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建筑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隔音效果良好的新型秸稈填充復合木墻板。
背景技術:
框架結構體系在我國建筑領域應用甚廣,而非承重的填充墻作為框架結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到了圍護和填充的作用。傳統的磚砌墻,混凝土砌塊墻,鋼筋混凝土墻填充墻,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自重較大;
2.隔熱保溫以及隔聲性能較差,實際使用效果不好;
3.現場澆筑施工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施工時間的延長。
4.能耗較高,不能達到綠色環保的要求。
同時,針對我國秸稈年產率巨大而利用率低下、廢棄秸稈焚燒處理造成的空氣污染等現狀,將秸稈用于建筑或建材的產品應運而生。但目前將秸稈用于建筑領域的成果,多數是將秸稈纖維作為改性摻料加入混凝土,并未充分發揮秸稈作為生物質材料的優良性能。而現今市面上同類型的秸稈預制板,存在的問題有:
1.覆面裝飾板結構上的貢獻較小,材料性能利用率較低,同時增加自重;
2.缺乏對墻板隔聲性能的考慮;
3.缺乏針對秸稈的良好燃燒性能的防火處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充分利用材料,綠色環保的,具有輕質、隔聲隔熱、抗震性能好、熱工性能好、的新型隔墻板。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隔音效果良好的新型秸稈填充復合木墻板,包括矩形框式的墻板木肋骨架,所述墻板木肋骨架的框內設置有多層的復合結構,所述的復合結構包括居中設置的秸稈填充層,沿遠離秸稈填充層的方向依次對稱地緊密貼合在所述秸稈填充層上、下表面的內隔板、吸聲材料層、空氣層、吸聲材料層、外框板。
進一步地,所述的墻板木肋骨架包括兩根相互平行的長板條、通過釘子平行地垂直連接在所述長板條兩端的外隔板。
進一步地,所述的墻板木肋骨架的材料為木材。
進一步地,所述的吸聲材料層的吸聲材料包括巖棉或玻璃棉。
進一步地,所述的吸聲材料層通過釘子分別固定在外框板和內隔板的一側。
進一步地,所述的外框體和外隔板均經過砂光機清理磨光處理。
進一步地,所述的吸聲材料層的厚度為4-8mm。
進一步地,所述的空氣層的厚度為8-10mm。
進一步地,所述秸稈填充層的厚度為70-80mm。
進一步地,所述復合結構的總厚度與墻板木肋骨架的厚度相一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通過采用輕質的填充墻材料減輕自重,減少地震作用下因為自身慣性力而被破壞的可能性,減少震害;
2、木材的延性較好,極限應變較大,因此,地震中不會輕易開裂甚至垮塌;
3、本發明有空氣層,有良好的隔熱、隔聲性能;
4、本發明內部填充有經過特殊處理的秸稈生物質材料,因此較實心木板有更好的保溫隔音效果和地震耗能效果,且具有良好的防蛀,防火,抗水性能。
5、此類新型墻板可用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填充墻和內隔墻,取代磚、混凝土和砌塊材料,具有施工速度快,安裝方便,抗震性能好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內部側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中:1-外隔板;2-外框板;3-吸聲材料層;4-內隔板;5-長板條;6-秸稈填充層;7-空氣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參考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所示1至圖4所示,一種隔音效果良好的新型秸稈填充復合木墻板,包括矩形框式的木質墻板木肋骨架,所述墻板木肋骨架的框內設置有多層的復合結構,所述的復合結構包括居中設置的秸稈填充層6,沿遠離秸稈填充層6的方向依次對稱地緊密貼合在所述秸稈填充層6上、下表面的內隔板4、吸聲材料層3、空氣層7、吸聲材料層3、外框板2。所述的墻板木肋骨架包括兩根相互平行的長板條5、通過釘子平行地垂直連接在所述長板條5兩端的外隔板1。
由圖3所示,所述外隔板1、外框板2與內隔木板4合圍的兩個獨立空間中各有兩層吸聲材料層3,吸聲材料可為巖棉和玻璃棉等,吸聲材料層3緊密貼合固定在外框板2和內隔木板4的一側,所述吸聲材料層3被外框板2和內隔木板4夾在中間,同時兩個吸聲材料層3之間并不接觸,避免產生聲橋,即中間留有一層空氣層7,再次增加隔音效果。兩層內隔板4合圍的空腔內填充有經過特殊處理的生物質秸稈材料的秸稈填充層6,該層厚度為80mm。骨架兩側各有一塊木質長條板5包圍,使內部空間封閉。
如圖1至3所示所述的墻板木肋骨架包括2條截面尺寸40mm*170mm、長度為610mm的外隔板1,2塊截面尺寸10mm*610mm、長度為2920mm的外框板2。空氣層7厚度為10mm。所述吸聲材料層3的吸聲材料厚度為5mm,完整覆蓋外框板2和內隔板4的一面。內隔板4由2塊截面尺寸15mm*610mm,長度為2920mm的木板組成。長條板5為2條截面尺寸15mm*170mm、長度為3000mm的木板。
所述外隔板1與外框板2用木工機械將木材加工成設定尺寸,經砂光機清理磨光。
,當外框板2和內隔板4分塊加工完成后,將所述吸聲材料層3均勻鋪在木板一側,材料厚度為5mm,用電鋸裁成相應大小,通過釘子將材料分別牢固固定在外框板2和內隔板4的一側。
所述內隔板4首先使用電阻絲切割器械對芯板進行切割加工,保證芯材各平面平整、尺寸準確。
組裝成墻體構件時,如圖4所示,首先將外框板2和內隔板4的一面用吸聲材料呈3覆蓋并裁剪裝訂,然后把外隔板1和外框板2用釘子連接形成墻板木肋骨架,接著將內隔板4四周涂滿膠水,然后按照位置插入已形成的墻板木肋骨架中,再從外面釘入釘子徹底固定;然后將長條板5覆蓋在墻體170mm*3000mm截面方向的一側并用釘子連接好,接著往墻板木肋骨架內部填充生物質材料,最后將另一塊長條板5覆蓋在另一側并用釘子貫穿釘接于外隔板1、外框板2和內隔板4,固定在墻板木肋骨架兩側,最后用氣釘從外面把整塊板加固一遍,提高墻板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本實施例中,在墻板內部填充具有保溫、隔熱和隔音效果的經特殊冷壓處理的秸稈板,用于提高本復合填充木墻板的保溫、隔熱、隔音性能。
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