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裝飾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及幕墻。
背景技術:
幕墻是由支撐結構體系與金屬板組成的建筑外圍護結構或裝飾結構,由于金屬板的優(yōu)良加工性能,色彩的多樣及良好的安全性,能完全適應各種復雜造型的設計,可以根據需求任意增加凹進或凸出的線條,而且可以加工出各種造型的曲線線條,備受人們的喜愛,也是現在幕墻裝飾的發(fā)展趨勢。
但對于幕墻中的造型格柵的安裝,傳統(tǒng)的做法是直接將格柵固定在立柱或橫梁上面,這樣安裝方式存在的缺陷在于:所有的安裝工作必須在現場完成,使得整個工期長,造成幕墻成本的高,安裝過程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中幕墻的格柵結構安裝必須在施工現場才能進行,導致工期長和幕墻成本高。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包括
下橫梁,為至少兩個,沿水平方向延伸設置;
上橫梁,與所述下橫梁一一對應且平行設置,所述上橫梁位于所述下橫梁的上方;
豎向龍骨,為至少兩個,一個所述豎向龍骨設置在相對的所述上橫梁和下橫梁之間;
格柵,為至少兩個,至少一個所述格柵沿豎直方向設置在相對的所述上橫梁和下橫梁上,且位于所述豎向龍骨的外側,以形成一個格柵系統(tǒng);
插接組件,用于將相鄰兩個所述格柵系統(tǒng)可拆卸地連接在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上。
上述的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所述豎向龍骨包括豎直部,分別突出成型在所述豎直部頂部和底部的一端上的水平部,以形成橫向截面為倒L型的龍骨;
所述豎向龍骨底部和頂部的水平部通過第一插芯分別固定在所述下橫梁和上橫梁上。
上述的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所述豎向龍骨的水平部上開設安裝孔,第一插芯的底部和頂部分別插接在一個所述安裝孔內,第一緊固件將所述第一插芯的底部和頂部分別固定在所述下橫梁和上橫梁上。
上述的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所述第一插芯的底部和頂部上具有向外延伸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上開設供所述第一緊固件穿過的釘孔。
上述的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所述豎向龍骨的豎直部的背對所述格柵系統(tǒng)的一端部上開設開口朝向外的插孔;
所述插接組件包括呈T型連接件,所述T型連接件的水平部的兩端分別插入相鄰兩個所述格柵系統(tǒng)中的豎向龍骨的所述插孔內;
埋設在所述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上的第一預埋件,成型在所述第一預埋件外側表面上的支撐座;
所述T型連接件的豎直部可拆卸地插接固定在所述支撐座上。
上述的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所述支撐座的背對所述混凝土主體結構的一端端面上平行設置兩塊鋼板,兩塊所述鋼板形成開口朝向所述格柵系統(tǒng)的卡槽,所述T型連接件的豎直部插入所述卡槽內,第二緊固件將所述T型連接件的豎直部固定在所述卡槽上。
上述的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所述下橫梁或所述上橫梁為具有空腔和開口的凹槽框架,所述凹槽框架的底部與所述第一插芯連接。
上述的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橫向混凝土主體結構上埋設第二預埋件,成型在所述第二預埋件的頂部表面上的凸起連接件;
所述下橫梁的開口朝向,所述凸起連接件插入該所述開口處,并通過第三緊固件固定在所述下橫梁上。
上述的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所述上橫梁的開口朝上,還包括與所述上橫梁的空腔相匹配的第二插芯,所述第二插芯插入所述上橫梁的空腔內。
上述的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所述上橫梁的開口上還設置扣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yōu)點: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包括至少兩個上橫梁、至少兩個下橫梁、至少兩個豎向龍骨、至少兩個格柵以及插接組件。至少兩個下橫梁沿水平方向延伸設置,上橫梁與下橫梁一一對應且平行設置,并位于下橫梁的上方;至少一個格柵沿豎直方向設置在相對的上橫梁和下橫梁上,并位于豎向龍骨的外側,以形成一個格柵系統(tǒng);插接組件用于將相鄰兩個格柵系統(tǒng)可拆卸地連接在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上。
此結構的幕墻,采用一個上橫梁和一個下橫梁、一個豎向龍骨和至少一個格柵形成一個格柵系統(tǒng),將每一個格柵系統(tǒng)先在加工廠組裝好后,再運輸到施工現場,利用插接組件直接連接在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上,縮短格柵系統(tǒng)的施工周期和降低幕墻的成本;同時,該格柵系統(tǒng)在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上安裝和拆卸均很方便,結構安全可靠,對建筑物適應性強,幕墻的外觀效果更加美觀和細膩。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豎向龍骨的豎直部的背對格柵系統(tǒng)的一端部上開設開口朝向外的插孔;插接組件包括呈T型連接件,T型連接件的水平部的兩端分別插入相鄰兩個格柵系統(tǒng)中的豎向龍骨的插孔內;埋設在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上的第一預埋件,成型在第一預埋件外側表面上的支撐座;T型連接件的豎直部可拆卸地插接固定在支撐座上。在安裝格柵系統(tǒng)時,只需在加工廠將每一個格柵系統(tǒng)組裝好后,在施工現場,通過T型連接件將相鄰兩個格柵系統(tǒng)固定在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上即可。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結構的平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結構的豎向剖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插芯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T型連接件的俯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下橫梁;2-上橫梁;3-豎向龍骨;31-豎直部;32-水平部;322-安裝孔;4-格柵;51-T型連接件;52-鋼板;53-支撐座;6-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7-第一插芯;71-釘孔;8-第一預埋件;9-第二緊固件;10-第二預埋件;11-凸起連接件;12-第二插芯;13-扣蓋;14-第三緊固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兩個下橫梁1,沿水平方向延伸設置;
上橫梁2,與下橫梁1一一對應且平行設置,上橫梁2位于下橫梁1的上方;
兩個豎向龍骨3,一個豎向龍骨3設置在相對的上橫梁2和下橫梁1之間;
兩個格柵4,一個格柵4沿豎直方向設置在相對的上橫梁2和下橫梁1上,且位于豎向龍骨3的外側,以形成一個格柵系統(tǒng);
插接組件,用于將相鄰兩個格柵系統(tǒng)可拆卸地連接在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6上。
此結構的幕墻,采用一個上橫梁2和一個下橫梁1、一個豎向龍骨3和一個格柵4形成一個格柵系統(tǒng),將每一個格柵系統(tǒng)先在加工廠組裝好后,再運輸到施工現場,利用插接組件直接連接在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6上,縮短格柵系統(tǒng)的施工周期和降低幕墻的成本;同時,該格柵系統(tǒng)在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6上安裝和拆卸均很方便,結構安全可靠,對建筑物適應性強,幕墻的外觀效果更加美觀和細膩。
作為變形,上述的下橫梁1的個數還可以為三個、四個、五個等等,上橫梁2和豎向龍骨3的個數均與下橫梁1的個數一一對應,另外,格柵4的個數可以為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等等,一個上橫梁2和下橫梁1之間可以間隔設置多個格柵4,格柵4具體設置的個數根據客戶需求而定,也即,一個格柵系統(tǒng)內設置至少一個格柵4。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豎向龍骨3包括豎直部31,分別突出成型在豎直部31頂部和底部的一端上的水平部32,以形成橫向截面為倒L型的龍骨;豎向龍骨3底部和頂部的水平部32通過第一插芯7分別固定在下橫梁1和上橫梁2上。
此實施方式中,通過第一插芯7將豎向龍骨3的頂部水平部32和底部水平部32分別連接于上橫梁2和下橫梁1,形成一個可拆卸的框架,便于在加工廠將上橫梁2、下橫梁1和豎向龍骨3的安裝。
進一步優(yōu)選地,豎向龍骨3的水平部32上開設安裝孔322,第一插芯7的底部和頂部分別插接在一個安裝孔322內,第一緊固件將第一插芯7的底部和頂部分別固定在下橫梁1和上橫梁2上。第一緊固件優(yōu)選為不銹鋼自攻螺絲,或者現有技術中的其他連接件。
更佳優(yōu)選地,如圖3所示,第一插芯7的底部和頂部上具有向外延伸的連接部,連接部上開設供第一緊固件穿過的釘孔71。第一緊固件穿過釘孔71將第一插芯7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固定在上橫梁2和下橫梁1上。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4所示,豎向龍骨3的豎直部31的背對格柵系統(tǒng)的一端部上開設開口朝向外的插孔;
插接組件包括呈T型連接件51,T型連接件51的水平部的兩端分別插入相鄰兩個格柵系統(tǒng)中的豎向龍骨3的插孔內;埋設在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6上的第一預埋件8,成型在第一預埋件8外側表面上的支撐座53;T型連接件51的豎直部可拆卸地插接固定在支撐座53上。
此實施方式中,在將相鄰兩個格柵系統(tǒng)安裝在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6上時,T型連接件51的水平部的一端先插入一個格柵系統(tǒng)的豎向龍骨3的插孔內并固定在豎向龍骨3上;再將T型連接件51的水平部的另一端插入另一個格柵系統(tǒng)的豎向龍骨3的插孔內并固定在該豎向龍骨3上;最后將T型連接件51的豎直部固定在支撐座53上,就能夠將相鄰兩個格柵系統(tǒng)可拆卸地固定在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6上。因此,在安裝格柵系統(tǒng)時,只需在加工廠將每一個格柵系統(tǒng)組裝好后,在施工現場,通過T型連接件51將相鄰兩個格柵系統(tǒng)固定在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6上即可。
進一步優(yōu)選地,支撐座53的背對豎向混凝土主體結構6的一端端面上平行設置兩塊鋼板52,兩塊鋼板52形成開口朝向格柵系統(tǒng)的卡槽,T型連接件51的豎直部插入卡槽內,第二緊固件9將T型連接件51的豎直部固定在卡槽上。
優(yōu)選地,第二緊固件9為球頭螺栓,球頭螺栓穿過兩個鋼板52和T型連接件51的豎直部,進而將T型連接件51固定在支撐座53上。此外,第二緊固件9還可以為現有技術中的其他連接件,例如不銹鋼螺釘。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上述的下橫梁1和上橫梁2均為具有空腔和開口的凹槽框架,凹槽框架的底部與第一插芯7連接。
進一步優(yōu)選地,如圖2所示,橫向混凝土主體結構上埋設第二預埋件10,成型在第二預埋件10的頂部表面上的凸起連接件11,下橫梁1的開口朝向,凸起連接件11插入該開口處,并通過第三緊固件14固定在下橫梁1上,從而將下橫梁1可拆卸地固定在橫向混凝土主體結構上。作為變形,還可以在第二預埋件10的頂部表面上固定連接件,再將該連接件與下橫梁1連接即可。優(yōu)選地,第三緊固件14為沉頭螺栓。
更佳優(yōu)選地,如圖2所示,上橫梁2的開口朝上,還包括與上橫梁2的空腔相匹配的第二插芯12,第二插芯12插入上橫梁2的空腔內,對上橫梁2起到一個限位作用,防止上橫梁2出現晃動現象。
優(yōu)選地,上橫梁2的開口上還設置扣蓋13,將上橫梁2的開口封閉,增加幕墻的美觀度。
本實施例提供的可插接式格柵系統(tǒng)的幕墻,安裝過程為:在加工廠將一個上橫梁2、一個下橫梁1、一個豎向龍骨3和格柵4組裝成一個格柵系統(tǒng),再將T型連接件51的水平部的一端通過沉頭螺絲固定在一個格柵系統(tǒng)的豎向龍骨3上;在現場時,將另一個格柵系統(tǒng)的豎向龍骨3插接在T型連接件51的水平部的另一端上;將凸起連接件11插入下橫梁1開口處,并用沉頭螺栓固定,將T型連接件51的豎直部插入支撐座53的兩個鋼板52形成的卡槽內,用球頭螺栓將T型連接件51的豎直部固定在支撐座53上,最后在上橫梁2的開口處扣上扣蓋13,完成整個格柵系統(tǒng)的安裝過程。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