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空心管對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空心圓管對接的穿繩器。
背景技術:
在一些用于遮陽蓬的支撐桿上采用的是空心圓桿,這些空心圓桿的輕便小巧,通過空心圓桿端部的銜接實現遮陽蓬支撐桿的延伸,為了拆卸和安裝以及組合對接的方便,將銜接的空心圓桿采用橡皮繩和穿繩器連接,雖然將銜接的空心圓桿分開便于折彎存放,但是通過橡皮繩在端口銜接,利于下一次的安裝和管口的對接。
一般的穿繩器采用的是兩個圓柱塞分別塞進需要銜接的空心圓桿的端口并緊固,這樣有一個弊端,就是當橡皮繩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崩斷的情況時,則這兩根空心圓桿無法再通過一般的穿繩器相連只能報廢,且一般的穿繩器也無法跟換橡皮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空心圓桿對接的穿繩器,能夠解決一般的穿繩器上橡皮繩無法跟換和橡皮繩斷開后銜接管無法再次通過橡皮繩連接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空心圓桿對接的穿繩器,穿繩器包括圓柱塞、橡皮繩、卡繩塞;圓柱塞和卡繩塞分別連接在兩根空心圓桿的端部,圓柱塞和卡繩塞通過橡皮繩相連;其創新點在于:卡繩塞設置有橡皮繩安裝或拆卸的側孔。
進一步的,所述圓柱塞呈圓柱狀,圓柱塞的圓周側邊設置有若干道凸筋,圓柱塞的中間開有一道用于橡皮繩穿過的通孔,橡皮繩的一端打結使橡皮繩的一端固定在圓柱塞的一端,圓柱塞帶有橡皮繩打結端沿著空心圓桿a塞進空心圓桿a內,并通過壓緊空心圓桿a的端部使圓柱塞固定在空心圓桿a的端部。
進一步的,所述卡繩塞包括封蓋和套筒;封蓋和套筒整體成型為一端封閉,一端開口的圓柱狀結構,套筒嵌入在空心圓桿b的端部內壁,套筒的外壁上也設置有若干道凸筋,封蓋的直徑大于套筒的直徑,封蓋露出空心圓桿b的端部,封蓋的中心處開有一個用于橡皮繩穿過的圓孔,該圓孔的邊緣上設置有一道向封蓋邊緣延伸的通槽,在該通槽與封蓋的側邊相交的位置設置有一用于橡皮繩通過的側孔。
進一步的,所述封蓋的直徑與嵌套相連接的空心圓管內管外徑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通過在封蓋側邊設置有一側孔,使得橡皮繩在與卡繩塞相連的時候可以通過卡繩塞的側孔塞進打結的橡皮繩端部,橡皮繩沿著封蓋的通槽向封蓋中心的圓孔移動使橡皮繩軸線方向與封蓋的圓孔軸線方向相同,橡皮繩可以從卡繩塞側邊的安裝,在橡皮繩斷開的時候能夠通過另一根橡皮繩從側邊安裝并實現斷開銜接的兩根空心圓桿再次連接。
2)通過在圓柱塞圓周外壁和卡繩塞的套筒外壁上設置有若干道凸筋,使得圓柱塞和卡繩塞均能夠呈過盈配合塞在空心圓桿的內壁上,使得圓柱塞和卡繩塞在橡皮繩彈力的作用下難以從空心圓管內滑出。
3)封蓋的直徑與嵌套相連接的空心圓管內管外徑相同,使得封蓋既不會進入空心圓管中,也不會由于封蓋的直徑過大導致兩個空心圓管無法銜接。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用于空心圓桿對接的穿繩器的裝配圖。
圖2為用于空心圓桿對接的穿繩器的卡繩塞的主視圖。
圖3為用于空心圓桿對接的穿繩器的卡繩塞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使本專業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將本實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用于空心圓桿對接的穿繩器,穿繩器包括圓柱塞1、橡皮繩2、卡繩塞3;圓柱塞1和卡繩塞3分別連接在兩根空心圓桿的端部,圓柱塞1和卡繩塞3通過橡皮繩2相連;卡繩塞3設置有橡皮繩2安裝或拆卸的側孔31。
圓柱塞1呈圓柱狀,圓柱塞1的圓周側邊設置有若干道凸筋11,圓柱塞1的中間開有一道用于橡皮繩2穿過的通孔12,橡皮繩2的一端打結使橡皮繩2的一端固定在圓柱塞1的一端,圓柱塞1帶有橡皮繩2打結端沿著空心圓桿a塞進空心圓桿a內,并通過壓緊空心圓桿a的端部使圓柱塞1固定在空心圓桿a的端部。
卡繩塞3包括封蓋32和套筒33;封蓋32和套筒33整體成型為一端封閉,一端開口的圓柱狀結構,套筒33嵌入在空心圓桿b的端部內壁,套筒33的外壁上也設置有若干道凸筋11,封蓋32的直徑大于套筒33的直徑,封蓋32露出空心圓桿b的端部,封蓋32的中心處開有一個用于橡皮繩2穿過的圓孔34,該圓孔34的邊緣上設置有一道向封蓋32邊緣延伸的通槽35,在該通槽35與封蓋31的側邊相交的位置設置有一用于橡皮繩2通過的側孔31。
封蓋32的直徑與嵌套相連接的空心圓管內管外徑相同,使得封蓋32既不會進入空心圓管中,也不會由于封蓋的直徑過大導致兩個空心圓管無法銜接。
該用于空心圓桿對接的穿繩器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在封蓋側邊設置有一側孔,使得橡皮繩在與卡繩塞相連的時候可以通過卡繩塞的側孔塞進打結的橡皮繩端部,橡皮繩沿著封蓋的通槽向封蓋中心的圓孔移動使橡皮繩軸線方向與封蓋的圓孔軸線方向相同,橡皮繩可以從卡繩塞側邊的安裝,在橡皮繩斷開的時候能夠通過另一根橡皮繩從側邊安裝并實現斷開銜接的兩根空心圓桿再次連接。
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