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安全文明標準化施工用樓梯扶手。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社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建筑設施在不斷的改善當中,其中以安全性為最主要的目的,給施工人員提供一個放心的工作環境。當工程施工時,基本上都是建筑多層的建筑物,這個時候就需要搭建工程施工用樓梯扶手,在工作量大的時候,人們都忽視了工程施工用樓梯扶手的重要性。
目前工程施工絕大多數使用鋼管扣件搭建簡易工程施工用樓梯扶手,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弊端,比如使用鋼管扣件搭建設施工用樓梯扶手沒有相應標準規范,各個施工現場隨意搭設,管理不方便;扣件式鋼管搭設的施工用樓梯扶手,搭設隨意沒有安全保證,整體結構較為復雜,拆卸安裝不方便;使用扣件式鋼管對樓梯拐角處仍使用鋼管連接或不做處理;鋼管扣件式搭設的施工用樓梯扶手未設計專門的擋腳板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文明標準化施工用樓梯扶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搭設不規范,管理不方便,整體結構較為復雜,使用的安全性低,不可重復使用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安全文明標準化施工用樓梯扶手,包括卡槽、踢腳卡和套筒底座,所述卡槽的下端固定有立桿,且立桿的兩側位置安裝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右側設置有扶手,所述連接桿的下端連接有連接桿固定螺栓,所述套筒底座的內側固定有立桿,所述套筒底座的左側安裝有套筒水平固定螺栓,所述套筒水平固定螺栓的下方設置有套筒垂直固定螺栓,所述踢腳卡的下方固定有踢腳板,所述踢腳卡的外側設置有踢腳套筒,所述踢腳套筒的內部安裝有固定鐵桿。
優選的,所述立桿2的長度為1.2m。
優選的,所述連接桿3為L型連接桿。
優選的,所述連接桿固定螺栓10設置有3個。
優選的,所述固定鐵桿11為U型鐵桿,且開口寬度為7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安全文明標準化施工用樓梯扶手,標準化的尺寸,搭設規范,整體結構簡單,垂直、水平固定螺栓將套筒底座牢牢固定,3個連接桿固定螺栓確保連接桿不會出現晃動、脫落現象,搭設牢固,實用性強,L型連接桿不會造成碰傷,使用安全,安裝拆卸方便提高施工效率,工具化零件管理方便,節省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整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套筒底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連接桿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結構踢腳卡示意圖。
圖中:1、卡槽,2、立桿,3、連接桿,4、踢腳卡,5、套筒底座,6、扶手,7、踢腳板,8、套筒水平固定螺栓,9、套筒垂直固定螺栓,10、連接桿固定螺栓,11、固定鐵桿,12、踢腳套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安全文明標準化施工用樓梯扶手,包括卡槽1、立桿2、連接桿3、踢腳卡4、套筒底座5、扶手6、踢腳板7、套筒水平固定螺栓8、套筒垂直固定螺栓9、連接桿固定螺栓10、固定鐵桿11和踢腳套筒12,卡槽1的下端固定有立桿2,立桿2的長度為1.2m,且立桿2的兩側位置安裝有連接桿3,連接桿3的右側設置有扶手6,連接桿3為L型連接桿,連接桿3的下端連接有連接桿固定螺栓10,連接桿固定螺栓10設置有3個,套筒底座5的內側固定有立桿2,套筒底座5的左側安裝有套筒水平固定螺栓8,套筒水平固定螺栓8的下方設置有套筒垂直固定螺栓9,踢腳卡4的下方固定有踢腳板7,踢腳卡4的外側設置有踢腳套筒12,踢腳套筒12的內部安裝有固定鐵桿11,固定鐵桿11為U型鐵桿,且開口寬度為7cm。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安全文明標準化施工用樓梯扶手時,整體工作原理比較容易理解,首先進行施工用樓梯扶手的安裝,將立桿2鑲嵌于連接桿3中的卡槽1處,然后連接桿3通過連接桿固定螺栓10連接扶手6,踢腳板7放在立桿下半部分,通過踢腳卡4進行固定,最后之前安裝好的部分通過套筒底座5固定在樓梯上,當人扶著扶手6走樓梯時,經過拐角處的L型的連接桿6,直接順勢拐彎,踢腳板7保護人走路時不會出現腳滑出,整體結構簡單、穩定,這就是安全文明標準化施工用樓梯扶手的工作原理。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