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建筑材料和資源循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生態干混砂漿的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穩步發展以及城鎮化步伐的推進,建筑行業快速發展,建筑施工過程中對各種砂漿需求也急劇增大。天然砂作為配制砂漿的主要原料,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大量開采嚴重破壞生態環境。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各地方政府相繼制定了限制天然砂開采的政策法規,使得天然砂市場供應不足,價格居高不下。
據統計,我國目前每年產生建筑垃圾約10億噸,大量堆放或填埋的建筑垃圾侵占土地,污染水土資源和大氣環境,造成嚴重的生態負荷。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建筑廢棄砂,利用率極低。將建筑垃圾中廢棄砂通過合理工藝制備再生砂,用于配制干混砂漿,不但可緩解建筑垃圾帶來的環境壓力,又可解決干混砂漿行業天然砂資源不足的問題。
而現有干混砂漿的制備設備,以天然砂的烘干、各種原材料混合攪拌為主生產干混砂漿,無法實現利用建筑廢棄砂制備干混砂漿,本發明正是基于此,提供建筑廢棄砂制備再生砂,使用再生砂大量替代天然砂制備生態干混砂漿的整套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態干混砂漿的生產設備。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生態干混砂漿的生產設備,包括振動篩1,振動篩1的篩上物料的 出料口與破碎機2的入料口連接,破碎機2的出料口回接至振動篩1的入料口,振動篩1篩下出料口接烘干裝置8入料口,烘干裝置8出料口連接再生砂庫9入料口,烘干裝置8入料口同時連接天然砂堆場,烘干裝置8出料口同時連接天然砂庫10入料口,外加劑混合裝置11出料口連接混合外加劑儲存裝置12入料口,再生砂庫9出料口、天然砂庫10出料口、混合外加劑儲存裝置12出料口、水泥庫13出料口、粉煤灰庫14出料口同時連接混料裝置15入料口。
所述烘干裝置8為天然砂和再生砂共用烘干裝置,交替使用。
優選地,可以在所述振動篩1的進料路線上依次設置有磁選裝置3和輕物質分選裝置4,在振動篩1和破碎機2的進出料線路上多點設置霧化除塵裝置7。
優選地,輕物質分選裝置4的出料口連接高速纖維剝離機5入料口,高速纖維剝離機5出料口連接再生纖維倉6入料口,再生纖維倉6出料口連接混料裝置15入料口。
所述振動篩1為篩孔尺寸為2.36mm的單層篩。
所述磁選裝置3為電磁除鐵器與皮帶機電磁滾筒的組合。
所述振動篩1的原始來料為建筑垃圾中的建筑廢棄砂料,建筑垃圾的分選結構包括板式給料機和分選機,將建筑垃圾裝載喂入板式給料機,板式給料機將建筑垃圾送入分選機,利用體積法將建筑垃圾中廢棄砂、廢棄粘土磚、廢棄混凝土分離,得到建筑廢棄砂料,主要成分為建筑廢棄砂漿,其中含有極少量粒徑≤40mm的廢棄粘土磚塊和廢棄混凝土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利用建筑垃圾制備再生砂,大量替代天然砂配制生態干混砂漿,緩解資源和環境壓力。
(2)現有干混砂漿生產線,只需增加再生砂生產設備,無需改變原工藝流程和設備,即可使用本方法。
(3)采用本發明制備的生態干混砂漿產品與全部采用天然砂制備的干混砂漿性能相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設備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生態干混砂漿的生產設備,包括振動篩1,振動篩1的篩上物料的出料口與破碎機2的入料口連接,破碎機2的出料口回接至振動篩1的入料口,振動篩1篩下出料口接烘干裝置8入料口,烘干裝置8出料口連接再生砂庫9入料口,烘干裝置8入料口同時連接天然砂堆場,烘干裝置8出料口同時連接天然砂庫10入料口,外加劑混合裝置11出料口連接混合外加劑儲存裝置12入料口,再生砂庫9出料口、天然砂庫10出料口、混合外加劑儲存裝置12出料口、水泥庫13出料口、粉煤灰庫14出料口同時連接混料裝置15入料口。
所述烘干裝置8為天然砂和再生砂共用烘干裝置,交替使用。
優選地,在所述振動篩1的進料路線上依次設置有磁選裝置3和輕物質分選裝置4,在振動篩1和破碎機2的進出料線路上多點設置霧化除塵裝置7。
優選地,輕物質分選裝置4的出料口連接高速纖維剝離機5入料口,高速纖維剝離機5出料口連接再生纖維倉6入料口,再生纖維倉6出料口連接混料裝置15入料口。
本發明中,振動篩1的原始來料為建筑垃圾中的建筑廢棄砂料,建筑垃圾的分選結構包括板式給料機和分選機,將建筑垃圾裝載機喂入板式給料機,板式給料機將建筑垃圾送入分選機,利用體積法將建筑垃圾中廢棄砂、廢棄粘土磚、廢棄混凝土分離,得到建筑廢棄砂料,主要為建筑廢棄砂漿,其中含有極少量粒徑≤40mm的廢棄粘土磚塊和廢棄混凝土塊,振動篩1為篩孔尺寸為2.36mm的單層篩。
利用該設備生產生態干混砂漿的工藝,主要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再生砂制備:建筑廢棄砂料經振動篩1篩分,篩下料為成品,篩上料經破碎機2破碎后再行篩分,直至全部通過振動篩1,篩下料為制得的再生砂;
步驟2,再生砂烘干:再生砂經烘干裝置8烘干,含水率≤0.5%;
步驟3,天然砂烘干:天然砂經烘干裝置8烘干,含水率≤0.5%;
步驟4,外加劑混合:不同外加劑經外加劑混合裝置11混合均勻,制得混合外加劑;
步驟5,配制生態干混砂漿:將烘干的天然砂、水泥、粉煤灰、再生纖維、烘干的再生砂、混合外加劑按比例經混料裝置15混合配制成生態干混砂漿。
利用本發明,取不同的外加劑,可以制取不同類型干混砂漿,如:
M10生態砌筑干混砂漿,組分:普通硅酸鹽水泥(P·O42.5)205kg,Ⅱ級粉煤灰68kg,再生砂540kg,天然砂810kg,羥丙基甲基纖維素81g,十二烷基硫酸鈉65g。加水拌合,測試配制的生態砌筑干混砂漿保水率為92.1%、稠度為55mm、28d抗壓強度為12.5MPa。
M5生態抹灰干混砂漿,組分:普通硅酸鹽水泥(P·O42.5)170kg,Ⅱ級粉煤灰55kg,再生砂675kg,天然砂675kg,羥丙基甲基纖維素66g,可再分散乳膠粉1.6kg,消泡劑110g、再生纖維1kg配制而成。加水拌合,測試配制的生態抹灰干混砂漿保水率為95.1%、稠度為55mm、28d抗壓強度為6.3MPa、14d粘結拉伸強度為0.30MPa。
M25生態地面干混砂漿,組分:普通硅酸鹽水泥(P·O42.5)375kg,再生砂405kg,天然砂945kg,羥丙基甲基纖維素179g,可再分散乳膠粉2.6kg,減水劑1.8kg,消泡劑135g。加水拌合,測試配制的生態地面干混砂漿耐磨性0.41g、28d抗壓強度32.4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