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桿式雙道安全繩,屬于鋼結構工程施工安全防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安全防護設施是建筑施工現場為預防施工中發生人員傷亡事故而設置的各類設施、設備、器具,如鋼管柱需進行安裝、調校、焊接、檢測等工作,上述工作均在高空懸空部位進行。高空作業需搭設安全操作平臺,改變施工安全環境,充分考慮超高層或大跨度場館的施工特點,在超高層或大跨度場館的施工過程中,鋼管柱施工較為常見,此時采用的防護措施為操作平臺。
操作平臺是鋼結構施工時構件臨時對接搭設的臨邊操作平臺。操作平臺必須經過設計計算、方案審批、搭設和驗收,并簽字認可,其強度和穩定性必須滿足設計要求。操作平臺設防護欄桿,立桿式雙道安全繩適用于工字型鋼梁的臨邊防護,因此也要滿足相應的安全規范和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立桿式雙道安全繩,結構簡單,安裝牢固,防護效果好,能滿足現場工字型鋼梁的臨邊防護需求。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立桿式雙道安全繩,包括左右兩側立桿、立桿的底部具有底座,每根立桿的上端及中部分別設置用于連接鋼絲繩的拉結件,每根鋼絲繩兩端分別用繩卡固定,每根鋼絲繩的一端頭設置用于調節鋼絲繩松弛度的花籃螺栓。
進一步,所述立桿與底座固定連接,立桿與底座之間通過加勁板和螺栓加固。
進一步,所述左右兩側立桿的間距小于或等于8000mm。
進一步,所述立桿是規格為Ф48*3.6mm的鋼管。
進一步,所述鋼絲繩的直徑大于或等于9mm。
進一步,上、下兩道鋼絲繩距離底座所在的平面的距離分別為1200mm及600mm。
進一步,所述繩卡的規格為Dr=9mm,每根鋼絲繩每端的繩卡數至少為3個,繩卡間距為100mm,最后一個繩卡距鋼絲繩繩頭的長度大于或小于140mm。
進一步,所述花籃螺栓設置在鋼絲繩的左端或右端,花籃螺栓的規格為M8。
再進一步,所述底座的長度為140mm,寬度為90mm,高度為80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設置在工字型鋼梁上,具有雙道安全繩,底座具有加勁板,雙道鋼絲繩的每一端都設置繩卡,且能調節松緊,結構簡單,安裝牢固,防護效果好,能很好地滿足現場工字型鋼梁的臨邊防護需求。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立桿的示意圖;
圖3是底座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一種立桿式雙道安全繩,如圖1所示,包括左右兩側立桿1,左右兩側立桿的間距小于或等于8000mm。所述立桿是規格為Ф48*3.6mm的鋼管。
立桿的底部具有底座2,每根立桿的上端及中部分別設置用于連接鋼絲繩3的拉結件4,每根鋼絲繩兩端分別用繩卡固定,每根鋼絲繩的一端頭設置用于調節鋼絲繩松弛度的花籃螺栓5。所述鋼絲繩的直徑大于或等于9mm。上、下兩道鋼絲繩距離底座所在的平面的距離分別為1200mm及600mm。所述繩卡的規格為Dr=9mm,每根鋼絲繩每端的繩卡數至少為3個,繩卡間距為100mm,最后一個繩卡距鋼絲繩繩頭的長度大于或小于140mm。所述花籃螺栓設置在鋼絲繩的左端或右端,花籃螺栓的規格為M8。
如圖1、2所示,所述立桿與底座固定連接,立桿與底座之間通過加勁板6和螺栓7加固,底座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所述底座的長度為140mm,寬度為90mm,高度為80mm。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立桿是規格為Φ48.3×3.6mm的鋼管,每根立桿底部與底座固定。立桿與底座之間除焊接固定以外,還應有相應的加固措施,本實施例中是在立桿與底座連接部位設置加勁板和緊固螺栓。如圖1所示,左右兩側立桿的間距最大跨度不應大于8m。鋼絲繩直徑不應小于9mm,上、下兩道鋼絲繩距離鋼梁梁面的距離分別為1200mm及600mm。每根鋼絲繩兩端分別用Dr=9mm的繩卡固定,繩卡數不得少于3個,繩卡間距保持在100mm為宜,最后一個繩卡距鋼絲繩繩頭的長度不得小于140mm。鋼絲繩左端應用規格為M8的花籃螺栓調節鋼絲繩的松弛度。
本實用新型設置在工字型鋼梁上,具有雙道安全繩,底座具有加勁板,雙道鋼絲繩的每一端都設置繩卡,且能調節松緊,結構簡單,安裝牢固,防護效果好,能很好地滿足現場工字型鋼梁的臨邊防護需求。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