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對所施工桁架樓承板有支撐作用的裝置。
背景技術:
鋼筋桁架樓承板是屬于無支撐壓型組合樓承板的一種,它先是通過在后臺加工場將上、下層縱向鋼筋(即上、下弦桿)與彎折成形的小直徑鋼筋(即腹筋)焊接定型,組成具有一定剛度且能夠承受荷載的小桁架;然后在施工現場將壓型鋼板使用栓釘固定在鋼梁上;再將小桁架放置在壓型鋼板上進行綁扎及焊接;驗收后通過現澆混凝土而制成。現有的鋼筋桁架樓承板實現了機械化生產,有利于鋼筋排列間距均勻、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一致,提高了樓板的施工質量,可顯著減少現場鋼筋綁扎工程量,加快施工進度,增加施工安全保證,實現文明施工,被廣泛運用。
而在鋼筋桁架樓承板現澆混凝土施工控制方面,傳統的方法是沒有考慮對所施工的桁架樓承板有支撐的。因此,在大跨度的型鋼梁和鋼筋桁架樓承板水平結構體系在混凝土澆筑時,在混凝土自重荷載與施工時活荷載的雙重作用下,型鋼梁、鋼筋桁架樓承板自支承端向跨中逐漸下沉形成較大的撓度,不僅增加混凝土用量、影響樓層凈高,還對整個結構體系受力產生不利影響。
近年來,隨著型鋼梁和鋼筋桁架樓承板水平結構體系的應用實例不斷增加,為解決上述問題,則須在澆筑樓承板混凝土之前,在垂直鋼筋架方向樓承板跨中設置可靠的臨時支撐,該臨時支撐主要包括以下種類:一、采用由鋼管及扣件搭設的滿堂支撐架從鋼筋桁架樓承板下部頂起;二、采用由鋼筋環及鋼絲繩組成的吊掛式支撐從鋼筋桁架樓承板上部拉扯牽引;三、采用角鋼做成臨時桁架固定于原有鋼梁上形成支撐。上述三種支撐雖均能對樓承板下沉及平整度控制帶來了積極效果,但局限性比較明顯:一、采用滿堂支撐架時,需要架設無數的鋼管及扣件,安裝與拆卸工作十分繁瑣,材料消耗量較高,不便于周轉使用;二、采用吊掛式支撐時必須保證被鋪設的鋼筋桁架樓承板上方存在承重梁,運用范圍存在局限性,實際操作性不強;三、臨時桁架鋪設后,壓型鋼板需要根據現場鋼梁或臨時桁架的間距進行排版才保證經濟合理,無法任意安裝。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簡易、操作快捷、可防止鋼筋桁架樓承板下沉及提高樓板平整度的鋼筋桁架樓承板支撐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鋼筋桁架樓承板支撐裝置,鋼筋桁架樓承板支撐裝置,包括支撐架、頂升機構和若干定位鎖緊機構,所述支撐架包括兩個支腿和支撐板,所述兩支腿頂部鉸接呈人字梯形,支撐板水平安裝在兩支腿頂部,定位鎖緊機構水平安裝在兩支腿上,頂升機構安裝在兩支腿內側,所述頂升機構向上伸出驅動支撐架頂部與桁架樓承板連接,定位鎖緊機構水平移動驅動兩支腿相向收縮控制支撐架頂緊在桁架樓承板與下層樓板之間。
為加大本實用新型在桁架樓承板與下層樓板的支撐及受力面積,所述支撐架還包括支撐板和兩支撐墊片,所述支撐板水平安裝在兩支腿頂部,所述支撐墊片水平安裝在各支腿底部。
為減少本實用新型的體積方便攜帶,所述頂升機構包括千斤頂和安裝在該千斤頂上方的豎向鋼管,該豎向鋼管上端與支撐板底部相接,所述千斤頂向上伸出通過豎向鋼管驅動支撐板與桁架樓承板連接。
為簡化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所述定位鎖緊機構包括若干螺母座和螺桿,該螺桿水平安裝在兩支腿上,所述螺母座安裝在螺桿兩端,在所述螺桿兩端的螺母座旋轉驅動螺桿兩側的支腿相向移動,控制各支腿擠壓頂緊在桁架樓承板與下層樓板之間。
所述兩支腿頂部通過若干合頁片鉸接呈人字梯形。
所述支撐板和支撐墊片由鋼制材料制成。
為保證本實用新型在頂起過程中不跑偏,在所述兩支腿頂部設有一定位孔,所述豎向鋼管穿過該定位孔與支撐板底部相接。
為更加簡化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所述螺桿采用雙頭雙向螺桿。
為加大本實用新型的鎖緊力度,所述定位鎖緊機構至少包括三個。
所述支撐板和支撐墊片均與一支腿的外側邊鉸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鋼筋桁架樓承板的混凝土澆筑施工中先利用頂升機構將支撐架預頂與施工層的桁架樓承板相接,再利用定位鎖緊機構將支撐架進行水平鎖緊后豎直頂緊定位在施工層的桁架樓承板與下層的樓板之間,從而實現控制鋼筋桁架樓承板下沉及提高樓板平整度,整個操作過程方便快捷,對鋼筋桁架樓承板的鋪設無特殊要求,運用范圍廣;支撐架頂緊定位后,頂升機構可撤除重復周轉使用,材料消耗量低。本實用新型適用于一般標準層鋼筋桁架樓承板混凝土的下沉控制及樓板平整度控制,控制范圍廣,操作簡便,控制效果佳,節省人工而且不浪費材料,能很好地滿足混凝土鋼筋桁架樓承板板厚度與平整度控制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圖1俯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A-A處剖視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從圖1至圖5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這種鋼筋桁架樓承板支撐裝置,包括支撐架1、頂升機構2和若干定位鎖緊機構3,其中支撐架1包括兩個支腿11和支撐板12,兩支腿11頂部通過若干合頁片111鉸接呈人字梯形,支撐板12由鋼制材料制成并水平安裝在兩支腿11頂部,頂升機構2安裝在兩支腿11內側底部,定位鎖緊機構3水平安裝在兩支腿11上,頂升機構2向上伸出與支撐架1相接并推動該支撐架1繼續上移至頂部與桁架樓承板a底部連接,定位鎖緊機構3的兩端相向水平移動與各支腿11的外側面相接并推動兩支腿11下端繞頂部鉸接處相向旋轉,控制支撐架1收縮頂緊在桁架樓承板a與下層樓板b之間。
從圖1、圖2、圖4和圖5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支撐架1還包括兩支撐墊片13,該支撐墊片13由鋼制材料制成并水平安裝在各支腿11底部。
從圖1和圖3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頂升機構2包括千斤頂21和安裝在該千斤頂21上方的豎向鋼管22,在兩支腿11頂部設有一定位孔112,豎向鋼管22上端穿過該定位孔112與支撐板12底部相接,千斤頂21向上伸出通過豎向鋼管22驅動支撐板12與桁架樓承板a連接。
從圖1、圖2和圖4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定位鎖緊機構3包括三個,每個定位鎖緊機構3包括雙頭雙向的螺桿31和兩個螺母座32,其中螺桿31水平安裝在兩支腿11上,螺母座32安裝在支腿11外側面的螺桿31兩端,旋轉螺母座32使其相向移動,各螺母座32的對立面均與各支腿11的外側面相接并推動擠壓兩支腿11下端繞頂部鉸接處相向旋轉,控制各支腿11頂緊在桁架樓承板a與下層樓板b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中,為方便統一攜帶不丟失,支撐板12和支撐墊片13還可與一支腿11的外側邊鉸接在一起使用。
從5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定位鎖緊機構3包括四個。
考慮人字梯形支撐架的整體受力特點,在支撐架1頂緊狀態時,依照從下至上的循序,第1根(即位于最下方的)螺桿距離下層樓板0.15米,第2根螺桿距離第1根螺桿0.5米,第(3+n)根螺桿距離第(2+n)根螺桿1.5米,其中n為自然數。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如下:
1、在施工層鋼筋桁架樓承板澆筑混凝土工作之前,根據變形復核驗算,初步確定數個型鋼梁、鋼筋桁架樓承板彎矩最大撓度點位置;
2、使用千斤頂先從下方將施工層鋼筋桁架樓承板(或型鋼梁)預頂起;
3、在上述最大撓度點的下方架設人字梯形的支撐架1,使支撐架1頂部中心與該最大撓度點對齊;
4、在支撐架1的兩支腿11內側底部安裝頂升機構2,驅動千斤頂21向上伸出,通過豎向鋼管22控制支撐板12與桁架樓承板a相接;
5、在兩支腿11上水平架設定位鎖緊機構3,將螺桿31橫向穿過兩支腿11并伸出,在各螺桿31的伸出端上安裝螺母座32,通過相向旋轉螺母座32,向內擠壓壓縮人字梯的各支腿11并固定鎖死,從而產生了豎直方向的力量,以達到對所施工鋼筋桁架樓承板的支撐作用;調整螺母座32至合適的位置,可對所施工鋼筋桁架樓承板產生適當的回頂支撐力;
6、如圖4所示,松掉千斤頂21的閥門,并撤除支撐鋼管22與千斤頂21,周轉重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