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裝飾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裝飾幕墻。
背景技術:
幕墻是建筑的外墻圍護,是現代大型和高層建筑常用的帶有裝飾效果的輕質墻體,由面板和支承結構體系組成的,是包圍在主結構的外圍而使整棟建筑達到美觀、使用功能健全而又安全的外墻工法。
中國專利公開號CN 104831843A的專利文件公開了幕墻金屬結構豎向龍骨,所述豎向龍骨為方管龍骨,其特征在于所述豎向龍骨的一端被擠壓加工為接頭方管形,所述接頭方管形的表面具有豎向凸起,形成橫斷面整體尺寸上下一致的供熱脹冷縮抗壓作用的與方管龍骨一體的插接部位,所述插接部位能與所述方管龍骨的另一端尺寸相配,使得一根豎向龍骨的插接部位能與另一根方管龍骨的另一端過盈或過渡配合地插接,所述插接部位的端部為防剪切插入頭。上述技術方案在安裝幕墻時,需要在龍骨和幕墻之間利用支撐結構進行連接,結構復雜,造成安裝過程麻煩,增加了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裝飾幕墻,通過限位槽和扣合部之間的結合關系,實現了墻板和豎龍骨、橫龍骨之間安裝的快捷性。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裝飾幕墻,包括墻板、呈交錯設置的豎龍骨和橫龍骨,所述豎龍骨和橫龍骨相連接處設有基體,所述基體設有限位槽,所述墻板一側設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嵌設且滑動連接于限位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安裝墻板時,只需將墻板上的扣合部在限位槽中進行滑動,繼而實現兩者的嵌設效果,從而就能完成墻板和龍骨的安裝過程,省去了原有的支撐結構,提升了墻板的安裝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使墻板的安裝過程方便快捷。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限位槽包括與豎龍骨長度方向呈垂直設置的縱向槽、與豎龍骨長度方向呈平行設置的豎向槽,所述縱向槽與豎向槽呈相互連通設置,所述扣合部滑動連接于縱向槽,所述扣合部嵌設于豎向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先將扣合部在縱向槽中進行滑動,再使扣合部和豎向槽進行嵌設,從而利用豎向槽與扣合部之間的抵觸作用而實現對墻板的固定,該結合過程簡單,又可以實現對墻板的固定限位,進而能夠快速地完成墻板與龍骨之間的安裝過程。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扣合部包括與縱向槽呈平行設置的縱直部、與豎向槽呈平行設置的豎直部,所述豎直部嵌設于豎向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豎直部嵌設于豎向槽中實現的抵觸作用,能夠對整塊墻板起到一個固定限位的作用,當墻板安裝到限位槽中時,墻板不會產生左右偏移,實現了墻板一個方向的限位固定作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限位槽與扣合部均設有多個且呈一一對應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多個扣合部和限位槽之間的結合關系,能夠增強墻板和龍骨之間的連接強度,進而獲得更好的連接穩定性,有效避免墻板會從龍骨上脫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豎直部與豎向槽均設有呈相互抵觸配合的楔形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豎直部和豎向槽的楔形面呈相互抵觸時,兩者之間能夠起到良好的抵觸力,增大了兩者之間的抵觸摩擦力,并且利用楔形面的傾斜設置,能夠對墻板在豎直方向上起到一個限位的作用,從而可以使墻板能夠更加穩定地連接在基體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豎向槽背離縱向槽一側設有彈性件,所述彈性件抵觸于豎直部上表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彈性件的抵觸限位,能夠當豎直部嵌設到豎向槽中時,對豎直部的上端部起到一個對其向下的抵觸力,進而當墻板和基體連接時,不會發生移動,獲得更好的結合強度和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縱直部靠近豎向槽一側設有圓弧部,所述圓弧部抵觸于彈性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圓弧部和彈性件之間的抵觸作用,當豎直部從縱向槽中滑動到豎向槽且接觸到彈性件時,需要將整個扣合部嵌設到豎向槽中,此時利用圓弧部的圓弧曲面,能夠先將彈性件進行壓縮,使豎直部順利嵌設到豎向槽中,再使彈性件回彈抵觸到豎直部的上端面實現對其的抵觸作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相鄰所述墻板之間均呈抵觸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對相鄰的墻板起到一個抵觸力,進而可以使墻板獲得良好的連接穩定性,并且墻板在龍骨上可以形成一個平整的平面,能夠將龍骨隱藏在墻板之后,從而使外觀能夠更具美觀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結合彈性件對豎直部上端面的抵觸作用、豎直部和豎向槽的楔形面抵觸以及豎直部豎向槽的嵌設配合,能夠當墻板安裝到豎龍骨和橫龍骨形成的基體上時,可以獲得良好的結合強度和穩定性,并且安裝過程快捷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用于體現豎龍骨和橫龍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用于體現墻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施例用于體現限位槽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豎龍骨;11、橫龍骨;2、基體;3、限位槽;31、縱向槽;32、豎向槽;4、墻板;5、扣合部;51、縱直部;511、圓弧部;52、豎直部;6、彈性件;7、楔形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照圖1-3所示,一種裝飾幕墻,包括呈豎直設置且相互平行的豎龍骨1、呈水平設置且相互平行的橫龍骨11,豎龍骨1和橫龍骨11呈交錯設置,豎龍骨1與橫龍骨11相連接的地方形成一個方形基體2,在基體2的四個角處以及中心處均設有一個限位槽3,限位槽3包括垂直于基體2端面向豎龍骨1內部延伸的縱向槽31,在縱向槽31的底端沿著豎直方向且向下延伸有豎向槽32,豎向槽32與縱向槽31相連通,在縱向槽31靠近豎向槽32的一側面上設有一個彈性件6;豎向槽32靠近縱向槽31的側面為一個楔形面7。
在豎龍骨1和橫龍骨11上安裝有若干方形墻板4,相鄰墻板4之間呈抵觸設置;在墻板4對應安裝到基體2的一側設有與限位槽3一一呈對應設置的五個扣合部5;扣合部5呈L形,包括與縱向槽31呈平行設置的縱直部51、與豎向槽32呈平行設置的豎直部52,豎直部52具有一個與豎向槽32楔形面7相抵觸配合的楔形面7,從而能夠使豎向槽32在豎直方向上對豎直部52起到一個抵觸力,進而獲得在豎直方向上的限位作用;在縱直部51靠近縱向槽31的一面設有一個圓弧部511,使圓弧部511能夠抵觸于彈性件6,且使彈性件6能夠抵觸于豎直部52的上端面。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安裝時,將墻板4的扣合部5和基體2的限位槽3一一對應,先將縱直部51和豎直部52共同插入縱向槽31中,直至縱直部51的圓弧部511抵觸到彈性件6,將彈性件6進行壓縮,使豎直部52的楔形面7與豎向槽32的楔形面7相抵觸時,將整塊墻板4往下移動一段距離,使豎直部52嵌設到豎向槽32中,此時,圓弧部511脫離彈性件6,彈性件6由于自身彈力原因而彈出并且與豎直部52的上端面呈抵觸設置,從而成功將墻板4安裝到基體2中,并且在每個基體2上均安裝有墻板4,使相鄰墻板4之間的邊緣呈抵觸設置。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