的頭部21,使錘頭的縱向平行于錨軌1的縱向200取向,從而可將錘頭螺栓的頭部21插過錨軌1的縫隙5。接著使錘頭螺栓的頭部21圍繞錘頭螺栓的螺桿11的縱軸線旋轉90o,從而不能僅通過錘頭螺栓在離開錨軌1的錨栓2的方向上的運動將錘頭螺栓從錨軌1的軌道中移除。通過錘頭螺栓的頭部21的面向錘頭螺栓的螺桿11的面碰到自由邊腿24的面向錨軌1的錨栓2的內側表面上來使這樣的運動停止。在錘頭螺栓的所說明的位置中,錘頭螺栓的螺桿11從錨軌1的縫隙5中在平行于錨栓2的方向上從錨軌1中伸出。帶帽螺栓8在錨軌1的縱向200上的位置借助于鎖止板12來固定。

如在圖24中可識別出的那樣,鎖止板12具有通孔15。通孔15的直徑與帶帽螺栓8的螺桿11的直徑相匹配。帶帽螺栓8的螺桿11可被插過鎖止板12的通孔15。鎖止板12具有兩個相對而置的表面(通孔15引導穿過其)。這兩個表面中的一個平地來構造。這兩個表面中的另一個具有齒部13(圖23),其與錨軌1的齒部6對應。如在圖23中所示,為了固定位于錨軌1的軌道中的帶帽螺栓8將帶帽螺栓8的螺桿11插過鎖止板12的通孔15。在此,將鎖止板12如此帶到帶帽螺栓8的螺桿11上,使得鎖止板12的具有齒部13的表面指向錨軌1的錨栓2的方向。錨軌1的自由邊腿24的齒部6和鎖止板12的齒部13的齒在借助于鎖止板12固定帶帽螺栓8時接合到彼此中。在此,鎖止板12的無齒部的背對錨栓2的表面與錨軌1的側壁3的端側14形成平面。對此,錨軌1的側壁3超過自由邊腿24厚度d。厚度d是鎖止板12的兩個相對而置的邊緣(其在鎖止板12在錨軌1的自由邊腿24上所設置的定位之后在錨軌1的縱向200上延伸)的厚度。如在圖23中所示,鎖止板12的這些側邊與錨軌1的側壁3齊平地終止。

鎖止板12在該實施例中實施成矩形,并且鎖止板12的相對而置的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側邊的間距被稱為寬度x。鎖止板12的寬度x相應于在布置在側壁3處的邊腿24的高度上錨軌1的側壁3的內側的間距y。如在圖23中所示,側壁3的端側14和鎖止板12如此形成齊平的平面。可將待固定的物體10安裝到該平面上。

待固定的物體10須具有在圖24中所示的開口40,可將該螺桿11插過該開口或者可將螺桿11擰入其中。在圖22中,帶帽螺栓8的螺桿11插過固定的物體10的這樣的開口40且帶帽螺栓8借助于碟形彈簧16和緊固螺母9固定在錨軌1中。對此,緊固螺母9被擰在帶帽螺栓8的螺桿11上。在擰緊緊固螺母9時,帶帽螺栓8的頭部21的面向螺桿11的表面被壓向自由邊腿24的面向錨栓2的內表面。同時,鎖止板12被壓向錨軌1的自由邊腿24。如在圖23中所示,在此鎖止板12的齒部13的齒接合到錨軌1的自由邊腿24的齒部6的齒中。如此,最終在錨軌1中固定帶帽螺栓8的位置。同時將物體10固定在錨軌1處。如在圖22至24中可辨識出的那樣,鎖止板12在此布置在待固定的物體10與錨軌1的自由邊腿24之間。鎖止板12和鎖止板12的齒部13與自由邊腿24的角位置且與自由邊腿24的齒部6相匹配成使得在借助于帶帽螺栓8和緊固螺母9固定物體10時幾乎鎖止板12的面向錨軌1的錨栓2的整個面形狀配合地處于錨軌1的邊腿24上。

在圖22至24中示出的錨軌1可根據在先前的圖1至21中示出的錨軌中的任一個來構造。在此可設置成,鎖止板12的形狀與錨軌1的邊腿4,24,34的形狀相匹配。鎖止板12的齒部13的形狀尤其可與錨軌的自由邊腿4,24,34的齒部6的形狀相匹配。在此可設置成,這兩個構件在其接觸面處形狀配合地接合到彼此中。但是也可設置成,鎖止板的齒部的齒和錨軌的邊腿的齒部的齒僅構造成使得其在形成空腔的情況下接合到彼此中。此外可設置成,鎖止板12的形狀與自由邊腿4,24,34的任意角位置相匹配成使得在借助于帶帽螺栓8和緊固螺母9固定物體10時鎖止板12形狀配合地處于錨軌1的邊腿4,24,34上。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阳市| 平潭县| 叙永县| 晋城| 牡丹江市| 榕江县| 正宁县| 瓦房店市| 江都市| 潞城市| 金塔县| 鄯善县| 衡东县| 法库县| 高陵县| 江西省| 馆陶县| 嘉禾县| 定州市| 望奎县| 新闻| 隆化县| 海口市| 邢台市| 葫芦岛市| 荔波县| 济南市| 侯马市| 略阳县| 增城市| 彰化县| 抚顺市| 翁牛特旗| 年辖:市辖区| 东港市| 湘潭县| 巴塘县| 廊坊市| 股票| 盘锦市| 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