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構件連接結構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帽型鋼管結構梁與方柱中部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國家倡導和發展綠色建筑。綠色建筑是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其綜合標準包括節能、節地、節水、保護環境、減少污染,以及健康、適用和高適的適用空間等,同時,還包括施工的綠色,如減少勞動強度,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確保施工的文明和安全等。
鋼結構材料的循環利用是鋼結構建筑作為綠色建筑的有利因素。鋼梁是綠色建筑中最長實用的鋼結構材料之一,其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通常需要與方柱進行連接。根據施工現場實地調研可以,現有梁柱節點存在連接穩固性低,梁與柱之間容易出現松動,影響工程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帽型鋼管結構梁與方柱中部的連接結構,能夠解決現有梁柱節點存在的上述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帽型鋼管結構梁與方柱中部的連接結構,包括:帽型鋼管結構梁、方柱、連接套管和外環承托板;所述連接套管套置在所述方柱上,其上至少一個側面垂直固定兩塊平行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與所述帽型鋼管結構梁的側板固定連接;所述外環承托板套置在所述方柱上,并位于所述連接套管的端部,其內緣與所述連接套管固定連接,其外緣與所述帽型鋼管梁連接。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套管的截面結構與所述方柱的截面結構吻合,其內徑大于等于所述方柱的外徑。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位于所述連接套管同一側面上的兩個連接板之間的距離小于等于所述帽型鋼管結構梁兩個側板之間的距離。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外環承托板的個數為2個,其中一個與所述帽型鋼管結構梁的翼緣板固定連接,另一個與所述帽型鋼管結構梁的頂板固定連接。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外環承托板與所述帽型鋼管結構梁的頂板的連接處帶有連接頸。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帽型鋼管結構梁包括兩個平行設立的側板,所述側板的一端蓋置有頂板,其另一端分別固定連接有翼緣板,所述翼緣板與所述側板之間垂直相接,并向所述側板的外側延伸,構成帽型結構;所述翼緣板的底面蓋置固定有腹板,所述腹板與所述頂板和側板形成閉合的空間。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翼緣板為單層板結構,所述腹板的兩側與所述翼緣板之間通過焊接鉚釘固定連接。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翼緣板為雙層u型板結構,其u型開口相對設置,所述腹板水平插入所述翼緣板的u型口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帽型鋼管結構梁與方柱中部的連接結構,通過連接套管和外環承托板的設計使用,有效提高了帽型鋼管結構梁與方柱之間的連接穩固性,且在反復使用過程中不出現松懈晃動現象,其使用能夠顯著提高綠色建筑的工程質量,市場前景廣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帽型鋼管結構梁與方柱中部的連接結構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向示意圖;
圖3是圖1中的b向示意圖;
圖4是所示連接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所示帽型鋼管結構梁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帽型鋼管結構梁的帶截面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所示帽型鋼管結構梁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分解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帽型鋼管結構梁,2.方柱,3.連接套管,4.外環承托板,5.連接板,6.連接頸,11.側板,12.頂板,13.翼緣板,14.腹板,15.混凝土,16.鉚釘,17.加強筋,18.封頭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7,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帽型鋼管結構梁與方柱中部的連接結構,包括:帽型鋼管結構梁1、方柱2、連接套管3和外環承托板4。
所述連接套管3的截面結構與方柱2的截面結構吻合,其內徑大于等于方柱2的外徑,連接套管3套置在方柱2上,其上至少一個側面垂直固定兩塊平行的連接板5,這兩塊連接板5的距離小于等于帽型鋼管結構梁1的兩個側板之間的距離,可以插入帽型鋼管結構梁1的內部,并與其上對應的側板固定(固定方式采用本領域常用的固定方式,如鉚接)。通過連接套管3將方柱2和帽型鋼管結構梁1之間固定連接。
所述外環承托板4套置在方柱2上,并位于連接套管3的兩個端部,其內緣與連接套管3固定連接,其中,位于帽型鋼管結構梁1的翼緣板一側的外環承托板4的外緣與翼緣板固定連接,位于帽型鋼管結構梁1的頂板一側的外環承托板4的外緣帶有連接頸6,并通過連接頸6與頂板固定連接。通過外環承托板的設計,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帽型鋼管結構梁與方管之間的穩固性。
所述帽型鋼管結構梁1,包括兩個平行設立的側板11,所述側板11的一端蓋置有頂板12,其另一端分別固定連接有翼緣板13,所述翼緣板13與側板11之間垂直相接,并向側板11的外側延伸,構成帽型結構。所述翼緣板13為雙層u型板結構,其u型開口相對設置,其底面蓋置有腹板14,具體地,所述腹板14水平插入所述翼緣板13的u型口內,并在翼緣板兩端的u型口處設置封頭擋板18,以防止腹板14滑動或滑出,提高結構梁的穩固性。該腹板14與頂板12和側板11之間形成閉合的空間,并在該閉合的空間內填充混凝土15,以提高結構梁的整體性能。
所述封頭擋板18的長度大于等于腹板14的長度,其寬度大于等于翼緣板13的寬度。封頭擋板也可以用多根鋼筋擋桿代替。
另外,所述側板11之間沿結構梁長度方向還均勻固定有多個加強筋17,該加強筋17與頂板12平行,其兩端固定連接在側板11上,其與頂板12之間的距離大于其與腹板14之間的距離。該加強筋為角鋼結構。由于該帽型鋼管結構梁的底部帶有腹板,穩固性高,通過加強筋的設置可以提高其頂部的結構強度,進而提升本發明結構梁的整體結構強度。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所述翼緣板13為單層板結構,其底面蓋置有腹板14,使腹板14與頂板12和側板11之間形成閉合的空間,并在該閉合的空間內填充混凝土15,以提高結構梁的整體性能。
所述腹板14的兩側與翼緣板13之間通過焊接鉚釘16固定連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