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領域鋼筋連接方法及連接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被連接的兩根鋼筋均無法轉動,且被連接兩根鋼筋僅能沿軸向移動的鋼筋連接方法及所采用的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及國際建筑施工中鋼筋連接大多采用機械連接方法,尤其直螺紋鋼筋連接技術,已經成為建筑施工中主要的鋼筋連接方法。鋼筋接頭是由兩根端頭帶螺紋的鋼筋(以下簡稱:絲頭)和相應的連接套筒(以下簡稱:套筒)組成,是通過將兩根端頭帶螺紋的鋼筋,旋入帶內螺紋的套筒,實現鋼筋連接,達到兩根鋼筋力的有效傳遞。對于鋼筋接頭的連接性能而言,既要保持被連接鋼筋力的無損失傳遞,保證連接強度,又要有一定的連接剛性,使接頭區段的抗變形性能盡可能的與整根鋼筋等同,避免造成由于接頭區段的變形過大對建筑結構安全造成的隱患。
由于直螺紋套筒連接固有的特性,被連接兩根鋼筋至少有一根需要能夠轉動,并沿軸向移動才能實現套筒連接。當被連接兩根鋼筋均不能轉動時,此種連接方法就無法實現鋼筋連接。尤其是鋼筋籠連接、整體構建裝配式鋼筋連接,套筒式連接方法據無法實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套管式組合鋼筋接頭及其連接方法,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無需轉動鋼筋的前提下,即可以將兩根鋼筋進行連接,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鋼筋連接裝置,包括,套管、兩個鎖緊螺套和螺套,所述的套管兩端開口,包括第一開口部和第一空腔部,所述的第一空腔部內部有螺紋;所述的鎖緊螺套兩端開口,包括第二開口部和第二空腔部,所述的第二空腔部外部有螺紋;第一空腔部的螺紋與第二空腔部的螺紋相契合;所述的螺套的內部有螺紋,所述的螺套的螺紋與鋼筋絲頭相契合。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優選的,前述的一種鋼筋連接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一空腔部的螺紋與第二空腔部的螺紋契合后形成空腔,所述的空腔的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的螺套的總長度。
優選的,前述的一種鋼筋連接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二空腔部的外徑大于所述的螺套的外徑,所述的第二空腔部的內徑小于所述的套管的外徑。
優選的,前述的一種鋼筋連接裝置,其中所述的鎖緊螺套的個數為1個。
優選的,前述的一種鋼筋連接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一開口部的內徑小于所述的第一空腔部的內徑、小于所述的螺套的外徑、大于所述的螺套的內徑;或者,所述的第二空腔部的外徑大于所述的螺套的外徑,所述的第二空腔部的內徑小于所述的套管的外徑。
優選的,前述的一種鋼筋連接裝置,其中所述的螺套包括承拉螺套和承壓螺套;所述的承壓螺套的個數大于或等于2,所述的承壓螺套的個數大于或等于2。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鋼筋連接方法,采用上述的鋼筋連接裝置,將所述的套管的一端與一個鎖緊螺套相連接;將所述的套管與鋼筋絲頭連接,采用另一螺套與另一鋼筋絲頭連接;采用另一個鎖緊螺套與套管的另一端相連接,即得到連接后的鋼筋。
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鋼筋連接方法,采用上述的鋼筋連接裝置,將套管從第一開口部套入待連接鋼筋,將鎖緊螺套從第二開口部套入另一根待連接鋼筋;將所述的螺套與鋼筋絲頭連接,采用另一螺套與另一鋼筋絲頭連接;將所述的套管與所述的鎖緊螺套相連接,即得到連接后的鋼筋。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優選的,前述的一種鋼筋連接方法,其中所述的螺套包括承拉螺套和承壓螺套,所述的承拉螺套的個數大于或等于2,所述的承壓螺套的個數大于或等于2。
優選的,前述的一種鋼筋連接方法,其中所述的承拉螺套位于兩鋼筋絲頭的內部,分別與所述的套管和鎖緊螺套相接觸;所述的承壓螺套位于兩鋼筋絲頭的外部,兩承壓外套相接觸。
優選的,前述的一種鋼筋連接方法,其中所述的鋼筋絲頭的螺紋為滾軋直螺紋、鐓粗直螺紋或錐螺紋。
優選的,所述的套管的承壓面與鋼筋軸線的夾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90°;承壓螺套和承拉螺套承壓接觸面與鋼筋軸線夾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90°;鎖緊螺套與承拉螺套接觸的承壓面與鋼筋軸線的夾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90°。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的套管組合式鋼筋連接裝置及連接方法至少具有下列優點:
1、在無需轉動鋼筋的前提下,即可實現兩根鋼筋的連接。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套管組合式鋼筋連接裝置及其連接方法,在無需轉動鋼筋的情況下既可以將兩根待連接鋼筋進行連接。
建筑物在修建和維護過程中,時常需要將兩根鋼筋進行連接,但是,由于鋼筋較長,且重量較大,通過轉動鋼筋的方式將兩根鋼筋連接,費時費力;并且,在對既有建筑物中的鋼筋進行連接時,鋼筋難以轉動。本發明提供的鋼筋連接裝置,套管式組合接頭主要應用于被連接兩根鋼筋均不能轉動,但可以沿軸向移動時的連接。其應用場合為:鋼筋籠連接、鋼筋網片連接、地下連續墻鋼筋連接、構件與構件之間的鋼筋連接。更加適用于實際生產。
2、本發明提供的鋼筋連接裝置含有螺套,增加了鋼筋連接處的牢固性。
本發明提供的鋼筋連接裝置,不僅起到連接作用,更增加了用于承受壓力和拉力的螺套,使連接處更加牢固。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套管組合式鋼筋連接裝置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1號被連接鋼筋加鋼筋絲頭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2號被連接鋼筋加鋼筋絲頭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7號鎖緊螺套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8號鎖緊螺套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中1號被連接鋼筋上的承拉螺套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中2號被連接鋼筋上的承拉螺套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中1號被連接鋼筋上的承壓螺套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中2號被連接鋼筋上的承壓螺套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1中套管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2中套管組合式鋼筋連接裝置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2中套管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實施例2中鎖緊螺套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套管組合式鋼筋連接裝置及其連接方法,其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在下述說明中,不同的“一實施例”或“實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實施例。此外,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
本發明提供一種鋼筋連接裝置。
本發明提供的鋼筋連接裝置包括,套管、兩個鎖緊螺套和螺套,所述的套管兩端開口,包括第一開口部和第一空腔部,所述的第一空腔部內部有螺紋;所述的鎖緊螺套兩端開口,包括第二開口部和第二空腔部,所述的第二空腔部外部有螺紋;第一空腔部的螺紋與第二空腔部的螺紋相契合;所述的螺套的內部有螺紋,所述的螺套的螺紋與鋼筋絲頭相契合。
本發明提供的鋼筋連接裝置的鎖緊螺套的數量還可以是一個。
本發明提供的鋼筋連接裝置,將外加的套管和鎖緊螺套連接,并通過螺套定位,將兩根待連接鋼筋在無需轉動的條件下進行了連接。其中,螺套不僅起到定位的作用,而且可以用于承受兩根鋼筋之間的拉里和壓力,使鋼筋的連接處更加牢固。
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空腔部的螺紋與第二空腔部的螺紋契合后形成空腔,所述的空腔的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的螺套的總長度。
螺套位于套管和鎖緊螺套形成的空腔內,有定位作用。空腔的長度等于所述的螺套的總長度時,使套管和鎖緊螺套與鋼筋的連接更加緊密,能夠增加鋼筋連接處的牢固性;空腔的長度略大于所述的螺套的總長度時,為鋼筋提供了多余的空間用于鋼筋的熱脹冷縮效應。
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空腔部的外徑大于所述的螺套的外徑,所述的第二空腔部的內徑小于所述的套管的外徑。
本發明進一步限定了鎖緊螺套空腔內徑與螺套外徑之間的關系。本發明鋼筋連接裝置中的螺套,一方面用于承受外界的壓力或拉力,另一方面,為鋼筋連接裝置起到位置固定的作用,因此,需進一步限定鎖緊螺套與螺套外徑之間的關系,以確保位于第一空腔部的內徑能夠發揮上述兩方面的作用。
進一步的,當鎖緊螺套的個數為一個時,所述的第一開口部的內徑小于所述的第一空腔部的內徑、小于所述的螺套的外徑、大于所述的螺套的內徑;或者,所述的第二空腔部的外徑大于所述的螺套的外徑,所述的第二空腔部的內徑小于所述的套管的外徑。
套管的第一開口部和鎖緊螺套的第二開口部的作用為使套管和鎖緊螺套套入待連接的鋼筋,此時,第一開口部的內徑不必太大,只要可以套入待連接的鋼筋即可。空腔部的內徑較大,為增加螺套的厚度等提供了條件。因為本發明將兩根鋼筋的連接轉化為套管、鎖緊螺套和螺套之間的連接,因此需要利用內徑差將套管、鎖緊螺套固定在所需位置。
為保證連接裝置的強度,套管和鎖緊螺套需具有一定的厚度,本發明,套管在外,鎖緊螺套在內,因此,第一空腔部的內徑大于需第二空腔部的內徑。
進一步的,所述的螺套包括承拉螺套和承壓螺套;所述的承壓螺套的個數大于或等于2,所述的承壓螺套的個數大于或等于2。
將螺套分為承拉螺套和承壓螺套,所述的承拉螺套用于承受外界使兩鋼筋分離的拉力,所述的承壓螺套用于承受兩鋼筋緊靠時互相的壓力,進一步增加了螺套承受的力的范圍,增加了鋼筋連接件的強度。
進一步的,所述的承拉螺套和承壓螺套的外徑或對邊距小于所述的第一空腔部和第二空腔部的內徑;所述的承拉螺套的外徑或對邊距大于所述的第一開口部和第二開口部的內徑。
螺套位于空腔的內部,因此其外徑(即當所述的螺套的外形為圓形時)或對邊距(即當所述的螺套的外徑為多邊形時)小于所述的第一空腔部和第二空腔部的內徑,另外,為發揮螺套的定位作用,承拉螺套的外徑或對邊距大于所述的第一開口部和第二開口部的內徑。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對螺套的外形沒有限定,可以為圓形、六邊形或八邊形等形狀,一切起到定位作用的螺套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鋼筋連接方法。
將所述的套管的一端與一個鎖緊螺套相連接;將所述的套管與鋼筋絲頭連接,采用另一螺套與另一鋼筋絲頭連接;采用另一個鎖緊螺套與套管的另一端相連接,即得到連接后的鋼筋。
另外,本發明提供了另一種鋼筋連接方法。
采用上述的鋼筋連接裝置,將套管從第一開口部套入待連接鋼筋,將鎖緊螺套從第二開口部套入另一根待連接鋼筋;將所述的螺套與鋼筋絲頭連接,采用另一螺套與另一鋼筋絲頭連接;將所述的套管與所述的鎖緊螺套相連接,即得到連接后的鋼筋。
此處是上述鋼筋連接裝置的使用方法,即無需轉動鋼筋即可以將兩鋼筋連接的方法。
進一步的,所述的螺套包括承拉螺套和承壓螺套。
將螺套分為承拉螺套和承壓螺套,增加了連接裝置的受力范圍。
進一步的,所述的承拉螺套位于鋼筋絲頭的內部,分別與所述的套管和鎖緊螺套相接觸;所述的承壓螺套位于鋼筋絲頭的外部,兩承壓外套相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的鋼筋絲頭的螺紋為滾軋直螺紋、鐓粗直螺紋或錐螺紋等。
螺紋的作用為將鋼筋與螺套連接,本發明的鋼筋絲頭螺紋不限于上述3種,一切可以在鋼筋絲頭上形成的螺紋,都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進一步的,所述的套管的承壓面與鋼筋軸線的夾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90°;承壓螺套和承拉螺套承壓接觸面與鋼筋軸線夾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90°;鎖緊螺套與承拉螺套接觸的承壓面與鋼筋軸線的夾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90°。
限定角度可以通過斜錐面加大兩接觸部件接觸面積,提高螺套與鋼筋的握裹能力,還可以減小螺套的外徑尺寸,從而使連接件整體尺寸減小,保證足夠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套管組合式鋼筋連接裝置及其連接方法。
參照圖1所示,對本發明中提出的一種套管組合式鋼筋連接方法及加工裝置的具體連接方法、結構、特性及功效,結合附圖進行以下詳細說明。
本發明是一種適用于建筑工程中鋼筋連接的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連接步驟:
在連接裝置中分別設有:被連接鋼筋1、被連接鋼筋2、承拉螺套3、承拉螺套4、承壓螺套5、承壓螺套6、鎖緊螺套7、鎖緊螺套8和套管9組成。
在被連接鋼筋1上套入有外螺紋的鎖緊螺套7,將鎖緊螺套7的外螺紋和套管9一端的內螺紋相連接,并分別設有承拉螺套3和承壓螺套5,承拉螺套3和承壓螺套5是通過螺紋旋入被連接鋼筋1上。
在被連接鋼筋2上套入有外螺紋的鎖緊螺套8,并分別設有承拉螺套4和承壓螺套6,承拉螺套4和承壓螺套6是通過螺紋旋入被連接鋼筋2上。
通過設有內螺紋的套管9的另一端與設有外螺紋的鎖緊螺套8螺紋旋和并鎖緊實現兩根被連接鋼筋的連接。
請參照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圖10所示,本發明所涉及的鋼筋連接方法的連接步驟如下:
1、先將鎖緊螺套7沿鋼筋軸線,使鎖緊螺套7上鎖緊六方73在先套入被連接鋼筋1,移至鋼筋絲頭11全部露出;將通長螺紋套管9沿鋼筋軸線,套入被連接鋼筋1,移至鋼筋絲頭11全部露出;將承拉螺套3通過其內螺紋32與鋼筋絲頭11旋入鋼筋1上,并旋至絲頭11螺紋末端;將承壓螺套5通過其內螺紋52與鋼筋絲頭11旋入鋼筋1上,并旋至承壓螺套端面51與承拉螺套端面33接觸。
2、將鎖緊螺套8沿鋼筋軸線,使鎖緊螺套8上鎖緊六方83在先套入被連接鋼筋2,移至鋼筋絲頭21全部露出;將承拉螺套4通過其內螺紋42與鋼筋絲頭21旋入鋼筋2上,并旋至絲頭21螺紋末端;將承壓螺套6通過其內螺紋62與鋼筋絲頭21旋入鋼筋2上,并旋至承壓螺套端面63與承拉螺套端面41接觸。
3、軸向相對移動兩根被連接鋼筋1、2,是兩根鋼筋絲頭11、21端面接觸,反向旋轉承壓螺套5、6,使兩個承壓螺套端面53與61相互接觸。
4、沿鋼筋軸線移動套管9,將其套入兩隊承壓和承拉螺套3、4、5、6上;相對移動鎖緊螺套7和鎖緊螺套8,使外螺紋72和82順利旋入套管9的內螺紋93。
5、繼續旋轉外螺紋72和82旋入內螺紋93,使得鎖緊螺套7承壓面72與31接觸、鎖緊螺套承壓面81與43接觸、兩個承壓螺套端面53與61相互接觸。
6、微量調整兩根鋼筋軸心線,通過外六方73和83擰緊鎖緊螺套,實現螺紋連接。
實施例2
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進一步實施。
參照圖11所示,對本發明中提出的另一種套管組合式鋼筋連接方法及加工裝置的具體連接方法、結構、特性及功效,結合附圖進行以下詳細說明。
本發明是一種適用于建筑工程中鋼筋連接的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連接步驟:
在連接裝置中分別設有:被連接鋼筋、被連接鋼筋、承拉螺套、承拉螺套、承壓螺套、承壓螺套、鎖緊螺套和套管組成。本實施例中的套管內部為臺階式,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鎖緊螺套如圖13所示。
1.先將套管12沿鋼筋軸線,使套筒小孔在先套入被連接鋼筋1,移至鋼筋絲頭11全部露出;將承拉螺套3通過其內螺紋32與鋼筋絲頭11旋入鋼筋1上,并旋至絲頭11螺紋末端;將承壓螺套5通過其內螺紋52與鋼筋絲頭11旋入鋼筋1上,并旋至承壓螺套端面51與承拉螺套端面33接觸。
2.將鎖緊螺套13沿鋼筋軸線,使鎖緊螺套13在先套入被連接鋼筋2,移至鋼筋絲頭21全部露出;將承拉螺套4通過其內螺紋42與鋼筋絲頭21旋入鋼筋2上,并旋至絲頭21螺紋末端;將承壓螺套6通過其內螺紋62與鋼筋絲頭21旋入鋼筋2上,并旋至承壓螺套端面63與承拉螺套端面41接觸。
3.軸向相對移動兩根被連接鋼筋1、2,是兩根鋼筋絲頭11、21端面接觸,反向旋轉承壓螺套5、6,使兩個承壓螺套端面53與61相互接觸。
4.沿鋼筋軸線相對移動套管12和鎖緊螺套13,使鎖緊螺套的外螺紋旋入套管的內螺紋。
5.繼續旋轉外螺紋旋入內螺紋,使得套管承壓面與31接觸、鎖緊螺套承壓面與43接觸、兩個承壓螺套端面53與61相互接觸。
6.微量調整兩根鋼筋軸心線,通過擰緊鎖緊螺套,實現螺紋連接。
參照圖1-13所示,將套管式組合接頭的承載原理進行詳細說明。
1、其組合式接頭,承拉螺套3、4是承受鋼筋受拉時的荷載,并通過臺階式套管7上的臺階承壓面72和鎖緊螺套8承壓面81傳遞到套筒。接觸承載面31、43、72、81與鋼筋軸線夾角為0°~90°。
2、其組合式接頭,承壓螺套5、6是承受鋼筋受壓時的荷載,并通過兩個承壓螺端面53、61套頂緊實現組合接頭的自鎖。接觸承載面53、61與鋼筋軸線夾角為0°~90°。
3、套管組合式鋼筋連接接頭安裝完畢后,各接觸承載面必須相互接觸。當鋼筋受拉時,接觸承壓面31與72、43與81緊密貼合承受拉力。當鋼筋壓拉時,接觸承壓面53與61緊密貼合承受拉力。
本發明中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中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得到的新的技術方案也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