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導墻,尤其涉及一種多水房間使用的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在當今的建筑物中,衛生間等多水房間的建筑物十分普遍,由于衛生間等多水房間隔墻受到水的侵蝕,極易影響工程質量和耐久性,甚至會造成鄰里糾紛、破壞社會和諧。
根據相關規范、標準要求,在衛生間等多水房間的下部設計一道200㎜高的素混凝土止水坎。在實際施工中,因為200㎜高的吊模定位困難,混凝土澆筑產生的各種應力,往往造成模板移位,從而影響混凝土止水坎不能滿足功能要求。
雖然施工單位采取了多種措施,仍很難達到混凝土止水坎設置的目的。混凝土止水坎的鑿除、補澆在施工現場司空見慣。鑿除止水坎會產生建筑垃圾,補澆混凝土止水坎在接槎處滲水隱患。因此,施工現場急需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多水房間使用的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施工工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多水房間使用的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施工工藝,在進行建筑物框架梁板墻柱時,
第一步:先支設模板支撐架,再綁扎框架梁梁板鋼筋骨架;
第二步:根據給出的多水房間隔墻的位置,在框架梁梁鋼筋骨架上預插定位短鋼筋;
第三步:在鋼筋混凝土一次結構的鋼筋骨架位置上方支設滿足凸式混凝土止水坎尺寸的吊模結構;
第四步:吊模結構與框架柱、平臺梁板一次性澆筑混凝土;
第五步:拆模后,形成凸式混凝土止水坎:
第六步:再依據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的定位線支設反扣凹式混凝土止水坎的導墻模板;
第七步:反扣凹式混凝土導墻的澆筑完成;
第八步:拆除模板后,形成完整的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
所述吊模結構為上凸高為50㎜、寬50㎜素混凝土止水坎。
先澆筑成一個高50㎜、寬50㎜的混凝土止水坎,后澆下凹一個洼50㎜寬50㎜的混凝土止水坎。
即將常規的一次性支設200㎜高吊模、一次澆筑混凝土;改為二步施工:即第一步:先支設50㎜高的吊模、澆筑混凝土,拆模及清理后開成上凸50㎜高、50㎜寬的止水混凝土小坎;第二步:再支設反扣凹式混凝土止水坎的導墻模板,澆筑混凝土,拆模清理后,形成完整的素混凝土導墻。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先施工凸式混凝土止水坎,再施工凹式混凝土導墻;凸式與凹式混凝土接槎處處理合理、接槎嚴密,形成一個整體式的凹凸式衛生間等多水房間使用的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既滿足了素混凝土導墻定位準確,節省了勞動力的消耗,同時減少由于混凝土導墻返工而造成材料浪費、勞動力的消耗。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發明150毫米以上(含)類型隔墻框架梁梁鋼筋骨架結構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100毫米類型隔墻框架梁梁鋼筋骨架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150毫米以上(含)預插定位短鋼筋結構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100毫米預插定位短鋼筋結構示意圖。
圖3a為本發明150毫米以上(含)支設鋼筋混凝土一次結構模板示意圖。
圖3b為本發明100毫米支設鋼筋混凝土一次結構模板示意圖。
圖4a為本發明150毫米以上(含)澆筑鋼筋混凝土一次結構示意圖。
圖4b為本發明100毫米澆筑鋼筋混凝土一次結構示意圖。
圖5a為本發明150毫米以上(含)支設鋼筋混凝土二次結構模板示意圖。
圖5b為本發明100毫米支設鋼筋混凝土二次結構模板示意圖。
圖6a為本發明150毫米以上(含)澆筑鋼筋混凝土二次結構示意圖。
圖6b為本發明100毫米澆筑鋼筋混凝土二次結構示意圖。
圖7a為本發明150毫米以上(含)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結構示意圖。
圖7b為本發明100毫米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結構示意圖。
圖8a為本發明100毫米厚多水房間隔墻完整的結構示意圖。
圖8b為本發明150毫米及以上厚多水房間隔墻完整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框架梁梁鋼筋骨架,2、框架梁板模板支撐架,3、定位短鋼筋,4、鋼筋混凝土一次結構,5、鋼筋混凝土二次結構,6、多水房間隔墻,7、平臺梁板,8、衛生間,9、素混凝土止水坎,91、下凹式素混凝土止水下坎,92、上凸式素混凝土止水上坎,10、框架梁板,11、隔墻。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的限定。
本發明的多水房間使用的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施工工藝,在進行建筑物框架梁板墻柱時,
圖1a和圖1b,第一步:先支設模板支撐架2,再綁扎框架梁梁板鋼筋骨架1;注意點:
圖2a和圖2b,第二步:在框架梁梁鋼筋骨架1上預插定位短鋼筋3;預插定位短鋼筋3的位置,150毫米以上的隔墻11,預插定位短鋼筋3位于導墻寬度的中間;100毫米的隔墻11,預插定位短鋼筋3位于遠離多水房間方向1/4墻厚處。
圖3a和圖3b,第三步:在鋼筋混凝土一次結構4的鋼筋骨架位置上方支設滿足凸式混凝土止水坎尺寸的吊模結構,吊模結構為上凸高為50㎜、寬50㎜素混凝土止水坎9;
圖4a和圖4b,第四步:吊模結構與框架柱、平臺梁板7(均為一次結構)一次性澆筑混凝土,與一次框架梁板10一起澆筑完成的上凸50㎜止水坎。
圖5a和圖5b,第五步:拆模后,形成凸式混凝土止水坎:
圖6a和圖6b,第六步:再依據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的定位線支設反扣凹式混凝土止水坎的導墻模板;加黑塊區域為凹素混凝土導墻。
圖7a和圖7b,第七步:反扣凹式混凝土導墻的澆筑完成;
圖8a和圖8b,第八步:拆除模板后,形成完整的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多水房間隔墻下部的素混凝土導墻為與一次結構同時澆筑的上凸式素混凝土止水上坎92和下凸式素混凝土止水下坎92兩個部分組成。
先澆上凸一個高50㎜寬50㎜的混凝土止水坎。止水坎高度小,其凸部分的側模受到澆筑混凝土時產生的側向壓力小,產生的偏位可能性大幅減少。重點是在此部位預插了短鋼筋。
后澆下凹一個高50㎜寬50㎜的混凝土止水坎。該止水坎的遇水通道明顯增長,抗滲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凸部分的寬度小于多水房間的寬度,適當調整下凹止水坎的寬度,從而滿足多水房間止水混凝土與隔墻的設計要求。
多水房間的隔墻的厚度為100㎜、150㎜、200㎜及以上,故將其歸為100㎜、150㎜以上(含)兩種類型,故在本申請插圖中多水房間隔墻下部的止水坎厚度有兩種類型。
多水房間隔墻下部的素混凝土導墻為與一次結構同時澆筑的上凸式素混凝土止水上坎92和下凸式素混凝土止水下坎92兩個部分組成。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與豎向一次結構的鋼筋混凝土柱墻一并溝成完整的多水房間的擋水設施。
在一次結構框架柱、平臺梁板位置預插素混凝土導墻的連接鋼筋(此鋼筋可使用現場鋼筋下腳料);通過支設50㎜高的凸式止水坎特種模板結構,并與梁板等同時注入混凝土;待達到強度、拆模后,形成凸式混凝土止水坎;再按成品混凝土導墻要求的尺寸支模、澆筑,形成混凝土導墻。
通過類似于普通結構混凝土的支模、澆筑混凝土的方式,完成衛生間等多水房間使用的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的施工,通過模板,將分二次將混凝土限制于一定幾何形狀的體系中,形成一個整體式的衛生間等多水房間使用的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將整體衛生間等多水房間使用的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的二次澆筑混凝土,既達到了衛生間等多水房間使用的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設計要求,節省了勞動力的消耗、減少材料浪費,同時避免衛生間等多水房間的滲漏隱患。此法結構簡單、材料低廉、操作方便。
本發明,改變傳統的一次性施工200㎜高止水混凝土坎的構造形式。將此止水坎改為上凸下凹的二次澆筑。降低一次吊模高度,便于其模板的安裝與鎖定。一次吊模施工高度小,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導致其側向壓力小,且其凸部寬度小,為二次澆筑止水坎修正偏位提供了空間。與常用的整體一次性澆筑衛生間等多水房間使用的凹凸式素混凝土導墻相比有如下優點:支模技術成熟,澆筑混凝土方法可靠,減少因導墻吊模固定技術限制、混凝土澆筑造成導墻滲漏隱患、減少材料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