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樓板鋼筋防止踩踏變形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建筑施工領域,尤其是土木工程施工工程中,鋼筋是經常用到的施工材料,現在所有建筑的樓房一般都為鋼筋混凝土樓房,樓房的質量與樓板鋼筋、砼澆筑的質量有關。但在樓板鋼筋綁扎及砼澆筑過程中,工人常常需要在樓板鋼筋上走動進行施工操作,這帶來的直接問題是操作工人容易踩踏樓板鋼筋,導致樓板鋼筋變形,影響樓板鋼筋截面的有效高度,進而影響樓板質量。
所以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的新的方案來解決此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樓板鋼筋防止踩踏變形的裝置,有效的解決了傳統的樓板鋼筋在施工時容易被踩踏,從而影響樓板質量的問題。
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支撐裝置和墊板,支撐裝置左右兩端通透,支撐裝置底板的中間設有左右通透的移動孔,移動孔內設有可在其內滑動的移動桿,移動桿上端設有置于底板上方的擋板,支撐裝置上板上設有調節孔,調節孔內設有可拆卸固定在擋板上的調節螺栓,構成移動桿在移動孔內移動,擋板跟隨其移動,調節螺栓在調節孔內移動固定擋板位置的結構,移動孔的兩側設有置于底板上的多個均布的斜凸片,支撐裝置下方設有支腿,支撐裝置的側壁上設有連接孔,連接孔經連接銷連接另一個支撐裝置,墊板的兩端設有方向相反且與斜凸片相對應的斜卡槽,構成墊板卡在斜凸片上的結構,墊板的兩端卡在斜凸片上。
本實用新型結構巧妙,對樓板鋼筋進行保護,從而保證在對樓板鋼筋施工時不會對樓板鋼筋踩踏,通過支撐裝置和墊板的巧妙結合,使得工人通過時不會踩踏樓板鋼筋,且行走安全,墊板不會產生晃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支撐裝置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墊板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組合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由圖1至圖3給出,本實用新型包括支撐裝置1和墊板2,支撐裝置1左右兩端通透,支撐裝置1底板3的中間設有左右通透的移動孔4,移動孔4內設有可在其內滑動的移動桿5,移動桿5上端設有置于底板3上方的擋板6,支撐裝置1上板上設有調節孔7,調節孔7內設有可拆卸固定在擋板6上的調節螺栓8,構成移動桿5在移動孔4內移動,擋板6跟隨其移動,調節螺栓8在調節孔7內移動固定擋板6位置的結構,移動孔4的兩側設有置于底板3上的多個均布的斜凸片9,支撐裝置1下方設有支腿10,支撐裝置1的側壁上設有連接孔11,連接孔11經連接銷12連接另一個支撐裝置,墊板2的兩端設有方向相反且與斜凸片9相對應的斜卡槽13,構成墊板2卡在斜凸片9上的結構,墊板2的兩端卡在斜凸片9上。
所述的擋板6不接觸支撐裝置1的上板14。
所述的移動桿5上設有置于底板3外側的卡環15。
所述的支腿10下方設有穩固臺16。
本實用新型具體使用時,本實用新型的組合方式有多種,現就其中一種較為穩固的連接方式作為實施例來介紹,如說明書圖3所示,從左至有依次排列四個支撐裝置,現左至右依次命名為第一支撐裝置17、第二支撐裝置18、第三支撐裝置19、第四支撐裝置20,其中圖1中為了把內部結構展示清楚,上板14部分未畫出,底板3一側未畫出。
具體連接時,把四個支撐裝置1上的支腿10放置在樓板鋼筋組成的鋼筋網下,把第二支撐裝置18和第三支撐裝置19經連接銷12分別連接其上的連接孔11,使第二支撐裝置18和第三支撐裝置19連為一體,其中第三支撐裝置19和第四支撐裝置20放置時與第一支撐裝置17和第二支撐裝置18相反,目的是為了把斜凸片9的方向相反。
把墊板2的一端反向放置在第一支撐裝置17的底板3上,也就是說把墊板2上的斜卡槽13卡在斜凸片9上,把墊板2的另一端放置在第三支撐裝置19上的斜凸片9上,使墊板2經過第二支撐裝置18連接第一支撐裝置17和第三支撐裝置19,由于墊板2兩端的斜卡槽13方向相反,這樣墊板2被斜凸片9卡住,既不會向左運動也不會向右運動,保持支撐裝置的穩固性,確保工人從上面經過時不會晃動。
同樣,另一墊板2用來連接第二支撐裝置18和第四支撐裝置20,從第三支撐裝置19經過,這樣設置原因是,如果墊板2過長,則墊板2中間的支撐力比較薄弱,容易損壞,所以用第二支撐裝置18和第三支撐裝置19放置在中間,用來加固墊板2,且第二支撐裝置18和第三支撐裝置19連接為一體,可以防止一旦力過大,使墊板2晃動的問題,因為如果力過大時,第二支撐裝置18會阻止第三支撐裝置19運動,第三支撐裝置19也會阻止第二支撐裝置18運動。
當墊板2放置在斜凸片9上之后,調節移動桿5在移動孔4內的位置,使擋板6卡住墊板2,然后用調節螺栓8固定在調節孔7上,可以更有效的保證墊板2不會晃動。
本實用新型結構巧妙,對樓板鋼筋進行保護,從而保證在對樓板鋼筋施工時不會對樓板鋼筋踩踏,通過支撐裝置和墊板的巧妙結合,使得工人通過時不會踩踏樓板鋼筋,且行走安全,墊板不會產生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