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具體屬于鋼連廊提升施工技術。
背景技術:
針對在高層建筑中起到連接作用空中鋼結構連廊,不僅施工環境越來越復雜,而且鋼結構構造也越來越復雜:形狀不規則或需分批次多次提升。對于傳統的鋼連廊分多次提升的方式,提升的下錨固點一般直接焊接在鋼連廊上,因而上層鋼連廊在提升完成后,會擋住下層鋼連廊的提升線路,只能將提升器變動到上層鋼連廊下方可行位置才可繼續提升下層結構,提升支架以及提升器的變動消耗了很可觀的人工費、材料費,經濟性效益差;而且施工流程繁瑣,耽誤了工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大跨度鋼連廊托梁式提升設備及分次提升施工方法,方便施工,降低施工成本,縮短工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大跨度鋼連廊托梁式提升設備,包括用于承托并帶動鋼連廊提升的箱型托梁以及在鋼連廊左右兩側塔樓樓頂上安裝的提升支架,所述提升支架上安裝有提升器,所述提升器設有與箱型托梁固定并帶動箱型托梁提升的鋼絞線。
優選的,所述箱型托梁由型號為Q345b的鋼板焊接而成,所述箱型托梁包括上下平行設置的水平鋼板以及沿前后向豎直支撐在兩水平鋼板之間的豎直鋼板。
優選的,所述箱型托梁對應提升吊點開設有供鋼絞線穿過的孔洞,所述鋼 絞線在箱型托梁下方設有地錨。
優選的,所述箱型托梁在孔洞及鋼連廊與箱型托梁接觸點中心的前后兩側各焊接有加強鋼板。
優選的,所述鋼連廊與箱型托梁接觸位置設有卡板進行固定。
優選的,所述卡板包括底部與箱型托梁焊接固定的豎直段和豎直段上方向一側突出并壓合固定在鋼連廊底部水平板上的突出段。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大跨度鋼連廊托梁式分次提升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鋼連廊拼裝,在地面胎架上進行鋼連廊分層拼裝,相鄰兩層鋼連廊之間用短鋼柱支撐;
步驟2:提升支架及提升器安裝,在鋼連廊兩側塔樓樓頂安裝提升支架及提升器;
步驟3:安裝箱型托梁,利用塔吊將箱型托梁提升至上層鋼連廊正下方,提升吊點對應孔洞中心且應與樓層頂端提升吊點垂直對齊,對齊后,利用卡板將箱型托梁固定在上層鋼連廊上;
步驟4:穿鋼絞線、穿地錨,鋼絞線由下至上穿入,保證鋼絞線在地錨處至少有20cm余量,而后鎖緊地錨;
步驟5:提升系統連接并進行調試;
步驟6:利用提升器進行上層鋼連廊試提升,提升器液壓缸壓力逐漸上調,將鋼連廊提升至250mm處懸停12小時;
步驟7:上層鋼連廊正式提升,提升速度維持在0.1m/min~0.2m/min之間,提升到位后,利用提升器逐點將鋼連廊微調至設計標高處;
步驟8:提升過程監控,每一個提升行程內,實時監控提升器工作狀態,每提升6m,應控制提升器壓力偏移不超過20%,此外利用儀器測量鋼連廊各點標高, 及時調整結構姿態,然后繼續提升;
步驟9:提升就位并對位連接,鋼連廊與塔樓采用銷軸連接,在塔樓設置雙耳板,鋼連廊端部設置單耳板,雙耳板和單耳板上設置供銷軸穿過的銷孔;
步驟10:卸載,根據模擬計算結果按照提升反力由小到大的順序依次逐級卸載,將箱型托梁緩慢降至地面,松開下錨固點;
步驟11:下層鋼連廊提升準備,將卡板切割掉,利用塔吊將箱型托梁提升至下層鋼連廊下方,重新用卡板固定在下層鋼連廊上;
步驟12:下層鋼連廊試提升、正式提升、對位連接。
本發明采用箱型托梁做為鋼連廊提升的托起設備,下錨固點布置在箱型托梁上,從而取代傳統下吊點直接焊接錨固在鋼結構上的形式,保護了鋼結構;此外,下錨固點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上與鋼結構錯開,保證了在上層鋼連廊提升完成后不會阻礙下層鋼連廊的提升路線,即只需在塔樓樓頂布置一次提升支架及提升器即可完成鋼連廊多次提升,從而避免了提升器位置的二次變動,大大簡化了施工流程,很好的上述解決傳統鋼連廊多次提升方式存在的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鋼連廊提升系統托梁部位立面圖;
圖2為鋼連廊提升系統托梁部位平面圖;
圖3為鋼連廊提升系統托梁部位剖面圖;
圖4為鋼連廊提升系統托梁部位3D效果圖;
圖5為托梁3D效果圖;
圖6為鋼連廊在胎架上分層拼裝示意圖;
圖7為上層鋼連廊整體提升示意圖;
圖8為下層鋼連廊提升準備示意圖;
圖9為下層鋼連廊整體提升示意圖;
圖中:1.箱型托梁,2.鋼連廊,3.孔洞,4.鋼絞線,5.卡板,6.短鋼柱,7.提升支架,8.提升器,9.上層鋼連廊,10.地錨,11.耳板,12.下層鋼連廊,13.墊板,14.加強鋼板,15樓頂。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大跨度鋼連廊托梁式提升設備,包括用于承托并帶動鋼連廊2提升的箱型托梁1以及在鋼連廊左右兩側塔樓樓頂15上安裝的提升支架7,所述提升支架7上安裝有提升器8,所述提升器設有與箱型托梁固定并帶動箱型托梁提升的鋼絞線4。本實施例中,設置兩層鋼連廊,即上層鋼連廊9和下層鋼連廊12。鋼連廊與塔樓采用銷軸和耳板11連接,在塔樓設置雙耳板,鋼連廊端部設置單耳板,雙耳板和單耳板上設置供銷軸穿過的銷孔。
其中,所述箱型托梁對應提升吊點開設有供鋼絞線4穿過的孔洞3,所述鋼絞線在箱型托梁下方設有將鋼絞線與鋼連廊鎖緊的地錨10,地錨10與鋼連廊之間設有墊板13。所述箱型托梁在孔洞及鋼連廊與箱型托梁接觸點中心的前后兩側各焊接有加強鋼板14。所述鋼連廊與箱型托梁接觸位置設有卡板5進行固定。
本發明中鋼連廊提升適用的箱型托梁,由型號為Q345b的鋼板焊接而成,所述箱型托梁包括上下平行設置的水平鋼板以及沿前后向豎直支撐在兩水平鋼板之間的豎直鋼板,箱型托梁橫截面截面尺寸為300mm×300mm×20mm×20mm。在提升吊點位置相應開設直徑110mm的孔洞,以供鋼絞線穿過,孔洞位置距離鋼連廊鋼梁中心位置520mm,且在孔洞3中心前后兩側以及鋼連廊2與箱型托梁1接觸點中心前后兩側各焊接20mm厚Q345b的加強鋼板14,以加強節點強度。
如圖1所示,地錨10臨時固定在箱型托梁孔洞位置下方,穿好鋼絞線后,由提升器將箱型托梁提升至鋼連廊下方,在每個鋼連廊與箱型托梁接觸位置,均采用4個20mm厚“┓”形卡板進行固定,卡板包括底部與箱型托梁焊接固定的豎直段和豎直段上方向一側突出并壓合固定在鋼連廊底部水平板上的突出段,卡板下端只與箱型托梁焊接,上端與鋼連廊不做連接。液壓提升器配置需要滿足承載力富余系數>1.25,鋼絞線配置需滿足承載力富余系數>2.25。
如圖6至圖9,本發明的工藝原理如下:
在鋼連廊預定安裝位置投影下方進行分層拼裝,在兩端塔樓樓頂15安裝提升支架7以及提升器8,利用液壓提升系統對鋼連廊整體提升進行控制,通過箱型托梁1作為提升下錨固點載體,保證了提升路徑暢通,從而只需在樓頂15布置一次提升設備即可鋼連廊分次提升至預定位置。其中提升施工所用的核心設備是液壓提升系統,該系統由提升器8、鋼絞線4、液壓泵源系統、計算機同步控制及傳感檢測系統與電氣同步控制系統組成,可通過計算機控制系統對提升過程進行整體及單點控制。
本發明的具體工序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1:鋼連廊2拼裝,在地面胎架上進行鋼連廊分層拼裝,上下兩層鋼連廊之間布置優選的500mm高Q345短鋼柱6進行支撐,短鋼柱為軋制型鋼,其截面尺寸為HM400mm×300mm×10mm×16mm;;鋼連廊拼接根據設計要求按照跨度1/300進行起拱,通過在短鋼柱墊放不同厚度的薄鋼板達到起拱要求。
步驟2:提升支架7及提升器8安裝,在鋼連廊兩側塔樓樓頂15上安裝提升支架7及提升器8,其中提升支架7與頂層勁性柱焊接連接,兩個提升支架7上布置H型鋼梁,提升器利用卡板5固定在H型鋼梁上;并在提升支架上安裝2m高導向支架;
步驟3:安裝箱型托梁1,利用塔吊將箱型托梁1提升至上層鋼連廊9正下方,對下錨固點即箱型托梁上孔洞中心應與樓層頂端提升吊點垂直對齊,對齊后,利用卡板5將箱型托梁1固定在鋼連廊2上;
步驟4:穿鋼絞線4、穿地錨10,鋼絞線4由下至上穿入,保證鋼絞線4在地錨10處至少有20cm余量,而后鎖緊地錨10;
步驟5:提升系統連接,連接提升系統,使用手持器與液壓泵站邊逐點調試提升器7,逐點調試完成后,連接操作柜和電腦,開始整體調試;
步驟6:試提升,利用提升器7進行上層鋼連廊9試提升,液壓提升器8液壓缸壓力逐漸上調,依次為所需壓力的3MPa,在一切都正常的情況下,可繼續加載到60%,90%,100%。將鋼連廊提升至250mm處懸停12小時;
步驟7:正式提升,如圖4所示,上層鋼連廊9正式提升,提升速度維持在0.1m/min~0.2m/min之間,提升到位后,利用提升器8逐點將鋼連廊9微調至設計標高處;
步驟8:提升過程監控,每一個提升行程內,實時監控提升器工作狀態,每提升6m,應控制提升器7壓力偏移不超過20%,此外利用儀器測量鋼連廊各點標高,及時調整結構姿態,然后繼續提升;
步驟9:提升就位對接,鋼連廊與塔樓采用銷軸連接,在塔樓設置雙耳板,鋼連廊端部設置單耳板,耳板焊接后,應進行超聲波檢查,保證焊接質量,檢測合格后,用直徑150mm銷軸連接固定好;
步驟10:卸載,根據模擬計算結果按照提升反力由小到大的順序依次逐級卸載,將箱型托梁1緩慢降至地面,松開下錨固點;
步驟11:下層鋼連廊12提升準備,將卡板5切割掉,利用塔吊將箱型托梁1提升至下層鋼連廊12下方,重新用卡板5固定在下層鋼連廊12上,具體步驟 參考步驟3;
步驟12:下層鋼連廊12試提升、正式提升、對位連接,參考步驟4~步驟10。
本發明針對傳統鋼結構分多次整體提升施工在工藝上做出了較大改進,箱型托梁作為鋼連廊提升載體,很好的解決了傳統鋼結構多次提升時需要多次布置提升支架及提升器的問題,改善了大幅的簡化了施工流程,縮短了工期,同時節約材料人工費用,因此施工簡便,適用范圍廣,經濟效益明顯,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