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制磚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制磚機。
背景技術:
墻體材料是我國建筑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建材市場上的墻體材料種類繁多,尤其是砌墻用磚,例如:粘土磚、空心水泥磚、免燒磚以及紅磚,等等;但是,上述砌墻用磚通常具有質量較重、布線不便的缺點。
在房屋裝修過程中,通常會用墻體將大的空間隔成一個個小的空間,此時,若一根導線需要貫穿兩個空間,若為了減小布線的距離以及避免由布線引起的雜亂,通常會在墻體上穿孔,導線從該孔內通過。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就需要一類能夠不用打孔即可滿足布線要求的墻磚,即,在生產墻磚的過程中,事先在墻磚上預留布線通道;制作此種墻磚,現有技術中的通常做法為:首先采用普通的制磚機生產出普通的墻磚,之后再使用打孔、布線機器在墻磚上制作出布線通道,上述制作方法步驟繁瑣、效率較低,不能達到批量、快速生產地需求。而且,目前的墻磚表面都是平整的,沒有任何的花紋裝飾,這也限制了墻磚的應用,導致其不能滿足新的審美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設計開發了一種可預先在墻磚表面形成溝槽或花紋的制磚機。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制磚機,包括:
支架;
下料機構,其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用于提供漿料;
成型機構,其包括由一個底板以及兩個側板和一個后板圍合而成的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的上方敞開,所述下料機構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成型腔的斜上方,所述成型腔的前側具有出磚通道,所述后板連接至第一氣缸,所述其中一個側板的內壁可拆卸地設置有第一成型板,所述第一成型板的內表面形成有第一凸筋;
壓磚機構,其設置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壓磚機構位于所述成型腔的正上方,所述壓磚機構連接至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驅動所述壓磚機構向下運動,以將所述成型腔內的漿料壓制成磚體,之后,所述第一氣缸驅動所述后板向前運動將所述磚體推出所述成型腔。
優選的是,所述的制磚機中,所述其中一個側板連接至第三氣缸,所述第三氣缸驅動所述其中一個側板移動,以對所述成型腔內的磚體進行壓制。
優選的是,所述的制磚機中,所述第一成型板的背部設置有柱形突起,所述其中一個側板上形成有柱形孔,所述第一成型板的柱形突起卡入至所述柱形孔內,從而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其中一個側板上。
優選的是,所述的制磚機中,另一個側板的內壁可拆卸地設置有第二成型板,所述第二成型板的內表面形成有第二凸筋。
優選的是,所述的制磚機中,所述后板的外壁面的下邊緣設置有一刮條,所述刮條為由毛氈制成,在所述后板受到所述第一氣缸的驅動沿著所述成型腔向后移動的過程中,所述刮條與所述成型腔的底板保持接觸。
本發明所述的制磚機提供了一個成型機構,該成型機構的其中一個側板具有可拆卸的第一成型板,該第一成型板的內表面具有第一凸筋,在壓制過程中使轉體表面形成溝槽或花紋,從而提高了墻磚的生產效率,使墻磚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制磚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第一成型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制磚機,包括:支架6;下料機構,其設置于所述支架6上,用于提供漿料;成型機構,其包括由一個底板以及兩個側板和一個后板3圍合而成的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的上方敞開,所述下料機構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成型腔的斜上方,所述成型腔的前側具有出磚通道,所述后板3連接至第一氣缸,所述其中一個側板10的內壁可拆卸地設置有第一成型板4,所述第一成型板4的內表面形成有第一凸筋7;壓磚機構1,其設置于所述支架6上,且所述壓磚機構1位于所述成型腔的正上方,所述壓磚機構連接至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驅動所述壓磚機構向下運動,以將所述成型腔內的漿料壓制成磚體,之后,所述第一氣缸驅動所述后板向前運動將所述磚體推出所述成型腔。
本發明生產時,將漿料通過下料機構輸入成型腔內;之后壓磚機構1向下運動,對成型腔內的漿料進行壓制,以促使其成型,形成一個磚體。其中一個側板10的第一成型板4的內表面具有第一凸筋7,第一凸筋按壓在磚體的表面,從而在磚體的表面加工形成溝槽或花紋。當不需要形成溝槽或花紋時,就將第一成型板從其中一個側板上拆下。當需要改變溝槽或者花紋的形狀時,則可以對第一成型板進行更換。
優選的是,所述的制磚機中,所述其中一個側板10連接至第三氣缸5,所述第三氣缸5驅動所述其中一個側板10移動,以對所述成型腔內的磚體進行壓制。本發明還使其中一個側板連接至第三氣缸。在壓制過程中,第三氣缸會驅動其中一個側部移動,從而對磚體施加更大的壓力,進而促使磚體表面的溝槽或花紋的形成。
優選的是,所述的制磚機中,所述第一成型板4的背部設置有柱形突起,所述其中一個側板10上形成有柱形孔,所述第一成型板4的柱形突起卡入至所述柱形孔內,從而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其中一個側板上。本發明設計的第一成型板的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也便于更換。
優選的是,所述的制磚機中,另一個側板9的內壁可拆卸地設置有第二成型板2,所述第二成型板2的內表面形成有第二凸筋。為了在墻磚的兩面均加工形成溝槽或花紋,還可以將另一個側板也設計成具有可拆卸地第二成型板的結構。
優選的是,所述的制磚機中,所述后板3的外壁面的下邊緣設置有一刮條8,所述刮條8為由毛氈制成,在所述后板3受到所述第一氣缸的驅動沿著所述成型腔向后移動的過程中,所述刮條與所述成型腔的底板保持接觸。為了使磚體加工完成后,對成型腔內進行清潔,避免少量漿料粘接在成型腔的底板,還設計了刮條。在后板向后撤的過程中,刮條對成型腔的底板進行刮除,將少量剩余漿料刮除,避免對剩余漿料干擾下一次的磚體壓制。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