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旅游帳篷領域,尤其涉及了一種帶氣墊的旅游帳篷。
背景技術:
旅游帳篷,大多在山地、野外使用,由于野外的地形不平整,旅游帳篷底下的地上還可能有小石子、樹根、枝杈等,會影響帳篷內人的舒適度。現有技術中的旅游帳篷有使用氣墊來增加帳篷舒適度的,但是如專利201010177079.7所公開的帶有充氣墊的帳篷所示,現有的帳篷其只是單純的在帳篷底部鋪設了一塊充氣墊,但是人體睡在充氣墊上,由于充氣墊內部沒有支撐結構,人的體重不能夠均勻的分配到充氣墊上,導致充氣墊有的地方沉陷,有的地方鼓起,不能起到充氣墊應有的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帶有氣墊的旅游帳篷,人體的重量能夠大致均勻的分配到氣墊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帶氣墊的旅游帳篷,包括帳篷本體,帳篷本體的下方設有氣墊,所述的氣墊包括墊布和多個氣囊腔,氣囊腔固定在墊布上,每個氣囊腔上設有氣管和氣門芯,帳篷本體內還鋪設有地板革。氣管從氣囊腔指間的夾縫中穿過,氣門芯排列在氣墊一側。使用時,先使用打氣筒對每個氣囊腔打氣;收起帳篷時先對每個獨立的氣囊腔放氣,再進行折疊。氣囊腔固定在墊布,免去了支起帳篷時排列氣囊腔的操作,同時在收其帳篷時,也免去了對各個氣囊腔的收集。帳篷本體內還鋪設有地板革,由于地板革具有一定的硬度,可以將人體的體重分攤在各個氣囊腔上,防止氣囊腔受力不均。
作為優選,氣囊腔的數量為18個,氣門芯伸出氣墊的左側。
作為優選,18個氣囊腔排列成3列,其中每列4個氣囊腔。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人體的重量能夠大致均勻的分配到氣墊上,氣墊不會發生凹沉,十分舒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示意圖。
圖2是氣墊的俯視圖。
圖3是圖2的左視圖。
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1—帳篷本體、2—氣墊、3—氣囊腔、4—氣門芯、5—氣管、6—墊布、7—地板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帶氣墊的旅游帳篷,如圖1、圖2所示,包括帳篷本體1,帳篷本體1的下方設有氣墊2,所述的氣墊2包括墊布6和18個氣囊腔3,氣囊腔3固定在墊布6上,每個氣囊腔3上設有氣管5和氣門芯4。帳篷本體1內還鋪設有地板革7。
氣囊腔3的數量為18個,氣門芯4伸出氣墊2的左側。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