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捆扎器及剪力墻鋼筋網結構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剪力墻是房屋或構筑物中主要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的墻體,防止結構剪切破壞。剪力墻一般用鋼筋混凝土做成,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預先制作鋼筋網。
鋼筋網中縱橫交織的多根鋼筋排布,在每個相交的十字節點處采用扎絲進行捆扎。
目前在進行捆扎這個工序時都是通過人工完成的,工人通過工具將扎絲扎緊在鋼筋上。
這種工具可能是L形的金屬制件,工人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習,才能基本掌握使用方法,在實踐中也經常會出現捆扎不穩、出錯率高等問題;且工地上人員流動大,很可能當一名新工人還沒掌握或者剛掌握使用方法后就已經離職,導致培訓費用高,施工效率低。
也有電動的工具,但這種電動工具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其一是電動工具所纏繞的扎絲只是形成了一個環形的扎絲圈,并不能夠將扎絲綁扎在鋼筋的節點處,必然導致鋼筋綁扎不穩定,后患無窮;其二是,普通的合格的電動工具購入價均在千元以上,而施工過程中必須多名工人同步施工,需要大量的電動工具,這必然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普通工地不可能投入一大筆錢在這種工具上,其次,高價的電動工具投入使用后容易丟失,不容易管理,投入后極容易給企業造成損失,且電動工具出問題后不容易維修,必須給專門的人員維修,這必然導致施工效率的進一步降低,得不償失。因此在實踐中這種電動工具非常非常的少見,走遍一百個工地也見不到一個工地大量使用,可以說普及率不足百分之一。
因此可以看出,現有的施工工具不夠合適,導致施工效率不夠高,間接提升施工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捆扎器及剪力墻鋼筋網結構施工方法,旨在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捆扎器,包括壓輪、螺桿、套筒及轉動件;
所述壓輪為盤狀,所述螺桿垂直連接所述壓輪;
所述套筒套設于轉動件外部且二者轉動相連;
所述轉動件上設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內壁具有螺旋結構,所述螺桿連接于所述連接孔;所述螺桿在連接孔內相對連接孔沿軸向移動時可帶動所述轉動件轉動;
所述轉動件上對稱設有兩個穿孔,且所述穿孔與所述連接孔同軸設置。
進一步,所述套筒靠近所述壓輪的一端的兩側對稱設有兩個把手。
進一步,所述套筒內部的兩端安裝有軸承,所述轉動件通過所述軸承與所述套筒轉動連接。
進一步,所述轉動件包括相連的連接部及工作部,所述連接部伸入所述套筒內并連接所述軸承;所述工作部位于所述套筒外部。
進一步,所述工作部的外徑大于所述連接部。
進一步,所述穿孔貫穿所述工作部,所述連接孔貫穿所述轉動件。
一種剪力墻鋼筋網結構施工方法,應用上述的捆扎器:
將扎絲繞過鋼筋,將扎絲的兩個自由端插入轉動件上的兩個穿孔;
按下壓輪,使轉動件轉動并帶動扎絲的兩個端部轉動并纏繞,完成鋼筋的捆扎。
進一步,所述扎絲放置在扎絲輸送機內;
所述扎絲輸送機包括箱體及支架,所述箱體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箱體頂部具有可打開的箱蓋;所述箱體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相貫通的存儲箱、中繼箱及輸送箱;
所述存儲箱具有漏斗狀的底部;所述存儲箱與所述中繼箱之間設有可打開或關閉的擋板;
所述中繼箱與所述輸送箱之間設有用于阻擋捆絲下落的擋條;所述中繼箱的側壁活動連接有能夠割斷捆絲上扎帶的割刀;
所述輸送箱具有推絲機構,所述推絲機構包括設于所述輸送箱側壁的推桿,所述推桿能夠沿水平方向滑動,在輸送箱側壁還設有出絲孔,所述推桿能夠將輸送箱內的扎絲從所述出絲孔推出。
本發明提供的捆扎器及剪力墻鋼筋網結構施工方法,使用時,能夠大幅降低鋼筋網的捆扎學習難度,使新員工能夠快速掌握工作技巧,盡快投入工作;老員工也不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在教學上面,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各設備制作成本并不高,不用擔心丟失問題,降低了企業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捆扎器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捆扎器的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捆扎器去除壓輪及螺桿時的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捆扎器去除壓輪及螺桿時的仰視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扎絲輸送機的主視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扎絲輸送機的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扎絲輸送機的左側視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扎絲輸送機的右側視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扎絲輸送機在使用時的剖視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扎絲輸送機在使用時當兩個捆絲卡緊后的剖視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扎絲輸送機在使用時采用頂桿將兩個卡緊的捆絲推開時的剖視示意圖;
圖12是圖11的局部放大圖;
圖1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扎絲輸送機中繼箱的剖視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扎絲輸送機中輸送箱的剖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匯總:壓輪10;螺桿11;套筒12;軸承13;把手14;轉動件20;連接部21;工作部22;連接孔23;穿孔24;
箱體100;箱蓋101;存儲箱110;穿孔111;頂桿112;頂起部113;推拉部114;中繼箱120;橫條121;擋板122;握持部123;擋條124;側門125;割刀126;轉軸127;彈簧128;側孔129;輸送箱140;支撐條141;推桿142;條形孔143;出絲孔144;支架200;隔板210;捆絲300;扎絲301;扎帶302。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剪力墻鋼筋網結構施工方法,應用捆扎器對鋼筋進行綁扎。
如圖1-圖4所示,捆扎器包括壓輪10、螺桿11、套筒12及轉動件20;壓輪10為盤狀,螺桿11垂直連接壓輪10;套筒12套設于轉動件20外部且二者轉動相連;轉動件20上設有連接孔23,連接孔23內壁具有螺旋結構,螺桿11連接于連接孔23;螺桿11在連接孔23內相對連接孔23沿軸向移動時可帶動轉動件20轉動;轉動件20上對稱設有兩個穿孔24,且穿孔24與連接孔23同軸設置。
壓輪10與螺桿11為連體結構,按壓壓輪10能夠帶動螺桿11移動;套筒12與轉動件20為相互轉動的部件,轉動件20能夠相對套筒12轉動。轉動件20上設置的連接孔23能夠與螺桿11相配合,通過二者外輪廓設置的螺紋結構使螺桿11能夠帶動轉動件20轉動。轉動件20上對稱設置的兩個穿孔24能夠穿過扎絲的自由端。
在使用時,各部件裝配好;將扎絲繞過鋼筋,將扎絲的兩個自由端插入轉動件20上的兩個穿孔24;按下壓輪10,使轉動件20轉動并帶動扎絲的兩個端部轉動并纏繞,完成鋼筋的捆扎。
這種捆扎器結構設計合理,新人能夠在短時間(半小時內)快速學會其使用方法,盡快地投入緊張的施工過程中。且其行程可控,在確定行程后按下壓輪10,即可控制轉動件20轉動的圈數,進而確定扎絲纏繞的圈數,使得所有扎絲都確定在一個范圍內,使得施工質量穩定。
套筒12靠近壓輪10的一端的兩側對稱設有兩個把手14。把手14的設計方便握持,使用者兩根手指握持把手14,用手掌按壓壓輪10,即可完成綁扎工作;另一只手將扎絲插入穿孔24,兩只手相互配合,工作效率非常高。
如圖2所示,套筒12內部的兩端安裝有軸承13,轉動件20通過軸承13與套筒12轉動連接。這種設計的結構,使得轉動件20能夠平穩且低阻力的轉動,降低操作時的阻力。
如圖2所示,轉動件20包括相連的連接部21及工作部22,連接部21伸入套筒12內并連接軸承13;工作部22位于套筒12外部。
工作部22的外徑大于連接部21。轉動件20整體截面呈T型,工作部22與套筒12之間有間隙,扎絲的端部能夠穿過穿孔24伸入間隙,可以適應長短不一的扎絲。
穿孔24貫穿工作部22,連接孔23貫穿轉動件20。貫穿工作部22的穿孔24能夠使扎絲穿過,貫穿轉動件20的連接孔23能夠增大螺桿11的行程。
本施工方法中還用到扎絲輸送機。
如圖5-圖8所示,扎絲輸送機包括箱體100及支架200,箱體100放置于支架200上;箱體100頂部具有可打開的箱蓋101;箱體100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相貫通的存儲箱110、中繼箱120及輸送箱140;
存儲箱110具有漏斗狀的底部;存儲箱110與中繼箱120之間設有可打開或關閉的擋板122;中繼箱120與輸送箱140之間設有用于阻擋捆絲300下落的擋條124;中繼箱120的側壁活動連接有能夠割斷捆絲300上扎帶302的割刀126;輸送箱140具有推絲機構,推絲機構包括設于輸送箱140側壁的推桿142,推桿142能夠沿水平方向滑動,在輸送箱140側壁還設有出絲孔144,推桿142能夠將輸送箱140內的扎絲301從出絲孔144推出。
將用扎帶302捆扎好的捆絲300放置在扎絲輸送機的存儲箱110內,打開擋板122使一組捆絲300下落至中繼箱120內并關閉擋板122;
用割刀126割斷捆絲300上的扎帶302使扎絲301下落至輸送箱140內;操作推桿142將扎絲301自出絲孔144推出輸送箱140;
用扎絲301對鋼筋進行捆扎。
箱體100是扎絲輸送機的主要結構,支架200起到支撐及提升輸送箱140高度的作用。箱蓋101設置在箱體100的頂部,打開后可以向存儲箱110內放入或拿出捆絲300。存儲箱110漏斗狀的底部使其內部的捆絲300能夠沿著傾斜的底部結構滑向中繼箱120。存儲箱110與中繼箱120之間設置的擋板122能夠阻擋捆絲300下落。中繼箱120與輸送箱140之間設置的擋條124能夠阻擋中繼箱120內的捆絲300下落。
在工作時,打開擋板122使一捆捆絲300下落至中繼箱120內并關閉擋板122,采用中繼箱120側壁活動設置的割刀126將捆扎捆絲300的扎帶302割斷,使扎絲301散開;散開的扎絲301就不再受擋條124的阻擋,能夠全部落入輸送箱140內。
推絲機構能夠將輸送箱140內的扎絲301從出絲孔144處推出存儲箱110。此機構有些類似自動出筷機。推桿142向后移動使扎絲301向下落,并使推桿142與扎絲301的一端貼合,進而推動推桿142,能夠將推桿142前方的扎絲301從出絲孔144推出,使數量客觀的扎絲301的一部分裸露于外部,使工人能夠方便地從此處取出一根扎絲301進行使用。
這種扎絲輸送機應用到施工過程中,使大量的扎絲301能夠存儲在扎絲輸送機中,使工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需要離開工位去拿取扎絲301。同時,扎絲輸送機中各機構的設計,使捆絲300能夠完成下落并被剪開的過程,且一小撮的扎絲301能夠被推到箱體100的外部,工人在每一次的工作時可以方便地拿取到單根的扎絲301,大幅節約了在這些輔助工作上所消耗的時間,提升了鋼筋網的施工效率,縮減了整個房屋建設過程中的工作時間。
具體而言,中繼箱120的內側水平且相對布置有兩根橫條121,擋板122放置于橫條121上;中繼箱120的側部開設有條形的通孔,擋板122的一端從通孔延伸至中繼箱120外部。橫條121起到對擋板122的支撐作用,使擋板122能夠在橫條121的上方滑動。
擋板122位于中繼箱120外部的部分向下彎折形成握持部123。向下彎折結構的握持部123方便握持,方便工人對擋板122進行推拉。
如圖9所示,在本技術方案中,中繼箱120的寬度只容許一組捆絲300通過。這種結構能夠確保捆絲300單組下落,不會卡在中繼箱120內,同時中繼箱120內設置的割刀126能夠對捆絲300的扎帶302進行割斷。
如圖10所示,漏斗狀底部的存儲箱110內的捆絲300在下落時,可能存在兩組捆絲300相互卡緊的情況,此時兩組捆絲300都不能下落,為此,在存儲箱110底部設有穿孔111,存儲箱110內設有頂桿112,該頂桿112的底部自穿孔111延伸至箱體100外部;頂桿112包括相連的頂起部113和推拉部114,頂起部113為與存儲箱110的底部相匹配的傾斜結構。
如圖11所示,當出現兩組捆絲300卡緊的情況時,向上推頂桿112,使其頂起部113將一組捆絲300頂起,可將兩組相卡緊的捆絲300從同一水平面內分離,使其不會卡緊,另一組捆絲300能夠順利下落至中繼箱120。頂桿112中傾斜結構的頂起部113的設計,不僅能夠使其順利的將捆絲300頂起,且其與存儲箱110底部相匹配的結構使其能夠與存儲箱110相貼合,平常情況下不會阻礙捆絲300的下落。再次,相互斜交的頂起部113與推拉部114,使頂桿112不會沿穿孔111向下掉落,使頂起部113穩定地處于存儲箱110內部。同時,如圖12所示,穿孔111的頂部開出與頂起部113相配合的凹槽,使頂起部113能夠陷在該部位,不會向外凸出。
如圖13所示,中繼箱120的側壁開設有條形的側孔129,割刀126通過沿豎向設置的轉軸127轉動連接于側孔129;割刀126靠近中繼箱120內側的一端具有刀刃,割刀126的另一端延伸至中繼箱120的外部。
割刀126為條形結構,穿過中繼箱120的側孔129,刀刃位于中繼箱120內部,另一端位于中繼箱120外部方便操作。轉軸127沿豎直方向設置,割刀126通過轉軸127與中繼箱120相連,使割刀126能夠在水平面內轉動;工作時,通過割刀126位于中繼箱120外部的一端轉動割刀126,使其內部的刀刃將捆絲300上的扎帶302割斷。
割刀126位于中繼箱120外部的一端與中繼箱120之間連接有彈簧128。割刀126通過彈簧128與中繼箱120相連,使割刀126能夠保持在一定的位置。松開后割刀126能夠通過彈簧128的作用力回復原位。
為方便將割刀126割斷的扎帶302取出,中繼箱120的側壁還設有可打開的側門125。
請參閱圖14,推絲機構有沿豎向間隔設置的兩組;推絲機構還包括水平且相對設置在輸送箱140內側的支撐條141,推桿142放置于支撐條141上;輸送箱140的側壁沿水平方向設有條形孔143,推桿142的一端自條形孔143延伸至輸送箱140外部;兩組推絲機構的出絲孔144分別設于輸送箱140相對的兩個側壁。
兩組出絲孔144的設置,使兩名工人能夠同時使用該扎絲輸送機,由于扎絲輸送機內部存儲的大量扎絲301使其完全能夠滿足兩名工人的需求。支撐條141起到支撐推桿142的作用,推桿142的端部穿過條形孔143,條形孔143結構的設計使推桿142能夠滑動。
由此可見,這種結構的扎絲輸送機能夠完成推成品捆絲300的輸送、剪斷、分離等程序性工作,使工人基本能夠不間斷地使用到扎絲301,更主要的是扎絲301從出絲孔144處伸出,各扎絲301之間存在合理間隔,方便工人快速捻取到一根扎絲301,大幅縮減了工作時間。
采用了這種扎絲輸送機在施工過程中,能夠縮減工作時間、提升工作效率。
捆扎器及扎絲輸送機的配合使用,能夠大幅降低鋼筋網的捆扎學習難度,使新員工能夠快速掌握工作技巧,盡快投入工作;老員工也不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在教學上面,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各設備制作成本并不高,不用擔心丟失問題,降低了企業成本。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