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固定結構領域,具體是一種三維可調的墻面固定系統。
背景技術:
產品安裝過程中,精度要求越來越高,對產品的安裝平直度要求已非常突出,現有的墻面固定結構已經不能滿足現有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三維可調的墻面固定系統,可以輕易實現“左右”“前后”“上下”三個方向的調節。它具有是設計精巧、生產便捷、安裝方便、拆卸簡單等特點。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三維可調的墻面固定系統,包括A件、B件和C件龍骨,A件安裝在墻面上,通過其背面D處腰型孔左右調節到最佳固定位置;B件上部的凹口與A件的齒口配合,通過前后滑動來調節固定位置,調節好后用螺釘固定;B件的正面凸起L型結構及卡槽結構與C件龍骨固定,實現上下滑動;滑動至有效位置用螺釘從B件正面凸起的L件上預留固定孔固定到C件龍骨上。
優選地,所述A件為一倒置的L型連接板結構,上頂面對稱開設有兩齒口,背面中心處開設有一腰型孔。
優選地,所述B件一倒置的L型連接板結構,上頂面對稱開設有兩凹口,兩凹口外側均設有固定孔,正面一側開設有一矩形槽,矩形槽右側垂直設置有一連接塊,矩形槽和連接塊構成卡槽結構,另一側設有一凸起L型結構。
優選地,所述連接塊上設有預留固定孔。
優選地,所述B件正面設有與凸起L型結構相配合的開口槽。
優選地,所述C件龍骨為一矩形結構,其正面開設有與凸起L型結構及卡槽結構相配合的滑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輕易實現“左右”“前后”“上下”三個方向的調節。它具有是設計精巧、生產便捷、安裝方便、拆卸簡單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A件的正面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A件的背面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A件和B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背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中B件與C件龍骨上下滑動連接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中A件、B件、C件龍骨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的背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圖8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三維可調的墻面固定系統,包括A件、B件和C件龍骨,A件安裝在墻面上,通過其背面D處腰型孔2左右調節到最佳固定位置;B件上部的凹口3與A件的齒口1配合,通過前后滑動來調節固定位置,調節好后用螺釘固定;B件的正面凸起L型結構6及卡槽結構與C件龍骨8固定,實現上下滑動;滑動至有效位置用螺釘從B件正面凸起的L件上預留固定孔10固定到C件龍骨8上。
如圖2-圖3所示,所述A件為一倒置的L型連接板結構,上頂面對稱開設有兩齒口1,背面中心處開設有一腰型孔2。
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B件一倒置的L型連接板結構,上頂面對稱開設有兩凹口3,兩凹口3外側均設有固定孔4,正面一側開設有一矩形槽5,矩形槽5右側垂直設置有一連接塊7,矩形槽5和連接塊7構成卡槽結構,另一側設有一凸起L型結構6。
所述連接塊7上設有預留固定孔10。
所述B件正面設有與凸起L型結構6相配合的開口槽。
如圖6-圖8所示,所述C件龍骨8為一矩形結構,其正面開設有與凸起L型結構6及卡槽結構相配合的滑槽9。
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發明的實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