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風力發電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鳥擊測風塔。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全球對風能資源的普遍關注和風力發電行業的迅速發展,各國政府、企業或是風電開發商開始投資興建測風塔,為將來風電場的投資建設獲取第一手風能資料。測風塔架設在風電場場址內,多為絎架式結構和圓筒式結構,采用鋼絞線斜拉加固方式,高度一般為10-150米。在塔體不同高度處安裝有風速計、風向標以及溫度、氣壓等測風儀。可全天候不間斷地對場址風力情況進行觀測,測量數據被記錄并存儲于安裝在塔體上的數據記錄儀中。
現有測風塔上的側風儀由于所處高度較高,且為了測量結果更為精準需將測風儀裸露設置于空氣中,容易被飛過的飛鳥等進行撞擊,極易損壞精密度較高的測風儀。
同時,現有測風塔結構均存在由塔筒造成的、不同程度的風影效應。風影效應,是指由于測風儀設置于塔筒背風側,而塔筒會對流經測風儀之前的風產生影響。由于風影效應的存在,使得測風儀無法準確檢測風力、風向等參數。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鳥擊測風塔,以達到防止測風塔被鳥撞擊的目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風影測風塔,以達到避免塔筒風影對風力檢測造成影響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鳥擊測風塔,包括豎直設置于地面上的塔筒,塔筒的至少一個高度面為側風平面,側風平面上設有至少一個測風儀;測風儀包括支撐桿,支撐桿上設有至少三個繞支撐桿旋轉的測風碗,測風碗的內壁和/或外壁至少部分噴涂有反光涂層。
進一步,所述測風碗由開口相背設置的兩個碗狀結構構成,兩碗裝結構的底部中心相連接,兩碗裝結構相對連接處對稱同形設置,連接桿的端部與兩個碗裝結構的連接處相連接,且碗裝結構的軸線水平、并與連接桿軸線相垂直設置。
進一步,所述碗狀結構的內壁上涂覆有反光涂層和熒光涂層,所述反光涂層噴涂于碗狀結構內壁的靠近外周部分、所述熒光涂層噴涂于碗狀結構內壁的靠近中心部分。
進一步,所述碗狀結構包括中心處設置的中心部分和自中心部分至開口處的外周部分;中心部分噴涂有熒光涂層,外周部分噴涂有反光涂層。
進一步,碗狀結構的外周部分的內壁呈自外周向中心逐漸向后彎曲傾斜的曲面;碗狀結構的中心部分的內壁為向開口方向凸出的凸出面,所述凸出面呈自中心部分的外周向中心逐漸向前彎曲傾斜的曲面。
進一步,碗狀結構的外周部分的內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向碗狀結構中心軸線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述凸起部的內壁呈自外周向中心逐漸向軸線方向凸出的平滑曲面;
優選的,外周部分的內壁上設有多個相對碗狀結構中心軸線對稱、或交錯排布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上噴涂有反光涂層、或熒光涂層。
進一步,碗狀結構的外壁中心相連接,碗狀結構的外壁上均噴涂有反光涂層。
進一步,碗狀結構的外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向遠離碗狀結構中心軸線方向凸出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凸出部上噴涂有熒光涂層;
優選的,碗狀結構的外壁上設有多個相對碗狀結構中心軸線對稱、或交錯排布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上均噴涂有反光涂層。
進一步,塔筒上的至少一個高度處設有水平設置的測風平臺,所述測風平臺上安裝有至少一套測風儀,所述的測風平臺與塔筒經可旋轉的相鉸鏈連接,測風平臺上還固定安裝有沿徑向豎直設置的擋風板,擋風板的水平延伸軸線與測風儀和塔筒軸線之間連接線相垂直設置,令擋風板在風力作用下帶動測風平臺繞塔身旋轉至測風儀相對塔筒處于風向相垂直方向。
進一步,測風塔包括豎直設置于地面上的塔筒,塔筒上的至少一個高度處設有水平設置的安裝桿,安裝桿可繞塔筒軸線旋轉的安裝于塔筒上,安裝桿的第一端設有測風儀、第二端設有對重塊,所述的安裝桿上設有豎直設置的擋風板,令擋風板在風力作用下帶動安裝桿繞塔身旋轉至測風儀相對塔筒處于風向上游方向。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存在如下有益效果:
通過在測風儀的測風碗上噴涂反光涂層,令測風碗內壁可形成反光平面,令旋轉的測風碗在太陽光、月光、星光、熒光等任一光源的作用下構成可發出變化光、閃爍光的燈源,以構成測風塔的外輪廓燈,防止飛鳥等碰撞至測風儀上,進而達到了防止測風儀被撞擊的目的。
同時,本發明結構簡單,效果顯著,適宜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實施例中測風塔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實施例中測風儀的結構示意圖;
圖3本發明實施例中測風碗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4和圖5本發明不同實施例中測風塔的結構示意圖;
圖6本發明實施例中測風塔的測風平臺俯視圖;
圖7本發明實施例中測風塔的測風平臺安裝斷面圖;
圖8本發明實施例中測風塔的安裝桿俯視圖;
圖9本發明實施例中測風塔的安裝桿安裝斷面圖。
圖中主要元件說明:1—塔筒,2—測風儀,3—測風平臺,4—安裝桿,7—上法蘭,8—下法蘭,9—外法蘭,10—內法蘭,11—卡凸,12—凹槽,13—擋風板,14—對重塊,15—支撐桿,16—測風碗,17—連接桿,18—軸套,51—碗狀結構,52—反光涂層,53—熒光涂層,54—中心部分,55—外周部分,56—第一凸起部,57—第二凸出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中介紹了一種防鳥擊測風塔,包括豎直設置于地面上的塔筒1,塔筒1的至少一個高度面為側風平面,側風平面上設有至少一個測風儀2;測風儀2包括支撐桿,支撐桿上設有至少三個繞支撐桿15旋轉的測風碗16,測風碗16的內壁和/或外壁至少部分噴涂有反光涂層52。
通過在測風儀的測風碗上噴涂反光涂層,令測風碗內壁可形成反光平面,令旋轉的測風碗在太陽光、月光、星光、熒光等任一光源的作用下構成可發出變化光、閃爍光的燈源,以構成測風塔的外輪廓燈,防止飛鳥等碰撞至測風儀上,進而達到了防止測風儀被撞擊的目的。
本實施例中,所述測風儀2包括安裝于塔筒1上的支撐桿15,支撐桿15上套裝有繞軸線旋轉的軸套18,軸套18的外周連接有沿徑向延伸的、對稱排布的至少三個連接桿17,連接桿17的端部連接測風碗16。
本實施例中,所述測風碗16由開口相背設置的兩個碗狀結構51構成,兩碗裝結構51的底部中心相連接,兩碗裝結構51相對連接處對稱同形設置,連接桿17的端部與兩個碗裝結構51的連接處相連接,且碗裝結構51的軸線水平、并與連接桿17軸線相垂直設置。
本實施例中,所述碗狀結構51的內壁上涂覆有反光涂層52和熒光涂層53,所述反光涂層52噴涂于碗狀結構51內壁的靠近開口的外周部分55、所述熒光涂層53噴涂于碗狀結構51內壁的靠近中心的中心部分54。
通過在測風碗的外周部分噴涂反光涂層、中心部分噴涂熒光涂層,使得測風碗中心可發出熒光,熒光照射至外周部分的反光涂層上被反射發散,以令測風碗的內壁形成熒光反射燈源;同時,測風碗外周部分的反光涂層依然可對照射至測風碗處的陽光、月光等進行反射,使得測風碗在沒有月光的夜晚、或沒有太陽光照的多云天氣下等天氣時依然可發出可變光,以阻止飛鳥的撞擊。
本實施例中,所述碗狀結構51包括中心處設置的中心部分54和自中心部分54至開口處的外周部分55;中心部分54噴涂有熒光涂層53,外周部分55噴涂有反光涂層52。
本實施例中,碗狀結構51的外周部分55的內壁呈自外周向中心逐漸向后彎曲傾斜的曲面;碗狀結構51的中心部分54的內壁為向開口方向凸出的凸出面,所述凸出面呈自中心部分54的外周向中心逐漸向前彎曲傾斜的曲面。
本實施例中,碗狀結構51的外周部分的內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向碗狀結構51中心軸線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部56,所述第一述凸起部56的內壁呈自外周向中心逐漸向軸線方向凸出的平滑曲面;優選的,外周部分55的內壁上設有多個相對碗狀結構51中心軸線對稱、或交錯排布的第一凸起部56;所述第一凸起部56上噴涂有反光涂層52、或熒光涂層53。
本實施例中,碗狀結構51的外壁中心相連接,碗狀結構51的外壁上均噴涂有反光涂層52。
本實施例中,碗狀結構51的外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向遠離碗狀結構51中心軸線方向凸出的第二凸起部57,第二凸出部57上噴涂有熒光涂層53;所述第二述凸起部57的外壁呈自外周向中心逐漸向遠離軸線方向凸出的平滑曲面;優選的,碗狀結構51的外壁上設有多個相對碗狀結構51中心軸線對稱、或交錯排布的第二凸起部57,所述第二凸起部57上均噴涂有反光涂層52。
通過在碗狀結構的內壁、外壁上設置凸出部,以在碗狀結構的表面形成凹凸不平面,使碗裝結構的反射光更為明顯;同時,在凸出部噴涂熒光涂層、或反光涂層,以進一步加強測風碗的閃爍光照強度,進而降低了飛鳥撞擊的概率。
實施例二
如圖4、圖6和圖7所示,本實施介紹了一種抗風影測風塔,包括豎直設置于地面上的塔筒1,塔筒1上的至少一個高度處設有水平設置的測風平臺3,所述測風平臺3上安裝有至少一套測風儀2,所述的測風平臺3與塔筒1經可旋轉的相鉸鏈連接,測風平臺3上還固定安裝有沿徑向豎直設置的擋風板13,擋風板13的水平延伸軸線與測風儀2和塔筒1軸線之間連接線相垂直設置,令擋風板13在風力作用下帶動測風平臺3繞塔身旋轉至測風儀2相對塔筒1處于風向相垂直方向。
通過將測風儀設置于隨風旋轉的測風平臺上,使得測風平臺上的測風儀始終處于測風儀與塔筒軸線相連接面與風向相垂直,以避免塔筒對測風儀檢測時的塔筒效應,提高測風儀檢測的準確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測風平臺3為水平設置的圓盤狀結構,測風平臺3的中心與塔筒1同軸設置,測風平臺3的外周處設有相對中心對稱設置的兩個測風儀2。測風平臺3的中部設有穿過塔筒1的穿孔,測風塔的塔筒1對應高度處設有向外凸出的支撐結構,測風平臺3與支撐結構相鉸接,令測風平臺3在風力作用下可繞塔筒1軸線旋轉。
本實施例中,所述測風平臺3上設有相對測風平臺3中心對稱設置的兩道擋風板13,所述的擋風板13為豎直設置的片狀結構,擋風板13沿圓形測風平臺3徑向、自測風平臺3與塔筒1連接處延伸至測風平臺3外周,兩道擋風板13的水平延伸線與兩個測風儀2之間連接線相垂直。優選的,所述測風儀2設置于測風平臺3的上表面、擋風板13設置于測風平臺3的下表面,以降低擋風板13對測風儀2檢測風向和風力的影響,提高測風儀2檢測的準確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測風平臺3底部設有上法蘭7,測風塔的塔筒1上設有下法蘭8,所述上法蘭7上設有一圈向下凸出的卡凸11,下法蘭8上設有一圈向上設置開口的凹槽12;所述卡凸11卡接入凹槽12中,所述卡凸11和卡槽12均與塔筒1同軸設置,令測風平臺3在卡凸11和卡槽12的配合下繞塔筒1軸線旋轉。
本實施例中,所述卡凸11包括豎直延伸部和水平延伸部,所述豎直延伸部為自上法蘭7底面豎直向下延伸的、與塔筒1同軸設置的筒狀結構,所述水平延伸部為與豎直延伸部底部相連接的、與塔筒1同軸設置的環狀結構,環狀水平延伸部的內周和/或外周凸出豎直延伸部的對應側壁設置,以構成橫截面為“倒置T”或“L”形的卡凸。
本實施例中,所述卡槽12與卡凸11相對應設置,且卡槽12上部設有供卡凸11的豎直延伸部穿出的開口;優選的,所述開口與豎直延伸部之間相接觸處設有密封條,以保證凹槽中空間相對密閉設置,保證凹槽中的潤滑油不會外泄。
本實施例中,所述卡槽12與卡凸11之間充滿潤滑油;和/或卡槽12的底壁、側壁中的至少一個上設有一排間隔排布的滾珠,以降低旋轉平臺旋轉過程中的摩擦力,令測風儀的測量結果更為精確。
本實施例中,所述測風儀2包括豎直支撐桿15,支撐桿15的下端與測風平臺3相連接、上端設有繞支撐桿旋轉的三角支架,三角支架上設有相對支撐桿軸向對稱排布的三個測風碗16。
本實施例中,測風平臺3上設置兩個相對塔筒1軸線對稱設置的測風儀2,兩測風儀2的支撐桿15與支撐平臺3的連接處相對塔筒1軸線對稱設置,各支撐桿15所處平面與擋風板13水平延伸軸線分別相垂直設置。
通過將測風儀相連接線與擋風板的軸線相垂直設置,使測風平臺在擋風板受風力作用下始終處于與風向同向方向,并使得測風儀始終不被塔筒干涉影響,實現了消除塔筒的風影效應,提高了測風塔的檢測準確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塔筒1的多個測風高度面處分別設有一個測風平臺3,每個測風平臺3上分別設有兩個相對塔筒1軸線對稱設置的測風儀2,且每個測風平臺3上分別設有兩片沿徑向延伸的擋風板13,各擋風板13的水平延伸軸線均與對應測風平臺3上的兩個測風儀2連接線相垂直設置,以對測風塔的多個不同高度分別進行風力和風向的檢測。
實施例三
如圖5、圖8和圖9所示,本實施例中介紹了一種抗風影測風塔,包括豎直設置于地面上的塔筒1,塔筒1上的至少一個高度處設有水平設置的安裝桿4,安裝桿4可繞塔筒1軸線旋轉的安裝于塔筒1上,安裝桿4的第一端設有測風儀2、第二端設有對重塊22,所述的安裝桿4上設有豎直設置的擋風板13。
通過將測風儀設置于隨風旋轉的安裝桿上,使得安裝桿上的測風儀始終處于相對塔筒軸線的風向上游方向,以避免塔筒對測風儀檢測時的塔筒效應,提高測風儀檢測的準確性。
本實施例中,安裝桿4上設有穿設于塔筒1的外法蘭9,所述外法蘭9靠近第二端設置,塔筒1上設有內法蘭10,所述外法蘭9與內法蘭10相配合內外插接套裝,以形成供安裝桿4繞塔筒1軸線旋轉的鉸鏈。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內法蘭10水平安裝于塔筒1外周,內法蘭10的外側壁設有向外側壁開口的一圈凹槽12;外法蘭9的內壁設有向中心凸出延伸的、與凹槽12相配合插接的卡凸11,令卡凸11插入凹槽12中,使內法蘭10和外法蘭9形成可繞塔筒1軸線轉動的鉸鏈結構;優選的,內法蘭10的上側面和外法蘭9的上側面、內法蘭10的下側面和外法9的下側面分別處于同一水平面中。
本實施例中,所述卡凸11包括豎直延伸部和水平延伸部,所述水平延伸部為自外法蘭9內側豎直向中心方向延伸的、與塔筒1軸線相垂直設置的環狀結構,所述豎直延伸部為與水平延伸部內周相連接的、與塔筒1同軸設置的筒狀結構,筒狀豎直延伸部的上側和/或下側凸出水平延伸部的對應側壁設置,以構成橫截面為“旋轉90度的T”或“L”形的卡凸。
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桿4上設有至少兩個測風儀2,各測風儀2自安裝桿4第一端至外法蘭9方向間隔排布設置,相鄰測風儀2之間分別設有擋風板13。
通過在安裝桿上設置間隔設置的多個測風儀,以使得多個測風儀對同一高度處的風力和風向進行檢查,以提高檢查精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擋風板13豎直設置,各擋風板13分別與塔筒1軸線處于同一平面,擋風板13的高度低于測風儀2的高度。優選的,擋風板13設于安裝桿4下部、測風儀2設于安裝桿4上部,以消除擋風板13對測風儀2的影響,進一步提高測風儀2的檢測精度。
優選的,還可以在本實施例中,相鄰擋風板13分別交錯設于安裝桿4的上側和下側,以提高安裝桿4的穩定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測風儀2包括豎直支撐桿15,支撐桿15的下端與測風平臺3相連接、上端設有繞支撐桿15旋轉的三角支架,三角支架上設有相對支撐桿15軸向對稱排布的三個測風碗16。
本實施例中,所述塔筒1的多個測風高度面處分別設有一個繞塔筒1軸線旋轉的安裝桿4,每個安裝桿4上分別設有至少一個測風儀2,且每個安裝桿4上分別設有至少一片沿安裝桿4軸線方向延伸的擋風板13。
上述實施例中的實施方案可以進一步組合或者替換,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思想的前提下,本領域中專業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化和改進,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