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混凝土柱局部置換施工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49798閱讀:2164來源:國知局
一種混凝土柱局部置換施工方法與制造工藝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凝土柱局部置換施工方法,適用于混凝土結構中構件受壓區域存在強度偏低或有嚴重質量缺陷的局部修復。



背景技術:

混凝土柱是混凝土結構建筑物中用以支承棟梁桁架的長條形構件?;炷林诠こ探Y構中主要承受壓力,有時也同時承受彎矩,用以支承梁、桁架、樓板等。根據國家、地方等相關規范及文件要求,混凝土墻、柱等豎向承重構件的澆筑應先于梁、板等水平承重構件的澆筑。由于豎向承重構件與水平承重構件分開澆筑,故梁柱節點部位的混凝土澆筑質量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和結構安全。

根據國家、地方等相關規范及文件要求,柱、墻施工縫可留設在梁、板等樓層結構的底面,施工縫與結構下表面的距離宜為0mm~50mm。實際施工中,由于梁柱節點區域鋼筋交錯較為密集、工人質量意識較低等原因,梁柱節點區域混凝土振搗質量低下,導致混凝土結構中受壓區域存在強度偏低或出現蜂窩、麻面甚至嚴重質量缺陷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施工簡單、快捷、易于掌握、施工綜合費用低的混凝土柱局部置換施工方法,消除或減少置換區上層結構位移沉降,鑿除強度偏低或有嚴重缺陷的混凝土,并有效保證施工質量和進度。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混凝土柱局部置換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施工準備:

通過計算確定臨時支撐鋼管的規格,并編寫安全專項方案;

(2)分區放線并編號:

按從高層→低層、小截面→大截面、邊柱→中柱、間隔跳開的處理原則進行分區并編號;

(3)設定沉降觀測點:

3.1在置換層柱的上一層柱身上設置監測刻度尺,在同一層的其他柱子上做參照標記,做好標高初始記錄,采用水準儀監測上部柱的沉降情況;

3.2設置每次監測沉降量的報警值為0.5mm,總的沉降數值控制在2.5mm;當出現超0.5mm的報警值,則增加觀測次數,測量員觀察觀測點及千斤頂的讀數;當沉降值擴大至1mm時,則對千斤頂加載,對沉降進行修正;當沉降值繼續擴大至2.5mm,置換層處馬上暫停施工;采取應急預案措施,并回頂加固,確保樓房結構安全;

3.3沉降觀測點的膨脹釘設置在室外觀測控制點能觀察到的位置;

3.4沉降觀測點與參照標記和監測刻度尺的距離不大于10米,利用水準儀測量參照標記得出“相對標高”,利用水準儀測量讀數,監測沉降觀測點的變化;

3.5拆鑿柱子及混凝土置換過程中,每根柱子鑿除時、鑿除完成后、澆筑砼之前、砼澆筑置換完成后分別監測并做好每次沉降觀測記錄,待砼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停止監測;

(4)搭設臨時支撐系統:

支撐系統所受承載力經過設計單位驗算核準,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梁截面設計剪力包絡圖、支撐系統荷載計算及空心圓管受力計算結果,支撐系統采用如下做法:

4.1主梁支撐系統構造:

在進行柱混凝土鑿除施工時,對框架梁進行加固處理;每條框架梁底采用空心圓管進行支撐,空心圓管的長度根據所在位置的樓層高度裁割,從地下室向最頂層,逐層搭設支撐,上下層的空心圓管軸心對稱,使所卸荷載能順利傳遞到最下層持力層;

1)置換區和非置換區的空心圓管的制作方法為:空心圓管的頂部滿焊一塊頂部鋼板,同時,在該鋼板底部與空心圓管頂部之間滿焊加肋鋼板,加肋鋼板兩兩互為90°;

置換區和非置換區空心圓管的底部設置一塊底部鋼板,與空心圓管底部滿焊;

2)置換層的空心圓管支頂方法:將空心圓管垂直立在需要支撐的梁底下方,空心圓管頂放置一臺千斤頂,通過千斤頂將一塊梁底鋼板頂向置換層上方的梁底,千斤頂水平安置,千斤頂加載直至梁底鋼板能貼緊梁底;加載完成后,現場測量頂部鋼板和梁底鋼板的高度,根據實際高度,裁割一段工字鋼,空心圓管的頂部鋼板與樓面墊板之間用工字鋼打緊,整個過程千斤頂不拆除,并隨時檢查千斤頂的緊固情況,工字鋼鋼楔在千斤頂失效時,起到保護作用;

非置換層空心圓管支頂方法:空心圓管的長度根據所在位置的樓層高度裁割,空心圓管加工后的總長度比結構板至梁底的高度低,樓層上方梁底設置一塊梁底鋼板,空心圓管立直后,空心圓管的頂部鋼板與梁底鋼板之間用鋼楔打緊;

3)置換層空心圓管加固方法:利用鋼管搭設連接架體,將鋼管與空心圓管卡緊,鋼管與空心圓管形成靜定結構的格構柱。

4.2與置換柱相連的梁、板支撐系統構造:

與置換柱相連的梁、板采用鋼管架支撐系統,支撐的鋼管立桿上端使用頂托,頂托上擱置方木固定在梁板底部,框架梁底搭設的臨時鋼管支撐架在混凝土鑿除置換施工過程中不拆除,作為附加支撐,鋼管架支撐系統從地下室到置換層逐層搭設;

鋼管架支撐系統除設鋼管立桿外,還設置掃地桿和封頂桿,封頂桿與頂托底部的鋼管立桿上端相連,其螺桿伸出鋼管立桿頂部不大于200mm,螺桿外徑與鋼管立桿內徑的間隙不大于3mm,安裝時保證上下同心;鋼管立桿接長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的對接扣件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能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步距的1/3;水平桿采用搭接接長,相鄰兩水平桿的接頭不在同一縱距或同一橫距內;當遇到非置換層模板支撐架未拆除時,不搭設鋼管架支撐;

鋼管架支撐系統剪刀撐設置:縱橫方向設置垂直剪刀撐,間距不大于4.5米,水平方向掃地桿部位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封頂桿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剪刀撐桿件的底端與地面頂緊,剪刀撐斜桿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150mm。

4.3支撐系統的抱柱構造:

為增加空心圓管的立桿穩定性,支頂結構梁的空心圓管與滿堂架進行連接;

(5)搭設安全支撐系統及工作平臺;

(6)鑿除柱局部混凝土:

對于鉆芯取樣不合格的柱子,鑿除柱缺陷部位混凝土;

所述的鑿除柱混凝土采用全截面鑿除和非全截面鑿除兩種:

1)全截面鑿除:

鑿除梁底以下松散混凝土部位,上端鑿除至密實的梁底露出混凝土中密實的石子,下端鑿除至柱子施工縫底部密實部位露出的密實石子,柱子的上端鑿成U或V型,有利于置換區的氣體排出;

2)非全截面鑿除:

針對柱施工縫處浮漿、麻面、砼松散部位鑿除柱混凝土,鑿除直到露出密實粗骨料。

(7)界面處理:

將置換區域的缺陷混凝土鑿除后,清除原構件混凝土表面松動的骨料、沙礫、浮渣和粉塵,對混凝土界面進行打毛;

混凝土澆搗前,對置換柱上下結合面進行澆水濕潤,然后涂刷水泥油;

(8)模板安裝:

8.1模板采用建筑模板;

8.2模板根據實際置換區澆筑混凝土的尺寸加工,上下自原混凝土結合面延伸,模板上方靠梁底一層,設置喇叭型澆搗口,模板兩側采用鋼管緊固,通過模板和方木固定定位;

8.3為確保混凝土在振搗時不漏漿和模板平整度符合施工規范要求,在接縫處用發泡雙面膠貼縫,再通過鋼管緊固;

8.4在置換區最下方的模板處,鉆泄水孔,在置換混凝土前,澆水濕潤,待置換區內的積水排干后,用實木榫頭塞緊;

8.5模板斜口與混凝土灌注口緊貼,使上方混凝土能直接灌入;

(9)澆搗混凝土:

(10)拆模及混凝土養護:

10.1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未達到拆模的時間段,對模板澆水濕潤;

10.2達到拆除側模條件后,拆除模板;拆模后灑水養護;

10.3拆除柱子側模后,先用麻袋包裹置換區,再用塑料薄膜包裹麻袋,澆水養護,確保在養護期內麻袋始終處于濕潤狀態;

10.4待柱置換區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利用切割機將灌漿口凸出部分的素混凝土切割平整。

(11)拆除卸荷支撐:

將現場同養試塊送檢測中心試壓,當抗壓強度達到設計值,則開始拆除卸荷支撐。

拆除卸荷支撐的層間順序是:先拆除最上層的卸荷支撐、再拆除下一層的卸荷支撐,以此類推;拆除每個柱子的卸荷支撐順序是:按對稱的順序進行拆除;拆除支撐時,用水準儀監測柱腳水準觀測點的豎向位移變化,當發現位移發生較大變化,則立即停止拆模,啟動應急預案措施。

本發明通過合理布置置換區下層空心圓管、鋼管格構柱、鋼管回頂等臨時支撐,支頂置換區上層梁、板結構,能夠消除或減少置換區上層結構位移沉降,鑿除強度偏低或有嚴重缺陷的混凝土,采用比原置換區混凝土高一強度等級、自流性好的補償收縮混凝土進行澆筑。與現有技術相比,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空心圓管頂部鋼板、底部鋼板實行現場預制,使構件尺寸、精度及位置的準確,保證千斤頂能回頂支撐到位,保證上層梁板結構的位移沉降。同時增加鋼管格構柱等加固措施,提高了空心圓管的穩定性。

(2)鋼管回頂支撐可利用原樓層未拆除的模板支架充當,提高了鋼管的利用率,大大節約了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綠色環保。

(3)本方法具有施工簡單、快捷、易于掌握,施工綜合費用低的特點,保證了質量和施工進度,有較高的應用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的混凝土柱局部置換施工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的沉降觀測點設置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所述的框架梁空心圓管支撐立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所述的空心圓管頂部支撐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所述的空心圓管底部支撐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所述的非置換層空心圓管支頂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所述的置換層空心圓管加固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所述的與置換柱相連的梁、板支撐系統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所述的支撐系統抱柱平面布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所述的混凝土柱局部置換施工方法,具體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施工準備

通過計算確定臨時支撐鋼管的規格,并編寫詳細的安全專項方案。

2.分區放線并編號

按從高層→低層、小截面→大截面、邊柱→中柱、間隔跳開的處理原則進行分區并編號。

3.設定沉降觀測點,如圖2所示。

3.1.在置換層柱3的上一層柱身上設置監測刻度尺1,在同一層的其他柱子上做一參照標記,做好標高初始記錄,采用水準儀監測上部柱的沉降情況。

3.2.設置每次監測沉降量的報警值為0.5mm,總的沉降數值控制在2.5mm。一旦出現超0.5mm的報警值,須增加觀測次數,測量員緊盯著觀測點,并觀察千斤頂的讀數。沉降值如擴大至1mm時,要給千斤頂加載,對沉降進行修正。沉降值如繼續擴大至2.5mm,置換層處馬上暫停施工。采取應急預案措施,并采取回頂加固,確保樓房結構安全。

3.3.膨脹釘的設置位置按照室外觀測控制點能觀察到的位置,在現場確定。

3.4.觀測點設置在視線良好的區域,觀測點與參照標記和監測刻度尺1的距離不大于10米,利用水準儀測量參照標記得出“相對標高”,利用水準儀測量讀數,監測沉降觀測點的變化。

3.5.拆鑿柱子及混凝土置換過程中,每根柱子鑿除1/3時監測一次,鑿除2/3時再一次,鑿除完成后每2小時監測一次,澆筑砼之前再監測一次,砼澆筑置換完成后每隔一天監測一次柱子并做好每次沉降觀測記錄,待砼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停止監測。

4.搭設臨時支撐系統

本工程為柱混凝土置換工程,支撐系統所受承載力必須經過設計單位驗算核準,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梁截面設計剪力包絡圖、支撐系統荷載計算及空心圓管受力計算結果,支撐體系采用如下做法:

4.1.主梁支撐系統構造

如圖3所示,在進行柱混凝土鑿除施工時,必須對框架梁進行加固處理。每條框架梁底采用一根Φ180mm×6mm規格的空心圓管進行支撐,空心圓管的長度根據所在位置的樓層高度裁割,從地下室向最頂層,逐層搭設支撐,空心圓管距離柱邊400mm,即距離尺寸最大的柱邊400mm,上下層的空心圓管軸心對稱(如上層柱變截面或柱子錯位,距離柱邊的距離相應調整),使所卸荷載能順利傳遞到最下層持力層。

(1)置換區和非置換區的空心圓管的制作方法:如圖4所示,空心圓管4的頂部滿焊一塊20mm厚的頂部鋼板5,同時,在頂部鋼板5底部與空心圓管1頂部之間滿焊4塊加肋鋼板6,加肋鋼板6兩兩互為90°。

置換區和非置換區空心圓管的底部設置一塊350mm×350mm×20mm的底部鋼板8,與空心圓管底部滿焊,如圖5所示。

(2)置換層的空心圓管支頂方法:如圖4所示,將Φ180mm×6mm規格的空心圓管4垂直立在需要支撐的梁底下方,空心圓管1頂放置一臺千斤頂,通過千斤頂將一塊厚度20mm的梁底鋼板7頂向置換層上方的梁底,千斤頂必須水平安置,千斤頂加載直至梁底鋼板7能貼緊梁底,多臺千斤頂加載時同步進行,施加的支撐力為梁剪力的30%,梁端剪力值為設計院提供數值。加載完成后,現場測量梁底鋼板7與頂部鋼板5的高度,根據實際高度,裁割一段工字鋼,空心圓管頂部鋼板與樓面墊板之間用工字鋼打緊,整個過程千斤頂不拆除,并隨時檢查千斤頂的緊固情況,工字鋼鋼楔在千斤頂失效時,起到保護作用。

非置換層空心圓管支頂方法:如圖6所示,空心圓管的長度根據所在位置的樓層高度裁割,空心圓管加工后的總長度比結構板至梁底的高度低3cm,樓層上方梁底設置一塊250×250×20梁底鋼板,空心圓管立直后,空心圓管頂部的頂部鋼板與梁底的底部鋼板之間用2cm的鋼楔9打緊。

置換層空心圓管加固方法:如圖7所示,為減少在打鑿柱混凝土過程中,產生的震動對空心圓管的影響,限制空心圓管的水平位移。利用Φ48mm×3.5mm鋼管搭設連接架體,將鋼管與空心圓管1卡緊,鋼管與空心圓管1形成靜定結構的格構柱。置換層高大于4米,沿層高方向平均設置3道鋼管架體;置換層高小于4米,沿層高方向平均設置2道鋼管架體。

4.2.與置換柱相連的梁、板支撐系統構造

與置換柱相連的梁、板采用鋼管架支撐系統,支撐范圍選取置換柱周邊的梁跨二分之一,支撐的立桿上端使用頂托,頂托上擱置方木固定在梁板底部,框架梁底搭設的臨時鋼管支撐架在混凝土鑿除置換施工過程中不拆除,作為附加支撐,鋼管支撐系統從地下室到置換層逐層搭設。

除注明外,支撐系統的鋼管立桿縱、橫向間距均為1000mm,步距1500mm,必須設置掃地桿、封頂桿,封頂桿應與頂托底部的立桿上端相連,其螺桿伸出鋼管頂部不得大于200mm,螺桿外徑與立柱鋼管內徑的間隙不得大于3mm,安裝時應保證上下同心;掃地桿離地間距為150mm。立桿接長嚴禁搭接,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水平桿應采用搭接接長,嚴禁對接,相鄰兩水平桿的接頭不應在同一縱距或同一橫距內。若遇非置換層模板支撐架未拆除,可以不搭設鋼管架支撐。

鋼管支撐架體系剪刀撐設置:如圖8所示,縱橫方向設置垂直剪刀撐,間距不大于4.5米,水平方向掃地桿部位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封頂桿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剪刀撐桿件的底端應與地面頂緊,剪刀撐斜桿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150mm。與置換柱相連的梁、板支撐做法如圖8所示。

4.3.支撐系統的抱柱構造

如圖9所示,標記10為柱子。為增加空心圓管的立桿穩定性,支頂結構梁的Φ180×6mm空心圓管與滿堂架進行連接。

5.搭設安全支撐系統及工作平臺

當施工需要時還應搭設工作平臺,搭設在滿堂架上,工作平臺的搭設應按照安全、適用、便于施工操作的原則進行。

6.鑿除柱局部混凝土

對于鉆芯取樣不合格的柱子,應鑿除柱缺陷部位混凝土。由于原混凝土在受力性能會較優于置換后的混凝土,為了保證原柱子的完整性,在鑿除柱混凝土的過程中,盡量保留完整和密實的原混凝土。本次置換施工,鑿除柱混凝土將采用全截面鑿除和非全截面鑿除兩種:

6.1.全截面鑿除

鑿除范圍:梁底以下松散混凝土部位,上端鑿除至密實的梁底(柱頂)露出混凝土中密實的石子,下端鑿除至柱子施工縫底部密實部位露出密實石子,柱子的上端鑿成U或V型(柱子的上端面最高點與最低點的差<100mm),有利于置換區的氣體排出。

6.2.非全截面鑿除

根據《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 50367-2013)6.3.2條,“混凝土的置換深度,梁、柱,采用人工澆筑時,不應小于60mm,對非全長置換的情況,其兩端應分別延伸不小于100mm的長度?!苯洺樾緳z測不合格的柱,主要針對柱施工縫處浮漿、麻面、砼松散等部位鑿除柱混凝土,鑿除直到露出密實粗骨料,打鑿深度不小于60+50mm。在打鑿過程中,發現置換區已經打鑿至密實混凝土層,應停止打鑿,經過四方檢驗合格后,進行混凝土置換。

置換鑿除區位于柱構件的受壓截面,參考(GB 50367-2013)6.3.3條對截面鑿除的方法,本工程柱鑿除區域劃分為:沿部分寬度對稱鑿除、沿柱周邊一圈鑿除,不得僅鑿除截面的一隅,柱截面原混凝土對稱保留。

6.3.鑿除混凝土的注意事項

(1)鑿除混凝土必須嚴格按照劃分的施工批次進行,鑿除順序按照《柱混凝土置換施工批次表》所示。施工順序:卸荷后剔除被置換的疏松混凝土,完全剔除疏松直至露出堅硬混凝土面。剔鑿完成后,對結合面充分清除粉塵及松動顆粒,并用水沖洗干凈。

(2)使用沖擊鉆進行拆鑿,嚴禁使用大錘直接敲打柱子,拆鑿時必須保留并保護好柱縱向鋼筋和箍筋。

(3)在鑿除混凝土過程中,對鑿除區域鋼筋的表面處理要求,即做到:要將殘留在鋼筋表面的混凝土清除干凈,以便使新澆混凝土與原鋼筋嚴密咬合。對原箍筋有松掉的扎絲要重新進行綁扎,確保箍筋跟主筋之間綁扎結實。

(4)在打鑿混凝土時,避免柱的主筋不受損傷,對于柱內較深處混凝土,沖擊鉆無法打鑿到的位置,使用鐵錐人工進行打鑿。在鑿除完混凝土并清理沖洗干凈后,對損傷的柱箍筋進行拆除,使用同樣型號的開口箍,重新進行綁扎或者焊接補強。

(5)根據柱鑿除部位及現場實際情況留置模板灌漿口和排氣口,混凝土分別從兩個灌漿口中灌入,將置換區中空氣向排氣口擠出,混凝土分段澆搗密實(混凝土振動棒型號為:Z1D-01-35,小型號的振動棒能直接穿過柱子箍筋),保證新澆筑的混凝土與上方柱子接觸面能無縫粘接

(6)當灌注口與樓板距離小于300mm時,采取樓板鉆洞澆筑措施進行混凝土澆搗。在缺陷柱的上一層樓板打鑿兩個補強混凝土灌注口,灌注口偏離樓板加密區和框架梁等區域,灌注口的打鑿尺寸為150mm×150mm,滿足振動棒的相應工作區間。采用的混凝土振動棒型號為:ZF80,有效振動半徑為440mm,樓板上打鑿兩個對稱的混凝土灌注口已滿足灌漿要求。

(7)對于梁、板尚未進行施工的結構層,柱子拆模后,將柱子混凝土缺陷部位鑿除,重新按照模板方案進行搭設,從上層樓板向下澆搗柱混凝土。

(8)鑿除混凝土過程中必須實時跟蹤沉降監測數據,一旦發現數據異常必須停止施工,待查明原因進行補強加固后方可繼續施工。

7.界面處理

界面處理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新澆筑混凝土與原混凝土之間的界面能否良好結合,置換后的結構、構件是否具有可靠的共同工作性能。因此,將置換區域的缺陷混凝土鑿除后,清除原構件混凝土表面松動的骨料、沙礫、浮渣和粉塵,對混凝土界面進行打毛;必要時,也可鑿成溝槽。

混凝土澆搗前,對置換柱上下結合面進行澆水濕潤,然后用長毛刷涂刷水泥油,長毛刷刷涂不到的地方,利用噴槍將水泥油均勻噴涂到混凝土結合面上。

8.模板安裝

8.1.模板采用建筑模板,模板厚度為15mm,木方采用50×80×2000mm。

8.2.模板根據實際置換區澆筑混凝土的尺寸加工,上下自原混凝土結合面延伸>150mm,模板上方靠梁底一層,設置喇叭型澆搗口,模板兩側采用鋼管緊固,通過模板和方木固定定位。

8.3.為確?;炷猎谡駬v時不漏漿和模板平整度符合施工規范要求,在接縫處用發泡雙面膠貼縫,再通過鋼管緊固,使模板接縫縫寬不大于1mm。

8.4.在置換區最下方的模板處,鉆兩個對稱的10mm的泄水孔,在置換混凝土前,澆水濕潤,待置換區內的積水排干后,用實木榫頭塞緊。

8.5.模板斜口與混凝土灌注口緊貼,使上方混凝土能直接灌入。

9.澆搗混凝土

柱置換混凝土采用現場自拌,混凝土強度等級為柱子原設計等級高一等級,坍落度控制在160至180。澆搗混凝土的具體措施如下:

(1)混凝土澆筑前,對模板、支架、鋼筋進行檢查,清除模板內的殘留物,并通過現場監理工程師的驗收,合格后方可澆筑。澆搗前,對舊砼界面進行處理。

(2)混凝土用斗車(或提料桶)人工運送至各個工作面澆搗,在施工范圍內做好文明施工保護措施。

(3)由于柱子鋼筋較粗較密,澆搗過程中要隨時檢查混凝土的骨料,發現骨料太大,不能順利沿模板滑入柱子內或者卡在鋼筋面上,應及時掏出粗骨料,避免發生麻面,孔洞等質量缺陷。

(4)插入混凝土振動棒盡量避免碰撞柱子的主鋼筋,更不能放在模板上。振動棒頭開始轉動以后,方可插入混凝土內,振動棒在上層樓板的兩個灌注口同時工作,振動棒的振搗工作半徑能滿足置換區內每個角落的新澆混凝土都充分受振。振搗完后徐徐提出振動棒,不能過快或停轉后再拔出。

(5)砼振搗采用小直徑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混凝土振搗的時間應控制在,砼振搗到表面出現浮漿和不再沉落為止。在振動棒插不進去的部位,用手錘敲打模板外側的方式進行振搗,邊澆筑邊敲打,保證砼的密實度。

(6)澆筑處設專人檢查砼坍落度、和易性及監督振搗人員的工作質量。

(7)柱子砼澆筑完后,樓板開洞部位封好模板,然后采取高一等級砼澆筑。

(8)用于置換的混凝土強度不宜過高,混凝土強度越高,越容易在混凝土表面產生細微裂縫。在配合比、骨料的選擇上,應嚴格控制。

(9)柱置換砼的試塊留置方法:每批次柱置換砼澆搗時,根據不同標號混凝土,分別留置三組同養試塊、一組標養試塊。

10.拆模及混凝土養護

10.1.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未達到拆模時間段(48小時前),對模板澆水濕潤,每六個小時灑水濕潤一次。

10.2.達到拆除側模條件(在混凝土澆筑完成48小時后),拆除模板。拆模后立即灑水養護,每六個小時灑水養護一次,養護時間28d,進行全齡期養護。

10.3.考慮到柱側面留水性較差,待拆除柱子側模后,先用麻袋包裹置換區,再用塑料薄膜包裹麻袋,澆水養護,確保在養護期內麻袋始終處于濕潤狀態。

10.4.待柱置換區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利用切割機將灌漿口凸出部分的素混凝土切割平整,同時應確保柱子不崩角,不崩邊。

11.拆除卸荷支撐

11.1.現場同養試塊在達到養護7d齡期時,送檢測中心試壓,若抗壓強度達到設計值,則開始拆除卸荷支撐;若同養試塊在養護7d齡期時的試壓強度未達到設計值,則應將試塊在同養14d齡期時再送檢,若抗壓強度達到設計值,則開始拆除卸荷支撐;若試壓強度仍未達到設計值,則應將同養試塊和標養護試塊在養護28d齡期時再送檢,若抗壓強度達到設計值,則開始拆除卸荷支撐。

11.2.拆除卸荷支撐的層間順序是:先拆除最上層的卸荷支撐、再拆除下一層的卸荷支撐,以此類推;拆除每個柱子的卸荷支撐順序是:按對稱的順序進行拆除。拆除支撐時,用水準儀監測柱腳水準觀測點的豎向位移變化,若發現位移發生較大變化,應立即停止拆模,啟動應急預案措施。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安市| 冕宁县| 安达市| 牙克石市| 庐江县| 彰武县| 阳原县| 报价| 沙田区| 故城县| 南漳县| 太仆寺旗| 大同市| 郑州市| 虎林市| 颍上县| 哈密市| 五华县| 甘南县| 宾川县| 淮南市| 石河子市| 孟津县| 眉山市| 哈巴河县| 宁化县| 腾冲县| 临汾市| 达日县| 伊金霍洛旗| 枣阳市| 宜宾市| 若羌县| 辽阳县| 翼城县| 伊金霍洛旗| 宁波市| 柳江县| 子洲县| 昌平区|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