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填充砌體與框架剪力墻預防界面裂縫結構。
背景技術:
砌體本身屬于脆性材料,其強度等級低、吸水率高、收縮變形大。對于砌體的脹縮,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兩頭大而中間小,當填充砌體與混凝土墻柱之間的連接強度較小且墻體材料的抗拉強度較大時,變形出現在界面處,產生界面縫。因此在混凝土墻柱與砌體接觸的部位易出現裂縫,已成為建筑工程常見的質量通病。
裂縫的存在降低了墻體的質量,如整體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時墻體的裂縫給居住者在感觀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響。常見的砌體與結構墻柱預防界面裂縫的處理方法有設構造柱、掛網等,能在一定程度延緩裂縫的產生,但從整體結構而言,單一的處理方法整體性差,砌體與結構墻柱的拉結強度不足,日積月累易慢慢形成裂縫,影響墻體的外觀和使用效果。
鑒于此,如何通過一些技術措施預防填充砌體與框架剪力墻預防界面裂縫的產生,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填充砌體與框架剪力墻預防界面裂縫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這種填充砌體與框架剪力墻預防界面裂縫結構,包括:樓板、砌塊墻、圈梁、馬牙槎狀構造柱、結構墻柱、墻柱預留筋、鋼筋錨具、固定螺栓、混凝土鑿毛面、鋼筋連接套、墻體拉筋、構造柱縱筋、構造柱箍筋、圈梁縱筋、圈梁箍筋、砼灌注體、構造柱模板、對拉螺桿、PVC套管、螺桿鋼套管、鋼絲網、定位塊、塑膠塊、墻柱主筋、掛網鋼筋、預埋筋定型板。墻柱預留筋通過鋼筋連接套與墻體拉筋連接,墻柱預留筋固定于預埋件定型板,預埋件定型板焊接在墻柱主筋上,圈梁縱筋通過鋼筋連接套與墻柱預留筋連接,塑膠塊嵌固在墻柱預留筋上,通過定位塊限制塑膠塊滑動,對拉螺桿外設螺桿鋼套管,螺桿鋼套管固定于構造柱模板上。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點和有益效果:
(1)結構墻柱內設預留筋與砌體的拉結筋相連,大大增強了砌體與結構強度的連接剛度,防止界面產生結構性裂縫。
(2)砌體與結構墻柱之間設置馬牙槎狀構造柱,墻體高度范圍內設置帶注漿體的貫通圈梁,使砌體與結構墻柱之間形成了混凝土結構的緩沖區域,使砌體與結構墻柱形成整體結構, 提高了外力作用下的裂縫產生。
(3)砌體穿墻對拉螺桿外設鋼套管,鋼套管固定于模板處,使模板產生的力傳遞到鋼套管上,防止了兩側壓力對砌體產生的破壞。
附圖說明
圖1是填充砌體與框架剪力墻預防界面裂縫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部示意圖;
圖3是構造柱模板結構示意圖;
圖4是鋼絲網懸掛示意圖;
圖中:1.樓板、2.砌塊墻、3.圈梁、4.馬牙槎狀構造柱、5.結構墻柱、6.墻柱預留筋、7.鋼筋錨具、8.固定螺栓、9.混凝土鑿毛面、10.鋼筋連接套、11.墻體拉筋、12.構造柱縱筋、13.構造柱箍筋、14.圈梁縱筋、15.圈梁箍筋、16.砼灌注體、17.構造柱模板、18.對拉螺桿、19.PVC套管、20.螺桿鋼套管、21.鋼絲網、22.定位塊、23.塑膠塊、24.墻柱主筋、25.掛網鋼筋、26.預埋筋定型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鋼結構焊接工藝、螺栓連接施工工藝、模板設置工藝等本實施中就不在累述,重點闡述本實用新型涉及結構的實施方式。
填充砌體與框架剪力墻預防界面裂縫結構,包括:樓板1、砌塊墻2、圈梁3、馬牙槎狀構造柱4、結構墻柱5、墻柱預留筋6、鋼筋錨具7、固定螺栓8、混凝土鑿毛面9、鋼筋連接套10、墻體拉筋11、構造柱縱筋12、構造柱箍筋13、圈梁縱筋14、圈梁箍筋15、砼灌注體16、構造柱模板17、對拉螺桿18、PVC套管19、螺桿鋼套管20、鋼絲網21、定位塊22、塑膠塊23、墻柱主筋24、掛網鋼筋25、預埋筋定型板26。墻柱預留筋6通過鋼筋連接套10與墻體拉筋11連接,墻柱預留筋6固定于預埋件定型板26,預埋件定型板26焊接在墻柱主筋上,圈梁縱筋14通過鋼筋連接套與墻柱預留筋6連接,塑膠塊23嵌固在墻柱預留筋6上,通過定位塊22限制塑膠塊23滑動。
填充砌體與框架剪力墻預防界面裂縫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施工步驟:
1)墻柱預留筋6預埋:先進行墻柱鋼筋的綁扎,將墻柱預留筋6固定于預埋筋定型板26上,墻柱預留筋6端部嵌入塑膠塊23,塑膠塊23一側頂緊模板,另一側頂緊定位塊22,定位塊22焊接在墻柱預留筋6上,墻體預留筋6另一側通過鋼筋錨具7定位,鋼筋錨具7通過固定螺栓8固定在墻柱模板外側,墻柱預留筋6延伸至外側以便二次連接;
2)墻柱混凝土澆筑:采用現澆法進行墻柱混凝土的澆筑,橫向澆筑范圍向墻側擴大一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待結構墻柱5混凝土到達預定強度后,對擴大范圍內的混凝土靠墻側面 面進行鑿毛,形成混凝土鑿毛面9;
3)砌體施工:先施工至砌塊墻22/3高度,與結構墻柱5之間預留出馬牙槎狀構造柱4,沿砌塊墻2高度范圍內每500mm設置兩跟平行的墻體拉筋11,墻體拉筋11通過鋼筋連接套10與墻柱預留筋6相連,圈梁3設置在砌塊墻22/3高度處,在圈梁3縱向按每隔一個砌塊孔進行混凝土的注漿灌注加固,圈梁縱筋14通過鋼筋連接套10與墻柱預留筋6相連,圈梁3施工完畢后進行上部剩下1/3砌塊墻2的施工;
4)構造柱施工:構造柱模板通過穿墻的對拉螺桿18固定,對拉螺桿穿過預埋在墻體內的PVC套管19,并在柱底做壓腳處理,混凝土澆筑為從柱頂往下澆筑;
5)墻體掛網抹灰:先將鋼絲網20懸掛于墻體兩側的掛網鋼筋25,掛網鋼筋25擱置于PVC套管19內,然后進行噴漿抹灰施工;
所述圈梁5上部第一層砌體施工完之后對砌塊孔進行混凝土灌注,灌注位置與圈梁5下部灌注位置一致;
所述砌塊墻2一側的對拉螺桿18外套固定于外側模板的螺桿鋼套管20。
參照圖1所示,圖中:墻柱預留筋6的埋設按柱高度方向每500mm設一道兩根平行的鋼筋,與墻體拉筋11位置相對應,圈梁3位置處與圈梁縱筋14相對應。
參照圖2所示,圖中:先將墻柱預留筋6固定于預埋筋定型板26上,然后將預埋筋定型板26焊接固定在墻柱主筋24上,將預埋筋另一端穿過鋼筋錨具7通過固定螺栓8固定在靠墻側模板外側,最后,將塑膠塊23嵌入到墻柱預留筋6上,外側由定位塊22限位,定位塊22尺寸應小于塑膠塊23尺寸。
參照圖4所示,圖中:PVC套管19入口處抹上水泥將掛網鋼筋25固定住,掛網鋼筋25兩端設置成小彎鉤,長度以略伸出鋼絲網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