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隔墻。
背景技術:
傳統的石膏板隔墻通常是在作業人員在施工現場進行加工和組裝,施工復雜、時間長,質量、成本、進度方面受作業人員技術水平和環境的影響較大,因此隔墻的安裝通常很難達到圖紙的規范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先將沿頂、沿地龍骨與上、下樓板固定后,然后現場排布安裝豎龍骨及貫通龍骨,從而組成墻體骨架,最后用自攻釘將飾面板(如石膏板)固定在墻體骨架上,天地龍骨一般沿著墻體長度方向通長設置,其材料的用量是墻長的兩倍,用量較大,天龍骨安裝時需搭設平臺,不方便安裝,且當隔墻需要改動時,不便于拆卸。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節省材料、安裝和拆卸方便的隔墻。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隔墻,包括并排連接的若干塊墻體單元,相鄰的墻體單元接縫端口內分別設有互相嵌合的第一龍骨和第二龍骨,所述墻體單元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π型龍骨,所述π型龍骨頂部兩側的凸耳設有用于與樓板固定的連接件。
較佳地,所述連接件為開設在所述凸耳上的螺栓孔。
較佳地,所述第一龍骨的腹板設置有連接卡扣,所述連接卡扣的開口沿垂直于所述墻體單元墻面的方向開設,所述第二龍骨的腹板對應設有與所述連接卡扣配合的嵌入部。
較佳地,所述連接卡扣為所述第一龍骨腹板一端的缺口,所述缺口相鄰的兩個側壁相互成第一銳角,所述嵌入部為所述第二龍骨腹板一端的凸塊,所述凸塊的側壁與所述第二龍骨的腹板相互成第二銳角,所述第一銳角與所述第二銳角的角度相同。
較佳地,所述連接卡扣為所述第一龍骨腹板一端的截面呈矩形的缺口,所述缺口的水平表面和豎直表面分別開設有呈鋸齒狀的凹槽,所述嵌入部為垂直于所述第二龍骨腹板一端的凸塊,所述凸塊的水平表面和豎直表面分別開設有與所述鋸齒狀凹槽配合的鋸齒狀凸起。
較佳地,所述連接卡扣為截面呈L狀的槽體,所述L狀槽體的豎直表面開設有呈鋸齒狀的凹槽,所述嵌入部為截面呈L狀的凸塊,所述L狀凸塊的豎直表面開設有與所述鋸齒狀凹槽配合的鋸齒狀凸起。
較佳地,所述墻體單元內填充有保溫材料。
較佳地,所述墻體單元兩端的連接卡扣和\或嵌入部分別位于所述墻體單元的兩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的隔墻取消了現有技術中的天地龍骨,通過固定在墻體單元的頂部和底部的π型龍骨直接與房屋的上、下樓板固定,解決了由于天地龍骨的預先固定,導致墻體單元與天地龍骨的連接部位無法更改、連接方式的局限性及墻體單元安裝順序的問題,使本實用新型的隔墻安裝更加方便靈活,相比天地龍骨更加節省材料。
2、本實用新型中連接卡扣的開口沿垂直于所述墻體單元墻面的方向開設,可使相鄰的墻體單元沿著垂直于墻體單元墻面的方向進行安裝,即將待安裝的墻體單元直接沿著垂直于墻體單元墻面的方向推入,使待安裝的墻體單元中的嵌入部與已安裝的墻體單元的連接卡扣配合連接。
3、本實用新型中連接卡扣為第一龍骨腹板一端的缺口,缺口相鄰的兩個側壁相互成第一銳角,其與嵌入部配合,保證墻體單元水平方向的連接固定。
4、本實用新型中連接卡扣為第一龍骨腹板一端的截面呈矩形的缺口,缺口水平表面和豎直表面分別開設的鋸齒狀凹槽,與嵌入部水平表面和豎直表面上的鋸齒狀凸起配合,保證墻體單元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連接固定。
5、本實用新型中連接卡扣為截面呈L狀的槽體,L狀槽體與L狀凸塊配合保證墻體單元水平方向的連接固定,L狀槽體豎直表面的鋸齒狀凹槽與L狀凸塊豎直表面的鋸齒狀凸起配合,保證墻體單元豎直方向的連接固定。
7、本實用新型中墻體單元兩端的連接卡扣和\或嵌入部分別位于所述墻體單元的兩側,使墻體單元的兩端能夠分別承受相反方向的壓力,增強了墻體單元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隔墻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相鄰墻體單元接縫處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相鄰墻體單元接縫處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相鄰墻體單元接縫處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組合。
如圖1所示,一種隔墻,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連接的若干塊墻體單元1,相鄰的墻體單元1接縫端口內分別設有互相嵌合的第一龍骨2和第二龍骨3,第一龍骨2和第二龍骨3用于將若干塊墻體單元1連接成一體,所述墻體單元1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π型龍骨4,所述π型龍骨4頂部兩側的凸耳設有用于與樓板固定的連接件5,如圖1所示,連接件5為開設在所述凸耳上的螺栓孔,使墻體單元1可直接通過連接件5與房屋的上、下樓板固定。
第一龍骨2的腹板設置有連接卡扣6,所述連接卡扣6的開口沿垂直于所述墻體單元墻面1的方向開設,所述第二龍骨3的腹板對應設有與所述連接卡扣6配合的嵌入部7。
如圖2所示的實施例,所述連接卡扣6為第一龍骨2腹板一端的缺口,所述缺口相鄰的兩個側壁相互成第一銳角601,所述嵌入部7為所述第二龍骨3腹板一端的凸塊,所述凸塊的側壁與所述第二龍骨3的腹板相互成第二銳角701,所述第一銳角601與所述第二銳角701的角度相同,使連接卡扣6與嵌入部7能夠配合連接。
如圖3所示的實施例,連接卡扣6為第一龍骨2腹板一端的截面呈矩形的缺口,所述缺口的水平表面和豎直表面分別開設有呈鋸齒狀的凹槽602,嵌入部7為垂直于第二龍骨3腹板一端的凸塊,該凸塊的截面呈矩形,凸塊的水平表面和豎直表面分別開設有與鋸齒狀凹槽602配合的鋸齒狀凸起702,鋸齒狀凹槽702與鋸齒狀凸起802配合,保證墻體單元1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連接固定。
如圖4所示的實施例,連接卡扣6為截面呈L狀的槽體,所述L狀槽體的豎直表面開設有呈鋸齒狀的凹槽602,所述嵌入部7為截面呈L狀的凸塊,所述L狀凸塊的豎直表面開設有與所述鋸齒狀凹槽602配合的鋸齒狀凸起702。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為,所述墻體單元1兩端分別設置的連接卡扣6和/或嵌入部7分別位于所述墻體單元1的兩側,使墻體單元4的兩端能夠分別承受相反方向的壓力,增強了墻體單元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隔墻在安裝時,先將一個墻體單元1擺放預定位置后,將螺栓通過墻體單元1開設在所述凸耳上的螺栓孔與房屋的上、下樓板固定,再將另一墻體單元1與該墻體單元1通過第一龍骨和第二龍骨配合連接,再通過螺栓將另一墻體單元1固定,完成隔墻的安裝,本實用新型的墻體單元1可沿隔墻的一側安裝,也可沿隔墻的兩側同時安裝,加快了安裝速度,且相鄰墻體單元1在安裝時沿垂直墻體單元1的方向進行安裝,方便快捷,減少了施工空間。
雖然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實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內容只是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而采用的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可以在實施的形式上及細節上作任何的修改與變化,但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仍須以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