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鋼筋灌漿套筒。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建筑工業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建筑結構的類型進行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而作為應用規模最大的建筑結構類型,混凝土接頭體系成為建筑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將成為建筑產業化發展的主要方向,今年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得到了飛速發展,在建筑行業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設計的標準化和管理的信息化,產品構件比較標準,生產效率較高,生產成本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性價比越來越高,同時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又非常符合綠色建筑的要求。
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中,通常會使用到大量的預制混凝土構件,而預制混凝土構件的連接,特別是鋼筋的連接,使裝配時混凝土結構的關鍵技術。在傳統的現澆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的連接多采用螺紋套筒連接、搭接連接、焊接連接或擠壓套筒連接等機械連接方法,鋼筋連接的施工過程較為復雜,而且必須在澆注混凝土前完成鋼筋的連接,這種方法顯然不適用于預制混凝土結構的裝配式施工,裝配預制混凝土結構時,通常是先進行裝配,然后再將各個相對獨立的預制混凝土結構連接起來。目前,主要使用鋼筋套筒來連接預制混凝土結構的鋼筋,這種傳統的鋼筋套筒一般采用鑄鐵整體成型的方法制得,但是采用這種方法制作鋼筋套筒時,制作工序復雜、工藝較難,而且需要使用大型制作設備和熱處理熱備,同時通過這種方法制得的鋼筋套筒耗鋼量較大,成本高,經濟效益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采用鑄鐵整體成型的方法制作的鋼筋套筒存在的耗鋼量較大、制作工藝難的問題,提供一種鋼筋灌漿套筒,該套筒通過各個部分分別加工再組合的方式,解決了耗鋼量大、工藝難的問題,使鋼筋灌漿套筒只消耗較低的鋼材,同時使用簡單,便于在預制構件生產時進行安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鋼筋灌漿套筒,包括套筒筒體,所述套筒筒體上設置有用于灌漿的灌漿口和排漿口,套筒筒體上還連接有用于安裝鋼筋的第一連接件,所述灌漿口和排漿口分別連接有用于灌漿料壓入和排出的第二連接件,所述套筒筒體、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可分離式連接,且所述第二連接件為塑料制品。
傳統的鋼筋灌漿套筒采用鑄鐵整體成型的一體式結構,制作工序比較復雜、工藝較難,而且消耗的鋼材量較大,而采用在套筒筒體上加工灌漿口和排漿口的方式,再使用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分離式連接的方式與套筒筒體固定,使鋼筋灌漿套筒制作過程和工藝都比較簡單,同時消耗更好的鋼材,達到鋼筋灌漿套筒的連接作用。套筒筒體可以直接使用鋼管,然后在鋼管上加工好灌漿口和排漿口,加工好用于連接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的連接特征,同時,對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分開單獨進行加工,將所有的零件均加工完成后,再將套筒筒體、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進行連接裝配,使其成為鋼筋灌漿套筒的整體,實現其連接功能,達到連接預制構件鋼筋的目的,這種方法不僅加工過程較為簡單,而可以簡約較多的鋼材,在加工過程、加工成本上均有較大優勢。
將第二連接件設置為塑料制品,在滿足使用要求的條件下,進一步降低鋼材的使用量,第二連接件如果采用金屬構件,不僅增加耗鋼量,而且制作工藝比較難,而采用塑料制品有效克服了這些問題,大大降低了制作難度,節約了加工、制作成本。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連接件上設置有與套筒筒體直徑對應的螺紋段,第一連接件與套筒筒體螺紋連接,且所述第一連接件上還設置有用于安裝鋼筋的螺紋孔,螺紋孔大小與鋼筋直徑對應。第一連接件在與套筒筒體連接的同時,還必須與預制構件鋼筋進行連接,通過在第一連接件的表面設置螺紋段,螺紋段的直徑大小與套筒筒體直徑對應,使其與套筒筒體連接,同時還設置螺紋孔,通過螺紋孔與預制構件鋼筋進行連接,達到連接目的,采用這種方式,在對套筒內進行灌漿時,灌漿料不會從連接的地方泄漏,保證灌漿過程的順利進行。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連接件為圓柱狀,數量為一件,通過設置于套筒筒體端部的內螺紋連接于套筒筒體一端,所述第一連接件的螺紋孔軸線與套筒筒體軸線重合。只在套筒筒體的一端設置第一連接件,在使用鋼筋灌漿套筒時,將沒有設置第一連接件的套筒一端套入預制構件的鋼筋,并放置于預制構件的墻面上,使其與墻面對齊平整,使灌漿料達到此處時不會流出,起到連接鋼筋的目的,另一端設置第一連接件,并通過第一連接件與另一側的預制構件鋼筋進行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連接件為圓柱狀,數量為兩件,通過設置于套筒筒體兩端的內螺紋連接于套筒筒體兩端,所述第一連接件的螺紋孔軸線與套筒筒體軸線重合。套筒筒體的兩端均與第一連接件連接,使兩端的第一連接件均與預制構件的鋼筋進行連接,鋼筋與套筒連接好后,再通過壓力設備將灌漿料壓入套筒筒體內,起到連接作用,第一連接件的螺紋孔軸線與套筒筒體軸線重合,使第一連接件的螺紋孔處于套筒筒體的中心軸線上,便于與鋼筋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灌漿口和排漿口開設于套筒筒體的筒壁上,灌漿口和排漿口設置有用于連接第二連接件的內螺紋。將灌漿口和排漿口開設與筒體的筒壁上,從灌漿口壓入灌漿料,套筒內的空氣及灌漿料從排漿口流出,保證灌漿料將筒體內灌滿,灌漿口和排漿口與第二連接件的連接采用螺紋連接的方式,先對灌漿口和排漿口進行車絲,再將第二連接件與孔套絲連接,使第二連接件與灌漿口與排漿口的連接相對比較牢固,保證鋼筋灌漿套筒在使用過程中,灌漿過程能順利實施進行。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灌漿口和排漿口布置于套筒筒體同一側的管壁上,且灌漿口和排漿口的中心線處于同一個圓柱的軸截面上。將灌漿口和排漿口布置于筒壁的同側,且灌漿口和排漿口的中心線處于同一個圓柱的軸截面上,使灌漿口和排漿口處于同一最高高度,保證在灌漿時,灌漿料能充分、完全填充滿套筒內部空間,實現預制構件鋼筋的牢固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第二連接件上還連接有用于輸送灌漿料的輸送管。為了便于灌漿料順利、快速灌入鋼筋灌漿套筒內,在第二連接件上再連接上輸送管,壓力容器通過輸送管將灌漿料壓入其中,灌漿過程更加方便、快捷,同時保證套筒內沒有空隙,灌漿料完全將套筒內部空間充斥填充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第二連接件分別與灌漿口和排漿口螺紋連接,第二連接件上還設置有便于連接輸送管的卡槽。使用螺紋連接方式,便于其與灌漿口和排漿口的順利有效連接,在第二連接件上設置卡槽,使第二連接件在與輸送管連接時,便于使用卡箍將連接管固定于第二連接件上,達到連接牢固的目的。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輸送管為鋼絲軟管。使用鋼絲軟管作用輸送管,可以進行彎折、變向,便于輸送管與壓力容器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輸送管為橡膠軟管。在保證橡膠軟管具有輸送灌漿料的強度時,使用橡膠軟管也可以進行彎折、變向,達到與壓力容器連接的目的,同時降低套筒使用成本。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鋼筋灌漿套筒包括套筒筒體、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且三者采用分離式連接方式組合而成,分別對套筒筒體、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單獨進行加工,將所有的零件均加工完成后,再對其進行連接裝配,使其成為鋼筋灌漿套筒的整體,實現其連接功能,達到連接預制構件鋼筋的目的,這種方法不僅加工過程較為簡單,而可以簡約較多的鋼材,在加工過程、加工成本上均有較大優勢;
2、將第二連接件設置為塑料制品,在滿足使用要求的條件下,進一步降低鋼材的使用量,第二連接件如果采用金屬構件,不僅增加耗鋼量,而且制作工藝比較難,而采用塑料制品有效克服了這些問題,大大降低了制作難度,節約了加工、制作成本;
3、由于只設置一件第一連接件,將沒有設置第一連接件的套筒一端套入預制構件的鋼筋,并放置于預制構件的墻面上,使其與墻面對齊平整,使灌漿料達到此處時不會流出,起到連接鋼筋的目的,另一端設置第一連接件,在第一連接件上開設螺紋,便于第一連接件與套筒筒體的順利連接,同時在第一連接件上還設置有螺紋孔,保證第一連接件與預制構件的鋼筋順利連接,達到連接目的;
4、在第二連接件上連接輸送管,壓力容器通過輸送管將灌漿料通過輸送管壓入套筒內,這種方式保證灌漿料順利、快速灌入鋼筋灌漿套筒內,灌漿過程更加方便、快捷,同時保證套筒內沒有間隙,灌漿料完全將套筒內部空間充斥填充滿。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的鋼筋灌漿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鋼筋灌漿套筒的左視圖。
圖3為圖1中鋼筋灌漿套筒的俯視圖。
圖4為沿圖3中A-A線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鋼筋灌漿套筒應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2中的鋼筋灌漿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套筒筒體,2-灌漿口,3-排漿口,4-第一連接件,5-第二連接件,6-輸送管,7-鋼筋,71-上部鋼筋,72-下部鋼筋,8-灌漿料,9-卡槽,10-預制構件,101預制構件底面,102-預制構件側面,11-螺紋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5所示,鋼筋灌漿套筒,包括套筒筒體1,套筒筒體1上設置有用于灌漿的灌漿口2和排漿口3,套筒筒體1上還連接有用于安裝鋼筋的第一連接件4,灌漿口2和排漿口3分別連接有用于灌漿料8壓入和排出的第二連接件5,所述套筒筒體1、第一連接件4和第二連接件5可分離式連接,且第二連接件5為塑料制品。
傳統的鋼筋灌漿套筒采用鑄鐵整體成型的一體式結構,制作工序比較復雜、工藝較難,而且消耗的鋼材量較大,而采用在套筒筒體上加工灌漿口和排漿口的方式,再使用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分離式連接的方式與套筒筒體固定,使鋼筋灌漿套筒制作過程和工藝都比較簡單,同時消耗更好的鋼材,達到鋼筋灌漿套筒的連接作用,并且將第二連接件設置為塑料制品,在滿足使用要求的條件下,進一步降低鋼材的使用量,降低了制作難度,節約了加工、制作成本。
套筒筒體1直接使用鋼管,然后使用加工機床在鋼管上加工好灌漿口2和排漿口3,加工好用于連接第一連接件4和第二連接件5的連接特征,即在套筒筒體1的兩端加工好連接螺紋,在灌漿口2和排漿口3上加工好連接內螺紋,同時,對第一連接件4和第二連接件5分開單獨進行加工,將所有的零件均加工完成后,再將套筒筒體1、第一連接件4和第二連接件5進行連接裝配,使其成為鋼筋灌漿套筒的整體,實現其連接功能,達到連接預制構件鋼筋的目的,這種方法不僅加工過程較為簡單,而可以簡約較多的鋼材,在加工過程、加工成本上均有較大優勢。
第一連接件4上設置有與套筒筒體1直徑對應的螺紋段,第一連接件4與套筒筒體1螺紋連接,且第一連接件4上還設置有用于安裝預制構件10的鋼筋7的螺紋孔11,螺紋孔11的大小與預制構件10的鋼筋7直徑對應,第一連接件4在與套筒筒體1連接的同時,還必須與鋼筋7進行連接,鋼筋7是固定于預制構件10內的預埋件,在制作預制構件10時埋入其中,通過在第一連接件4的表面設置螺紋段,螺紋段的直徑大小與套筒筒體1直徑對應,使其與套筒筒體1連接,同時還設置螺紋孔,通過螺紋孔與預制構件鋼筋進行連接,達到連接目的,采用這種方式,在對套筒內進行灌漿時,灌漿料不會從連接的地方泄漏,保證灌漿過程的順利進行。
第一連接件4為圓柱狀,數量為一件,通過設置于套筒筒體1端部的內螺紋連接于套筒筒體1一端,第一連接件4的螺紋孔11的軸線與套筒筒體1的軸線重合,只在套筒筒體1的一端設置第一連接件4,在鋼筋灌漿套筒時,第一連接件4與上部鋼筋71進行連接后,再將沒有設置第一連接件4的套筒一端套入預制構件底面101上設置的下部鋼筋72,并放置于預制構件10的墻面上,使其與墻面對齊平整,使灌漿料8達到此處時不會流出,起到連接下部鋼筋72的目的,另一端設置第一連接件4,并通過第一連接件4與設置于另一端的上部鋼筋71進行連接。
灌漿口2和排漿口3開設于套筒筒體1的筒壁上,灌漿時,從預制構件側面102一側進行灌漿,灌漿口2和排漿口3設置有用于連接第二連接件5的內螺紋,將灌漿口2和排漿口3開設與套筒筒體1的筒壁上,從灌漿口2壓入灌漿料8,套筒內的空氣及灌漿料8從排漿口3流出,保證灌漿料8將筒體內灌滿,灌漿口2和排漿口3與第二連接件5的連接采用螺紋連接的方式,先對灌漿口2和排漿口3進行車絲,再將第二連接件5與灌漿口2和排漿口3套絲連接,使第二連接件5與灌漿口2與排漿口3的連接相對比較牢固,保證鋼筋灌漿套筒在使用過程中,灌漿過程能順利實施進行。
灌漿口2和排漿口3布置于套筒筒體1同一側的管壁上,且灌漿口2和排漿口3的中心線處于同一個套筒的圓柱軸截面上,將灌漿口2和排漿口3布置于筒壁的同側,且灌漿口2和排漿口3的中心線處于同一個圓柱軸截面上,使灌漿口和排漿口處于同一最高高度,保證在灌漿時,灌漿料能充分、完全填充滿套筒內部空間,實現預制構件鋼筋的牢固連接。
第二連接件5上還連接有用于輸送灌漿料8的輸送管6,為了便于灌漿料順利、快速灌入鋼筋灌漿套筒內,在第二連接件上再連接上輸送管,壓力容器通過輸送管將灌漿料壓入其中,灌漿過程更加方便、快捷,同時保證套筒內沒有空隙,灌漿料完全將套筒內部空間充斥填充滿。
第二連接件5分別與灌漿口2和排漿口3螺紋連接,第二連接件5上還設置有便于連接輸送管6的卡槽9,使用螺紋連接方式,便于其與灌漿口和排漿口的順利有效連接,在第二連接件上設置卡槽,使第二連接件在與輸送管連接時,便于使用卡箍將連接管固定于第二連接件上,達到連接牢固的目的。
輸送管6為鋼絲軟管,使用鋼絲軟管作用輸送管,可以進行彎折、變向,便于輸送管與壓力容器連接。
本實施例提供的鋼筋灌漿套筒,通過各個部分分別加工再組合的方式,解決了耗鋼量大、工藝難的問題,使鋼筋灌漿套筒只消耗較低的鋼材,該鋼筋灌漿套筒使用方法簡單,只需用鋼筋灌漿套筒將預制構件的鋼筋套入其中,然后通過灌漿口往套筒內壓入灌漿料即可,便于在預制構件生產時進行安裝、使用。
實施例2
如圖5和圖6所示,鋼筋灌漿套筒,包括套筒筒體1,套筒筒體1上設置有用于灌漿的灌漿口2和排漿口3,套筒筒體1上還連接有用于安裝鋼筋的第一連接件4,灌漿口2和排漿口3分別連接有用于灌漿料8壓入和排出的第二連接件5,所述套筒筒體1、第一連接件4和第二連接件5可分離式連接,且第二連接件5為塑料制品。
本實施例方案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第一連接件4同樣為圓柱狀,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的鋼筋灌漿套筒的第一連接件4的數量為兩件,通過設置于套筒筒體1兩端的內螺紋連接于套筒筒體1的兩端,第一連接件4的螺紋孔軸線與套筒筒體軸線重合,套筒筒體的兩端均與第一連接件連接,使兩端的第一連接件均與預制構件的鋼筋進行連接,鋼筋與套筒連接好后,再通過壓力設備將灌漿料壓入套筒筒體內,起到連接作用,第一連接件的螺紋孔軸線與套筒筒體軸線重合,使第一連接件的螺紋孔處于套筒筒體的中心軸線上,便于與鋼筋連接。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還有個不同之處在于:輸送管6為橡膠軟管,在保證橡膠軟管具有輸送灌漿料的強度時,使用橡膠軟管也可以進行彎折、變向,達到與壓力容器連接的目的,同時降低套筒使用成本。
本實施例提供的鋼筋灌漿套筒,同樣先對各個部分分別加工,然后再組合成鋼筋灌漿套筒整體,解決了耗鋼量大、工藝難的問題,使鋼筋灌漿套筒只消耗較低的鋼材,該鋼筋灌漿套筒使用方法簡單,只需用鋼筋灌漿套筒兩端的第一連接件將預制構件的鋼筋進行連接,然后通過灌漿口往套筒內壓入灌漿料即可,便于在預制構件生產時進行安裝、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