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先張法生產混凝土預制樁的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制備無端板預應力管樁的張拉具。
背景技術:
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樁一般采用先張法生產,其主要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構筑物、市政、公路、鐵路、橋梁、港口、水利等低樁承臺基礎,傳統的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樁制作的時候,均使用兩個端板分別設置于管模的兩端,預應力鋼筋鐓頭編籠后設置于管模內。預應力鋼筋鐓頭固定在端板上的沉孔內,并通過與張拉機構的連接可實現預應力鋼筋籠的張拉給混凝土材料施加預應力;之后灌注混凝土材料,通過離心成型,形成一中空的圓形截面產品,制作過程中的兩塊端板與管樁混凝土及鋼筋籠連接一體;端板在管樁成品出廠后的基本作用是樁與樁之間通過端板進行焊接連接,以及錘擊施工時錘擊打樁端板將管樁打入土層中。但對于靜壓施工及鉆孔植樁施工不接樁的情況下,管樁端板基本只是起到制備過程中的輔助作用,但端板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造成管樁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無端板預應力管樁的張拉具,固定端組件和張拉端組件配合固定預應力鋼筋籠,預應力管樁成型后,固定端組件和張拉端組件可完全拆卸下來,制備的預應力管樁不帶有端板,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且易于裝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制備無端板預應力管樁的張拉具,包括固定板、封板、固定端組件、張拉端組件、管模和張拉螺桿組件;
所述管模的兩端開口分別為固定端開口和張拉端開口;所述固定板固定連接在固定端開口上,并覆蓋固定端開口;所述封板蓋設在張拉端開口上;所述固定端組件和張拉端組件設置在管模的內部;所述張拉端組件能夠沿管模的長軸往復移動;
所述固定端組件包括固定端端板和固定端隔板;所述固定端端板以可拆卸的方式與固定板連接;所述固定端隔板以可拆卸的方式與固定端端板連接;所述固定端隔板上設有隔板引孔;所述固定端端板上設有端板引孔;所述隔板引孔與端板引孔相對應;
所述張拉端組件包括張拉板、張拉端端板和張拉端隔板;所述張拉端端板以可拆卸的方式與張拉板連接;所述張拉端隔板以可拆卸的方式與張拉端端板連接;所述張拉端隔板上設有隔板引孔;所述張拉端端板上設有端板引孔;所述隔板引孔與端板引孔相對應;
所述張拉螺桿組件與張拉端組件固定連接,張拉螺桿組件從管模的內部向外部拉伸。
作為優選,所述固定端組件為環形固定端組件,并設有內環開口;所述內環開口安裝有倒余漿筒;所述倒余漿筒內部與管模內部相連通。
作為優選,所述端板引孔包括鋼筋插孔和鋼筋沉孔;所述鋼筋插孔和鋼筋沉孔相連通。
作為優選,所述固定端端板和固定板上插設有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過固定板和固定端端板,將固定端端板和固定板連接;所述固定端隔板上設有卡銷;所述固定端端板上設有與卡銷相對應的銷孔。
再優選地,所述固定端隔板上設有至少三個卡銷。
作為優選,所述張拉端端板和張拉板上插設有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過張拉板和張拉端端板,將張拉端端板和張拉板連接;所述張拉端隔板上設有卡銷;所述張拉端端板上設有與卡銷相對應的銷孔。
再優選地,所述張拉端隔板上設有至少三個卡銷。
作為優選,所述張拉螺桿組件包括張拉螺桿和螺母;張拉螺桿固定連接在張拉板上,并與張拉板的平面相垂直;張拉螺桿從管模的內部向外部拉伸,并穿過封板;鎖緊螺母使封板固定在張拉端開口處。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固定端端板和固定端隔板、張拉端端板和張拉端隔板之間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裝拆簡易,預應力管樁成型后,將固定端端板、固定端隔板、張拉端端板和張拉端隔板完全拆卸,制備的預應力管樁不帶有端板;
2、本實用新型各部件的固定方式簡單,在預應力管樁脫模后,各部件可重復使用,制備效率高,制備出無端板預應力管樁,節約了預應力管樁的制造成本,降低了樁基礎工程造價。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固定端端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固定端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張拉端端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張拉端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固定板;2、封板;3、固定端組件;31、內環開口;32、固定端端板;321、端板引孔;3211、鋼筋插孔;3212、鋼筋沉孔;322、銷孔;33、固定端隔板;331、隔板引孔;332、卡銷;4、張拉端組件;41、張拉板;42、張拉端端板;421、端板引孔;4211、鋼筋插孔;4212、鋼筋沉孔;422、銷孔;43、張拉端隔板;431、隔板引孔;432、卡銷;5、管模;51、固定端開口;52、張拉端開口;6、張拉螺桿組件;61、張拉螺桿;62、螺母;7、倒余漿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一種制備無端板預應力管樁的張拉具,包括固定板1、封板2、固定端組件3、張拉端組件4、管模5和張拉螺桿組件6;
所述管模5的兩端開口分別為固定端開口51和張拉端開口52;所述固定板1固定連接在固定端開口51上,并覆蓋固定端開口51;所述封板2蓋設在張拉端開口52上;所述固定端組件3和張拉端組件4設置在管模5的內部;所述張拉端組件4能夠沿管模5的長軸往復移動。
參照圖2并結合圖3,所述固定端組件3為環形固定端組件3,并設有內環開口31;所述內環開口31安裝有倒余漿筒7;所述倒余漿筒7內部與管模5內部相連通。所述固定端組件3包括固定端端板32和固定端隔板33;所述固定端端板32以可拆卸的方式與固定板1連接;所述固定端隔板33以可拆卸的方式與固定端端板32連接;所述固定端隔板33上設有隔板引孔331;所述固定端端板32上設有端板引孔321;所述隔板引孔331與端板引孔321相對應;所述端板引孔321包括鋼筋插孔3211和鋼筋沉孔3212;所述鋼筋插孔3211和鋼筋沉孔3212相連通。
所述固定端端板32和固定板1上插設有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過固定板1和固定端端板32,將固定端端板32和固定板1連接;所述固定端隔板33上設有至少三個卡銷332;所述固定端端板32上設有與卡銷332相對應的銷孔322。
參照圖4并結合圖5,所述張拉端組件4包括張拉板41、張拉端端板42和張拉端隔板43;所述張拉端端板42以可拆卸的方式與張拉板41連接;所述張拉端隔板43以可拆卸的方式與張拉端端板42連接;所述張拉端隔板43上設有隔板引孔431;所述張拉端端板42上設有端板引孔421;所述隔板引孔431與端板引孔421相對應;所述端板引孔421包括鋼筋插孔4211和鋼筋沉孔4212;所述鋼筋插孔4211和鋼筋沉孔4212相連通。
所述張拉端端板42和張拉板41上插設有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過張拉板41和張拉端端板42,將張拉端端板42和張拉板41連接;所述張拉端隔板43上設有至少三個卡銷432;所述張拉端端板42上設有與卡銷432相對應的銷孔422。
所述張拉螺桿組件6包括張拉螺桿61和螺母62;張拉螺桿61固定連接在張拉板41上,并與張拉板41的平面相垂直;張拉螺桿61從管模5的內部向外部拉伸,并穿過封板2;鎖緊螺母62使封板2固定在張拉端開口52處。
本實施例的具體使用步驟如下:首先將卡銷332插入銷孔322,旋轉固定端隔板33,使卡銷332落入銷孔322中;旋轉固定端隔板33后,固定端隔板33的隔板引孔331和固定端端板32的端板引孔321重合一線;把鋼筋籠主筋穿過隔板引孔331和端板引孔321,并旋轉鋼筋籠,使主筋的鐓頭落入端板引孔321的鋼筋沉孔3212中;然后用螺栓把固定板1和固定端端板32連接在一體,完成固定端的鋼筋籠裝配;同樣,將卡銷432插入銷孔422,旋轉張拉端隔板43后,張拉端隔板43的隔板引孔431和張拉端端板42的端板引孔421重合一線;把鋼筋籠主筋穿過隔板引孔431和端板引孔421,并旋轉鋼筋籠,使主筋的鐓頭落入端板引孔421的鋼筋沉孔4212中;然后用螺栓把張拉板41和張拉端端板42連接在一體,完成張拉端的鋼筋籠裝配;最后,把張拉板41上的張拉螺桿61上套上封板2及擰上螺母62即可完成鋼筋籠及張拉鋸的裝模,送至下一工序進行喂料。
喂料后經合模、張拉、離心成型、管模5內的余漿流入倒余漿筒7,常壓蒸汽養護使混凝土達到可拆模強度后進行拆模。拆模步驟順序如下:卸掉固定端端板32和固定板1、張拉端端板42和張拉板41的螺栓,這使固定端端板32和固定板1分離,張拉端端板42與張拉板41分離;輕敲固定端隔板33和張拉端隔板43,使固定端隔板33隨固定端端板32脫離管樁,整體旋轉張拉端端板42和張拉端隔板43,抽出張拉端端板42和張拉端隔板43脫離鋼筋籠主筋的鐓頭;這就使無端板預應力管樁完成脫模,管樁進入下一個高壓養護工藝段,最后完成無端板預應力管樁的制備,但管樁兩端還凸出較短的主筋,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切斷;用于制備無端板預應力管樁的張拉具則流入下一個制備循環中。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