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超大墻柱模板支撐體系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超大墻柱模板支撐體系,涉及建筑工程領域。包括面板、木枋、鋁合金方通背楞和對拉螺桿,多個所述面板合圍拼接成超大墻柱預澆筑空間,所述面板依次疊設有豎直設置的木枋和水平設置的鋁合金方通背楞,所述鋁合金方通背楞為豎直排列的雙矩形方管,所述對拉螺桿的兩端分別依次穿過面板、鋁合金方通背楞雙矩形方管之中間隙和墊片;所述鋁合金方通背楞分為正面鋁合金方通背楞和側面鋁合金方通背楞,所述側面鋁合金方通背楞與正面鋁合金方通背楞錯位交叉設置;所述對拉螺桿水平和豎直均勻排布,間距為430?480mm。本實用新型創造性采用背楞輕質材料,并合理設置模板體系結構,保證施工的質量和安全,省時省力。
【專利說明】
一種超大墻柱模板支撐體系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領域,尤其涉及超高層建筑超大墻柱的模板支撐體系。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內建設的大量開展,300m以上超限高層在各城市內開始規劃設計、建設生產和投入使用,成為城市的地標性建筑。但此類建筑在設計時一般都為2m左右的大截面尺寸墻柱,且層高普遍較高。現澆混凝土的實體質量控制難度大,為了滿足建筑需求,可在底層墻柱中增加勁性鋼骨柱及鋼板墻、增加混凝土等級,增加墻柱厚度,合理選擇模板支撐體系。對于大截面尺寸的墻柱,一般采用槽鋼作為模板支撐體系的主龍骨,但普遍使用的槽鋼背楞過長過重,現場實際施工費時費力。如采用輕質材料做背楞,施工澆筑后混凝土質量往往不盡如人意,平整度不夠,且未達到安全標準。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情況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超大墻柱模板支撐體系。包括面板、木枋、鋁合金方通背楞和對拉螺桿,多個所述面板合圍拼接成超大墻柱預澆筑空間,所述面板依次疊設有豎直設置的木枋和水平設置的鋁合金方通背楞,所述鋁合金方通背楞為豎直排列的雙矩形方管,所述對拉螺桿的兩端分別依次穿過面板、鋁合金方通背楞雙矩形方管之中間隙和墊片;所述鋁合金方通背楞分為正面鋁合金方通背楞和側面鋁合金方通背楞,所述側面鋁合金方通背楞與正面鋁合金方通背楞錯位交叉設置;所述對拉螺桿水平和豎直均勾排布,間距為430-480mm。
[0004]進一步的,所述對拉螺桿間距為450mm。
[0005]進一步的,所述矩形方管80 X 44 X 3mm。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超高層建筑超大墻柱施工中,創造性采用背楞輕質材料,并合理設置模板體系結構,保證施工的質量和安全,還兼具施工速度快、占用勞動力少的優點。
【附圖說明】
[000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0]某在建第一高樓,Tl塔樓高452m、地上95層、標準層層高4.45m;T2塔樓高315m、地上65層、標準層層高4.35m;其中地下室共5層、局部7層,墻厚最大為2m、墻長最大為11m,勁性柱最大截面尺寸為2.6m X 2.6m,一次性饒筑高度最高為7.55m。對于大截面尺寸的墻柱,現有技術一般采用槽鋼作為模板體系的主龍骨,本實用新型創造性采用80 X 44 X 3mm鋁合金方通代替槽鋼,并合理設置模板體系結構。
[0011]請參照圖1,所述鋁合金方通背楞3為豎直排列的雙矩形方管。所述矩形方管的橫截面優選為80mm長、44mm寬、3mm厚的空心管。3m長槽鋼重量約為30kg,3m長招合金方通重量約為12kg,若采用3m的雙槽鋼作為模板體系的主龍骨,重量增加約I倍。
[0012]該模板支撐體系包括多個面板4和多個對拉螺桿I,多個所述面板4合圍拼接成超大墻柱預澆筑空間,所述面板4依次疊設有豎直設置的木枋6和水平設置的鋁合金方通背楞3,所述鋁合金方通背楞3為豎直排列的雙矩形方管,豎直排列的雙矩形方管平行設置且留有縫隙,縫隙內容納有對拉螺桿I。所述對拉螺桿I的兩端分別依次穿過面板4、鋁合金方通背楞3雙矩形方管之中的間隙和貼設于雙矩形方管用于夾緊的鋼鐵墊片2,安裝時,僅需擰緊所述對拉螺桿I兩終端的雙高強螺母即可固定模板。所述面板I為15mm厚,所述對拉螺桿選用桿直徑16mm。
[0013]所述鋁合金方通背楞3分為正面鋁合金方通背楞31和側面鋁合金方通背楞33,所述側面鋁合金方通背楞33與正面鋁合金方通背楞31錯位交叉設置。
[0014]經過反復試驗研究,測試對拉螺桿I間距對鋁合金方通背楞3變形的影響,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所述對拉螺桿I水平和豎直均勻排布,間距為430-480mm,優選450mm。
[0015]所述木仿6是按照200mm間距鋪設作為次背楞,所述木枋6尺寸為45X90mm,填充在鋁合金方通背楞3和面板4之間。
[0016]模板安裝時,可在所述超大墻柱預澆筑空間內平行于對拉螺桿I處加設C16鋼筋作為頂模棍,保證混凝土澆筑后精準的截面尺寸。
[0017]現場施工時,如出現鋁合金方通背楞3的長度少于需設計的超大墻柱面的長度時,可采用超大墻柱面陽角夾具固定的方式,具體為采用斜拉螺桿連接雙背楞。
[0018]鋁合金方通背楞3相比槽鋼作為模板體系主龍骨,直接增加了木工加固模板的效率,尤其在大截面且層高較高的情況下,5m以上層高時,兩個木工加固一個2m左右獨立柱模板的效率提高40%?50 %。
[0019]鋁合金方通背楞3定尺加工時,現場使用中相比鋼管的切割更容易控制,減少了材料損耗。可回收重復利用價值高,回收殘值高達鋁錠的80%以上。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最重要有益效果是:在超高層建筑超大墻柱施工中,創造性采用背楞輕質材料,并合理設置模板體系結構,保證施工的質量和安全,還兼具施工速度快、占用勞動力少的優點。
[002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超大墻柱模板支撐體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4)、木枋(6)、鋁合金方通背楞(3)和對拉螺桿(I),多個所述面板(4)合圍拼接成超大墻柱預澆筑空間,所述面板(4)依次疊設有豎直設置的木枋(6)和水平設置的鋁合金方通背楞(3),所述鋁合金方通背楞(3)為豎直排列的雙矩形方管,所述對拉螺桿(I)的兩端分別依次穿過面板(4)、鋁合金方通背楞(3)雙矩形方管之中間隙和鋼墊片(2);所述鋁合金方通背楞(3)分為正面鋁合金方通背楞(31)和側面鋁合金方通背楞(33),所述側面鋁合金方通背楞(33)與正面鋁合金方通背楞(31)錯位交叉設置;所述對拉螺桿(I)水平和豎直均勻排布,間距為430-480m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墻柱模板支撐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拉螺桿(I)的間距為450mm。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大墻柱模板支撐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方管尺寸為80 X 44 X 3mm,所述鋼墊片尺寸為80*80*5mm。
【文檔編號】E04G11/12GK205713079SQ201620634068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3日
【發明人】丁威, 陳星 , 雷濤, 黃達琦, 王亮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