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生產領域,具體為一種鋼筋機械連接擠壓鉗。
背景技術: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作為一種符合工業化生產方式的結構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勞動強度低、污染與濕作業少和產品質量易控制等優勢。采用預制裝配的建筑施工可以有效節約資源和能源,提高材料在實現建筑節能和結構性能方面的利用率,減少現場施工勞動力數量,減少建筑垃圾和減少施工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提高建筑整體質量和性能。可見推廣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有利于實現“四節一環保”的綠色發展,實現建筑業的節能和減排目標。
國家提出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建筑工業化成為當前發展重要課題、是政策鼓勵和支持的發展產業。因此科技部發出《“綠色建筑及建筑工業化”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具體通知》提到課題研究內容:裝配關鍵配套產品和工具。
然而,目前我國建筑工業化的安裝配套工藝基本還延續采用傳統施工中的工藝、工具和設備,這些傳統施工工藝、工具和設備存在技術瓶頸,在工業化建筑的裝配施工時,由于裝配連接節點空間比較夾小,現有工具不能保證適用。例如,在鋼筋機械連接擠壓連接施工中,現有的擠壓設備存在如下問題:擠壓設備(市場上名稱為:鋼筋冷擠壓連接器或液壓鋼筋冷擠壓機)為直線的剛性設備其尺寸500mmx170mmx200mm,很難甚至無法用于有預制樓板、或預制墻板的連接節點內進行鋼筋的機械連接。在預制構件節點處的鋼筋時,由于受到構件側面的阻擋和操作空間限制,該種情況下現有技術的鋼筋擠壓連接機是無法實現的。因此,裝配式建筑施工的鋼筋連接一般采用搭接、焊接和套筒灌漿連接,這些連接在裝配式建筑存在以下主要缺點:①搭接要求預留鋼筋很長、降低預 制率、增加現場裝配模板和現場混凝土量;②焊接無法實現I級鋼筋連接接頭、對抗震等級高和安全度有特殊要求不能采用焊接連接鋼筋;③套筒灌漿連接也有局限性、在結構中增加施工難度和工序,且造價高。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建筑工業化裝配時在預制構件連接節點的夾小空間使用的一種鋼筋機械連接擠壓鉗、連接的鋼筋可以實現鋼筋的I級連接接頭,即規范《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2010》規定的鋼筋的I級連接接頭。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輔助工具,在連接預制構件連接節點的鋼筋時,不受構件側面的阻擋和操作空間限制,施工方便、效率高、經濟性好,有利用建筑工業化推廣。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鋼筋機械連接擠壓鉗,包括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的一端用插銷轉軸連接一起,另一開口端設有提供擠壓力的活動拉索,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之間留有安裝鋼筋連接擠壓模具的空間,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的開口端設有相對的通孔或通槽,第二鉗臂靠近開口端部位連接有延長操作桿,延長操作桿內設有與第二鉗臂的兩個通孔或通槽連通的通道,活動拉索貫穿安裝在通道和兩個通孔或通槽內;所述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的長度方向的張角平分線為鋼筋機械連接擠壓鉗的長軸,長軸經過插銷轉軸的中心軸線并與其垂直,所述延長操作桿通道的中心線為延長操作桿軸線,當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合攏到最小張角時所述延長操作桿的軸線與長軸軸線和插銷轉軸的軸線所在平面的夾角角度為30°-90°之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鉗臂的通孔或通槽的中心軸線為鋼筋機械連接擠壓鉗的短軸,當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合攏到最小張角時所述延長操作桿的軸線與所述短軸軸線之間且是直線相通或通過弧形線相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延長操作桿可靈活拆卸地套裝在活動 拉索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延長操作桿與第二鉗臂相連接的位置設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與插銷轉軸平行。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延長操作桿與第二鉗臂相連接的位置設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與插銷轉軸垂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延長操作桿和第二鉗臂相連接的位置設有降低摩擦結構,該降低摩擦結構為光滑的軸瓦,軸瓦套裝在旋轉軸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延長操作桿采用管狀結構或槽狀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鋼筋連接擠壓鉗的制作材料采用鋼或合金或碳纖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鋼筋機械連接擠壓鉗及輔助工具的有益效果如下:
(1)實現在預制構件連接部位的鋼筋機械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操作桿與擠壓鉗可以不是垂直的連接,避免受構件側面影響,且擠壓的動力采用柔性的活動拉索提供、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使提供動力的拉拔設備不受連接預制構件影響和操作空間限制,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節省時間,有利于對建筑工業化推廣;本實用新型是在鋼筋機械連接設備的首創。
(2)實現鋼筋連接擠壓機械的小型化,包括液壓機和鋼筋擠壓連接機的小型化;由于采用擠壓鉗的形式,通過杠桿原理,液壓設備提供的拉力可以成倍增加為對鋼筋連接件的擠壓力,從而使液壓設備減小,本實用新型使設備小型化,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效率。
(3)實現鋼筋連接擠壓機械的小型化的同時、實現組合模塊化;與現有設備相比,本實用新型鋼筋擠壓鉗與擠壓動力液壓缸體是(可以采用前卡式千斤頂)分離的模塊化結構,使產品可以分開采購、維修、更換更加便利和經濟性。
(4)采用延長操作桿可靈活拆卸時,在擠壓鉗扣入需連接鋼筋的連接件時,沒有拉索鋼絲的阻礙,操作更加靈活容易,有利用提高效率,模塊化的工具更 加進一步細分,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延長操作桿組合。
(5)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中采用延長操作桿可變角度,即所述旋轉軸與插銷轉軸平行,或者,所述旋轉軸與插銷轉軸垂直,實現延長操作桿與擠壓鉗夾角無級調節,增強其實用性;使本實用新型工具適用于不同大小的空間,兼顧到擠壓力與空間的平衡,并實現一機多用。
(6)在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合攏到最小張角時,所述延長操作桿的軸線與所述短軸軸線之間且是直線相通或通過弧形線相通,這設計可減少拉索摩擦阻力。
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鋼筋連接擠壓鉗的正面視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圖1的右視圖。
圖4是圖1沒有穿活動拉索情況的A-A剖面圖。
圖5是圖1沒有穿活動拉索情況的B-B剖面圖。
圖6是延長操作桿為槽鋼時、圖1沒有穿活動拉索情況的從下往上視圖。
圖7是延長操作桿與擠壓鉗長軸方向相同時的正面視圖。
圖8是延長操作桿與擠壓鉗長軸方向相垂直時的右視圖。
圖9是延長操作桿通過旋轉軸與第二鉗臂相連,旋轉軸與插銷轉軸平行時的鋼筋連接擠壓鉗的正面視圖。
圖10是圖9的右視圖。
圖11是延長操作桿通過旋轉軸與第二鉗臂相連,旋轉軸與插銷轉軸相互垂直時的鋼筋連接擠壓鉗的正面視圖。
圖12是圖11的右視圖。
圖13是圖8的擠壓鉗拆開分離的單獨擠壓鉗的示意圖。
圖14是圖8的擠壓鉗拆開分離的單獨延長操作桿的示意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鋼筋連接擠壓鉗在預制構件連接時,鋼筋連接使用示意圖。
圖中:1-第一鉗臂,2-第二鉗臂,3-插銷轉軸,4-延長操作桿,5-活動拉索,6-拉索固定卡頭,7-通道,8-旋轉軸,9-活動拉索擠壓力連接端,10-鋼筋連接擠壓鉗,11-預制剪力墻,12-預制樓板;i-長軸軸線,ii-短軸軸線,ii i-插銷轉軸軸線,iv-延長操作桿軸線;A-延長操作桿軸線與長軸軸線和插銷轉軸軸線所在平面的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
請參考圖1-8,本實用新型的鋼筋連接擠壓鉗包括第一鉗臂1和第二鉗臂2,第一鉗臂1和第二鉗臂2的一端用插銷轉軸3連接一起,另一開口端設有提供擠壓力的活動拉索5,第一鉗臂1和第二鉗臂2之間留有安裝鋼筋連接擠壓模具的空間,第一鉗臂1和第二鉗臂2的開口端設有相對的通孔或通槽,第二鉗臂2靠近開口端部位連接有延長操作桿4,延長操作桿4內設有與兩個通孔或通槽連通的通道7,活動拉索5貫穿安裝在通道7和兩個通孔或通槽內。所述延長操作桿4采用管狀結構或槽狀結構。所述鋼筋連接擠壓鉗的制作材料采用搞強度鋼或高強度合金。所述通孔或通槽的中心軸線為鋼筋機械連接擠壓鉗的短軸,所述延長操作桿4的通道7的中心線為延長操作桿4的軸線iv,當第一鉗臂1和第二鉗臂2合攏到最小張角時所述延長操作桿4的軸線iv與所述短軸軸線ii之間且是直線相通或通過弧形線相通。所述第一鉗臂1和第二鉗臂2的長度方向的張角平分線為鋼筋機械連接擠壓鉗的長軸,長軸經過插銷轉軸3的中心軸線并與其垂直,當第一鉗臂和第二鉗臂合攏到最小張角時所述延長操作桿4的 軸線iv與長軸的軸線i和插銷轉軸3的軸線iii所在平面的夾角角度A為30°-90°之間。
如圖1-3和圖7、圖8,所述延長操作桿4可以制作成與第二鉗臂2分離的結構(如圖13和圖14所示),所述延長操作桿4和延長操作桿內穿的活動拉索可以靈活裝卸。
如圖9-10,所述延長操作桿4與第二鉗臂2相連接的位置設有旋轉軸8,所述旋轉軸8與插銷轉軸3平行,實現延長操作桿4的軸線與短軸方向夾角A的角度為30°-90°之間無級調節。所述延長操作桿4和第二鉗臂2相連接的位置設有降低摩擦結構,該降低摩擦結構為光滑的軸瓦,軸瓦套裝在旋轉軸8上。
或者,如圖11-12,所述延長操作桿4與第二鉗臂1相連接的位置設有旋轉軸8,所述旋轉軸8與插銷轉軸3垂直,實現延長操作桿4軸線與短軸方向夾角A的角度為30°-90°之間無級調節。
如圖15,鋼筋連接擠壓鉗在預制構件連接施工時的鋼筋連接使用示意圖,在預制剪力墻11和預制樓板12共同構成的縫隙中使用鋼筋連接擠壓鉗,可利用可調節角度的延長操作桿4和活動拉索5,實現在預制構件在連接部位的鋼筋機械連接。
具體鋼筋連接操作方法一:在第一鉗臂1和第二鉗臂2內安裝與需要擠壓鋼筋直徑和連接套筒規格相適應的擠壓模具,把安裝好擠壓模具的擠壓鉗扣入需要連接的鋼筋套筒(連接構件)上,然后把拉索固定卡頭6扣入在第一鉗臂1的拉索通道,擠壓的外部動力采用液壓機,通過預應力鋼絲拉拔機(如:前卡式千斤頂)拉擠壓鉗的活動拉索擠力連接端9使第一鉗臂1和第二鉗臂2帶動擠壓模具往內擠壓連接鋼筋的套筒(連接構件),實現鋼筋的機械連接。
具體鋼筋連接操作方法二:在第一鉗臂1和第二鉗臂2內安裝與需要擠壓鋼筋直徑和連接套筒規格相適應的擠壓模具,把安裝好擠壓模具的擠壓鉗扣入需要連接的鋼筋套筒(連接構件)上,然后把延長操作桿和拉索連接在擠壓鉗上,擠壓的外部動力采用液壓機,通過預應力鋼絲拉拔機(如:前卡式千斤頂)拉擠壓鉗的活動拉索擠力連接端9使第一鉗臂1和第二鉗臂2帶動擠壓模具往 內擠壓連接鋼筋的套筒(連接構件),實現鋼筋的機械連接。
以上結合最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實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