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層實木復合地板,主要適用于復合地板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三層復合地板的結構均如圖1所示,包括芯板、面板和背板,其中芯板由若干平行布置、并粘合固定于背板和面板上的木條組成,相鄰兩木條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以阻斷木條發生變形時對相鄰木條的作用力,減小地板變形率),且各間隙長度方向與地板長度方向相垂直。該結構的缺點在于:由于相鄰兩木條之間留有間隙,面板厚度一般需要控制在3mm以上,以保證地板表面的平整和美觀,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面板采用珍貴木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生產成本低、穩定性好、環保的三層實木復合地板。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實木復合地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嵌設有若干與其長度方向交錯布置的筋條;所述基板一側面上覆有木單板,該木單板的纖維方向與基板的纖維方向交錯布置;所述木單板的另一側面上覆有面層。
所述面層厚度低至0.6mm。
所述基板另一側開設有沿其長度方向布置的縱向槽。
所述縱向槽內設有嵌條。
所述基板為實木拼板、指接板或獨體實木板。
所述基板的纖維方向與所述凹槽長度方向相垂直。
所述基板的纖維方向與所述木單板的纖維方向相垂直。
所述基板的纖維方向與地板的長度方向平行。
所述基板上沿其長度方向開設有若干通槽。
所述面層的纖維方向與基板的纖維方向平行。
所述基板上開設有若干與其長度方向交錯布置的凹槽,所述筋條嵌設于所述凹槽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在基板上設置筋條,同時在其一側面貼覆木單板,一方面能夠避免木材的瓦變(橫向),另一方面,面層厚度即使低至0.6mm,也能夠確保地板表面的平整和美觀,從而大大減少了珍稀樹種的使用量,不僅利于森林資源的保護,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2、基板上沿其長度方向開設有若干通槽,一方面利于空氣流通,在地熱環境下能夠均勻散熱,另一方面有效分解木材內應力,降低了地板變形的幾率。3、基板為速生材,再生速度快,成本低,而且一般使用人工林,對環境無破壞。4、基板為獨體實木板,即采用整木基板,花紋美觀自然,加工工序簡單。5、由于面層厚度較薄,一般采用刨切方式加工,較之現有技術中的鋸切方式,減少了加工損耗,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6、企口平整美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的結構圖。
圖2是實施例1中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1的側視圖。
圖4是實施例1的橫截面圖。
圖5是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實施例4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8是實施例4的橫截面圖。
圖9是實施例5的橫截面圖。
圖10是實施例6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實施例6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2-圖4所示,本實施例一種三層實木復合地板,包括基板1(可以是實木拼板、指接板或獨體實木板),該基板1上開設有若干與其長度方向相交錯的凹槽,且該凹槽內嵌設有筋條2;所述基板1上、開設所述凹槽的一側面上覆有木單板3,該木單板的纖維方向與基板1的纖維方向交錯布置;所述木單板3的另一側面上覆有面層4;由于筋條2及木單板3的作用,一方面能夠避免木材的瓦變(橫向),另一方面,本實施例面層4的厚度能夠低至0.6mm,同樣能夠確保地板表面的平整和美觀,從而大大減少了珍稀樹種的使用量,不僅利于森林資源的保護,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
本例中,所述基板1的纖維方向與地板的長度方向平行,且分別垂直于所述木單板3的纖維方向和所述凹槽的長度方向。
所述基板1上沿其長度方向開設有若干通槽5,一方面利于空氣流通,在地熱環境下能夠均勻散熱,另一方面有效分解木材內應力,降低了地板變形的幾率。
所述面層4為木制、竹制或人工裝飾層(類似于地板裝飾紙),其紋路方向(若為木材或竹材,則為纖維方向)與基板1的纖維方向平行。
實施例2: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一種三層實木復合地板,包括基板1(可以是實木拼板、指接板或獨體實木板),該基板1上開設有若干與其長度方向相交錯的凹槽,且該凹槽內嵌設有筋條2;所述基板1上、與開設所述凹槽相對的另一側面上覆有木單板3,該木單板的纖維方向與基板1的纖維方向交錯布置;所述木單板3的另一側面上覆有面層4;由于筋條2及木單板3的作用,一方面能夠避免木材的瓦變(橫向),另一方面,本實施例面層4的厚度能夠低至0.6mm,同樣能夠確保地板表面的平整和美觀,從而大大減少了珍稀樹種的使用量,不僅利于森林資源的保護,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
本例中,所述基板1的纖維方向與地板的長度方向平行,且分別垂直于所述木單板3的纖維方向和所述凹槽的長度方向。
所述基板1上沿其長度方向開設有若干通槽5,一方面利于空氣流通,在地熱環境下能夠均勻散熱,另一方面有效分解木材內應力,降低了地板變形的幾率。
所述面層4為木制、竹制或人工裝飾層(類似于地板裝飾紙),其紋路方向(若為木材或竹材,則為纖維方向)與基板1的纖維方向平行。
實施例3: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和2基本相同,區別在于:所述通槽5將基板1分割為多個平行于其長度方向的長條,即相當于利用筋條2將多個長條連成一體。
實施例4:如圖7、圖8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在于:本實施例在所述基板1另一側開設有沿其長度方向布置的縱向槽6。
實施例5: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在于:所述縱向槽6內設有嵌條。
實施例6:如圖10、圖11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基本相同,區別在于:本實施例在所述基板1另一側開設有沿其長度方向布置的縱向槽6,所述縱向槽6內設有嵌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