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居吊頂連接件,具體涉及一種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帶有燈池的家用吊頂的吊頂邊緣需要固定在天花板上的水泥樓板上,從下往上看時,容易看到樓邊與燈池吊頂邊緣的連接結構,影響天花板吊頂的美觀,而且安裝也比較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包括:
[0005]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呈兩端開口的中空筒狀結構;所述第一套筒的兩端分別為第一連接端和第一插接端,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上開設有開孔,所述開孔內壁上設有內螺紋;
[0006]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呈至少一端開口的中空筒狀結構;所述第二套筒的兩端分別為第二連接端和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二連接端開設有開口,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插接端從第一插接端插入所述第一套筒的筒狀結構內,所述第二連接端伸出所述第一套筒的筒狀結構;
[0007]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連接端,所述第一套筒與所述底座垂直相連,所述底座上開設有連接孔;
[0008]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插接在所述開孔內,所述固定螺栓插入所述開孔的一端與插接在所述第一套筒內的第二套筒的外壁壓接;所述固定螺栓外壁設有外螺紋,所述外螺紋與所述內螺紋相互適配;
[0009]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與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連接端固定相連。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固定螺栓將第二套筒壓接在第一套筒內,可根據需要調整第二套筒伸出第一套筒的長度,進而調整整個支撐架的長度;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支撐架可將吊頂卡接在墻體的側壁上,無需采用石膏等材料將吊頂固定在墻頂的水泥樓板上,安裝簡單,且牢固美觀,方便拆卸更換。
[0011]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12]進一步,所述第一套筒的橫截面呈方形或圓形,所述第二套筒的橫截面呈方形。
[0013]進一步,所述卡接部包括一體設置的連接桿、“U”型槽和卡接爪,所述連接桿與所述“U”型槽的底部的外壁垂直固定相連;所述卡接爪為兩個,分別垂直設置在所述“U”型槽的兩個內側壁上,兩個所述卡接爪一體固定在所述“U”型槽的兩壁的上邊沿上;所述連接桿與所述第二連接端固定相連。
[0014]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U”型槽和卡接爪,可將吊頂燈板的側邊沿卡接在所述“U”型槽內,可隨意移動燈板進行調整。
[0015]進一步,所述卡接部還包括固定桿;所述連接桿上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連接端的外側壁上開設有第二通孔,所述連接桿從第二連接端插接在所述第二套筒內,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對應,所述固定桿插接在第一通孔與第二通孔內實現連接桿與所述第二套筒的固定。
[0016]進一步,所述開孔的個數為2個。
[0017]進一步,所述底座為方形板。
[0018]進一步,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底座均采用鋁合金材質。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施例吊頂支撐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一;
[0020]圖2為本實施例吊頂支撐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二。
[0021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第一套筒;11、第一連接端;12、第一插接端;13、開孔;2、第二套筒;21、第二連接端;22、第二插接端;3、底座;4、卡接部;41、連接桿;411、第一通孔;42、“U”型槽;43、卡接爪;
5、固定桿;6、固定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4]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包括:
[0025]第一套筒I,第一套筒I呈兩端開口的中空筒狀結構,第一套筒I的橫截面呈方形或圓形;第一套筒I的兩端分別為第一連接端11和第一插接端12,第一套筒I的外壁上開設有開孔13,開孔13內壁上設有內螺紋,開孔13的個數為2個;
[0026]第二套筒2,第二套筒2呈至少一端開口的中空筒狀結構,第二套筒2的橫截面呈方形;第二套筒2的兩端分別為第二連接端21和第二插接端22,第二連接端21開設有開口,第二套筒2的第二插接端22從第一插接端12插入在第一套筒I的筒狀結構內,第二連接端21伸出第一套筒I的筒狀結構;
[0027]底座3,底座3固定設置在第一套筒I的第一連接端11,第一套筒I與底座3垂直相連;底座3為方形板;
[0028]固定螺栓6,固定螺栓6插接在開孔13內,固定螺栓6插入開孔13的一端與插接在第一套筒I內的第二套筒2的外壁壓接;固定螺栓6外壁設有外螺紋,外螺紋與內螺紋相互適配;
[0029]卡接部4,卡接部4與第二套筒2的第二連接端21固定相連;卡接部4包括一體設置的連接桿41、“U”型槽42和卡接爪43,連接桿41與“U”型槽42的底部的外壁垂直固定相連;卡接爪43為兩個,分別垂直設置在“U”型槽42的兩個內側壁上,兩個卡接爪43—體固定在“U”型槽42的兩側壁的上邊沿上;連接桿41與第二連接端21固定相連。
[0030]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還包括固定桿5;連接桿41上開設有第一通孔411,第二套筒2的第二連接端21的外側壁上開設有第二通孔,連接桿41從第二連接端插接在第二套筒2內,第一通孔411和第二通孔相對應,固定桿5插接在第一通孔411與第二通孔內實現連接桿41與第二套筒2的固定。
[0031]本實施例的第一套筒1、第二套筒2、和底座3均采用鋁合金材質。
[0032]本實施例的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在使用時,將底座壓接在豎直墻壁上,用緊固螺釘將底座釘在墻壁上,整個支撐架為橫向設置,設置有卡接部的一端與燈板的側邊沿卡接固定,可根據燈板的長度旋緊或旋松固定螺栓來調整第二套筒伸出第一套筒的長度,進而調整支撐架的長度,避免了傳統石膏存在的問題,使整個吊頂結構簡潔美觀。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呈兩端開口的中空筒狀結構;所述第一套筒的兩端分別為第一連接端和第一插接端,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上開設有開孔,所述開孔內壁上設有內螺紋; 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呈至少一端開口的中空筒狀結構;所述第二套筒的兩端分別為第二連接端和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二連接端開設有開口,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插接端從第一插接端插入所述第一套筒的筒狀結構內,所述第二連接端伸出所述第一套筒的筒狀結構; 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連接端,所述第一套筒與所述底座垂直相連,所述底座上開設有連接孔; 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插接在所述開孔內,所述固定螺栓插入所述開孔的一端與插接在所述第一套筒內的第二套筒的外壁壓接;所述固定螺栓外壁設有外螺紋,所述外螺紋與所述內螺紋相互適配; 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與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連接端固定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橫截面呈方形或圓形,所述第二套筒的橫截面呈方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一體設置的連接桿、“U”型槽和卡接爪,所述連接桿與所述“U”型槽的底部的外壁垂直固定相連;所述卡接爪為兩個,分別垂直設置在所述“U”型槽的兩個內側壁上,兩個所述卡接爪一體固定在所述“U”型槽的兩壁的上邊沿上;所述連接桿與所述第二連接端固定相連。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還包括固定桿;所述連接桿上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連接端的外側壁上開設有第二通孔,所述連接桿從第二連接端插接在所述第二套筒內,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對應,所述固定桿插接在第一通孔與第二通孔內實現連接桿與所述第二套筒的固定。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孔的個數為2個。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為方形板。7.根據權利要求1_4、6任一項所述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底座均采用鋁合金材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可伸縮集成吊頂支撐架,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呈兩端開口的中空筒狀結構;第一套筒的兩端分別為第一連接端和第一插接端,第一套筒的外壁上開設有開孔,開孔內壁上設有內螺紋;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套接在所述第一套筒內;底座,底座固定在第一套筒的第一連接端;固定螺栓,固定螺栓插接在開孔內,固定螺栓插入開孔的一端與第二套筒的外壁壓接;固定螺栓外壁設有與內螺紋相互適配的外螺紋;卡接部,卡接部與第二套筒的一端固定相連。本實用新型通過固定螺栓將第二套筒壓接在第一套筒內,可調整第二套筒伸出第一套筒的長度,進而調整支撐架的長度;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支撐架可將吊頂卡接在墻體的側壁上,安裝簡單且牢固美觀,方便拆卸。
【IPC分類】E04B9/08
【公開號】CN205382613
【申請號】CN201620120764
【發明人】劉祥
【申請人】劉祥
【公開日】2016年7月13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