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力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高度可調電線桿。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的電線桿,多為水泥預制一體式桿體,該種電線桿極為笨重,且其高度也較高,在線路架設及附屬設備安裝時需要操作人員必須登高作業(yè),從而導致作業(yè)危險系數(shù)大且工作效率底下,嚴重制約了輸電線路架設工作效率,同時在電線桿安裝過程還需使用大型起重設備及大量人力物力,同事傳統(tǒng)電線桿體其抗腐蝕、抗沖擊性能較差,使用壽命較短,且資源回收利用率底,從而也增加了供電線路的運行成本。
目前也有少其他類型的多級電線桿,但其雖在運輸和安裝方面較為方便,但其依然不能有效的避免操作人員高空作業(yè)的難題,且該種電線桿雖然輕便,但其機械強度不夠,尤其是抗沖擊強度不夠,容易損壞,因此一種可以滿足線路架設及附屬設備安裝在地面進行,且操作簡單,耐腐蝕性強的電線桿成為供電線路架設作業(yè)的首選設備。
所以,如何設計一種高度可調電線桿,成為我們當前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度可調電線桿,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度可調電線桿,包括第一升降桿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桿底部的第二升降桿,所述第二升降桿的底部設置有升降套筒,所述升降套筒的底部安裝有驅動電機,且所述驅動電機分別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升降桿和所述第二升降桿,所述驅動電機的底部放置有底座,且所述驅動電機和所述底座固定連接,所述底座的一側設置有控制面板,且所述控制面板分別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升降桿和所述第二升降桿,所述控制面板的一側設置有報警裝置,所述第一升降桿上部的兩側分別對稱安裝有橫擔,且所述橫擔均通過旋轉軸與所述第一升降桿旋轉連接,其中,相鄰的旋轉軸之間設置有固定機構,所述橫擔的上方設置有連接板,且所述橫擔和所述連接板之間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的兩端均安裝有絕緣瓷體。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一側設有維修窗。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上端設有電源,且所述電源包括電池組、充電器、開關結構和配電線路,且電池組分別通過配電線路電性連接充電器和開關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桿的頂端設有凹頸,且所述凹頸的上方安裝有發(fā)光元件,所述發(fā)光元件的外部設置有防護罩。
進一步的,所述凹頸上安裝有感應元件,且所述感應元件的輸出端信號連接所述發(fā)光元件的輸入端。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種高度可調電線桿,用多級桿體組合并通過驅動電機升降構成,具有高度調控自如的優(yōu)點,在電線桿上增設發(fā)光元件,方便工作人員夜間的工作,電源采用充電電池組,具有免維護的優(yōu)點,因此系統(tǒng)一旦投入應用其維護工程量根小,同時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酸霧、氣體、維護工作量極小,通過維修窗可以對電線桿的升降機構進行維修,且操作方便,結構簡單輕便,抗腐蝕性能、抗沖擊性能及絕緣性能優(yōu)良,使用范圍廣泛、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升降桿;2-第二升降桿;3-驅動電機;4-底座;5-控制面板;6-報警裝置;7-維修窗;8-電源;9-升降套筒;10-橫擔;11-連接板;12-旋轉軸;13-絕緣瓷體;14-固定機構;15-凹頸;16-感應元件;17-發(fā)光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高度可調電線桿,包括第一升降桿1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桿1底部的第二升降桿2,所述第二升降桿2的底部設置有升降套筒9,所述升降套筒9的底部安裝有驅動電機3,且所述驅動電機3分別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升降桿1和所述第二升降桿2,通過驅動電機3可驅動第一升降桿1和第二升降桿2升降,所述驅動電機3的底部放置有底座4,且所述驅動電機3和所述底座4固定連接,所述底座4的一側設置有控制面板5,且所述控制面板5分別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升降桿1和所述第二升降桿2,通過控制面板5方便控制第一升降桿1和第二升降桿2的升降,所述控制面板5的一側設置有報警裝置6,所述第一升降桿1上部的兩側分別對稱安裝有橫擔10,且所述橫擔10均通過旋轉軸12與所述第一升降桿1旋轉連接,其中,相鄰的旋轉軸12之間設置有固定機構14,進而可將橫擔10進行0-90°角度的調整,所述橫擔10的上方設置有連接板11,且所述橫擔10和所述連接板11之間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11的兩端均安裝有絕緣瓷體13。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4一側設有維修窗7,所述維修窗7方便維修。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4的上端設有電源8,且所述電源8包括電池組、充電器、開關結構和配電線路,且電池組分別通過配電線路電性連接充電器和開關結構,所述電源8采用充電電池組,具有免維護的優(yōu)點,因此系統(tǒng)一旦投入應用其維護工程量根小,同時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酸霧、氣體、維護工作量極小。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桿1的頂端設有凹頸15,且所述凹頸15的上方安裝有發(fā)光元件17,所述發(fā)光元件17的外部設置有防護罩,進而方便工作人員夜間的工作,通過防護罩可提高發(fā)光元件17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的,所述凹頸15上安裝有感應元件16,且所述感應元件16的輸出端信號連接所述發(fā)光元件17的輸入端,可實現(xiàn)在夜間或者光線不佳的情況下發(fā)光元件17自動工作。
工作原理:首先,驅動電機3分別電性連接第一升降桿1和第二升降桿2,通過驅動電機3可驅動第一升降桿1和第二升降桿2升降,控制面板5分別電性連接第一升降桿1和第二升降桿2,通過控制面板5方便控制第一升降桿1和第二升降桿2的升降,第一升降桿1上部的兩側分別對稱安裝有橫擔10,橫擔10均通過旋轉軸12與第一升降桿1旋轉連接,進而可將橫擔10進行0-90°角度的調整,在夜間或者光線不佳的情況下,通過感應元件16控制發(fā)光元件17發(fā)光,進而方便工作人員夜間的工作,在底座4一側設有維修窗7,進而方便維修,電源8采用充電電池組,具有免維護的優(yōu)點,因此系統(tǒng)一旦投入應用其維護工程量根小,同時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酸霧、氣體、維護工作量極小。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