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板和混凝土的搭接件,尤其涉及一種模板與已澆筑混凝土之間的柔性搭接組件。
背景技術:
在使用鋼模板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過程中,有時需要將鋼模板與先澆混凝土匹配搭接來完成下一次澆筑。但是二者之間無法固定連接,且先澆混凝土端頭部位多會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整情況,而鋼模板剛度較大,與先澆混凝土搭接后往往會出現搭接縫、存在搭接不嚴密的現象,導致接縫部位容易出現漏漿、錯臺等混凝土質量缺陷,影響梁體美觀,存在安全隱患。為了解決這一缺陷人們進行了各種嘗試,例如已公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4609907U《一種鋼模臺車柔性搭接模板》提出在已定型的鋼模臺車上增設搭接模板,通過螺栓與原鋼模臺車連接,來解決上述問題。但是由于搭接模板與原鋼模臺車的貼合度無法保證,這必然導致連接處易出現間隙或錯臺,影響成型效果,在箱梁及節段梁預制等其他要求較高的情況時,無法滿足使用要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板與先澆混凝土搭接嚴密,避免出現漏漿、錯臺等混凝土質量缺陷的模板與已澆筑混凝土之間的柔性搭接組件。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一種模板與已澆筑混凝土之間的柔性搭接組件,該組件包括連接于模板外端的模板封板,模板面板的外端伸出模板封板外與模板封板形成T型結構,模板面板外端的模板側有調節支撐組件,模板面板貼于混凝土的表面形成柔性搭接后通過調節支撐組件來保證搭接處的貼合度。
作為優選,所述模板面板外端的模板側焊接有角鋼作為其強度加強構件。
作為優選,所述調節支撐組件包括支撐肋板和頂緊構件,支撐肋板的內端與所述模板封板相連、外端對應于所述角鋼外端,頂緊構件連接于支撐肋板上,其頂端與角鋼接觸。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肋板有多組、沿搭接截面方向布置,每組均包括成對布置的兩塊,各組中兩支撐肋板之間的間距相等。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肋板為矩形板。
作為優選,所述頂緊構件包括螺母和穿過該螺母的頂緊螺桿,螺母固定于同組的兩支撐肋板之間,頂緊螺桿的軸向與模板面板垂直,頂端與所述角鋼接觸。
作為優選,所述頂緊螺桿的外端固定有與之垂直的加力桿。
作為替代方案,所述強度加強構件可以采用鋼板制作。
本實用新型在原鋼模板上直接進行改進,無需額外安裝搭接模板,將原模板面板的一端伸出模板封板一段距離,使模板面板具有一定的柔性可彈性變形。調節支撐組件利用模板面板的彈性變形使其與先澆混凝土表面搭接嚴密,不僅有效的防止了漏漿、錯臺等質量缺陷,且結構加工方便,操作簡單快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實施例的搭接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優選實施例的右視示意圖。
圖3為現有技術的搭接狀態示意圖。
圖示序號:
1—模板封板、2—調節支撐組件、3—模板、4—混凝土、5—角鋼、
21—支撐肋板、22—螺母、23—頂緊螺桿、24—加力桿、31—模板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這種模板與已澆筑混凝土之間的柔性搭接組件,包括模板封板1和調節支撐組件2。
模板封板1連接于模板3的外端,模板面板31的外端伸出模板封板1一定距離并貼于混凝土4的表面,形成柔性搭接。模板面板31位于混凝土4表面端的下側焊接有使其局部加強的角鋼5。
調節支撐組件2包括支撐肋板21和頂緊構件,支撐肋板21的內端與模板封板1相連、外端位于角鋼5的模板側,頂緊構件包括螺母22和穿過該螺母22的頂緊螺桿23,螺母22固定于同組的兩支撐肋板21之間,頂緊螺桿23的內端與角鋼5接觸、外端固定有與之垂直的加力桿24,便于旋擰頂緊螺桿23。旋轉頂緊螺桿23使模板面板31貼死混凝土4的表面,保證接縫嚴密。
上述實施例中的角鋼還可用其他合適的型鋼或板材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