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由于超高層建筑考慮工期因素,多采用豎向結構(核芯筒)先行施工,水平結構(樓板)后作的方式施工,導致存在立體交叉施工的狀況,增大了高空墜物傷人的幾率,現有的方案是施工時在上方搭設硬隔離,這種方案重復裝拆上方硬隔離,操作非常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能夠解決核芯筒下方施工人員因高空墜物而導致的人身傷害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包括:
平臺主體;
對稱垂直固定于所述平臺主體的四根立柱;
對稱設置的四根第一連桿,每根第一連桿固定連接兩相鄰的立柱,每根第一連桿位于相連立柱的遠離平臺主體端;
對稱設置的四根扁擔梁,每兩根扁擔梁平行可拆卸連接于其中二根立柱,每根扁擔梁位于相連立柱的靠近平臺主體端;
與四根立柱可拆卸連接的倒鏈。
進一步的,在上述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中,所述平臺主體包括型鋼框架及依次鋪設于所述型鋼框架上的夾板和鐵皮。
進一步的,在上述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中,所述型鋼框架采用h型鋼。
進一步的,在上述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中,四根第一連桿采用圓管。
進一步的,在上述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中,四根立柱采用方鋼。
進一步的,在上述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平臺主體的四個角上的可伸縮防傾斜導輪。
進一步的,在上述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中,每根立柱上還設置有防傾斜軌道。
進一步的,在上述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中,所述平臺主體為方形、凸字形、凹字形或圓形。
進一步的,在上述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中,還包括對稱設置的二根第二連桿,每根第二連桿可拆卸連接于其中二根立柱,每根第二連桿位于相連立柱的遠離平臺主體端且與所述扁擔梁垂直。
進一步的,在上述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中,二根第二連桿采用圓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包括:平臺主體;對稱垂直固定于所述平臺主體的四根立柱;對稱設置的四根第一連桿,每根第一連桿固定連接兩相鄰的立柱,每根第一連桿位于相連立柱的遠離平臺主體端;對稱設置的四根扁擔梁,每兩根扁擔梁平行可拆卸連接于其中二根立柱,每根扁擔梁位于相連立柱的靠近平臺主體端;與四根立柱可拆卸連接的倒鏈,能夠解決核芯筒下方施工人員因高空墜物而導致的人身傷害的問題,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可隨結構施工同步向上爬升,同時免去了現有技術中重復裝拆上方硬隔離這一工序,減少了反復裝拆的材料和勞動力的浪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包括:
平臺主體1,用于對施工區域上方的高空墜物進行遮擋,平臺主體的頂部的高空墜物需定期清理;
對稱垂直固定于所述平臺主體的四根立柱2;
對稱設置的四根第一連桿3,每根第一連桿固定連接兩相鄰的立柱2,每根第一連桿3位于相連立柱的遠離平臺主體端;
對稱設置的四根扁擔梁4,每兩根扁擔梁平行可拆卸連接于其中二根立柱,每根扁擔梁位于相連立柱的靠近平臺主體端,在此,其中每二根扁擔梁4連接四根立柱2中的其中二根立柱,另二根扁擔梁4連接四根立柱2中的另二根立柱,扁擔梁是整個平臺在施工作業時承受高空墜物沖擊力的主要部位,使用時扁擔梁架設于施工樓層下方已施工完畢的樓板面上;
與四根立柱2可拆卸連接的倒鏈5。具體的,如圖1所示,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在使用時架設于施工層6下方的養護層7,待樓層施工完畢后,通過倒鏈將四根立柱與施工區域上方結構8連接并收緊倒鏈使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微提,然后拆除扁擔梁并通過倒鏈控制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進行爬升,爬升時需保證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四個角的爬升速度需基本同步。待爬升至需要位置后重新安裝扁擔梁并使其受力于已施工完畢的樓板面上,再松開倒鏈,然后進行下一層結構施工。
優選的,所述平臺主體1包括型鋼框架及依次鋪設于所述型鋼框架上的夾板和鐵皮,既起到了防沖擊的作用,又起到了防火的作用。
優選的,所述型鋼框架采用h型鋼。
優選的,四根第一連桿3采用圓管。
優選的,四根立柱2采用方鋼,對整個平臺起到一個傳力的作用,保證整個防護平臺的穩定性。
優選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平臺主體1的四個角上的可伸縮防傾斜導輪9,當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通過倒鏈提升時,倒鏈提升時可伸縮防傾斜導輪9可支撐于施工區域的墻體上,以防止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由倒鏈提升時四個角同步不均勻,導致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傾覆的情況。
優選的,每根立柱2上還設置有防傾斜軌道10,用于與設置于施工區域的墻體的防傾斜導輪配合,以保證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由倒鏈提升時的垂直度。
可選的,所述平臺主體1為方形、凸字形、凹字形或圓形。當然平臺主體也可根據防護區域的情況采用其它形狀。
優選的,還包括對稱設置的二根第二連桿11,每根第二連桿11可拆卸連接于其中二根立柱2,每根第二連桿11位于相連立柱的遠離平臺主體端且與所述扁擔梁4垂直。
優選的,二根第二連桿11采用圓管。
本發明解決了核芯筒下方施工人員因高空墜物而導致的人身傷害的問題,核心筒水平結構自爬式防護平臺可隨結構施工同步向上爬升,同時免去了現有技術中重復裝拆上方硬隔離這一工序,減少了反復裝拆的材料和勞動力的浪費。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