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池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了一種水池伸縮縫結構。
背景技術:
伸縮縫是指為防止建筑物構件由于氣候溫度變化,如熱脹、冷縮,使結構產生裂縫或破壞而沿建筑物或者構筑物施工縫方向的適當部位設置的一條構造縫。伸縮縫可將基礎以上的建筑構件如墻體、樓板、屋頂等分成兩個獨立部分,使建筑物或構筑物沿長方向可做水平伸縮。伸縮縫除了廣泛用于建筑物中之外,在水池的建設中應用也非常廣泛。
在水池工程實踐中,水池鋪設混凝土板時,為保證混凝土板受到側向力時不發生開裂,往往要在混凝土板上設置伸縮縫,伸縮縫將混凝土板分隔開,從而多塊混凝土板不能同時受力,混凝土板局部受力較大,容易造成混凝土板的不均勻沉降和斷裂,從而導致混凝土板的使用壽命大大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了一種水池伸縮縫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水池伸縮縫結構,包括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之間設有伸縮縫,伸縮縫上設有止水帶;第一混凝土板上設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為充滿黃油的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內設有第一傳力桿,第一傳力桿另一端設置在第二混凝土板內,第一傳力桿與第一套管之間設有第一緩沖層,第一緩沖層為充滿紗頭的第一緩沖層;第二混凝土板上設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為充滿黃油的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內設有第二傳力桿,第二傳力桿另一端設置在第一混凝土板內,第二傳力桿與第二套管之間設有第二緩沖層,第二緩沖層為充滿紗頭的第二緩沖層。
作為優選,伸縮縫上設有聚乙烯低發泡嵌縫板,聚乙烯低發泡嵌縫板兩端設有聚硫密封膏。
作為優選,第一套管為塑料制成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為塑料制成的第二套管。
作為優選,第一傳力桿為鋼筋制成的第一傳力桿,第二傳力桿為鋼筋制成的第二傳力桿。
作為優選,止水帶為橡膠制成的止水帶。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通過第一傳力桿和第二傳力桿將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聯結在一起,當混凝土板受力時,通過傳力桿件的彎矩傳遞,兩塊混凝土板同時受力,提高了混凝土板的負載能力,從而提高了混凝土板的使用壽命。并且,傳力桿通過黃油在套管內自由滑動,一方面解決了混凝土板由于氣候溫度變化,如熱脹、冷縮造成混凝土板產生裂縫,另一方面也通過包裹在鋼筋上的黃油自然阻斷空氣對鋼筋的氧化作用,從而延長期壽命周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以上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其中,1—第一混凝土板、2—第一緩沖層、3—第一套管、4—第一傳力桿、5—伸縮縫、6—止水帶、7—第二混凝土板、8—第二傳力桿、9—第二套管、10—第二緩沖層、11—聚硫密封膏、12—聚乙烯低發泡嵌縫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水池伸縮縫結構,如圖1-2所示,包括第一混凝土板1和第二混凝土板7,第一混凝土板1和第二混凝土板7之間設有伸縮縫5,伸縮縫5上設有止水帶6。
第一混凝土板1上設有第一套管3,第一套管3為充滿黃油的第一套管3,第一套管3內設有第一傳力桿4,第一傳力桿4另一端設置在第二混凝土板7內,黃油給第一傳力桿4提供潤滑效果,并且防止第一傳力桿4氧化;第一傳力桿4與第一套管3之間設有第一緩沖層2,第一緩沖層2為充滿紗頭的第一緩沖層2,第一緩沖層2通過紗頭減少第一傳力桿4的沖擊力。第二混凝土板7上設有第二套管9,第二套管9為充滿黃油的第二套管9,第二套管9內設有第二傳力桿8,第二傳力桿8另一端設置在第一混凝土板1內,黃油給第二傳力桿8提供潤滑效果,并且防止第二傳力桿8氧化;第二傳力桿8與第二套管9之間設有第二緩沖層10,第二緩沖層10為充滿紗頭的第二緩沖層10,第二緩沖層10通過紗頭減少第二傳力桿8的沖擊力。通過第一傳力桿4和第二傳力桿8將第一混凝土板1和第二混凝土板7聯結在一起,當混凝土板受力時,通過傳力桿件的彎矩傳遞,兩塊混凝土板共同受力,提高了混凝土板的負載能力,從而提高了混凝土板的使用壽命。并且,傳力桿通過黃油在套管內自由滑動,一方面解決了混凝土板由于氣候溫度變化,如熱脹、冷縮造成混凝土板產生裂縫,另一方面也通過包裹在鋼筋上的黃油自然阻斷空氣對鋼筋的氧化作用,從而延長期壽命周期。
伸縮縫5上設有聚乙烯低發泡嵌縫板12,聚乙烯低發泡嵌縫板12兩端設有聚硫密封膏11。
第一套管3為塑料制成的第一套管3,第二套管9為塑料制成的第二套管9。
第一傳力桿4為鋼筋制成的第一傳力桿4,第二傳力桿8為鋼筋制成的第二傳力桿8。
止水帶6為橡膠制成的止水帶6。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