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筑施工用整體提升液壓腳手架。
背景技術(shù):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對于高層建筑的施工所架設的腳手架,傳統(tǒng)做法是從地面架設腳手架,高層建筑物有多高,架設的腳手架就有多高,其不足之處是腳手架的耗材多,架設的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完成建筑施工工期長,高層建筑物的整體造價就高。近年來出現(xiàn)了只搭設幾層腳手架,在上面用起重設備提升的整體提升腳手架,也有使用電動葫蘆或人力倒鏈的整體提升腳手架,分布于多點對腳手架進行提升,這種整體提升腳手架對搭設腳手架是一種改進,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中國專利授權(quán)公告號CN202023353 U、授權(quán)公告日2010.11.02,實用新型名稱:建筑施工整體提升腳手架,該專利技術(shù)使用電動葫蘆整體提升腳手架,實現(xiàn)腳手架的上升或下降,但該專利技術(shù)沒有設置防墜器,給使用過程中帶來了安全隱患。因此,需要一種技術(shù)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建筑施工用整體提升液壓腳手架,使用液壓裝置作為動力源,增設上下兩個防墜器形成雙重安全保護,有效地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
技術(shù)方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
一種建筑施工用整體提升液壓腳手架,包括墻體、導軌附墻支座、導軌、防墜器、液壓千斤頂、腳手架、同步提升監(jiān)控系統(tǒng)(圖中未示),所述的導軌附墻支座通過螺栓、墊板將導軌固定連接在墻體上,所述的上下2個防墜器分別握裹附著在導軌上,且通過液壓千斤頂連接在一起,所述的導軌上每隔一定的距離處設置有呈直角梯形的導軌卡口,防墜器與液壓千斤頂通過銷軸連接在一起,所述的腳手架與防墜器固定連接、且可沿導軌作單向向上運動,所述的液壓千斤頂為腳手架與防墜器提供運動動力。
所述的防墜器包括殼體,以及設置于殼體內(nèi)部的卡口楔塊、楔塊銷軸、螺栓、彈簧座、彈簧片,設置于殼體外部的連接耳座,所述的卡口楔塊通過楔塊銷軸與殼體可轉(zhuǎn)動連接安裝,所述的彈簧片的一端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彈簧座上、且另一端彈性抵靠于所述的卡口 楔塊的下方,使得彈簧片與卡口楔塊的下方始終處于彈性緊密接觸的狀態(tài)。
所述的防墜器的一端設置有用于握裹附著在導軌上的導槽,所述的導槽的形狀與導軌形狀相配合。
所述的同步提升監(jiān)控系統(tǒng)可對腳手架進行整體提升驅(qū)動和控制,同時采集腳手架的提升位移狀態(tài)信息,包括液壓千斤頂Ⅰ、液壓千斤頂Ⅱ、液壓控制器、電液比例閥Ⅰ、電液比例閥Ⅱ、伺服閥、位移傳感器Ⅰ、位移傳感器Ⅱ,其相互連接關(guān)系為:作為監(jiān)控系統(tǒng)核心的液壓控制器分別于電液比例閥Ⅰ、電液比例閥Ⅱ、伺服閥、位移傳感器Ⅰ、位移傳感器Ⅱ相連接,作為動力驅(qū)動裝置的液壓千斤頂Ⅰ分別于電液比例閥Ⅰ、伺服閥、位移傳感器Ⅰ相連接,液壓千斤頂Ⅱ分別于電液比例閥Ⅱ、伺服閥、位移傳感器Ⅰ相連接。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建筑施工用整體提升液壓腳手架,結(jié)構(gòu)采用液壓裝置作為動力源,增設上下兩個防墜器形成雙重安全保護,具有雙向制動功能,通過上下2個防墜器的卡口楔塊交替作用,來回嵌入導軌卡口中進行整體提升,能夠保證腳手架整體提升時,無論是上卡口楔塊還是下卡口楔塊出現(xiàn)無法卡入導軌的意外發(fā)生時,總是保證存在一個卡口楔塊作用在導軌上,從而起到了安全防墜的作用,同步提升監(jiān)控系統(tǒng)可對腳手架進行整體同步提升驅(qū)動和控制,同時采集腳手架的提升位移狀態(tài)信息,有效地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可廣泛應用于各種在建筑施工中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組成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防墜器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防墜器外殼仰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同步提升監(jiān)控系統(tǒng)框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提升后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中:1-墻體、2-導軌附墻支座、3-導軌、4-防墜器、5-液壓千斤頂、6-腳手架、31-導軌卡、41-殼體、42-卡口楔塊、43-楔塊銷軸、44-螺栓、45-彈簧座、46-彈簧片、47-連接耳座、48-導槽、51-液壓千斤頂5Ⅰ、52-液壓千斤頂5Ⅱ、53-液壓控制器、54-電液比例閥Ⅰ、55-電液比例閥Ⅱ、56-伺服閥、57-位移傳感器Ⅰ、58-位移傳感器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地描述,但是應該指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 不限于以下的實施方式。
見圖1所示,一種建筑施工用整體提升液壓腳手架,包括墻體1、導軌附墻支座2、導軌3、防墜器4、液壓千斤頂5、腳手架6、同步提升監(jiān)控系統(tǒng)7(圖中未示),所述的導軌附墻支座2通過螺栓、墊板將導軌3固定連接在墻體1上,所述的上下2個防墜器4分別握裹附著在導軌3上,且通過液壓千斤頂5連接在一起,所述的導軌3上每隔一定的距離處設置有呈直角梯形的導軌卡口31,防墜器4與液壓千斤頂5通過銷軸連接在一起,所述的腳手架6與防墜器4固定連接、且可沿導軌3作單向向上運動。
所述的液壓千斤頂5為腳手架6與防墜器4提供運動動力,所述的導軌3橫截面為工字型,為防墜器4提供支撐,為腳手架6提供導向及支撐,以及將腳手架6的荷載傳遞給墻體1,使得腳手架6始終附著在墻體1,實現(xiàn)持久安全,在整體提升過程中腳手架6的荷載傳遞路徑為:腳手架6-防墜器4-導軌3-導軌附墻支座2-墻體1,整體提升結(jié)束后腳手架6的荷載傳遞路徑簡化為:腳手架6-導軌3-導軌附墻支座2-墻體1。
見圖2所示,所述的防墜器4包括殼體41,以及設置于殼體41內(nèi)部的卡口楔塊42、楔塊銷軸43、螺栓44、彈簧座45、彈簧片46,設置于殼體41外部的連接耳座47,所述的卡口楔塊42通過楔塊銷軸43與殼體41可轉(zhuǎn)動連接安裝,所述的彈簧片46的一端通過螺栓44固定安裝在彈簧座45上、且另一端彈性抵靠于所述的卡口楔塊42的下方,使得彈簧片46與卡口楔塊42的下方始終處于彈性緊密接觸的狀態(tài)。
見圖3所示,所述的防墜器4的一端設置有用于握裹附著在導軌3上的導槽48,所述的導槽48的形狀與導軌3形狀相配合。
見圖4所示,所述的同步提升監(jiān)控系統(tǒng)7可對腳手架6進行整體提升驅(qū)動和控制,同時采集腳手架6的提升位移狀態(tài)信息,包括液壓千斤頂5Ⅰ51、液壓千斤頂5Ⅱ52、液壓控制器53、電液比例閥Ⅰ54、電液比例閥Ⅱ55、伺服閥56、位移傳感器Ⅰ57、位移傳感器Ⅱ58,其相互連接關(guān)系為:作為監(jiān)控系統(tǒng)核心的液壓控制器53分別于電液比例閥Ⅰ54、電液比例閥Ⅱ55、伺服閥56、位移傳感器Ⅰ57、位移傳感器Ⅱ58相連接,作為動力驅(qū)動裝置的液壓千斤頂5Ⅰ51分別于電液比例閥Ⅰ54、伺服閥56、位移傳感器Ⅰ57相連接,液壓千斤頂5Ⅱ52分別于電液比例閥Ⅱ55、伺服閥56、位移傳感器Ⅰ57相連接。
見圖5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提升后的腳手架6位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所述的腳手架6整體提升前,上下2個防墜器4分別握裹附著在導軌3上,并通過卡口楔塊42卡入導軌卡口31中,防止液壓腳手架向下墜落,當腳手架6整體提升時,通過液壓控制器53的控 制按鈕、通過液壓管路將壓力分別傳遞到液壓千斤頂5,控制其活塞桿伸缸,上防墜器4與腳手架6一起上升一個行程,在這一過程中,上防墜器4通過彈簧片46作用,使其卡口楔塊42始終緊貼著導軌3,向上完成行程;此時,通過液壓控制器53的控制按鈕、通過液壓管路將壓力換向再分別傳遞到液壓千斤頂5,控制其活塞桿縮缸,上防墜器4通過卡口楔塊42卡入導軌卡口31中,保證液壓腳手架不向下墜落,并停留在整體提升的新高度。下防墜器4則在液壓千斤頂5的牽引下向上運動,一個行程后,其卡口楔塊42亦在彈簧片46作用,使其始終緊貼著導軌3并卡入導軌卡口31中。通過液壓控制器53的控制按鈕,使得液壓管路中壓力液壓油換向,液壓腳手架進入下一個整體提升行程。
上述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特點以及構(gòu)思,其目的是在于讓熟悉本領(lǐng)域此項技術(shù)的技術(shù)人員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并且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zhì)以及實施方式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
由于上述腳手架6、液壓千斤頂5、導軌3、導軌附墻支座2均是本領(lǐng)域通用技術(shù),在此只作簡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