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水井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智能水井房,主要包括骨架、橫向支撐桿、縱向固定桿、墻板、防靜電型板、水泥板、鋼板、通氣孔、房門、火車專用鎖具、天窗、天窗鎖、頂部墻體和吊裝鉤。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可防止抽水設備丟失且能夠避免污染水質。
【專利說明】
一種智能水井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井房。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農村田地用于灌溉的水井,一般都是井口裸露在外面,而且隨著機械化的發展,由于田地的大面積灌溉,經常需要水栗抽水。它的不足之處:裸露井口不但會造成水質的污染,也會造成抽水設備的丟失。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防止抽水設備丟失且能夠避免污染水質的智能水井房。
[0004]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主體骨架、橫向支撐桿、縱向固定桿、墻板、防靜電型板、水泥板、鋼板、通氣孔、房門、火車專用鎖具、天窗、天窗鎖、吊裝鉤和頂部墻體。
[0005]其中,主體骨架為方形框體,在主體骨架的四周均設有若干橫向支撐桿和若干縱向固定桿。在橫向支撐桿和縱向固定桿形成的若干空間內,通過螺釘分別固定墻板,墻板從里向外由防靜電型板、水泥板和鋼板組成,防靜電型板為蜂窩狀網式結構。在主體骨架左右兩側的墻板上,設有若干通氣孔。主體骨架前面且由橫向支撐桿和縱向固定桿形成的一組縱向空間內,通過鉸鏈與墻板活動相連,與主體骨架前面的橫向支撐桿和縱向固定桿活動連接的墻板作為房門。在房門上設有內置的火車專用鎖具。在主體骨架的上部設有頂部墻體,頂部墻體為下開口的長方形殼體。在頂部墻體上開設有天窗,天窗與頂部墻體通過鉸鏈連接。在天窗上設有天窗鎖。在頂部墻體的外表面涂有防水涂料。在頂部墻體的上部固定連接吊裝鉤,吊裝鉤的截面呈問號型。除作為房門的墻板外,其他墻板的四周均涂抹密封膠,通過密封膠與橫向支撐桿、縱向固定桿緊密相連。
[0006]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吊車把吊鉤固定在吊裝鉤上,從而把水井房移動放置到合適的位置,然后把水井房的底部與使用位置的底座固定即可。
[0007]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可防止抽水設備丟失且能夠避免污染水質。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不意fg]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墻體的立體示意簡圖。
[0011 ]附圖中,1-主體骨架、2-橫向支撐桿、3-縱向固定桿、4-墻板、5-防靜電型板、6-水泥板、7_鋼板、8-通氣孔、9-房門、10-火車專用鎖具、11-天窗、12-天窗鎖、13-吊裝鉤、14-頂部墻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在圖1至圖3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示意簡圖中,主體骨架I為方形框體,在主體骨架的四周均設有橫向支撐桿2和縱向固定桿3。在橫向支撐桿和縱向固定桿形成的空間內,通過螺釘分別固定墻板4,墻板從里向外由防靜電型板5、水泥板6和鋼板7組成,防靜電型板為蜂窩狀網式結構。在主體骨架左右兩側的墻板上,設有通氣孔8。主體骨架前面且由橫向支撐桿和縱向固定桿形成的一組縱向空間內,通過鉸鏈與墻板活動相連,與主體骨架前面的橫向支撐桿和縱向固定桿活動連接的墻板作為房門9。在房門上設有內置的火車專用鎖具10。在主體骨架的上部設有頂部墻體14,頂部墻體為下開口的長方形殼體。在頂部墻體上開設有天窗11,天窗與頂部墻體通過鉸鏈連接。在天窗上設有天窗鎖12。在頂部墻體的外表面涂有防水涂料。在頂部墻體的上部固定連接吊裝鉤13,吊裝鉤的截面呈問號型。除作為房門的墻板外,其他墻板的四周均涂抹密封膠,通過密封膠與橫向支撐桿、縱向固定桿緊密相連。
【主權項】
1.一種智能水井房,主要包括骨架、橫向支撐桿、縱向固定桿、墻板、防靜電型板、水泥板、鋼板、通氣孔、房門、火車專用鎖具、天窗、天窗鎖、吊裝鉤和頂部墻體,其特征在于:主體骨架為方形框體,在主體骨架的四周均設有橫向支撐桿和縱向固定桿,在橫向支撐桿和縱向固定桿形成的空間內,通過螺釘分別固定墻板,墻板從里向外由防靜電型板、水泥板和鋼板組成,在主體骨架左右兩側的墻板上,設有通氣孔,主體骨架前面且由橫向支撐桿和縱向固定桿形成的一組縱向空間內,通過鉸鏈與墻板活動相連,與主體骨架前面的橫向支撐桿和縱向固定桿活動連接的墻板作為房門,在房門上設有內置的火車專用鎖具,在主體骨架的上部設有頂部墻體,頂部墻體為下開口的長方形殼體,在頂部墻體上開設有天窗,天窗與頂部墻體通過鉸鏈連接,在天窗上設有天窗鎖,在頂部墻體的外表面涂有防水涂料,在頂部墻體的上部固定連接吊裝鉤,吊裝鉤的截面呈問號型,除作為房門的墻板外,其他墻板的四周均涂抹密封膠,通過密封膠與橫向支撐桿、縱向固定桿緊密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水井房,其特征在于:防靜電型板為蜂窩狀網式結構。
【文檔編號】E04H1/12GK205713253SQ20162058143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2日
【發明人】哈文昌, 哈東澤
【申請人】大連立創水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