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輕質砌塊墻現澆芯體。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多種形式、輕質、節能的砌體材料取代了原有的粘土磚等墻體材料,在現代建筑墻體中得了廣泛應用。芯柱、芯梁與輕質砌體組合砌筑施工方法,極大地減少了砌體施工中現澆圈梁、構造柱的工作量,組合施工中圈梁、構筑柱與砌體同時施工,同時成型,省去了支設模板工序、以及支設模板、澆筑砼的工作間歇,避免了因現澆施工中圈梁、構造柱的漲模引起的墻體平整度偏差,從而既加快了施工進度,又提高了施工質量,使墻體表面平整度達到了直接上裝飾層的效果,省去了抹灰工序,避免了空鼓開裂等抹灰形成的質量通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輕質砌塊墻現澆芯體,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輕質砌塊墻現澆芯體,包括:下層樓板、上層樓板、框架柱、砼砌塊馬牙槎、樓板預埋鋼筋、預留灌注孔、芯柱豎向插筋、芯柱箍筋、芯柱水平支筋、豎向嵌合槽、芯柱、模數磚、輕質砌塊、水平芯體、水平芯體縱筋、水平芯體箍筋、水平嵌合槽、砼砌塊外邊框、鋼絲網、封孔預制塊、對拉螺桿、緊固螺栓、砌體墊層和框架柱預留筋;框架柱沿高度方向設有水平嵌合槽,水平嵌合槽中部埋設框架柱預留筋,框架柱預留筋伸出框架柱;緊靠框架柱外側設有豎向嵌合槽,豎向嵌合槽內埋設樓板預留鋼筋,樓板預留鋼筋伸出豎向嵌合槽的槽口;上層樓板設有預留灌注孔,預留灌注孔兩側埋設樓板預留鋼筋;框架柱預留筋伸入芯柱,芯柱水平支筋埋設在輕質砌塊墻接縫處,伸入芯柱,對拉螺桿通過封孔預制板固定砼砌塊外邊框兩側。
有益效果:
(1)減少了砌體施工過程中構造柱和圈梁的工作量,避免了模板脹模等問題的出現。
(2)加快了施工進度,又提高了施工質量,使墻體表面平整度達到了直接上裝飾層的效果,省去了抹灰工序,避免了空鼓開裂等抹灰形成的質量通病。
附圖說明
圖1是輕質砌塊墻現澆芯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芯柱剖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下層樓板;2.上層樓板;3.框架柱;4.砼砌塊馬牙槎;5.樓板預埋鋼筋;6.預留灌注孔;7.芯柱豎向插筋;8.芯柱箍筋;9.芯柱水平支筋;10.預留豎向嵌合槽;11.芯柱;12.模數磚;13.輕質砌塊;14.水平芯體;15.水平芯體縱筋;16.水平芯體箍筋;17.水平嵌合槽;18.砼砌塊外邊框;19.鋼絲網;20.封孔預制塊;21.對拉螺桿;22.緊固螺栓;23.砌體墊層;24.框架柱預留筋。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鋼結構焊接工藝、螺栓連接施工工藝、模板設置工藝等本實施中就不在累述,重點闡述本實用新型涉及結構的實施方式。
輕質砌塊墻現澆芯體,包括:下層樓板1、上層樓板2、框架柱3、砼砌塊馬牙槎4、樓板預埋鋼筋5、預留灌注孔6、芯柱豎向插筋7、芯柱箍筋8、芯柱水平支筋9、豎向嵌合槽10、芯柱11、模數磚12、輕質砌塊13、水平芯體14、水平芯體縱筋15、水平芯體箍筋16、水平嵌合槽17、砼砌塊外邊框18、鋼絲網19、封孔預制塊20、對拉螺桿21、緊固螺栓22、砌體墊層23、框架柱預留筋24。框架柱預留筋24伸入芯柱3,芯柱水平支筋9埋設在輕質砌塊13墻接縫處,伸入芯柱3,對拉螺桿21通過封孔預制板20固定砼砌塊外邊框兩側。
輕質砌塊墻現澆芯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施工步驟:
1)預埋件和槽口預留:在框架柱3澆筑前沿高度方向預留水平嵌合槽17,水平嵌合槽17中部埋設框架柱預留筋24,框架柱預留筋24伸出框架柱3,在下層樓板1澆筑前,緊靠框架柱3外側預留豎向嵌合槽10,豎向嵌合槽10內埋設樓板預留鋼筋5,樓板預留鋼筋5伸出槽口,上層樓板2澆筑前插入PVC管形成預留灌注孔6,預留灌注孔6兩側埋設樓板預留鋼筋5;
2)砌塊墻砌筑:先進行砌體墊層23鋪設,再進行模數磚12墻體砌筑,輕質砌塊13墻砌筑至水平芯體14底部,豎向預留馬牙槎;
3)芯體砌塊砌筑:先砌筑水平芯體14空心砼砌塊,砌筑完畢后水平芯體14與上層樓板2同時澆筑混凝土,水平芯體14與芯柱11交界處位置不澆筑,水平芯體14澆筑完畢后,砌筑芯柱11空心砼砌塊,砌筑完畢后在空心砼砌塊空腔處放入鋼絲網19,然后放入綁扎好的鋼筋籠,最后通過對拉螺桿21固定芯柱3上下兩側;
4)芯體澆筑:通過預留灌注孔6進行自上而下混凝土的澆筑;
步驟3)中所述空心砼砌塊為普通砼砌塊做去掉封閉底部處理,對拉螺桿21沿空心砌塊長向對稱設置,穿過封孔預制塊20通過緊固螺栓22固定。
參照圖1所示,圖中:水平嵌合槽17沿框架柱3高度方向每隔500mm設置,每個槽口沿高度方向長度可設200~250mm,寬度方向長度為100~150mm,槽口位置為芯柱11與框架柱3齊平處往內100mm,沿芯柱11短向對稱布置。
參照圖1所示,圖中:豎向嵌合槽10寬為芯柱11底寬往兩側各加50mm,深入下層樓板1內30~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